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司馬光長大後為祖國做了什麽貢獻?

司馬光長大後為祖國做了什麽貢獻?

主要成就:主持編纂了《資同治鑒》。

司馬光(1019 165438+10月17-1086 65438+10月1),字君實,號迂。生於河南光山縣,陜西夏縣(今山西省運城市安義鎮東北)涑水村人,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歷史學家,生活在仁宗、英宗、宗申、哲宗四個朝代。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編年體通史——《資同治鑒》。司馬光性格溫和,謙遜正直,在儒家教育下的人格堪稱典範,壹直為人們所景仰。

個人成就折疊編輯本段

司馬光雕像

司馬光雕像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體現在他的學術研究上。其中,最大的貢獻是主持編纂了《子同治鑒》。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並要求駐外。熙寧四年(1071),被判西京禦史臺,此後十五年居洛陽,不問政事。在這段悠閑的時光裏,司馬光主持編纂了294卷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子同治簡》。司馬光的天堂不僅是他的公寓,也是紫同治簡書店的所在地。這裏環境優美,風格簡約,體現了主人的興趣和追求。其出版社成立於汴京。除司馬光外,當時著名的學者如劉舒、劉攽、範祖禹等都參加了出版社的工作。其中,司馬光為主編,劉舒、劉攽、範祖禹為合校,司馬光之子司馬康負責校勘文字。司馬光來到洛陽後,將《資同治鑒》書店從汴梁遷至洛陽。不僅書店的員工住在公園裏,而且羅陽的名人,如二程、邵雍、文彥博和呂蒙正也經常來這裏聚會。這是壹個學術中心。[2]

他在《資治通鑒》中說:“我現在好累,眼睛昏花,牙齒少了,知識也枯竭了。目前,我只是忘記它。我的精力都在這本書上。”司馬光壹生致力於這本書,寫了不到兩年就積勞成疾去世了。從《子同治鑒》的出版,到《子同治鑒》的刪節定稿,司馬光自己寫,對別人也是如此。

《子同治鑒》是中國最大的編年史,總卷294 * *,貫穿古今,起於漢、趙、魏分晉的戰國初期(公元前403年),止於五代末年(後梁、後唐、後金、後漢、後周),(宋太祖)末年(公元955年)之前。作者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按時間順序記錄了這1362年的史實。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解釋清楚,讓讀者對歷史事實的發展壹目了然。宋元之交的歷史學家胡三省說:“君若不知通鑒,必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則不知防亂之術。如果妳是大臣,不知道佟健,那妳就與君無涉,與民無治。.....這就好比用兵、用師來創制法規,古人得了什麽我不知道,但有輸有贏是必然的。”王應麟說:“自從書簽了以後,就沒有鏡子這種東西了。”清代偉大的歷史學家王明勝說:“這本書是天地間不可缺少的,也是讀書人必讀的書”(《十七史討論》卷1)。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評價《通鑒》說:“司馬文公的《通鑒》也是天下大文。其結構之宏偉,材料之豐富,讓想編通史的後人無法以其為藍本,但至今無人可治。文公也是偉人!”

司馬光寫了很多。除了《子簡》,還有80卷《通鑒李》, 20卷《陸》, 6卷《關白公卿表》。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甚至醫學方面都有研究和著述。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翰林曹氏》、《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等。歷史上,司馬光曾被視為儒家三聖之壹(另外兩位是孔孟)。“節儉訓練,顯健康”被列入高中語文課本。

司馬光的故事折疊編輯在這壹段。

打破圓筒英雄折疊

有壹次司馬光砸罐子。

司馬光打坦克

司馬光正在後院和朋友們玩耍。院子裏有壹個大水箱。壹個小孩爬到坦克邊上玩,不小心掉進了坦克裏。水箱很深,看來孩子要沒頂了。當其他孩子看到不對勁時,他們害怕地哭著喊著跑到外面向大人求助。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壹塊大石頭,朝水缸重重砸去。“砰!”水箱壞了,缸裏的水出來了,被淹沒在水裏的孩子得救了。小司馬光遇事淡定,從小就像個大人。這個偶然的事件讓小司馬光名聲大噪,東京洛陽都有人把它畫成畫,廣為流傳。

核桃去皮和折疊

司馬光五六歲的時候,有壹次拿了壹個青核桃,讓姐姐幫他削。她姐姐忙了半天也沒剝,就氣沖沖的走了。

過了壹會兒,丫環過來了,知道司馬光想吃核桃,就舀了壹碗開水,把青核桃放在水裏。核桃泡在開水裏很容易剝。司馬光的妹妹從裏屋出來,看見他在吃核桃。她問誰剝了核桃。司馬光說:“當然是我剝的。我想到壹個辦法。我把它泡在開水裏,皮就掉了。”

正在這時,司馬光的父親走進房間,嚴厲地訓斥道:“妳這孩子,怎麽能說謊呢!”“原來,丫環給司馬光剝核桃的那壹幕,恰好被窗外的父親看得清清楚楚。

司馬光知道自己錯了,立刻低下了頭。從此,他牢記父親的教誨,老老實實地生活,再也不撒謊了。

這為他日後成為國家的重要大臣奠定了基礎。

折疊警用枕頭

司馬光退居洛陽後,開始寫《子同治簡》。他用原木做了壹個枕頭,取名為“警用枕頭”,目的是時刻防備睡覺。把頭靠在這樣的圓木上,睡著的時候,“警用枕頭”就會滾動,稍有動靜就會把自己吵醒。司馬光醒來後馬上起床,繼續用筆寫書。

賣馬折馬

司馬光年老時過著拮據的生活。有壹次,家裏沒錢了,他讓壹個老兵把他的老馬拿到市場上去賣。老兵離開時,司馬光催促說:“這匹馬曾經患過肺病。如果有人買馬,妳應該如實告訴他們。”這位老兵私下嘲笑他的迂腐,但他無法理解他的真實意圖。司馬光竟然這麽真誠,真是不可思議。

尊重妳的兄弟,棄牌。

司馬光的弟弟司馬丹八十歲左右的時候,司馬光也很老了,但是他從來不委托仆人照顧弟弟,而是自己照顧。像侍奉父親壹樣侍奉妳的兄弟。特別是老年人身體虛弱,消化不良,需要少吃多餐。所以每當飯後不久,司馬光總是親切地問候他的弟弟:“妳餓嗎?要不要吃點別的?”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關註,就像照顧嬰兒壹樣。

天氣稍轉冷時,司馬光常常撫著弟弟的背,關切地問:“衣服是不是太薄了?”會冷嗎?“每天和哥哥在壹起,多溫暖多感動啊!

諺語說:“相見恨晚,白頭偕老,何時能為兄弟?”司馬光把兄弟間的真摯友情做到了極致,並作為古今美談流傳下來。

通過司馬光的四篇短篇小說,我們可以窺見他無可挑剔的道德、學識和涵養,這是由於他的孝順、友愛和忠誠。這壹切都是因為司馬光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養成了“習慣成自然,少了成自然”的天性。

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也繼承了父親的野心。他從小勤奮好學。他不僅學識淵博,熟讀經史,而且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淵博的歷史知識參與了其父《子同治鑒》的編撰。伺候父母也是極其孝順的。我母親去世的時候,我非常難過。三天三夜沒掉過水。我的孝心是真誠的。

司馬光的人倫典範,是後人景仰的豐碑。

壹國總理折疊編輯這壹段。

元豐八年(1085),即位,高太後聽政,召司馬光入京主持國事。次年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尚書省副官,經尚書使之為虛職後出任尚書省行政長官,唐初、北宋末年成為名副其實的首席宰相),任門下侍郎,沒幾個月就被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