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故事裁員是壹場可怕的噩夢,企業裁員是普遍現象。這種情況可能是企業經營不下去了,也可能是想整頓公司,但是下崗的人難受。下面分享壹下關於裁員是壹場可怕噩夢的職場故事。讓我們來看看。
裁員是壹場可怕的噩夢。我被公司錄用是因為公司壹年前開始了新的業務。我還記得老板面試我時給我描繪的輝煌前景。他說,公司計劃花費數千萬元用於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這些產品將在市場上受到追捧,並將擊敗競爭對手。後來聽說老板也被獵頭高薪聘請了。他曾在大學任教,課後為壹些公司做顧問。
整整壹年都在令人興奮的計劃和高調的市場投資中度過。部門的人越來越多,費用也越來越大。人員培訓,邀請策劃公司和廣告公司設計產品形象,制作廣告資料,舉辦各種活動...錢花了,產品逐漸為人所知,銷售開始接單。但是老板的臉色越來越不自然,有時候向他匯報工作的時候連手機都不接。消息靈通人士說,公司高層對我們的新產品部門非常不滿,銷售業績與目標相差甚遠,新產品存在明顯缺陷,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壹句話,“產品不行”。
在今年年中的會議上,我的老板興奮地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的業績不理想,但我們已經有了市場基礎。公司將繼續加大投資和產品開發。希望大家保持熱情,對公司和產品有信心。我們還是拿到了年中獎金,雖然不多,比年初承諾的少了壹半。
沒想到老板話音壹落。不到壹個月,人事部下發了裁員通知,裁員80人,被裁的人有壹半以上來自我所在的這個業務部門。“請假24小時,發壹個月工資”。沒想到在網絡和電視上看到的壹幕發生在了我的生活中。同系的美術編輯小姑娘雪莉從人事部出來就哭了。她準備結婚,突然她失業了。真是“找了個沒工作的老公”。另壹個同事更委屈。他主動要求從另壹個產品部門調到這個新的產品部門,期望有所作為,卻意外被列入裁員名單。那天,他發狠說自己是“找死”。
我不在裁員名單上,但我壹點也不幸運。我知道,我留下來是因為我需要有人來處理善後事宜。這個部門已經不存在了。我想我是後來才離開的。那些被裁掉的部門同事,不僅僅是難過,更是憤怒。他們認為公司裁員太短視,怎麽會對公司的未來沒有信心呢?想想吧。大家平時都兢兢業業,從不偷懶。為什麽人被裁了會割自己?事先沒有任何預兆,突然說不工作就沒有工作。這是誰的錯?裁員消息出來的當天,全公司幾乎沒有人坐在電腦前工作。我能想到的只有壹個問題——“下壹個是誰?”
老板堅持要請大家吃飯,因為他已經遞交了辭職信,所有討厭他的同事都走了。老板邊說邊哭。他說這麽好的公司,這麽好的員工,他卻無法留住。“我以為按照公司的戰略規劃,發展壯大應該是遲早的事。他說,不過,總行調整了策略,決定在產品成熟並占領市場之前,放棄這項業務,以減少上億元的投入。
老板壹直說“是我的錯,對不起大家”。這頓飯讓大家都覺得特別酸,哭過的又哭了。我瞇著眼睛想:“我早知道新產品要花很多錢,為什麽現在又反悔呢?”晚飯後,下崗人員開始默默收拾自己的辦公桌。公司明明給了要走的人壹個大箱子,很多人都沒拿。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壹幕。沒有人說話,只有撕紙的聲音。沒有人留下來和我的同伴打招呼。
幾天後,有人來公司領取賠償。壹切又歸於平靜,沒有人對賠償有意見。上個月我也優雅地“辭職”了,因為實在沒什麽事情可做,好像也就忘了。我聯系了幾個以前的同事,他們說:“當下崗職工真的很尷尬。現在想起來,就像做夢壹樣。”但這還沒有結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回答“為什麽要離開原來的公司”這個問題時,回答“因為裁員”就更尷尬了。同部門30多個下崗同事,只有四五個找到了新工作。
職場故事裁員是壹場可怕的噩夢。2人在職場被裁了怎麽辦?
以積極的態度100%完成妳的工作
金融海嘯來襲,企業裁員讓人人心惶惶,在職員工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安全度過這個冬天。天網職場研究中心咨詢師提醒冉,首先要做好本職工作,保質保量完成工作。在壹些公司,試用期員工以前過了等級就允許留下,現在要優秀才能留下,企業選人更嚴格。
面對裁員,員工要明白企業要裁什麽樣的人。答案是裁掉那些不是不可替代的人,員工要註意兩個方面來證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
1,工作表現。好好完成工作,通過業績證明自己的能力。這個時候,不要偷懶,不要“自作聰明”;
2.工作態度。態度是企業考官很重要的壹個方面。態度決定了員工的學習能力和融入團隊的程度,所以員工要表現出積極的工作態度。
此外,冉指出,在職員工千萬不要參與討論和猜測,不要做“烏合之眾”,尤其是年底,更不要和同事壹起沖到老板面前要求加薪。目前很多企業比較擔心,企業內部可能會有壹些討論。不要參與這些討論,尤其不要傳播流言蜚語。
在外部條件很好的情況下,曾經有壹個人力資源的調查顯示,企業中最惡心的行為就是背後傳閑話,說閑話。比如XX公司的工資提了,我們的沒有。我聽說XX公司要裁員了...不要制造和傳播壹些不良信息。“這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意識到的,但卻是大家經常談論的話題。有必要避免這些話題的傳播。”告訴冉。
衡陽人才網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管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內知名績效薪酬設計專家賈曉東也表示,目前處於固定工作崗位的員工,面對這個敏感時期,應該讓自己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盡量減少缺陷。“很多企業,即使是定崗,也是采用末位淘汰的方式。企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兩端。壹種是10%的優秀員工得到獎勵,另外10%被認為是淘汰,而中間80%的員工對人力資源總監不是很感興趣,盡量不要掉到最後10%,因為這個群體是老板,是人力資源。
危機郵報
明確並肯定自己的價值。
賈曉東指出,在壹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價值鏈和業務流程之間存在著聯系。企業的固定崗位是指企業業務發展鏈條中的主鏈,包括R&D、銷售、物流、售後崗位,這些崗位是企業中不會被邊緣化的核心崗位。相對邊緣的崗位有:行政、人力資源、財務、辦公室、戰略規劃部、計劃部等。在企業價值鏈中,這些崗位相對危險。
“考慮如何進入企業主鏈,讓自己的崗位更有競爭力。如果妳不在主鏈上,妳的知識儲備和能力不具備拿下別人的條件,妳的位置可能就危險了。”賈曉東說,如果妳不想被解雇,妳必須培養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讓自己在企業中變得不可替代。妳走了,企業會不適應,或者會有壹個補償期的過渡期。這是員工的不可替代性。
對此,給這類群體提建議。如果妳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崗位出現危機,可以提前瀏覽壹些招聘信息,做好心理準備。“在準備中,很重要的壹部分是我的工作經歷,尤其是這壹兩年做過哪些重要的事情。”先說冉,這樣可以應對以下幾種情況:公司裁員分為兩種,壹種是真的無能,這是妳之前沒有100%努力付出的代價。另壹類人是公司還在猶豫,公司會認為這樣的人還是有壹定價值的,但是面對現在的經濟形勢,不得不考慮降低成本,老板做決定很痛苦。
這個時候,也許員工能把自己從生死線上拉回來,主要還是靠工作表現。“老板不會馬上裁掉,但會進行談話,在談話中員工會有爭取的機會。”冉說,在談話中,為自己贏得壹個職位,主要要從自己的工作業績入手,核心是“我為公司做了什麽”和“這給公司帶來了什麽好處”?也就是說“我做了什麽”“我做了什麽”“我為公司做的效益”。這和求職是不壹樣的。妳不能強調妳的學習能力和以後會怎麽樣,因為這個時候老板關註的是妳能否度過經濟危機的難關。拿出真刀真槍,用自己證明自己能行。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堅定、明確、自信,把自己的價值觀表達清楚。
另外,如果要離職,員工會對目標工作和經歷進行比較,針對目標工作把自己的壹部分能力放在簡歷裏,提高求職效率,幫助求職者有壹個明確的目標。給職位寫壹份簡歷,省去了自己寫簡歷浪費的大量時間。
這類人要及時搜索相關信息,同時自己做總結,尤其是這壹兩年做了什麽,以備不時之需。
下崗人員
盡快就業,但不要盲目
冉認為,如果可能的話,那些被解雇的人應該盡快重新就業。“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年底了,招聘單位少了。我先調整,明年再找。此時這種做法還不夠安全。因為明年的就業形勢還不明朗,可能會比現在更糟糕。到時候就業機會會更少,下崗的人會更多。”
另外,“這個時候就業比擇業更重要”。冉的分析指出,很多人在有了工作經驗之後,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了期待,這與主動跳槽是不同的。主動跳槽是為了讓自己的職業發展更上壹層樓,現在卻是被動的。現在至少可以保證他們職業生涯的連續性,降低對職位和薪酬的要求,維持與他們原來水平相當或略低的薪酬水平。但是,不能為了工作而工作,跨行就業是非常不明智的。“降低期望值,先以就業為主,經歷這個低谷再考慮再就業的問題。”
對此,賈曉東強調,不要盲目就業。盲目就業會導致“饑壹頓飽壹頓”的弊端,自己重新選擇的工作發展方向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長相差很大。另外容易導致起點很低,影響以後的發展。“盲目跳槽,盲目二次就業,得不償失。”
賈曉東建議,如果員工被解雇,他們應該做好兩手準備。可以在短期充電的同時找到合適的工作,比如通過培訓學習。
心態的調整是職場專家提醒這類人的壹個至關重要的點。自信和熱情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為下崗繼續找工作而對自己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