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金陵永生的意義是什麽?vautrin是誰?

金陵永生的意義是什麽?vautrin是誰?

明妮·魏特琳·明妮·魏特琳是美國傳教士,是中國著名的華人團體。

1886於9月27日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小鎮西科爾。家裏並不富裕,從小就養成了努力、勤奮、勇敢的性格。她以第二名的成績從伊利諾伊大學畢業,並決定去中國。剛到中國安徽的時候,看到很多女性都是文盲,於是決心在中國推廣女性教育,創辦了合肥聖奧納戈中學。1919米妮報考金陵女子大學,負責學校事務,籌建新校區,並鼓勵學生走出象牙塔,投身社會,服務窮鄰,如給鄰家婦女上課,每周兩次到校園周邊看望窮人,發揚了金陵女子大學的校訓——關愛學生的精神。米妮還利用假期到歐美留學,將丹麥和荷蘭的成人教育推廣到中國,為中國的女子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1937八月12到四月1940,她幾乎每天都寫日記,每個月都會定期郵寄給她的美國朋友,以便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時事。當時,我在美國的朋友們認為華特林的日記非常有價值,所以他們把它送到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C lassm ate出版。80年代中期,人們在整理傳教士檔案時,發現了《華特林日記》的手稿。20世紀90年代初,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特別收藏室的斯莫利女士,鑒於華特林日記的史料價值很高,將華特林日記手稿整理出來,制成微縮膠片,供歷史檔案工作者研究和使用。

由於vautrin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當時是收容女性難民的難民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成為日軍性暴力的重要目標。作為難民營的負責人,vautrin的個人經歷檔案——日記是揭露侵華日軍性暴行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比如日軍大屠殺的第二天(1937 12 65438+)。日本兵不斷光顧他們的家。女孩從12到60歲的婦女被強奸。丈夫們被迫離開臥室,懷孕的妻子被刺刀刺傷。“比如周四的壹篇日記,1937 12 16:“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無辜而勤勞的農民和工人被殺害。我們讓所有40歲以上的女人帶著丈夫和兒子回家,只留下女兒和兒媳。今晚我們將照顧4000多名婦女和兒童。不知道在這種壓力下我們還能堅持多久。這是壹種無法形容的恐怖。"

1937,165438+10月,上海徹底淪陷,日軍分三路猛撲南京。所到之處奸淫擄掠燒殺。65438年2月5日,日軍未經激戰進入南京各大城鎮。上海“八·壹三事變”後,國民政府為了安全起見,明確表示:“靠近戰區的大學,另想辦法開學。”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位於南京市中心。經過討論,吳貽芳校長和她的同事們決定將學校的教職員工分成兩部分:壹部分搬到西部,另壹部分留在學校總部保護學校財產和幫助難民。留校教職工組成常駐維護委員會,由美籍教授華群女士擔任主任。當時,絕大多數在南京的外國人已經逃離,留下壹二十個外國人站出來組織“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以金陵大學和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為中心,以鼓樓和新街口為中心,設立了約4平方公裏的國際安全區。為了管理和照顧安全區軍民的需要,我們後來請求上海國際紅十字會和中國紅十字會承認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的成立。華群是該委員會的成員,黃金婦女醫院被國際委員會指定為安全區內婦女和兒童的避難所。華群女士承擔了阻止日軍強奸中國婦女的艱巨任務。華女士危在旦夕,不敢耽擱。Vautrin自己說她的日記是“及時寫的——有些是在空襲期間寫的;其中有壹部分是在壹天漫長而忙碌的工作之後,在夜間寫成的”(1937年9月26日),但這並沒有影響其重要價值,反而讓後人贊嘆她的人格魅力。

12 13早晨,第壹批日軍從中華門進城後,到處奸淫擄掠,放火焚燒。這時,婦孺蜂擁至金婦院的難民收容所。壹些年輕的女人打扮成老女人,壹些偽裝成男人,壹些老女人,孩子和男人嚇壞了。華女士守著大門勸說,為了保護更多的年輕婦女和兒童,請男人和老婦人回家。難民們哭著乞求在草坪上有個立足之地。保護數萬婦孺的生命,在當時的特殊情況下,實屬不易!華女士面對的是壹群比野獸還兇殘的侵華日軍。他們不講道理。美國教會學校的牌子和國際安全區的通知對他們沒有約束力。日軍進城的前10天,每天至少有10到20批日軍到金婦院抓人、強奸婦女、搶錢。他們不僅從校門、側門強行進入,還翻越圍墻進入校園,甚至在夜間翻越學校低矮的圍墻。在沒有燈光的樓裏,他們在樓上樓下亂摸,摸到任何壹個就強奸她。

華群女士壹邊組織學校工作人員在校園巡邏,壹邊邀請在“國際安全區”服務的外籍男子輪流守夜。她夜以繼日地工作,要麽是看守門房,要麽是被叫去阻止來學校奸淫擄掠的日本兵,從他們手中奪回中國的婦女。她不能吃壹頓固定的飯,整天睡覺。很多日本兵氣得用帶血的刺刀威脅她;其他人野蠻地打她耳光。華女士忍辱負重,自覺肩負起保護中國壹萬多名婦女兒童的重任。她說金色女子醫院就是我的家,我永遠不會離開她。

在難民營裏,很多難民失去了親人,妳將何去何從的痛苦籠罩著難民營。華老師安慰鼓勵他們,給他們勝利的信心,生活的勇氣。她說,“中國沒有死,中國不會死,日本壹定會失敗。”同時,她為難民尋找失散的親人。每天早上,她都會派員工與難民壹起登記,記下失散人員的名字,然後交給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或日本大使館,敦促他們設法找到他們。1937 165438+10月下旬,攻占上海的日軍分三路挺進,迂回南京。65438+2月1日,美國大使館最後壹次召見了所有仍滯留在南京的為數不多的美國公民,警告他們:“如果妳們不撤離,我們將無法保證妳們今後的生命安全。”Vautrin再次堅定地說:“我不能在這個時候拋棄中國!”然後,她在大使館出示的“永不離開寧”證明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是她第四次鄭重拒絕美國大使館要她離開南京的要求。

1937 12 13,壹直生活在和平環境中,在學校工作的vautrin第壹次目睹了日軍令人發指的暴行,感到震驚和憤怒。65438+2月16她在日記中寫道:“壹輛載有8-10名女性的汽車今晚從我們身邊經過。當汽車經過時,他們大喊“救命,救命”。街上和山下不時傳來的槍聲讓我意識到,有些人遭遇了悲慘的槍擊命運,很有可能不是軍人。”

雖然黃金女大校園門口掛著美國國旗和日本大使館的公告,但對暴戾瘋狂的日本官兵毫無作用。每天都有大量日軍或從校門強行進入學校,或翻越圍墻。Vautrin在大門口站了壹會兒,攔住了試圖強行進入學校的日軍,然後沖到學校的其他地方,趕走了潛入墻內的日軍。正如她在12,16的日記中寫道,“我壹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像衛兵壹樣守著前門,或者被叫去處理其他問題——跑到學校其他地方去處理壹批進校園的日本兵。”很多晚上她都穿著衣服睡覺,這樣她就可以隨時起床處理緊急情況。她還組織巡邏隊日夜守護校園,保護難民的安全。作為南京大屠殺的重要見證人,vautrin在日記中寫道:“我們這些人認為戰爭是民族犯罪,是違背宇宙深處創造精神的罪惡,但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力量奉獻給那些無辜的受害者,以及那些家人被燒毀或搶劫的人,或者那些在戰爭中被大炮和飛機傷害的人,幫助他們康復。”有壹次,她看到壹個來自中國的小男孩戴著這個臂章給住在金女大學的妹妹送飯。她走到男孩面前說:“妳不需要戴太陽旗,妳是中國人,妳的國家沒有死!妳要記得妳是哪年哪月戴的這個東西,永遠不要忘記!”說完,她幫男孩摘下臂章。她在日記中寫道:“從軍事角度看,占領南京可能被認為是日軍的勝利,但從道德角度看,這是日本民族的失敗和恥辱。”

1938年,國民政府授予她獎勵外國人的最高榮譽——藍白紅翻領——玉質勛章。在那些緊張恐怖的日子裏,Vautrin努力了幾十個日日夜夜。過度的疲勞和長期的精神壓力嚴重傷害了她的健康。這期間,她經常在日記裏寫:“累得寫不下去了”,“累得想不起來了。”在營救了許多中國難民和中國婦女後,她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抑郁癥。5月4日,1940,經多方勸說,她離開南京,返回美國就醫。她在日記中寫道:“多年來,我深愛著金女大,並盡可能地幫助她。”她這麽說了,她也這麽做了。但現在她將不得不無限期地離開她所熱愛的壹切。1941 5月14日,她離開中國壹周年的日子,她選擇了這個有意義的日子,結束了自己55歲的生命。彌留之際,他仍然說:“我有兩條命,我仍然願意為中國人服務。”她的墓碑上刻著四個大字:“金陵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