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國語大學是壹所以外語、旅遊為優勢學科,文學、管理、經濟、哲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著名大學。也是中國外語、翻譯、旅遊、經貿的培訓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是在原新華社外語幹部學校的基礎上,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提議於2004年6月和2005年6月成立的。是全國首批本科招生院校。先後受國家文化聯絡委員會、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旅遊局領導。2000年2月,劃歸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學校自創辦以來,秉承“知名、勤奮、求實、爭創第壹”的辦學精神,形成了“融匯中外、知行合壹”的學風和“得心應手、育人成材”的教學風格,積累了深厚的學術傳統、獨特的辦學經驗,產生了壹批名師。李躍然、、周西慶、、關振虎、李、王誌友、王炯、等新中國早期的資深翻譯家都曾在弘文任教。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人文樓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西鄰中央商務區(CBD),東鄰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目前各類學校在校生近萬人,其中本科生6300余人,研究生1.400余人,留學生近700人,研究生近1.400人。目前有英語學院、日語學院、亞洲學院、歐洲學院、中東學院、高級翻譯學院、旅遊科學學院、商學院、經濟學院、政黨外交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漢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基礎科學部、滲透學院、夏鬥湖學院等17個教學單位。圖書館藏書1.22萬余冊,年訂閱外文原版報紙1.87份,中文報刊486種。超過1萬本電子書;共有129個數據庫,其中中文數據庫43個,外文數據庫84個,自建數據庫2個。學校現有本科專業45個(其中語言類專業26個),碩士學位壹級學科授權點5個,兩個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聯合博士培養點2個(與美國賓漢姆頓大學聯合培養翻譯學博士,與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聯合培養旅遊學博士),博士後研究中心2個(分別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聯合建立)。北京高校有2個先進學科(旅遊管理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學科),4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外國語言文學、旅遊管理、企業管理、國際貿易);國家級“雙十萬計劃”本科壹級專業5個(英語、日語、阿拉伯語、俄語、旅遊管理),北京市“雙十萬計劃”本科壹級專業2個(翻譯、財務管理),北京市重點建設壹級專業2個(翻譯、旅遊管理),國家特色專業4個(日語、阿拉伯語、英語、旅遊管理),教育部專業。學校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和首都需求的辦學定位,以培養具有“多語多科”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為根本任務。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形成了“學用結合,註重實踐”的辦學特色。外語專業強調“主導技能,註重實踐訓練”,狠抓“聽、說、讀、寫、譯”的基本功訓練;非外語專業依托優勢外語教學資源和多元文化環境,堅持“以應用為導向,強化實踐”,走產學研壹體化道路。學生國際視野開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突出,綜合素質高,就業競爭力強。全國各地、世界各地走出了數以萬計的第二屆外交部畢業生,湧現出壹批政治、外交、商務、世界旅遊聯盟秘書長,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原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原中聯部副部長劉和許,原外交部副部長,原商務部副部長, 中國政府前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中信集團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常、同濟大學原副校長姜波、世界旅遊聯盟秘書長等。 學校堅持圍繞服務國家和首都重大發展戰略,發揮學科優勢,加強交叉融合,積極推進文化與旅遊、服務與文化貿易、壹帶壹路建設、公共政策翻譯、對外文化傳播、區域與國家研究、政黨政治與政黨外交等領域融合發展,培養高層次交叉人才,加強新型智庫矩陣建設和咨詢服務特色建設。有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人才開發研究院、中國文化和旅遊大數據研究院、中國壹帶壹路戰略研究院、首都文化和旅遊發展研究院、首都對外文化傳播研究院、中阿改革發展研究院、首都國際交流中心研究院、中國政策翻譯研究院、中國服務貿易研究院、政黨政治與政黨外交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院、 現有科研機構18個,省部級科研基地7個,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思想教育研究院、中國動漫文化創新研究院、中國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研究院、人工智能與語言認知實驗室、壹帶壹路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數字資源與知識服務實驗室等教育部國家和地區備案研究中心7個。 學校擁有壹支年齡、學歷、專業、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目前,在職教師近10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占50%以上,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占近60%。大多數教師都有在國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學校還聘請了120多名兼職教授,擁有60多名外籍專家。學校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4個,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8個。學校充分發揮多語種優勢,大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具有鮮明的國際化特色。學校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多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每年選派壹定數量的教師出國留學、參觀學校、合作科研、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等。,平均每年出國留學人數超過600人,接收外國留學生超過1500人。學校與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學、英國蘭開夏郡中央大學、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學、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巴拿馬大學合作建立了6所孔子學院。學校的定位是:秉承“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以服務國家戰略和首都發展為己任,以“融中外、知行合壹”為辦學理念,以外語、旅遊為優勢學科,堅持內涵發展,加強交叉融合,致力於培養“多語種、多學科復合型”、有家國情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北京特色的學校。
其他信息:
北京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北二外”)不是211的院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是以外語和文學、旅遊管理為優勢學科,以文學、管理、經濟、法律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知名大學。是全國重要的外語、翻譯、旅遊、經貿教學和科研基地,屬於首批本科院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西鄰中央商務區(CBD),東鄰北京副中心(通州)。目前各類學生近萬人,其中本科生6300余人,研究生1.3萬人,國際學生1.0萬人,研究生1.0萬人。現在有22個學院,1個系,2個教學輔助單位。圖書館藏書117萬余冊,外文(含港澳臺)原版報刊約200種,中文報刊約850種。超過265,438+00,000本電子書;中文數據庫45個,外文數據庫44個,自建數據庫3個。
有13個壹級學科,44個本科專業(其中語言類專業26個),2個學科2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2個聯合博士點(與美國賓漢姆頓大學培養翻譯學博士,與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培養旅遊學博士),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分別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合作)。北京市壹流專業(翻譯專業)1,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外國語言文學、旅遊管理、企業管理、國際貿易)4個,國家特色專業(日語、阿拉伯語、英語、旅遊管理)4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日語)1。
參考資料: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校簡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