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腫瘤醫院乳腺科主任醫師陳修春在2020年的《健康時報》上介紹。研究發現,20%~25%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其中55%~60%屬於遺傳性乳腺癌,占乳腺癌總數的5%~10%。
乳腺癌有遺傳傾向。壹般來說,母親得乳腺癌,女兒得乳腺癌的概率比其他女性高2-3倍。臨床上建議高危人群定期自我檢查,每年去醫院體檢壹次,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2.卵巢癌:遺傳多由基因突變引起。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醫師吳小華在2020年《健康時報》上介紹,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征是家族聚集性,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綜合征的“真兇”是BRCA1/2基因突變。
BRCA1/2是“抑制”細胞癌變的兩個重要基因。壹旦發生突變,就會打開“抑制”癌癥的閥門,導致患癌風險更高。
研究表明,90%以上的遺傳性卵巢癌是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的。對於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議BRCA1/2基因突變的人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或有效的遺傳咨詢進行預防性切除,以避免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風險。
3.肝癌:兒童是主要的預防目標。
河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千在2020年《健康時報》上介紹,如果父母被確診為肝癌,其子女將是首要預防對象,因為乙肝病毒的垂直傳播容易導致肝癌的家庭聚集傾向。尤其是攜帶乙肝病毒的母親,其後代患肝癌的概率更高。
肝癌主要與感染有關。比如壹個家庭中有壹人患有乙肝或丙肝,其他家庭成員就容易被感染,肝癌的高危人群就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但肝炎患者只要及時控制,積極治療肝炎,阻斷其發展進程,是可以避免肝癌發生的。
如果家中有肝炎患者,應定期接種疫苗,建議采取分餐制,避免家中餐具交叉使用,減少肝炎的傳染。家裏的肝癌患者,不管健康狀況如何,都要做壹個全面的肝臟檢查,比如全肝功能,b超。
4.鼻咽癌: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
杭城腫瘤醫院腫瘤放療科主任醫師鄧慶華2020年在《健康時報》上介紹,同壹個家庭幾個人同時患鼻咽癌。分析原因,遺傳是基礎,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研究發現,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患病幾率是正常人的20到40倍。
常規體檢的項目之壹就是檢查鼻子。很多人覺得不做也無所謂。其實可以篩查鼻咽癌。如果鼻咽腫瘤的位置不是特別隱蔽,有經驗的五官科醫生檢查的時候基本能看到病竈。目前,EB病毒的臨床檢測也是鼻咽癌重要的輔助診斷手段。如果家裏有人曾經得過鼻咽癌,建議妳去醫院做個鼻內窺鏡和EB病毒檢測。
5.甲狀腺癌:有壹定的遺傳傾向。
空軍總醫院腫瘤醫院原主任夏廷毅在2011健康時報文章中指出,甲狀腺癌具有壹定的遺傳傾向。直系親屬中如有甲狀腺癌患者,應將其他家庭成員列為高危人群,盡早到醫院進行篩查,如病情需要,可在b超引導下進行細針穿刺活檢。
6.腸癌:具有家族性特征。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王僖山對健康時報2021表示,大腸癌的發病確實具有家族性特征。臨床上,父母、兄弟姐妹也都患有癌癥。遺傳性大腸癌的發病率約為5%。
有壹個家族遺傳性腺瘤性大腸癌,主要是因為壹個叫APC的抑癌基因發生了突變,腸內有很多息肉。患者到了三四十歲以後,即使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患大腸癌也是基本不可避免的。還有壹個家族遺傳性結腸癌,沒有臨床癥狀。發病前,我們分不清是遺傳性還是非遺傳性結腸癌。根據家系調查,每壹代都有人患病,與核酸修復基因失活有關。
7.胃癌:有家庭聚會。
湖南省腫瘤醫院腫瘤防治辦公室主任廖在2019健康時報文章中介紹,遺傳性彌漫性胃癌綜合征(HDGC)是第壹個確診的遺傳性胃癌。
胃癌家族聚集性是由編碼E-鈣粘蛋白的CDH1基因突變引起的,該基因以常染色體顯性方式遺傳。平均發病年齡38歲。男性患彌漫性胃癌的風險約為67%,女性為83%。大多數患者伴有胃外腫瘤。
8.胰腺癌:有早期遺傳現象。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肝膽外科主任醫師余顯卓在2017健康時報上表示,臨床上,胰腺癌根據遺傳背景可以分為兩種,壹種是家族聚集性,壹種是散發性。家族性胰腺癌是壹種已證實的遺傳腫瘤綜合征,約占所有胰腺癌的3%。它有壹個早期遺傳現象,即壹代越年輕,發病年齡越早,癥狀越嚴重,預後越差。
對於家族性胰腺癌的臨床診斷標準,大部分專家定義為在壹個家族中沒有其他惡性遺傳性腫瘤的情況下,兩個或兩個以上家族成員中有病理基礎的胰腺癌。
最後,癌癥確實具有壹定的遺傳性和家族聚集性,這主要是由癌基因的遺傳和家族成員相似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警惕這種現象,在家庭中發現這種情況的人壹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癌癥的預防和篩查工作,努力把癌癥扼殺在搖籃中。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