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腸胃炎可以喝糖水嗎?

腸胃炎可以喝糖水嗎?

可以喝~ ~

每年夏天都是急性腸胃炎的多發季節。由於高溫高濕,食物容易腐爛變質。壹不小心讓細菌和病毒侵入胃部,會導致嘔吐、腹瀉、腹痛,非常難受。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陳主任醫師,請他談談急性胃腸炎的防治。

致病誘因

陳主任說,談到急性腸胃炎,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幾乎所有人都有患此病的經歷,主要是由於食用了含有致病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沙門氏菌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體。

我國夏秋季急性胃腸炎發病率高,壹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夏秋季,要註意飲食衛生,積極預防急性腸胃炎的發生。

診斷要點

急性胃腸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嚴重時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休克。大多數患者首先表現為惡心嘔吐,其次是腹瀉,壹天3 ~ 5次甚至幾十次不等。大部分大便呈水樣、暗黃色或淡綠色,有腥臭味,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癥狀。

急性癥狀,藥物治療

陳主任認為,壹旦急性腸胃炎,應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和電解質,補充體液的流失。若嘔吐持續或脫水明顯,應靜脈補充葡萄糖生理鹽水等相關電解質。吃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度脫水。必要時可註射止吐藥:如每天肌肉註射25-100 mgl的氯丙烷;痙攣性藥物:如顛茄1每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每日2-3次。對於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擇靶向抗生素,如黃連素或慶大黴素,1,每日口服三次,但要防止濫用抗生素。

癥狀的初步恢復,飲食療法

澄清誤區:急性癥狀消失不代表消化道功能恢復正常。

據陳主任分析,上述病例中,急性胃腸炎治療4天後,進食後仍出現腹脹,主要是患者在癥狀首次恢復後,沒有註意及時調整飲食。由於患者患有急性胃腸炎,往往更重視發熱、腹痛、腹瀉等首發癥狀,會配合醫生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經過幾天的治療,壹旦發熱、腹瀉等癥狀消失,壹個普遍的想法就是急性腸胃炎已經治愈,其實這是壹個誤區。就像上述案例壹樣,患者的急性胃腸炎實際上並沒有痊愈,因為胃腸道炎癥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急性起病癥狀暫時消失了,胃腸道黏膜可能還有充血水腫,完全恢復還需要壹段時間。因此,如果飲食調整不當,就會造成上述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再次腹瀉嘔吐。

接著,陳主任進壹步分析,急性胃腸炎急性癥狀消失恢復後,並不代表消化道功能已經完全恢復正常。這個時候,食療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急性炎癥後胃腸充血水腫尚未完全消退,分泌和消化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復。因此,如果食用油膩或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胃腸道的消化能力無法適應,就會出現壹系列消化道癥狀,如上腹部飽脹不適、厭食等。比如急性腸胃炎如果在初期恢復後開始正常進食,甚至吃油膩辛辣食物或飲酒,那麽尚未恢復功能的胃腸道就會不堪重負,有的會轉化為慢性胃腸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腹瀉等。

調整飲食:壹是避免有害因素的入侵,壹是避免增加腸胃負擔。

陳主任說,壹般在急性胃腸炎後5-7天內,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首先要避免有害因素:戒煙、飲酒、濃茶、咖啡等。少吃辛辣粗糙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少吃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其次,飲食上提倡壹日三餐,每餐不宜過飽,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壹般高級人應吃清淡的流質和半流質食物,如米湯、稀飯、鮮果汁等,逐漸補充壹些蛋白質食物,但避免油膩和油炸食物,開始時少量進食,待胃腸功能恢復後再開始正常進食,並註意休息。同時,根據不同的癥狀,還可以選擇壹些中成藥如藿香正氣水、保和丸、香蓮化滯丸、人參健脾丸等來改善癥狀。

急性腸胃炎患者絕大多數癥狀較輕,經過合理治療和飲食調整,壹周左右即可痊愈。但少數急性胃腸炎患者由於致病菌的毒力,可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患有急性腸胃炎,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後果。

胃梗阻的癥狀:必要時做相應的胃腸檢查。

上述病例中,患者在接受急性胃腸炎治療四天後,服用了幫助消化的藥物,仍有胃梗阻癥狀。陳主任認為可能有以下原因:急性胃腸炎尚未痊愈,在不註意合理飲食的情況下,胃腸黏膜出現充血、水腫、腹瀉等癥狀消失,導致胃腸動力障礙,出現胃梗阻。其次,患者可能有慢性胃炎,這種急性胃腸炎後慢性胃炎會復發。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咨詢消化專科醫生,必要時做相應的胃腸檢查,以便做出正確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

醫生的提醒

更年期憤怒的女人

及時就醫。

根據Synovate健康咨詢公司和Oganon制藥公司最近聯合進行的壹項關於歐洲和亞洲12個國家和地區45-60歲更年期婦女健康狀況和問題的調查,更年期婦女出現的易怒等癥狀也與缺乏積極治療和對更年期認識不足有關。中國更年期女性對更年期治療知之甚少,比如激素治療,這是西方國家治療更年期最常用的方法。在歐洲,87%的受訪者知道激素療法,但在中國,這壹數字僅為23%。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教授徐玲表示,與亞洲其他國家女性的“失眠”和歐洲女性的“潮熱”相比,中國更年期女性的癥狀更為急躁。

徐玲教授說,煩躁確實是更年期綜合征的壹種表現,但不是更年期特有的,與個人修養、抗壓能力、社會因素有關。煩躁的表現應該和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身體亞健康狀態有關。

徐玲教授說,煩躁不是壹天形成的,而是身心諸多負面因素累積的結果。當人的身體不舒服時,就會出現壹切都不順眼的現象。這時,如果不註意疏導不良情緒,患者會感到苦惱和抑郁,從而導致煩躁和憤怒。

如何避免生氣?徐玲說,壹旦在更年期初期出現月經紊亂、身體不適、急躁等癥狀,應盡早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對自己的身體進行適當的調整,比如休假,旅遊,和幾個同齡的親密閨蜜說說話。這些都有助於改善更年期早期的癥狀。

另外,個人修養也要加強,因為煩躁是由意識主導的,與主觀思想密切相關。如果煩躁等不適的診斷與機體雌激素水平有關,那麽激素治療就是調整機體雌激素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