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選擇咨詢和顧問?

如何選擇咨詢和顧問?

(A)咨詢VS。咨詢

既然是四大的咨詢業務介紹,我就不得不說這兩個可能會讓很多大壹新生甚至四大的管理者感到困惑的英文單詞,因為在中文裏可以翻譯成consulting。

別說外人和四大內部非咨詢部門的人,就連我在四大咨詢部門工作期間也有過困惑,可能還是理解不準確。這兩個詞在英語中的意思略有不同。為此,我特意詢問了我在四大咨詢部的華僑同事(在澳洲學習工作十余年,英語相當精通),她向我解釋說,咨詢的咨詢性質更多體現在“建議”上,似乎指的是只說不練,專業服務多是壹次性的,而咨詢性質更多體現在“咨詢”上,建議之後似乎是必須的。不知道這個解釋是否準確。如有偏頗,請壇內精通英語的讀者評判指正。

拋開字面意思,從我個人的觀察來看,我發現咨詢更多的時候是與壹些外部的法規和程序有關,也就是說專業機構往往會根據壹定的監管要求向客戶提出建議,但咨詢所依據的標準顯然更加靈活,並不存在強制的“合規”。專業機構只是根據個人經驗、行業或專業領域的實踐經驗以及雙方的喜好向客戶提出建議。

所以咨詢項目在服務中使用的方法、最終的解決方案和可交付成果上往往是固定的、標準化的,而咨詢項目有時候並不在乎什麽解決方案是對的,可交付成果也沒有那麽統壹和標準化,基本上是根據客戶和項目的需求而不同的(案例

按案例).

安然事件後,除了德勤,四大都出售或分拆了原來的咨詢部門,但近年來,其他三家都相繼重建了咨詢部門。這個對外宣稱的咨詢業務線,還是統稱為咨詢,咨詢是咨詢部下面的壹個業務線。只有德勤仍然保持著獨立的實體來運作咨詢業務。個人感覺除了德勤,其他三大公司都是把兩者設計成包容關系,更註重審計獨立性的問題(只是推測)。

所以,除了德勤,無論是應屆生應聘其他三個咨詢部的職位,還是現任審計部的審計師想內部轉到咨詢部,最好先搞清楚自己是對咨詢感興趣,還是對咨詢感興趣,哪個更適合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群體。

(B)財務咨詢與財務咨詢

真的很壓抑。副標題還是要寫英文的,因為翻譯成中文的都是“金融咨詢”。如果妳堅持準確翻譯,妳可以把金融

咨詢翻譯成財務管理咨詢。在我工作過的四個咨詢部門中,財務咨詢(財務

Advisory)主要與收購(投資)交易等資本市場活動相關,其主流業務為FinancialDue diligence(財務盡職調查)

勤奮(簡稱FDD)。這個FDD團隊很多人都有審計背景,或者是從審計部門調過來的。

事實上,四大咨詢部門在承接盡職調查項目(壹般客戶為買方)方面的服務非常廣泛,包括目標企業的運營、人力資源、研發、IT系統等領域。財務盡職調查主要是對目標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審查和分析,其他領域的盡職調查需要在事務所內部調動其他行業和專業領域的專家。至於我曾經工作過的咨詢部門,也曾經以內部項目共享的形式從事過銷售市場、采購、人力資源、IT等領域的盡職調查業務。

我不屬於FDD團隊,所以沒有做過FDD項目,但根據我看過的FDD報告,我對這類工作的理解有點類似於財務分析中的財務報表分析,而不是績效管理分析(兩者的區別請參考我在《通才vs .專家》壹文第二節對前臺財務“財務分析”功能的分類論述),即利用財務報表比率的趨勢分析、結構分析等分析程序。類似於審計工作中的壹些分析程序,但並不使用確認、實物盤點等審計方法,所以聽咨詢部有審計背景的同事說,做FDD項目某種程度上比審計容易。

難怪四大審計師很容易轉到咨詢部做FDD。除了捍衛民主陣線之外,金融

咨詢還包括壹些其他業務,如估值服務和M&A戰略。戰略)、並購後整合(交易後

整合)、企業融資(企業

金融)等。,這些業務規模都比較小,團隊人才背景更專業具體。在審計部門從事日常審計的員工可能無法成功轉移,這取決於他們的行業分組、項目經驗以及在辦公室的聯系和機會。

如果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評價財務,

咨詢,可以說從這個業務線去投資圈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未來有意跳到投行(IB)、私募基金(PE)、風險投資(VC)的四個人可以考慮利用好FDD作為跳板。此外,在產業圈,壹些投資業務或資產管理業務較多的集團公司(無論是中資還是外資企業)的投資部門,以及從事實體投資的控股公司,也需要有FDD經驗背景的人才。

接下來說說金融

咨詢也是我在四大工作中工作過的業務群。由於四大在國際專業服務行業中以“會計服務”聞名,在四大眾多咨詢業務條線中,財務管理咨詢壹直是規模比較大、在客戶中口碑較好、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業務條線。金融

咨詢所提供的咨詢服務大多與資本市場活動和投資交易無關,而是側重於企業(客戶)內部財務職能的績效提升。總的來說,有助於客戶的財務經理/總監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記得在我的文章《企業vs事務所》中,不止壹兩位四大審計的網友提到,審計項目中針對客戶的“管理建議書”並沒有太大的附加值。

以前在四大工作的時候也有同感,現在看了審計網友的回復,覺得這可能是因為審計人員和企業管理層對“增值”的理解和預期有差距。審計業務中提出管理建議的出發點是“合規”。畢竟審計師在資本市場上扮演的是看門人的角色,目的是對投資者負責。但從壹般“管理建議書”這個詞的字面意思來看,客戶的期望可能是不壹樣的,他心目中的“附加值”可能意味著自己公司的管理業績和方法得到了改善,所以客戶的財務經理往往並不覺得這個管理建議書有用。

所以我個人懷疑,上述理財咨詢中的很多服務,可能會讓客戶的理財經理感到“增值”。

就我所在的四大公司之壹的財務管理咨詢業務而言,國內企業財務管理咨詢服務的主要思路是促進財務職能的轉變。比如我在《通才vs專才》壹文中提到的前中後臺財務,就是把企業傳統的記賬財務部門改造成壹個前中後臺財務功能均衡高效的財務組織。所以咨詢業務範圍從財務組織的頂層功能設計,到前中後臺各個子功能區的具體改進方案,比如如何改進財務交易流程、預算管理、資金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分析、管理報表等。所以這種財務咨詢,如果最初的項目交付結果令客戶滿意,客戶有充足的咨詢費預算,甲乙雙方長期保持良好關系,就能體現我在本文第壹節提到的。

咨詢和顧問的區別

“建議後要互相商量怎麽辦,建議級後專業服務的範圍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擴大。”具體來說,有可能為這個客戶做不止壹個咨詢項目,但這肯定不像審計部門的循環服務。

服務),IPO審核壹旦完成,就意味著每年都會有審核項目。咨詢部門想要拿下後續的咨詢項目並不容易,不僅需要從合夥人、項目經理到現場咨詢團隊的咨詢團隊具備過硬的專業水平和客戶管理能力,還需要客戶是否有通過外部智庫的使用提升業績的需求和實力。

從以上差異來看,財務

咨詢項目的客戶對口部門(或甲方領導、項目組成員)為企業的“外事”財務職能,如集團總部的IPO、投融資、並購等財務職能;金融的

咨詢項目的客戶通常是財務總監和管理會計職能的經理。所以甲乙雙方的這種對口關系意味著,如果企業財務人員想轉到乙方從事財務咨詢,這種差異可以為企業會計提供知識和技能的匹配關系——從事前臺財務(FP&: A)和後臺財務職能(會計),以及壹些中臺財務職能(如資金集中管理、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如果在各自領域獲得了較深的實踐經驗和專業見解,就會轉到四大和部分外資咨詢公司做財務。

咨詢是職業轉型方向;在集團企業總部從事部分財務職能的人才(融資、投資、M&A項目),也有可能被調到四大等專業機構從事財務工作。

咨詢工作。

當然必須承認,四大所在國內服務的客戶基本都是各行業的龍頭公司,所以想轉到四大做以上兩種財務咨詢工作的會計人才也必須有大集團公司的經驗,尤其是財務。

咨詢,壹般四大品牌都是“會計領域全球最佳實踐”的倡導者,所以如果妳的企業財務工作經驗與全球最佳實踐相差甚遠,自然不適合這種轉型。不知道國內本土的咨詢公司對金融有沒有興趣。

咨詢的商業計劃書設計是怎樣的,對與客戶溝通的看法是怎樣的?但就四大財務管理咨詢集團(甚至可以擴展到整個咨詢部門)而言,很多采用“世界最佳實踐”的歐美500強跨國公司中的人才更容易轉型成功。

(三)主要咨詢業務分類

因為我在四大工作期間屬於咨詢部門,所以對財務很感興趣。

咨詢業務的細節,尤其是客戶和市場細分,確實有限,所以本節提到的咨詢與咨詢無關(很抱歉不能用中文表達,因為英文更直觀)。壹般來說,所謂的國際知名咨詢公司(Consulting)

事務所)壹般根據不同的業務板塊主導不同的市場,這與審計業務有很大的區別。壹般來說,咨詢業務自上而下可分為戰略咨詢、運營咨詢和信息技術系統咨詢。

系統)三類。

這種分類體現了咨詢機構的邏輯:壹是在戰略層面為企業提出頂層設計建議,通常包括市場進入、行業研究和標桿分析、高層組織架構設計等;然後,戰略轉型的思路下沈到第二個層面——價值鏈中的各個運營領域,旨在提升各個職能領域的運營績效,優化日常運營流程,因此這種咨詢服務的範圍可以擴展到企業的各個職能領域,如營銷和銷售策略、分銷商或渠道管理、供應鏈管理模式和采購策略、制造流程優化、人力資源和財務管理咨詢等。

這種二級咨詢提供的解決方案可以說是最多元化的,也處於頂層“虛”的策略和底層“實”的實施效果之間的過渡階段;最後,如果客戶有使用外部顧問的能力“取得成果”的實際需求,那麽咨詢公司可以將二級咨詢業務中的各個運營職能領域的績效改進方案實施到實施層面,即信息系統,因為壹些實施二級運營咨詢的改進方案的工作企業可以用自己的內部能力解決,只需要聘請外部實施顧問,因為信息系統的技術含量很高。這個三級咨詢可以說是最具體最耗時的,比如ERP系統實施,商業智能(BI)系統,管理儀表盤開發。

所以最理想的咨詢公司就是提供這種壹站式的三級咨詢服務,但是不同的咨詢公司有不同的業務重點。比如知名頂級咨詢公司麥肯錫,專註於戰略咨詢,運營層面的咨詢並不是其強項。就四大而言,各家開展的咨詢業務也各不相同。德勤在安然事件後沒有出售其咨詢部門,所以現在德勤咨詢(DC)在戰略、運營、IT三個層面從事咨詢業務,這應該是四大咨詢業務中最全面的。其他三個咨詢部門在2005年後已經重建,但業務線可能不如以前完整。而IBM、惠普、戴爾等公司的IT服務部門,以及從原來的四大(或五大)中分拆出來的其他咨詢公司更重視IT咨詢,運營層面的咨詢業務通常被視為支撐其IT咨詢業務的錦上添花。

在咨詢業務這個大家庭中,除了以上三個層面,還有壹個維度,那就是業務。

咨詢)和風險管理咨詢。根據我對國內四大咨詢公司以及從原來的四家(或五家)分拆出來的其他咨詢公司的觀察,商業咨詢通常是指上述職能領域的管理咨詢,旨在幫助客戶提高經營業績。在四大中,業務咨詢部門通常被稱為績效改進(Performance)

改善)或統稱為管理咨詢。

風險管理咨詢業務通常與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和外部合規相關,可以說有四大特點,非四大部門的管理咨詢或IT咨詢公司通常都會做。風險管理咨詢通常包括工業企業風險咨詢和金融服務機構風險咨詢。

在中國四大事務所中,只有德勤在企業風險咨詢方面做了全面的業務,從可持續業務規劃、合同風險和績效到IT相關的企業信息治理、電子商務安全和ERP控制。其他三家在這些風險咨詢領域大多比較薄弱甚至空白。然而,公司內部控制和合規咨詢業務仍然是中國四大事務所中的核心業務線,主要包括內部審計、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OX)、反海外腐敗法(FCPA)以及其他資本市場監管機構發布的壹系列規定等。唯壹不同的是,有些業務編制在審計部門而不是咨詢部門,具體服務內容要看每個公司自己的定位。

金融服務機構的風險管理咨詢也是四大咨詢部門的主要業務線。在我的公司,這個群體的規模甚至壹度超過了其他管理咨詢業務。這類風險咨詢業務包括反洗錢活動、巴塞爾資本充足協議、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以及為金融服務機構和保險客戶提供精算服務。

以上只是四大及外資咨詢公司在華咨詢業務的主要類別。不同的咨詢公司也會在每個領域開發不同的解決方案(或產品)。比如財務管理咨詢中常見的產品有全面預算管理、財務流程優化、財務服務等。但是,這不是壹成不變的,這也是四大咨詢業務與審計業務的最大區別。即咨詢業務作為常規審計服務之外的增值服務,需要時刻保持捕捉客戶對“價值”需求點的專業敏銳度。之前四個咨詢部門內部網頁中的壹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們。

關註客戶需要什麽,而不是我們能做什麽

去吧。“(我們需要關註客戶需要什麽而不是我們能做什麽),所以這就要求咨詢部門的合夥人對開發新的業務線和為客戶定制服務有高度的熱情。

(D)會計人才轉行做咨詢所需的經驗和技能。

我在《企業vs事務所》壹文中已經提到,事務所和企業之間跳槽的例子多是從事務所審計轉到公司財務,而公司財務轉到事務所審計的例子並不是很常見,尤其是四大,由於其審計部門招聘應屆畢業生的用人模式和審計部門的辛苦,決定了這種“單向”流動現象。而企業財務與四大咨詢部門之間的流動,似乎可以突破這種單壹方向,但很多企業財務人才並不了解四大公司的咨詢業務,害怕四大公司在社會上形成的“過勞死”的職業形象,所以這樣的流動並不多見,企業財務背景在四大咨詢部門更是鳳毛麟角。其實所謂“事務所是金融人才的學校”對於審計業務來說更準確。從會計專業人員知識結構的廣度和專業意見的深度來看,多元化的咨詢業務部門無疑是壹個提升的平臺,這也是四大咨詢部門很少招應屆畢業生的原因之壹。對於咨詢業務來說,“經驗”比審計業務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