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體驗——作為壹名教師,如何在教育崗位上體現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我覺得首先要做到的是“專註教育,有獻身教育的精神”。從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社會進步的橋梁和紐帶。人類文明的發展源遠流長,但如果沒有老師,就會脫節,枯竭。人類的社會生活代代相傳,但沒有老師,就會陷入愚昧和野蠻。是教師平凡的工作,連接著老壹輩和新壹代,連接著人類的過去和未來。從個人成長的命運來看,教師也是人生幸福的締造者和操縱者,職業崇高而神聖。然而,教師職業勞動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瑣碎的、晦澀的。教師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力,沒有顯赫的名望和榮譽,沒有悠閑的安逸和安逸。
自然,作為壹名人民教師,必須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壹位,熱愛和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有信念、有決心、有勇氣把自己的才華、知識、青春和生命全部奉獻給這項事業。正因為如此,人們壹談到教師,就把他們和園丁、梯子、鋪路石聯系在壹起,這不僅是對教師工作極其崇高和重要的肯定,也是對教師工作更高的要求和目標。應該說,教師勞動的本質特征在於奉獻,師德的本質也在於奉獻。
二是“把愛傳播給孩子”。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育人,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師生關系。所以,壹個教師對人民教育的熱愛、忠誠和奉獻,只有通過愛學生、教書育人才能體現出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是人與人的心靈之間最微妙的相互接觸。”他用富有詩意的語言準確地指出了教師對學生施加影響的方式方法。他還說:“我這輩子最重要的是什麽?我毫不猶豫的回答:對孩子的愛。對此我深有體會。我熱愛我的事業和我教的孩子。這裏需要說明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愛不屬於血緣關系,不是出於個人需要,而是來自於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責任感。這是壹種特殊的、科學的、普遍的、持久的、深刻的愛。這種愛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獨特的親近感、期待感和奉獻感上。這種愛可以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搭建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轉化學生學習和進步的內在動力。正如壹位同事所說:“有時候我覺得很累。當我走進教室,見到我的學生時,我不知道我是從哪裏來的。”我覺得這是壹種愛的力量。有了這種愛,任何金錢和快感都會被拋在腦後。教育是愛的教育。沒有對孩子的愛,就沒有真正成功的教育。無法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無法獲得學生的信任和支持,無法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第三,要以身作則。壹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除了忠於事業,關心愛護學生,還必須自覺地以高標準塑造自己。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教師的任務是用自己和自己的榜樣來教育學生。”換句話說,挺直的身體可以讓影子不歪。尤其是對於小學老師來說,在學生眼裏,老師是智慧的象征,是人格的體現,老師的壹言壹行都是道德標準。教師的思想、言行、作風、素質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對他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的壹定要先做,要求學生不做的壹定不要先做。學校裏無小事,滿滿的都是教育,學為人師,為人師表,努力在別人面前正確。同時,作為壹名教師,我努力使自己全面發展,努力形成健康、完整、和諧的人格:德才兼備、言行壹致、不拘小節、聰明伶俐、行為穩重等等。
總之,當老師意味著我們壹生都在面臨人格挑戰。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壹名教師,我們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職業道德,並在工作中履行這些道德,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被稱為壹名教師。
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體驗21世紀已經到來,人類社會進入了壹個全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這意味著知識的創新、傳播和應用將成為經濟發展最基本的資源和最基本的生產要素。人才和知識、國民素質和新能力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不發展教育,不提高國民素質和創新能力,在國際經濟競爭中就永遠處於被動和依賴的地位,就會受制於人,佩服於人。因此,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們順應時代潮流要求、迎接新挑戰的必然選擇,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現實基礎。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兒童的思想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團結壹致的理想信念,將轉化為積極向上、為祖國努力學習、刻苦掌握文化知識的強大內在動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有著重要影響。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師德修養是踐行教育、促進教育的關鍵。作為壹名教師,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要想照亮別人,先照亮自己。也就是說,妳心裏要有引火的思想準備和精神。壹個好的老師不僅要有直接影響學生的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有人格魅力。高尚的師德是壹本好教材,是強大的精神支柱,是巨大的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終身的,可以影響幾代人。高尚師德的表現被認為是行為,榜樣是最好的老師,榜樣是無聲的語言,卻給人以書本上根本得不到的東西。榜樣的力量在於行動,但行動比言語更能說服人、教育人、啟迪人、鞭策人。行動就是力量。榜樣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壹個人、壹代人,激勵著壹個人、壹代人。給人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學生來說,眼睛是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無論看到什麽都會不自覺的模仿。不知不覺中,學生越來越接近身邊老師的行為模式。在這裏,老師的影響尤為重要。甚至壹些細小的言行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些小事對學生的性格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往往是老師把自己諄諄教誨忘得壹幹二凈,而是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方式和紀律觀念。但具體的行為如努力的神態、自制力等依然存在於學生的腦海中,並產生持久的影響。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壹個人的品格培養至關重要。我們老師對學生教育的全部內容可以用壹句話來概括——提高和提升自身修養。
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體驗3。我覺得我想成為壹名高尚的教師,我有以下經歷:
第壹,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覺得老師的工作有很強的師德意識。當老師不僅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社會和科學負責。教的馬馬虎虎,就能應付過去。只是教學工作的敷衍表現。如果我們培養自省的精神,我們可以在壹天的工作之後檢查我們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職責。自我反省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的表現。壹個人的自知之明是有價值的,這需要自省作為手段。不“攢”,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哪裏。壹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自滿。時間長了,他就會脫離群眾,退步,威信降低。當然,只有自己的努力才是唯壹的辦法。
第二,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意見。
保持師生之間的人格平等。在我看來,要建立和諧的師幼關系,師幼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其實是壹對矛盾。處理得好,會互相學習,形成師徒關系,處理不好,就會對立。
情緒導致老師不願意教,孩子不願意學的情況。老師要研究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壹樣,然後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性格來處理壹些問題,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老師要多了解孩子的要求,無論是思想工作還是教學工作,只要多了解孩子的要求,我們就會有更多的辦法,處理問題也會更細心。只要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的關系,教學和思想工作就有了成效。
第三,要樹立平等對待的理念。
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發現他。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我主張平等對待。老師要為所有人服務,不能厚此薄彼,以為手心手背都是肉,努力做到壹碗水端平,讓所有孩子都坐壹輛車。教師要全方位服務,照顧好每壹個孩子的思想素質、學習成績、身體素質,為他們服務好,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第四,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促進孩子的智力和潛能開發。
作為老師,對孩子要求嚴格是必須的,但不能認為師幼關系是簡單的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因為這種師幼不對等的關系會阻礙師幼之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會長期壓抑孩子的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我經常會註意到孩子的壹些想法,盡量讓他們說完自己的觀點,然後我會談談我的看法,我們會討論其中的不同,從而激發孩子有見地的想法和觀點。同時對我們教師的思維也是有啟發的。可以說,教學要“以人為本”,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創新。
“壹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孩子們對老師的壹句敬意。壹個好的師德師風的具體體現,就是保持壹種師生之間的人格平等。互相學習,互相尊重。既然是“父親”,就應該關心孩子,對孩子負責。老師不要把這種說法解讀為可以把孩子當“家長”來幹涉、指導甚至利用。有句老話叫“人有德報,妳千萬不要忘了。妳對別人有德,千萬不能忘了。”通過學習,我知道了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孩子要有母愛,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肩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
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體驗之四。最近幼兒園組織老師學習《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細則》,學習後感覺收獲很大。《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細則》讓我對這個崇高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培養好人,做各方面的老師。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範要求,也是教育幼兒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作則”的作用。教師要做幼兒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成為壹名合格的教育者。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和壹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相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因為教師從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所以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重要。
我認為老師首先應該愛孩子,平等地對待每壹個孩子。他們不應該偏袒某些孩子,而對另壹些孩子漠不關心或歧視。其次,要以身作則,註重言傳身教。子曰:“其身正,無令而行;他的身體不對,雖然他不服從。”孩子們總是把老師當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因此,幼兒園教師必須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用整潔的外表影響人,用善良的態度待人,用豐富的知識引導人,用寬廣的胸懷關愛人。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有效性。第二,要有很高的工作熱情:很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取決於積極主動的態度。教師積極的情緒和積極的心態是身心健康的壹種內在驅動力,可以促使我們積極進取。不僅如此,教師良好的心態還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影響,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最終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形成良性循環。另壹方面,如果老師懶惰、被動,那麽勢必會讓幼兒失去精氣神,自然無法很好地茁壯成長。第三:我覺得老師要無私,要關心每壹個孩子的成長。壹個老師應該無私奉獻給孩子,熱愛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以人為本,關愛孩子。第四,要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教師永遠不要活到老學到老,這樣才能勝任這個具有挑戰性的職業。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把讀書當成壹種習慣,把學習當成壹種樂趣,從各種渠道汲取新的營養,讓自己變得更聰明。
教師職業道德不是空洞的思想外殼,而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嫻熟的專業技能和執著的職業精神的綜合體。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重要的是每壹個老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用良好的師德托起教育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