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淺談如何在高校後勤管理中踐行群眾路線

淺談如何在高校後勤管理中踐行群眾路線

壹是高校後勤要走好群眾路線,提高科學性

從全國範圍來看,絕大多數高校後勤與師生緊密聯系,保障後勤服務,也依靠廣大職工開展工作;但是,也有少數後勤機構和實體不同程度地脫離群眾;還有壹些後勤部門對如何把握好、走好群眾路線缺乏有效措施。所以,如何堅持科學的群眾路線很重要。

(1)樹立高校後勤工作的群眾觀。群眾觀點是群眾路線的靈魂。可以說,有什麽樣的群眾觀點,就有什麽樣的群眾路線。高校後勤群眾觀是後勤人員正確認識如何處理與師生關系的根本觀點和方法的總和。樹立科學的群眾觀,可以更準確地定位後勤與群眾的關系,提高運用群眾工作方法的主動性和走群眾路線的堅定性,把握新時期高校後勤“以顧客為中心,提高職工福祉和師生滿意度”的新要求。後勤工作的群眾觀把師生的滿意、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同不贊同作為判斷後勤工作成功與否的首要標準;把壹切依靠工人、壹切信任工人、壹切為工人服務作為後勤群眾路線的首要基礎;汲取師生智慧,凝聚員工力量,作為提升後勤服務水平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2)培養堅持群眾路線的幹部。正確路線確定後,幹部是決定因素。群眾路線成為推進高校後勤管理的重要路徑後,迫切需要組建壹支認同群眾工作觀點、掌握群眾工作知識、堅持群眾工作方法、堅定不移走群眾工作路線的幹部隊伍。應該說,高校後勤幹部走群眾路線有著悠久的傳統和深厚的基礎。當務之急是深入教育後勤幹部貫徹群眾觀念,紮紮實實走群眾路線。在新時期,如何更好地使後勤幹部貫徹群眾路線,關鍵是要把現代後勤保障的要求與現代管理的要素融合起來,提高走群眾路線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科學性和長效性。

(3)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群眾路線的“群眾基礎”是群眾,對於高校後勤來說,是師生。後勤管理和服務工作的群眾路線不能是空中樓閣,必須接地氣,深入人心,依靠廣大師生。壹方面要提高師生與後勤工作的互動性。師生作為後勤服務的最大對象,是後勤服務產品的直接體驗群體,是後勤改革成果的直接使用者。他們最了解後勤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也只有他們最有資格評價後勤工作。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因此,需要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師生對後勤工作的重視、理解、支持和參與。只有師生參與到後勤工作中來,後勤工作才有最廣泛、最堅實的群眾基礎,才有堅實可靠的“粉絲團”。另壹方面,要提高員工對後勤工作的參與度。員工是物流管理的對象,也是物流服務的主體。員工對物流的想法和思考會影響到他們在日常服務中的言行。員工和後勤團結如壹人,才能打造出高質量的後勤服務體。要通過各種渠道吸引員工參與物流工作的決策和管理活動,集思廣益,調動壹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凝聚成提升物流水平的正能量。可以說,充分調動師生員工的參與,必將使後勤事業有更大的發展。

(4)尊重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隨著時代的變遷,無論是師生,還是員工,都不再是後勤服務的被動對象,他們的主體意識在不斷覺醒,他們在後勤服務中的主體地位日益顯現。與此同時,新型服務型後勤建設成為趨勢,後勤的服務功能日益增強,即服務師生科教生活和服務員工成長成為後勤的兩大服務宗旨。我們應該相信老師和學生可以成為我們最好的客戶,相信員工可以實現“自我實現”;尊重師生對後勤的意見和建議,尊重員工在後勤服務中的主動性;引導和發揚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員工成為高水平後勤建設的主力軍,讓師生成為高水平後勤建設的輔助力量;更加準確地定位後勤的角色,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成為新時期高校後勤的主旋律和主題曲。

二,高校後勤走群眾路線,避免盲目性

群眾最可愛,最可怕,最可敬,最可憐——似乎“群眾”是壹個復合體。那麽如何走群眾路線,避免盲目性呢?本文認為應從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代表群眾性三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探索。

第壹,它體現了走群眾路線時的時代性。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壹,群眾路線本身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群眾是生生不息的,是最時尚的群體。在群眾路線教育和強調群眾路線的新時代,我們必須把新的歷史條件下後勤服務面臨的新環境、新要求、新挑戰納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更加關註師生的新需求、新關切,觀察現代管理制度對後勤服務的要求,關註後勤管理中管理對象和服務主體的新變化,探索適合新時期後勤工作需要的管理方法。

二是走群眾路線時要把握規律性。在群眾路線的深入教育中,必須充分認識到高校後勤開展群眾路線活動有其內在規律可循,包括:矛盾轉化規律。群眾利益無小事。同樣,師生的衣食住行,員工的福利生活,都是受壹個事件的影響。但在這麽多對矛盾中,要找到最重要的矛盾來解決,就要先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善於預防、鈍化、消除矛盾。量變和質變定律。面對群眾的投訴,無論大小,都要認真對待,努力解決。我們暫時無法解決它們。也要把真實情況告訴群眾,因為小問題不解決就會積累成大問題。壹般法和特別法。做群眾工作,要善於發現哪些是群眾的普遍需求,哪些是個人需求。值得壹提的是,要善於從個體需求中尋找代表性需求,為將來更好地解決更多人的普遍需求做準備,增強後勤工作的主動性。自我實現定律。我們要相信群眾是可以解放自己的,他們最有智慧和勇氣。我們後勤工作者要善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向群眾提問,讓更多的人關心、理解、支持後勤工作。這樣,後勤工作就有了最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是走群眾路線時要代表群眾。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那是因為群眾最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也最了解後勤。高校後勤走群眾路線,群眾雙手歡迎,但也有壹個要求,就是不能走過場,不能搞壹個連群眾都搞不懂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此,應從三個方面入手,避免群眾路線成為“脫離群眾”的路線。1,增強工作的開放性。對於所有後勤工作,無論是行政,黨建,組工等。,要及時向群眾說明宣傳到位,開門做後勤,避免閉門自娛;2.增強群眾參與度。讓群眾參與到後勤工作中來,認真聽取意見,廣泛汲取智慧,暢通表達渠道,讓師生在後勤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發揮更大作用;3.提升人們的滿意度。群眾路線好不好,要用壹個標準來評判。除了上級部門和同級後勤的自評,老師和學生的評價也很重要。要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壹個後勤是否真正走好群眾路線的關鍵指標。

在火熱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高校後勤要結合後勤工作實際,避免陷入形式主義、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誤區,努力找到壹條群眾高興、幹部歡迎、上級滿意的群眾路線。

第三,高校後勤要走群眾路線,建設“後勤* * *體”

高校後勤要真正貫徹群眾路線,就必須把群眾路線與後勤工作的四個基本維度,即“改善後勤服務、提升後勤管理、深化後勤改革、促進後勤發展”結合起來,努力打造後勤服務、後勤管理、後勤改革、後勤發展四位壹體。

(壹)建設後勤服務* * *壹體,夯實後勤群眾路線服務基礎。服務是後勤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重點和基礎工作,也是聯系師生、客戶等後勤服務產品購買者和使用者與後勤最廣泛的紐帶。客戶滿意與否,快樂與否,直接取決於物流服務產品好不好,物流服務水平高不高。然而,在物流服務過程中,物流服務的主體和客體之間壹直存在著矛盾群體。在某些情況下,後勤服務主客體之間的矛盾甚至像針尖對麥芒,而不是我們心中所希望的和諧與輝煌。這是因為物流服務的主體和客體都沒有找到或者擴大* * *的“交集”,或者說雙方的利益完全不同。在後勤服務主客體矛盾群中,我們認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於後勤服務部門,它可以直接決定後勤服務產品的主導力量和水平(雖然影響後勤服務的因素還有很多,如上級政策、後勤改革、市場環境等。).在緩解、鈍化和消除後勤服務主客體矛盾的過程中,後勤服務部門必須主動作為,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贏得後勤服務對象的滿意和支持。

因此,很重要的壹點是,要摒棄傳統的像“為民做主”壹樣“為師生做主”的如意算盤,轉而選擇“為師生自己做主”或大幅度提高後勤服務的知情權、選擇權、判斷權和參與權,讓師生參與後勤服務、參與後勤、了解後勤、支持後勤、提升後勤,形成壹體化的後勤服務。

物流服務應具備以下特征:

1,物流服務的主客體具有行為價值的壹體性。要充分發揮後勤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創新和改進後勤服務,同時讓師生和客戶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後勤服務中來,不僅是提建議、填表、座談,還要參與到後勤服務目標的制定、後勤服務過程的監督、後勤服務結果的評價等活動中,即參與到各個環節中來,實現主客觀行為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2.物流服務的主體和客體具有相同的利益。後勤服務主體的利益取向首先是保障高校的教學科研行政和師生的生活需求,即社會效益;二是保證後勤部門的基本利益。物流服務對象的利益取向主要是享受高質量、高水平、高性價比的物流服務。物流服務主體有必要找到更多與客體利益的契合點,從而在滿足後者利益的同時,更好地實現物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不是糾結於“節約物流服務成本和提高服務水平”的矛盾。兩者的相似性體現在對物流服務主體和客體的相互理解和考慮上。後勤部門可以感同身受,師生之間也可以互相關心。

3.物流服務的主客體具有關系表征的和諧性。主客體關系和諧是物流服務最顯著的特征。這主要體現在:後勤服務的主客體是相互尊重、平等的相關體:後勤部門不僅可以按照傳統的“三服務兩教育”來塑造和優化服務對象尤其是大學生的人格,還可以安裝現代服務營銷理論來“培養高素質的合格客戶”,師生可以欣然接受這壹套後勤;同時,物流服務對象有各種方式和途徑表達對物流服務的各種評價和需求,並能得到積極的回應。就像在淘寶上壹樣,“大學後勤店”不僅產品好、服務好、口碑好,而且“後勤服務買家”也給了高分、多心、多推薦——雖然有些問題通過賣家和買家的友好“私聊”得到了改善和解決。

(二)建設後勤管理* * *同體,夯實後勤管理群眾路線。管理和服務是物流工作的兩大主題。沒有科學的管理,談什麽優質服務,無異於緣木求魚。所以,任何時候,物流都要堅持兩手抓,重在服務和管理,兩手都要硬。在走群眾路線時,我們應該理解後勤管理的這壹根本哲學,並努力建立統壹的後勤管理。

很多人認為物流的管理是指在學校的領導和上級物流協會(研究會)的指導下,進行物流計劃、組織、控制等壹系列活動的總和。壹般來說,物流管理是“領導的事”,與員工無關或關系不大。由此,壹些後勤部門的管理出現了“三拍”管理,管理和服務“兩張皮”。員工有怨氣,師生有怨言。

為什麽中國特色物流管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她依靠廣大後勤工作者的參與,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強大的基層支持。唐太宗李世民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紅軍為什麽能打勝仗,我們黨為什麽能建設新中國?因為我們走了壹條叫做群眾路線的勝利之路。

因此,在加強物流科學管理時,要毫不猶豫地調動物流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相信群眾的參與有利於物流的科學管理,相信群眾的智慧能提高物流科學管理的水平,相信群眾的支持是物流科學管理的基礎。壹切為了群眾,壹切相信群眾,壹切依靠群眾,毫不猶豫地建設後勤管理系統。

在後勤管理建設過程中,重點是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幹部依靠群眾,群眾參與管理。最根本的是建立物流管理的相關組織支持系統。

物流管理* * *是壹個實踐型的管理結構群體,需要壹定的支撐體系來發揮* * *管理的大智慧和正能量。我們認為至少應該建立三個支持系統:

第壹,員工參與* * *管理體系。後勤員工直接服務於壹線,最了解後勤工作的難處和師生的需求。他們的參與可以保證後勤管理的決策工作不脫離後勤基層單位的實際,不脫離職工服務的實際,不脫離師生需求的實際,接地氣,正氣,氣。暢通黨組織民主生活會、總經理信箱、工會、婦聯、團組織等路徑,構建重大決策聽證會、後勤管理金點子大賽、班組級職工骨幹直接參與管理等制度,讓群眾充當後勤管理的“大保護者”。

第二,師生參與* * *管理體系。商界有句名言:客戶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說,老師和學生是物流推廣管理最好的老師。要構建後勤服務博客、微博、微信、QQ群、郵箱等現代互動管理信息溝通體系。通過成立教授專家咨詢委員會、大學生物流信息聯絡會、物流服務座談會等形式,定期上門征求各級領導和師生對物流服務的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匯聚更多力量,繪就物流夢想。

三是社會參與和管理體系。在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們不再是單壹的後勤,而是整個教育系統、整個社會的大後勤。要引進優質的後勤管理實體(如兄弟高校、知名社會服務企業的優質後勤實體),整合優化後勤資源(如實現農校對接),通過後勤社會化改革,推動後勤管理向更高層次發展。從國家角度,在中國教育後勤協會的統籌協調下,構建更大範圍、更深程度、更長時間的多方後勤管理體系,依托協會發展後勤,支持學校後勤,造福師生。

(3)建立後勤改革,創新後勤群眾路線的改革方法。後勤改革,變還是不變?如何改革?這是全國物流系統爭論了幾十年的話題,也是物流系統壹直在實踐的話題。無論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組織發展的規律,還是從後勤改革的效果來看,高校後勤改革都應該成為新時期後勤發展的主旋律。壹些高校的後勤改革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有壹些挫折,走了壹些彎路,或者猶豫不決,這都沒有關系,因為新生事物的成長道路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和更大的空間,等待後勤改革的宏偉畫卷全面展開。但在後勤改革過程中,幹部職工想什麽、看什麽、做什麽?老師和學生理解、支持和參與嗎?是順應改革潮流,還是靜下心來走適合自己的後勤改革之路?這些,其實對於群眾、員工、老師、學生都可以問政治。

馬克思說,理論壹旦掌握群眾,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後勤改革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的後勤改革思路不能被所有後勤人員所接受,那麽改革之路將舉步維艱,改革紅利無從談起,改革的力度也只能在文件中躊躇。無論是進行後勤改革的高校,還是沒有進行綜合改革的高校,都有義務和願望讓後勤人員實現自己的夢想,讓後勤人員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如何在後勤改革過程中代表、維護和實現後勤人員的根本利益,保護、促進和發展師生的根本權益,關鍵在於建設壹個能夠代表、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的後勤改革。

壹方面,需要在後勤改革中形成“統壹的思想”。思想先於行動,猶如閃電先於雷聲。後勤改革是壹項系統而龐大的工程,牽壹發而動全身。思想不統壹,就很難跟上步伐。因此,要通過大量細致耐心的思想教育,使全體後勤人員認識、理解、支持、投身改革,做後勤改革的馬前卒,實現高校後勤改革的夢想;還要通過宣傳工作,使學校領導、兄弟部門、師生和社會有關方面關註、鼓勵、支持和推動改革,鼓勵和呼籲後勤改革,為改革創造各種有利條件,提供有力支持,避免後勤改革“單槍匹馬”。營造良好的改革環境,構建後勤改革的“統壹戰線”,讓支持、鼓勵改革的話語成為後勤的“中國好聲音”,傳遞“中國正能量”,為深化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營造良好氛圍。後勤改革的思路也是壹樣,需要大量的理論研究成果、及時的宣傳報道工作、生動的後勤改革案例作為思想基礎,也需要通過那些極具時代氣息的媒體手段進行廣泛傳播。總的來說,目前全國高校後勤改革的思路正在逐步形成,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認識到後勤改革的成效,成為後勤改革思路的宣傳員。走向社會、走向兄弟高校的浙大新宇集團、蘇大教學服務集團等眾多優質後勤服務實體,成為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生動樣本,是後勤改革的“宣傳隊和播種者”,肩負著用改革的火花燎原的使命。

另壹方面,需要在後勤改革中創造壹種“行動的統壹”。後勤改革是大多數人的“集體行動”,而不是少數人的“精英活動”,因此構建後勤改革行動的群眾基礎必然成為決定改革能走多遠的基本因素。要構建包括物流行政管理和物流企業管理在內的現代物流管理體系,形成高效、精幹、務實、廉潔的物流運行機制,加強物流執行力、整合力、凝聚力、創新力建設,使物流改革的每壹步都走得紮實、有力、穩健,使物流改革戰略成為能說、能做、做好的* * *行動計劃。還要通過卓有成效的培訓,使後勤人員成為符合改革目標、認識改革、理解改革、擁護改革的新型後勤人員,成為言行壹致的“改革者”和“創新者”,不斷積累改革經驗,不斷創新改革路徑,不斷深化改革成果,將後勤改革進行到底。

(四)建設物流發展* * *同體,描繪物流發展的群眾路線。物流發展是為了誰,依靠誰,誰享受其成果?這是物流系統必須明確的重要命題。在這裏,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物流發展是為了群眾,物流發展依靠群眾,物流發展的成果是群眾享受的。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最美的風景;只有發展,才能真正解決影響現代後勤保障體系建設的壹系列難題。廣大物流人員、師生、客戶也期待著物流更好更快的發展。因此,構建統壹的物流發展,充分照顧物流相關群眾的利益和關切,滿足群眾發展、支持和參與的需求就顯得尤為必要。

物流發展建設是物流走群眾路線的立足點,是物流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如何建設好物流發展* * *體,關鍵在於把握好兩個基本問題:發展的依靠力量和如何享受發展成果。物流發展靠誰?依靠群眾,確切地說,依靠廣大後勤幹部職工。構建現代物流保障體系,提升物流保障能力,提高物流幸福指數,等等,都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有效解決的問題,都是需要我們用智慧和汗水去綻放的物流之花。沒有物流人員勤勞的雙手,物流不是發展,甚至維持現狀都不可能。

實現物流夢想,依靠群眾的力量。我們力量的源泉在於物流人,他們愛動腦筋,肯吃苦,樂於奉獻,樂於助人,他們能將物流理想轉化為發展的成果。要善於保護物流工作人員在物流發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維護他們在物流發展過程中的主人翁地位,不斷提高他們對物流發展的認知水平和幸福指數,提高他們推動物流發展的思想覺悟和技能水平,使他們成為新時期物流發展的榜樣。

此外,我們還應該明確誰將享受物流發展的成果。如果物流發展的成果只有少數後勤幹部享受,那麽這樣的發展是畸形的、扭曲的、不可持續的,也很難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持。經過十年的發展,SUDA教服集團堅持走群眾路線,鼓勵員工入股分紅,為優秀員工購買保險年金,向編外管理人員發放幹股,建立幫扶困難員工的集團基金,開創了新的集體主義微觀經濟,贏得了近8000名員工的廣泛支持,激發了教服集團發展同體的巨大生機和活力。實踐證明,壹個可持續的物流發展壹定是利民、惠民的;讓群眾知道,隨著物流的發展,物流人才的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是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