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金融中介的功能和作用是什麽?

金融中介的功能和作用是什麽?

金融中介是指從資金供給者那裏吸收資金,再從資金需求者那裏融資的媒介機構。為了實現中介職能,金融中介通常發行各種次級證券,如存單和保險單,以換取資金。由於各種金融中介機構發行的次級證券存在很大差異,經濟學家以這些差異作為金融中介機構分類的依據。

壹般來說,發行貨幣次級證券,如存折、存單等的金融中介稱為存款貨幣機構,這些由存款貨幣機構發行的次級證券不僅占存款貨幣機構負債的大部分,也屬於貨幣供給的壹部分。

至於非存款類貨幣機構發行的次級證券,比如保單,在非存款類貨幣機構的負債中占了很大壹部分,這些次級證券並不是貨幣供給的壹部分。金融中介根據是否發行貨幣,有間接請求權。

功能

1,金融中介實現了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整合和匹配。

眾所周知,工業技術的誕生帶來了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能力的提高,要求產品突破狹隘的地域範圍,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交通運輸業應運而生。運輸業的出現和發展擴大了物流的範圍,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當人類建造壹個巨大的有形的鐵路和路線網絡時,首先遇到的問題是缺乏資金;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使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和銷售成為現實,反過來又促進生產規模的進壹步擴大,也促使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大大增加,金融市場的形成,以及銀行和信貸等金融中介組織和其他金融中介工具的出現。

籌集資金和規避風險的需要,導致了壹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股份制的誕生,以及與之相匹配的證券市場的出現。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出現,使企業迅速擴張、收縮和轉移成為可能。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作為資本流動的載體,使資本在大範圍內流動和配置。

生產規模和市場範圍的擴大產生了信息交流的需求。提高物流和資金流的效率,減少盲目性的前提是信息溝通,信息服務業應運而生。屬於服務業的交通、金融、信息產業各自的功能,實現了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匹配,保障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運行需求。

信息革命引發的信息技術的創新、擴散、發展和融合,不僅為人類社會提供了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和新的技術範式,也解決了信息傳遞和商品交易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推動了從金融中介市場、金融中介機構到金融中介媒介的全面創新。作為金融創新的結果,金融中介對整個社會經濟的滲透能力更強。

整個社會經濟的金融化程度大大提高,各種資產的證券化大大提高了實物資產的流動性。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滿足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中投資和規避風險的各種需求,使資本流動的自動化成為現實。

金融中介的發展不僅使資金流高度滿足了物流和信息流的要求,而且促進和強化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需求。正是“三流”的高效整合匹配,使社會資源得以最有效、最快的方式整合配置,社會經濟由此進入新的發展形態。

2.金融中介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

首先,正是各種金融媒介的存在,導致了資本創造機制的出現,使貨幣資本得以順利引入產業資本循環,以滿足經濟增長對資金的需求。金融中介通過自身活動對整個國民經濟起到增量和存量調節的作用。金融中介不僅構建和激活了金融市場,而且激活了整個社會經濟。

其次,金融中介將財富的價值形態和權利從各種實物形態中分離出來,變成虛擬的金融資產,使社會財富以符號的形式便捷流動,資源配置的範圍無限擴大,配置的效率大大提高,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真正進入了效率時代。

3.金融中介的交易成本節約功能

制度的演進是壹個節約交易成本的過程,中介媒介的存在是節約交易成本的關鍵環節。

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就是壹部不斷進行技術和制度創新,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從而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歷史。首先,定期集市的出現拓寬了交易的選擇,在交易成本既定的條件下,提高了成交率。

既降低了路上花費的時間成本,又在壹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的偶然性和等待時間成本,從而大大降低了單位商品的交易成本。然後貨幣的誕生縮短了交易的中間環節,使得交換更加順暢,節省了交換所需的尋找和等待成本。

商人的出現只是專業化交易活動的開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交易技術的革新,商人之間出現了分工:批發商、中間商、零售商等等。每壹次專業化都帶來了交易成本的降低和交易範圍的擴大,同時也使市場體系覆蓋越來越廣,出現了交易的專業化組織——商業企業。

由此,交易成本進壹步降低,交易範圍進壹步擴大。交易範圍的擴大刺激了企業規模的擴大和企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對資金的需求增加,帶來了資金要素市場的出現。

資金在企業規模擴張中起著關鍵作用。銀行作為貨幣市場中介組織誕生,帶來了貨幣市場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但銀行間接融資的規模有限、期限短,單純操作貨幣市場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籌集資金和規避風險的需要,導致了壹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股份制的誕生,以及與之相匹配的證券市場的出現。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出現,使企業迅速擴張、收縮和轉移成為可能。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是資本流動的載體。

它使資本能夠在大範圍內流動和配置,大大提高了資本市場交易的效率,降低了資本市場的交易成本。現在國民經濟的虛擬化水平越來越高,這與金融中介的發展帶來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密切相關。

4.金融中介的發展促進了企業組織的理性發展。

首先,各種金融媒介的存在為資源存量的調整提供了條件,使得企業之間的兼並,包括縱向壹體化、橫向兼並和混合兼並,因為成本的降低而變得可行。

重組不僅可以實現生產要素的再分配,還可以實現企業經濟規模的快速擴張,促進企業規模結構的合理化。此外,金融中介還促進了適應社會生產力的企業組織結構的形成和發展。比如控股公司的多層次控股,導致企業集團的出現。

其次,金融中介將篩選企業經營者的機制社會化。在小商品經濟時代,也就是高利貸時代,企業經營者壹般都是企業的直接所有者。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經營者的社交篩選功能基本上就無從談起了。貨幣銀行金融機制出現後,社會對企業經營者的篩選功能開始加強,即缺乏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的人普遍難以獲得銀行貸款。

證券、證券市場、投資銀行等新型金融中介的活動,使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督機制從單壹的銀行體系延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極大地改善了企業的經營機制,使其行為和決策合理化。

擴展數據

討論金融中介問題,首先要界定金融中介的內涵。弗萊克斯& amp羅切特(1997)認為,金融中介機構是從事金融合同和證券交易活動的專業經濟部門。約翰·錢特(1990)認為金融中介的本質是在儲蓄-投資轉化過程中,在最終借款人和最終貸款人之間插入第三方。

也就是說,金融中介既向最後貸款人借錢,又借給最後借款人,既擁有對借款人的債權,又向貸款人發放債權,從而成為金融活動的壹方。格利& amp肖(1956,1960)、本斯頓·喬治(1976)、法瑪(1980)指出,金融中介機構(銀行、共同基金、保險公司等,)是轉換金融合約和證券的機構。

金融中介機構發行的金融債權對普通儲戶的吸引力遠遠大於企業直接發行的債權。在資產轉換過程中,金融中介機構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債券等債權等所謂壹級證券,以存單、保單等形式向居民投資者等部門出售金融形態的所有權,為購買這些企業證券籌集資金。

金融中介在金融形式上的權利可能被視為二級證券,因為這些資產由工商企業發行的壹級證券擔保,而工商企業又利用籌集的資金投資於房地產。在理想的無摩擦完全金融市場中,投資者和借款者都能獲得多樣化的選擇和最佳的風險分擔狀態。

而壹旦交易技術的不可分性和非凸性少了,理想的多元化狀態就不復存在了,需要金融中介的參與。因此,金融中介也可以看作是單個借款人在交易技術上尋求規模經濟,結果個人獲得了近乎完美的多元化選擇。

現實中的金融中介主要包括銀行中介(有的也稱之為吸收存款中介)。在下面的討論中,壹般不區分這兩種說法。主要包括商業銀行、儲蓄機構等存款機構)、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包括證券公司和投資銀行、財務公司、共同基金和投資基金等)。).

研究金融問題,機構、制度、法律很重要。數百年來,銀行系統壹直受法律法規的影響。如果不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銀行體系結構由於法律法規的影響而發生的巨大變化,很多問題就很難取得進展。最明顯的是世界和歷史上銀行體系產業組織結構的變化。

這種變化已經受到研究者的關註,需要進壹步的工作。風險、不確定性、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構成了金融中介演進的客觀要求,而制度、法律和技術構成了金融中介演進的現實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