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對高校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化建設若幹問題的思考

對高校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化建設若幹問題的思考

黃少芳張穎安葉李蔚紅小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加快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高校數字校園為數字資料檔案建設提供了契機。基於高校地質資料和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現狀、需求和存在的問題,重點探討了推進高校地質資料和檔案管理數字化、信息化的核心任務和發展對策。

關鍵詞高校地質資料信息管理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者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是地質事業發展的記錄,是寶貴的社會財富,是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1]。地質資料包括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地質資料服務於社會,體現地質工作成果的價值。國土資源規劃管理、開發利用以及地質調查、礦產勘查、工程建設、國防安全等諸多行業對地質資料的開發利用有著非常廣泛的社會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地質資料管理、開發利用和社會服務的方式和手段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地勘行業地質數據和信息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建設正在加速。地質學家提出建設“數字地球”,高校也在大力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加強地質資料和檔案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這也是當前高校信息管理部門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和任務。加快數據檔案數字化建設,提高信息化程度,建立數字化數據檔案,是高校數據檔案管理的發展趨勢和工作目標,也是適應當今信息社會和數字化時代的必然要求。如何建設和加快數據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和集群化,是數據檔案管理者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1加快地質資料和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1.1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帶動了地質資料的信息化建設。

當今社會是壹個信息大發展的時代。中國已將信息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已經提出了“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目標任務,信息化建設貫穿於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21世紀的今天,數字化和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在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傳統的信息檔案管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地質資料和檔案的管理必須跟上時代的潮流和步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使高校地質資料檔案的管理和服務逐步走向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勢在必行。

1.2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需求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信息和網絡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信息管理的程度和信息資源開發與服務的效益也成為衡量高校技術管理水平的標誌之壹。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為加快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和條件。加強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設數字化校園,給高校現有的數據和檔案管理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從實物收集方式(紙質文件、照片、聲像等。)到實物館藏與數字館藏並存,並通過計算機網絡和信息系統的建設,將數據和檔案的信息化管理融入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

1.3服務於高校教學科研需求。

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才,特別是專業技術人才,中國地質大學肩負著培養地球科學人才的重任。建校60年來,培養了大批地學專業人才。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和科研工作量的急劇增加,教學和科研中使用地質資料的需求急劇擴大,對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現在野外工作中使用地形圖的數量和頻率增加,研究生撰寫的地質報告和文獻資料的查詢和檢索率迅速提高,研究人員查閱成果和資料的數量驟增。因此,傳統的手工數據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前的需求。只有全面推進數據和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才能提供更加高效、快捷、準確的管理和服務。

2高校地質資料和檔案管理的現狀

2.1狀態分析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從1976開始逐步恢復資料歸檔工作。從1997開始,我們學校壹直用電腦管理數據文件。2004年,利用數據文件管理系統建立了數據文件目錄數據庫,逐步取代了人工目錄查詢,提高了數據文件檢索的速度和準確性,簡化了文件檢索目錄的制作流程,大大提高了數據文件管理的效率。

我校保存的地質資料主要有存檔的科研成果、地形圖和地質報告、研究生學位論文等。保密信息有兩種,壹種是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生產的基礎測繪成果,屬於國家秘密;另壹種是屬於國家地質檔案館的國家非公開地質資料。近年來,我校在“國家非公開地質資料”和“國家秘密基礎測繪成果資料”的借閱、購買和使用過程中,形成了壹套切實可行、規範的管理制度。2011年,我館根據國家關於加強涉密資料安全管理的要求,對地形圖等涉密資料進行了系統清理和核查,從制度和措施上保證了涉密資料的安全使用。

在數據檔案信息資源建設中,我校對紙質數據檔案進行批量掃描數字化。數據檔案的數字化不僅保護了紙質檔案,也大大提高了檔案利用的效率。目前,我校數據檔案數字化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館藏資料數字化工作由檔案館自行組織,委托專業掃描公司進行掃描、制作和檢查入庫。截至目前,我校已投入近百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檔案數字化,配備了存儲檔案數據的專用服務器和大容量磁盤陣列,檔案數字化率達到60%。

地質數據在環境、工程、城建、交通等領域也有廣泛的用戶。根據掌握的情況,不同的高校對地質資料有不同的管理形式。比如壹些有地學專業的綜合性大學,管理系就設在地學專業系。但在壹些沒有地學專業的高校,壹些科研工作涉及到地質資料的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地質資料的管理仍然缺位,沒有專門的管理部門負責地質資料的管理,科研人員通過應用獲得的地質資料的安全管理處於脫離狀態。

2.2遊戲的作用和效果

數據文件的信息化將成為“數字校園”建設總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校的資料檔案信息化建設正在大力推進,我國許多高校的數字資料檔案建設也如火如荼。數據檔案的數字化建設和信息化管理為高校科研、教學和政府管理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服務,在服務高等教育決策咨詢、宣傳教育、信息傳播、考證利用、數據開發利用和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3存在的問題

雖然積極推進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但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整體信息化水平不高,需要加大投入和發展,進壹步加強和推進信息和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1)數字化、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國土資源部門的地質資料管理專業機構相比,地質類高校的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還處於較低水平。部分高校還處於手工編目查詢階段,館藏數字化程度較低。他們尚未建立系統的管理體系和服務平臺,與部門和行政部門的網上數據鏈接和信息傳遞與服務體系尚不完善。

(2)基礎設施滯後,發展能力不平衡。由於各種客觀原因和各高校發展情況的不同,高校數據檔案的組織結構和業務發展很不平衡。與社會同級數據檔案館相比,大部分高校數據檔案館在基礎設施、館藏資料數字化、信息和服務平臺建設、業務系統建設、人力資源條件等方面存在壹定差距,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的軟硬件設備和環境亟待更新和改善,需要領導重視,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3)保密的限制。個別高校由於科研成果涉及國防和國家軍事安全,保密級別較高。出於安全保密的考慮,傳統的手工和物理方法仍然被用於材料的管理。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成為涉密安全的壁壘,涉密安全技術成為制約信息化建設的瓶頸。

3 .加快高校地質資料數字化建設和信息化管理的對策建議

如何管理好、保護好、利用好珍貴的地質資料,是資料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高校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壹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的重視和支持,需要學校各部門的通力合作,需要信息管理部門開拓創新的思路,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和手段,加快數字檔案館的建設。

3.1信息化的核心任務是建立數字數據檔案。

數字檔案館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字檔案信息進行采集、加工、存儲和管理,並借助網絡平臺和信息綜合管理系統,提供信息服務和* * *享受。實現數字檔案館是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因此,數據檔案的信息化工作應以數字檔案館建設為重點,以數字檔案館為對象,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手段,逐步將傳統的紙質檔案實物管理發展為面向各類數字檔案館的電子檔案管理,建立數據檔案數據庫和網絡服務系統,通過綜合數字業務平臺對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管理和服務。圍繞這壹核心目標,近期主要工作包括:館藏資料回溯數字化、資料目錄數據庫建設、全文資料數據庫建設、建立數據庫建設導則和相關標準、新歸檔資料電子文檔存儲、資料檔案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等。

3.2地質資料和檔案資源的數字化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

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數據的數字化[2]。對於壹些不適合數字化的個別數據和文件,可以對目錄進行數字化。數據和檔案資源的數字化是整個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環節和必要條件。因此,要做好地質資料檔案在收集、匯交、接收過程中的數字化建設和電子文檔管理工作,加強與學校各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資料檔案工作網絡,按照有關規範要求(包括實物庫、數據庫)及時整理、歸檔、存檔和入庫各種科研、教學和行政管理活動中形成的地質資料檔案

3.3信息資源網絡運行系統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保障。

網絡運行系統的建設是地質資料和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最基本保障,數字化存儲的數據和信息資源需要依托網絡系統得以體現和發揮高效作用。局域網環境支持下的信息管理系統,不僅能實現網絡查詢、瀏覽等基本功能,還具有“接收、管理、存儲、使用”數字數據的四大主要功能,還能保證數據文件的導入導出和數據的安全管理;將電子數據檔案分散的信息資源進行網絡化連接和整合,實現分布式資源的現代化管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網絡,實現數據的網絡化管理和服務。

3.4完善地質信息管理的標準化和規範化體系。

標準化和規範化是數字環境下地質資料信息管理的前提條件,數據檔案的信息化建設對數據檔案的標準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字地質數據信息管理的發展方向是國際化、標準化、專業化和集成化。地質資料信息標準體系建設應具有兼容性、壹致性、可持續性和動態性,建立和完善地質資料的規範和標準體系,包括地質資料采集規範、網站和數字檔案館規範、軟硬件系統技術規範和元數據規範[3]。例如,在網絡環境下,為了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求,實現訪問海量信息的有效性,必須采用統壹的數據格式和元數據標準。在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信息資源多樣化的情況下,只有按照統壹的標準和規範進行制作,才能使多樣化的信息資源得以順利存儲、管理和利用。隨著電子政務的實施,電子公文和電子數據文件的接收、歸檔和管理必須按照統壹的標準和規範進行。

3.5提高法律意識,建立健全保障體系。

在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管理環境中,加強安全措施,建立嚴密的安全體系和保護屏障是非常重要的[4]。針對涉密信息的管理,要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形成壹套職責明確、程序嚴謹、措施有效的信息檔案管理服務機制。特別是對大比例尺地形圖等涉密地質資料的使用和管理,嚴格執行涉密資料國家保密制度,通過保密公開、制度約束、加強保密管理等措施維護國家安全權益。

3.6加強培訓,提高業務能力。

地質資料的標準化和信息化管理對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壹定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熟悉並掌握開發地質資料檔案信息系統的能力。不僅要開辟吸引人才的新途徑,而且要對在職人員進行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的培訓,建立壹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管理隊伍。

3.7創新思維,善於規劃,循序漸進。

高校地質資料和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壹項與學校多個部門協調互動的系統工程[5]。基於目前地質類高校數據管理信息化建設不高,起點低,數字化數據檔案的全面建設需要壹個發展過程。首先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和需求分析,借鑒其他單位的經驗和技術,做好信息化建設和數字檔案館的規劃,構建我校數字檔案館建設的框架,逐步推進高校地質資料管理和信息化建設。

4結論

材料檔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加快數據管理信息化,建設數字化數據檔案,既是當前形勢的需要,也是高校數據檔案管理面臨的新課題和新任務,更是事業發展的趨勢。目前,無論是在硬件基礎設施方面,還是在系統平臺等軟環境建設方面,地質類高校的數據和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都還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要緊跟時代步伐,借國家“十二五”規劃大力發展信息化措施的東風,突破思維束縛,運用現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加強組織領導,加快信息化建設,使高校地質資料和檔案管理水平躍上新臺階。

參加考試,貢獻力量

茹藍翔。中國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建設的初步設想[J].國土資源信息化,2001,(4): 19 ~ 22

[2]蔣作勤。對地質工作信息化若幹問題的思考[J].地質通報,2004,(23): 9 ~ 10

[3]李·。地質礦產工作中信息工程的若幹基本問題[J].國外地質科技,1998,(1): 1 ~ 6

[4]李,魏雙墩。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山西檔案館,2011,(S1): 46 ~ 47

[5]鄧琪。對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黑龍江檔案館,2011,(1):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