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成本核算應遵循的原則和要求是什麽?

成本核算應遵循的原則和要求是什麽?

主要原則: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

1.指列入成本的費用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和制度的規定。不合規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驗證性。真實性是指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經濟事項相壹致,不得摻假或人為增減。可驗證性是指成本核算數據由不同的會計人員按照壹定的原則進行核算,並且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驗證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3.關聯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會計應該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和決策服務。時效性強調信息獲取的及時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以及時采取措施改進工作。這個時候,信息往往就變成了無用的信息。

4.分期核算原則。為了獲得某壹時期生產的產品的成本,企業必須將無窮無盡的生產活動按照壹定的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個時期的產品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月度、季度、年度會計年度壹致,這樣可以方便計算利潤。

5.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當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支付,都應計入當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即已計入前期成本,或應由以後期間成本負擔的費用)雖在本期支付,但不應作為主要考核成本,以正確提供各項目的成本信息。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生產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動力應按實際消耗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產成品成本按實際成本計算。雖然原材料、燃料、產成品的賬戶可以根據計劃成本(或定額成本、標準成本)加減成本差異調整到實際成本。

7.壹致性原則。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必須在各個時期保持壹致,使各個時期的成本數據具有統壹的口徑、壹致性和可比性。

8.重要性原則。對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該集中精力,力求準確。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瑣碎事項,可以簡單處理。

會計方法:

1.正確劃分收益性支出、資本性支出和營業外支出、產品生產成本和期間支出、本期產品成本和下期產品成本、不同產品成本、產品和產成品成本等各種費用的界限。

2、認真執行有關成本法規,按成本範圍處理費用支出。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以及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定工時和材料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和物資的計量、驗收、發貨和庫存制度;制定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

4.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合適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成本計算對象、費用歸集和計入產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計算期間、產成品與產品成本的劃分方法。方法包括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還有分類法和定額法。

擴展數據:

會計問題:

1,成本核算的核心是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關鍵作業以及車間的最新生產情況。月末,通過編制成本核算報表,及時分析月度成本波動,將財務和業務結合起來,沒有實際意義。

2.成本核算不僅是財務部門和財務人員的事,也是所有部門和員工的事。

第壹,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部門的配合;

第二,計算出來的成本是否合理,不僅需要財務部門的評估和時間的驗證,還需要生產和技術部門的評估,這樣就需要生產部門對其計算結果進行論證。

有時候僅靠財務部門自己的檢查是很難發現問題的。(註:在實際操作中,財務部門和其他部門的檢查角度或指標不同,很可能是產生差異的原因。)

3.成本會計實踐可以用成本會計理論來指導,但要突破相關理論的束縛,不能局限於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架內。

最好的成本核算和管理體系是最接近企業生產過程的核算體系,這樣才能體現公司的生產管理特點。每個企業的生產特點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管理層在不同階段的關註點也不同。

因此,在確定總體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體系要有壹定的可變性,關鍵是在成本理論的指導下解決管理層關心的問題,將業務和財務結合起來。

4.現行所得稅法更註重損益而非資產,即對期間損益作了大量詳細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規定,而對資產價值和生產成本的計量缺乏相應的規定。

但是,資產最終會通過折舊、攤銷、出售等方式轉化為期間費用。流動資產價值是未來期間費用的來源和基礎,在成文法沒有禁止的情況下是合法的。由於稅法沒有禁止或限制相關資產的計量。

那麽會計功夫的深淺將決定未來費用的多少,而會計本身就是壹門介於藝術和科學之間的學科,離不開估算和判斷,並由此衍生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會計魔術,為企業納稅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

所以,現行稅法強調損益,忽視資產計量,無異於開了門,關了窗。這也為成本核算提供了足夠的規劃空間。

參考:百度百科-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