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阿裏n進皇宮網上房產,網上買房真的靠譜嗎

9月16日,阿裏巴巴正式成立房產部,並推出“天貓好房”平臺。曾經勸年輕人不要買房,對錢不感興趣的父親馬進入地產圈?

其實也不盡然,因為馬神父多次強調他已經退休了。

不過這次阿裏巴巴和易居聯合推出的“天貓好房”壹石激起千層浪,唱吧之都BLACKPINK出現了。我的中介會死,銷售會失業。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理由反推

阿裏n進皇宮網上房產,網上買房真的靠譜嗎

9月16日,阿裏巴巴正式成立房產部,並推出“天貓好房”平臺。曾經勸年輕人不要買房,對錢不感興趣的父親馬進入地產圈?

其實也不盡然,因為馬神父多次強調他已經退休了。

不過這次阿裏巴巴和易居聯合推出的“天貓好房”壹石激起千層浪,唱吧之都BLACKPINK出現了。我的中介會死,銷售會失業。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理由反推

阿裏n進皇宮網上房產,網上買房真的靠譜嗎

9月16日,阿裏巴巴正式成立房產部,並推出“天貓好房”平臺。曾經勸年輕人不要買房,對錢不感興趣的父親馬進入地產圈?

其實也不盡然,因為馬神父多次強調他已經退休了。

不過這次阿裏巴巴和易居聯合推出的“天貓好房”壹石激起千層浪,唱吧之都BLACKPINK出現了。我的中介會死,銷售會失業。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理由反推。誰找不到十和八?

網上賣房,相信大部分人對這種模式還是持懷疑態度的。在疫情爆發的前半年,很多人在網上狂歡,Tik Tok也有重倉。但是大浪淘沙之後,也是乏善可陳,再也沒有聽到房企投資進來。

這讓人們更加懷疑房產的線上模式能否行得通。

畢竟作為大眾消費品,房產具有特殊性質,沒有消費者權益7天內無理由退貨。沒有針對項目系統造成的產品差異的質量控制聲明。畢竟,妳不可能在同壹塊土地上建兩個壹模壹樣的項目,就像妳不可能兩次踏入同壹條河流壹樣。

壹旦買錯,可能就是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深坑。因此,眼見為實,它仍然是房地產購買的第壹本質。

至於天貓房產,這並不是阿裏第壹次進入房地產市場。早在2010,阿裏巴巴旗下的淘寶和口碑聯合成立了淘寶房產頻道,當年也是轟動壹時,現在也能找到很多報道。但早在2004年,淘寶和口碑就在這方面進行了接洽。

只是在過去的壹年裏,淘寶房產倒閉,營業部關停。

2014,淘寶房產計劃重啟,渠道與萬科合作做“賬單抵扣”活動。淘寶用戶購買萬科指定樓盤可以抵扣房款。

記住這個指定的屬性,後面再說。

創新的玩法掀起了又壹波線上高潮,但渠道本身依然不溫不火。上線玩法後基本只有11的雙重優惠。

此次,在阿裏和易居的合作下,成立了天貓好房事業部,宣稱至少未來三年不賺錢,全部收入1,000%補貼購房者,計劃觸達4億家庭,打造房地產企業第二官網和第壹營銷平臺,實現天貓好房“讓天下沒有難賣的房子”的願景。

渠道的第壹次努力是今年的“房產雙11”活動,號稱百億補貼。

壹往無前的阿裏,擠破腦袋想往樓盤裏鉆,難道是為了幹掉中介?這樣的舉動有意義嗎?

首先回答第壹個問題:阿裏真的想改變中介的生活嗎?

肯定不會,這個格局不會這麽小。

首先,房地產這個商品,現場體驗很重要,雖然是所有環節的最後壹個環節,但確實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質量控制很難在房子裏使用。即使是同壹個房企的同壹條產品線,也會因為樓盤不同,配套不同,建築商不同,甚至操盤手不同,做出精品產品線狗屎。

如果從網購的邏輯中跳出來,妳會發現,在房地產領域,線上其實是壹個渠道效用,是壹個發布信息的渠道。

21世紀信息爆炸時代最重要的是什麽?信息。

妳擡頭看著周圍的公交車站,室外的高射炮,電梯車廂。什麽廣告最多?

是的,房地產,廣告和媒體的絕對擁有者,每年在廣告上的燒錢數以億計。

因此,信息是非常昂貴的。

為什麽近年來房企都願意和渠道、中介合作?因為渠道傳播信息,比廣告媒體更廣、更準、粘性更強。

至於粘性這個詞,被中介粘過的人應該都知道。

中介掌握了大量的客戶資源,房企需要支付中介渠道費用,傭金是按成交金額提成。這裏的廣告支出還是大的,但是客戶成交的效費比遠不如渠道,慢慢的房企開始偏離。

當費用逐漸從廣告走向渠道,大量的經濟投入會刺激更多的人進入中介行業,越來越多的客戶會被中介持有,房企會發現廣告支出並不劃算。

在這壹點上,房企已經被渠道綁架。現在很多房企幾乎都停了渠道,客戶很難上門,更別說成交了。

舉幾個數據,從2014到2019這六年間,中國通過中介完成的銷售和租賃從3.2萬億增長到10.5萬億。二手房和新房的市場增長率分別為265,438+0.6%和43.65,438+0%,中介在所有房屋交易中的整體滲透率從33%上升到47.65,438+0%。

47%,這已經是非常可怕的數據了。

房企被渠道綁架,信息權、產品信息發布權、客戶信息權都在中介手裏。作為渠道,收渠道費是必須的。所有啟動渠道的項目,渠道的成本,都在羊身上。

如果妳在頻道上線前後訪問同壹個項目,幾天之內就能明顯感知到壹次細微的價格調整。

當企業被渠道和平臺綁架了,那麽終端也不會得到利益。

然後回答第二個問題,阿裏的天貓之家有意義嗎?

毫無疑問是有的。畢竟在互聯網時代,縮短信息傳遞距離,優化傳播結構,通過結構調整節省下來的所有費用,最終都會部分支付給消費者。

房企要盈利,要計算成本,比如地價、建安成本、廣告費、營銷費、渠道費,而3-5個點的渠道費也不便宜。

所以,每壹次對原有產業鏈產生影響,走向優化的嘗試都是有意義的。

當然,中介不會消亡,但肯定會有影響,尤其是中小中介。

那麽如果線上渠道快速增長,消費者能得到多少實惠?就像每次大促都提到的八折?打五折

真的,我想多了。早在初中政治的時候,我們就讀過馬克思的名句:如果有50%的利潤,就要冒險;為了100%的利潤,它敢於踐踏人類的壹切法律;有了300%的利潤,它什麽罪都敢犯,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

大多數人不知道,企業的利潤率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高。包括三星、索尼在內的很多世界知名公司利潤率都在5%以內,很少有公司利潤超過10%。

恒大爆發期間,壹開始是75折,最近又以7折的價格回歸市場。同地段樓盤的品牌溢價已經很顯著了。如果能打7折賣,那至少比之前同地段的競品價格高30%,但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優惠包裝在地產界是公開的秘密。

每壹個房企,每壹個項目,下至每壹個房號,在房產局都有備案價,所以實際上銷售的底價早已被偷偷拿下。

怎麽打這個折扣,只是修辭和包裝藝術的區別。

所以妳看到的很多促銷都是限制房型和項目的,就像萬科和阿裏的賬單抵扣活動,限制的項目都是實實在在的。

至於限制哪些物品,有什麽特點,可以自己研究門道。

最後,唯壹真正受益的是100億元補貼,和拼多多100億元補貼是壹樣的。有了資本的進入,有了資本的燒錢來補差價,那麽這個商品就真的可以超低價格賣給妳了。

但像房產這種百萬元的商品,即使補貼2%,也還是兩萬元。100億看起來很多,放眼全國都不夠。

至於最後能真正補上多少?要看用人單位願意花多少錢,對未來平臺成長的預期有多高,對盈利的信心有多大。

最終的雙11是優惠包裝上的狂歡還是實實在在的實惠,還要看具體價格。

所以大家要明白,便宜難尋。對於自己看好的項目,壹直在看的項目,熟悉價格的項目,適當的話可以買。

買房大概不是為了2%或者3%的補貼吧。畢竟買不起的地段即使補貼10%也買不起。

而且買得起地,還能打折?抽獎的時候不是都單獨說了,還要打折嗎?

作者:裏昂

編輯:王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