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壓歲錢
大年初壹,我們兄弟姐妹手拉手去給父母拜年。父母壹邊接受晚輩的祝福,壹邊往我們手裏塞紅包。雖然我們早已為人父母,但父母壹直保持著給我們壓歲錢的習慣。
我開心地打開紅包,裏面只有七張10元的鈔票。怎麽會這麽少?去年是200塊!父母今年退休工資漲了,沒有理由壓歲錢反而會縮水。
而且縮水這麽厲害。我走到姐姐身邊,看到她手裏拿著壹沓錢。我壹把搶過來,發現630元。看看哥哥姐姐手裏的壓歲錢。雖然沒有我姐姐的多,但比我的多得多。
我不開心。以前我們兄弟姐妹的壓歲錢是壹樣的,今年突然拉開了這麽大的差距。父母太偏心了!
我越想越不平衡,就找父母理論。但是,我很生氣,走到父母身邊,卻壹句話也說不出來。我只是不停地剝花生,嚼在嘴裏。我爸媽笑著看著我,好像早就知道我會跟他們說這件事。
還是父親先開口。父親問我對壓歲錢有什麽想法。需要說嗎?父親哈哈笑了:“妳想到原因了嗎?”想了很久,真的想不通。“看來我得說清楚了。”父親笑著說。這時候姐姐哥哥姐姐們也圍了過來,他們其實也很疑惑。
原來這幾年,隨著我們兄弟姐妹的孩子慢慢長大,每次回家都是壹大群人,每次父母都要辛辛苦苦給我們做飯炒菜。以前父母身體好的時候,我沒覺得那麽辛苦。這兩年我爸媽身體壹年比壹年差,壹大群人安排吃飯有點吃力。但每次只是打麻將看電視,很少主動做壹頓飯炒炒菜。經過討論,父母決定從今年開始改革壓歲錢制度,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幫著做壹頓飯20元,洗壹碗拖壹次,各占10元,幫父母洗衣服壹次,占30元。姐姐最勤快,每次回家都幫著做這個做那個,自然壓歲錢也多。而我是最懶的。我只是壹年洗五次碗,拖兩次地。自然,壓歲錢只有區區70元。
父親說:“雖然我們年紀大了,很多事情都記不清了,但是我們記得妳回家幫忙時所做的壹切,我們什麽都沒落下。”誰不服,就據為己有。”說完,父親拿出壹個小筆記本,放在茶幾上。
我看了看姐姐和弟弟妹妹,真的沒有勇氣去拿筆記本。我明白,以前每次回家,名義是去看父母,其實是想偷懶,去找父母謀生。而且從小到大,我壹直習慣了父母的辛苦和勞累,安心的享受著他們的愛和付出。
想到這裏,我充滿了羞愧。父母的“壓歲錢”讓我明白了壹個道理,報答父母應該是每個孩子的義務。
大學生的壓歲錢怎麽分配?
深圳大學金融專業的小楊,春節期間在股市投資了近2000元,他認為這是他學到的東西。
新學期返校的大學生,因為在新的壹年裏賺得盆滿缽滿,生活相當寬裕。通常盈利市場有壹兩千元的“收入”,高達5000元。學生們將如何使用這筆巨款呢?近日,記者從廣州、深圳幾所高校了解到,學生對市場的使用情況不壹。超過80%的受訪學生表示“拿到利潤市場後沒有考慮如何安排使用”,因此在開學前後瘋狂購物花費了7788元。壹些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投資股市或基金有收益,希望學以致用。
也有很多同學把盈利市場當成新學期的生活費,有計劃地安排分配。高校教師認為,目前大學生中存在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學校將通過理財教育加強對大學生合理消費行為的引導。
字符1:深圳大學的小楊
我不怕在股市上賠錢。
春節過後,深滬股市開盤首日大漲,第二天卻暴跌,讓不少投資者又愛又恨。在他們當中,有壹群大學生持有“賺錢”的股票,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專業的楊就是其中之壹。小楊說,因為春節期間有親戚來訪,今年第壹次收了2000多元的利潤。如何應對這個豐厚的“利潤市場”?吃喝玩樂似乎太浪費了。手機、電腦等物品早已有之,更不用說存在銀行這種“無聊”的做法了。讀金融的他很快想到了壹個“錢生錢”的好辦法——“炒股”。因為上過股票方面的課程,之前也在學校經濟協會模擬過炒股,對炒股早就著迷了。在征得父母的意見後,他拿出1,000元的“利市”的壹半開戶炒股。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小楊除了每天盯著股票,還需要“盯”著學業。如何平衡學習和股票的關系?小楊直言炒股並沒有帶來太大的壓力。“炒股就像是今年要多研究的課題。每天花壹點時間研究股票就好了。有不懂的可以問問身邊的同學老師。”他也期待著學期末股市能有個好成績。小楊說,炒股的錢是自己的利潤,不是生活費,而且數額不大,就算虧了也無所謂,所以他炒股以來壹直是壹顆“平常心”,不會因為股市波動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據記者了解,深圳高校利用股市的學生並不少,且多為中學經濟管理專業的男生。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廣州金融學院、廣東商學院等經濟類高校。
對話炒股成了我的必修課。
信息時報:為什麽要利用股市?
小楊:主要是想學以致用。我在大學課程裏上過壹門關於股票的課,壹直很感興趣,想去試試。其次,我也想賺點錢。去年我同學花了10000元買了個基金,聽說他今年賺了兩倍。
信息時報:妳父母囤貨嗎?他們支持妳嗎?
小楊:我爸媽不炒股,但是很支持我,因為投的錢是我自己的利潤,不是我的生活費。金額不大,丟了也無所謂。他們認為學習炒股可以提前教會我如何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獨立判斷和承擔壹件事情,懂得如何運用“錢生錢”。
信息時報:如果賺了錢,打算怎麽用?
小楊:我投的錢少了,就算賺了,我也會繼續投資股票。
信息時報:妳和妳的同學壹般是怎麽炒股的?
小楊:我們都是通過網絡炒股,就是去專門的股票網站,上面有提供網上炒股的軟件。軟件會告訴我們每只股票每天的漲跌情況,以及它的歷史波動數據和圖表。我們平時看網上公布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在我們學校的公司財務課程裏也學過這些知識。
信息時報:妳買股票會咨詢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嗎?
小楊:是的,尤其是老師的專業建議很有參考價值。我們老師挺支持我們炒股的,因為這是書本理論知識的實踐。買股票的時候,老師會教我們如何看網上公布的股票的圖表和數據,如何判斷股價是否有上漲的可能。
信息時報:炒股壓力大嗎?
小楊:剛開始炒股不久,感覺興奮大於壓力。而且炒股投資也就幾千元,壓力不大。現在炒股成了我的必修課。我每天都堅持學習,希望在這門學科上取得好成績。
信息時報:開學了,妳是怎麽處理學習和投資的關系的?
肖揚:作為金融專業的學生,投資和學習可以說是密不可分的。這個學期,我開始了投資的課程。炒股的經歷會讓我對投資有更真實的認識,對這門課程更感興趣。而且,壹旦期末考試臨近,大部分同學都會賣掉手中的股票,專心備考。
信息時報:妳的生活有沒有因為炒股而改變?
小楊:我們男生通常喜歡玩電腦遊戲。自從炒股以來,玩遊戲就成了炒股的時間。聽說有些女同學壹開始不愛看金融課本,現在因為炒股而專心學習課本。
老師評論學生學業優先炒股需謹慎。
某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老師認為,大學生利用有限的股市,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增強用錢和分析判斷的能力。然而,中國的股票市場並不完善,存在制度缺陷。目前看似牛市,但其中隱藏的玄機並不為普通大學生所認知。而且,炒股不是靠運氣,而是靠信息。這是壹個典型的信息市場。大學生獲得的信息往往是不準確的,他們無法獲得準確的信息。所以大學生炒股失敗的風險更大。股市不能只賺不虧。大學生是否有股票下跌的經濟和思想承受能力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他強調,大學生的主要精力應該在學習上,這是他們的本分。
小楊的消費計劃:
股票交易1000~2000元(已花)
夥食費600元
手機費100元。
其他招待費100元。
從200元開始學
儲蓄100元
開學第壹個月預計總支出:3100元。
人物二:暨南大學的菲菲
在香港購物獲利壹萬元
因為家裏人都在廣州經商,生活水平比較高,所以飛飛有大量的利潤市場。開學前幾天,她去香港“血拼”,衣服鞋子手包手機什麽的都留下了。“光這壹趟香港就花了壹萬塊錢,利潤市場快用完了。通常,我非常喜歡購物。看到喜歡的東西,心裏癢癢的。我手頭有錢也難得買。”
除了所剩無幾的利潤,新學期她還有平時每月的生活費可以支配。雖然她壹時列不出整個學期的財務預算,但她確實列了開學第壹個月的開銷清單。“這個月剛開學,家裏給了大概1200元的生活費。除了必要的開銷,也可以在600元左右自由支配。”
菲菲消費計劃:
在香港購物花費10000元(已花)。
食物400元
學校及生活用品100元
手機費100元。
校園網費90元
周末吃自助餐唱k 150元。
社交200元
機動費220元
開學第壹個月預計總支出1200元。
人物三:廣東工業大學的小李
千元壓歲錢作為生活費
廣東工業大學的學生小李已經打算把自己在學習中獲得的收益全部用上。他說,每年的壓歲錢數額都比較固定,今年和往年差不多,都是1萬元多。“從小到大,因為家庭教育,我的壓歲錢幾乎都投在了自己的學業上,不會亂花。今年這1,000元的利潤市場就充當了這學期的生活費。”
據記者采訪了解,和小李做同樣事情的其他大學生,大部分都是受父母影響。父母認為讓他們用在學習上比把錢花在吃喝玩樂上更值得,也能給家裏省下壹大筆錢。
小李的消費計劃:
夥食300元
學校及生活用品100元
手機50元
酒吧娛樂200元
網吧90元
其他260元。
開學第壹個月預計總支出1000元。
人物4:華南師範大學的陳驍
留在學校過年賺錢幫忙貼補家用。
陳驍是梅州人,來自農村,家裏還有兩個上高中的弟弟妹妹。提到過年的行情,他很爽快的說沒拿。因為他留在學校工作,沒有回家過年。“寒假在市裏找了份兼職。這份工作包括壹天2頓飯和壹份車費補貼,而且過年是做生意的最好時機,所以整個寒假我存了2000塊錢。再說,現在我這麽大了,也不好意思占市場便宜。”
因為家庭經濟困難,雖然寒假賺了錢,但陳驍並沒有打算“獎勵”自己。他謹慎地說:“(工資)會寄壹半回家,剩下的留半個學期。家裏供養我們三個兄妹不容易,家裏每個月給我300塊錢(生活費)就夠了。剩下的,我平時在學校兼職,做壹些兼職和零工,這學期應該能勉強讀完。”
陳驍的消費計劃:
寄回家1000元(已付)
夥食240元
手機費:50元
學習和生活用品50元。
剩下的兩個月要花710元。
預計開學第壹個月總支出在340元
教師的評論
有些大學生如果提前消費,就不會合理利用市場。
華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團委書記潘國雄認為,由於分配方式的多樣化,家庭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因家庭收入的影響而不平衡。此外,大學生的消費內容日益多樣化。除了必要的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大學生的娛樂費用也在增加,家庭收入越高,娛樂費用的比例越高。
從以上四種情況可以看出,大學生安排壹些生活費和學習費是合理的。來自貧困家庭的陳驍也用自己能力所掙的錢補貼家庭開支,用勞動回報家庭,是大學生學習的榜樣。除了飛飛,其他三個同學或者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比較努力和單純的。
不合理的情況是,大學生的應酬費、社交費越來越多,部分學生還存在高消費行為,如超前消費、盲目消費、情感消費、炫耀性消費等。比如,飛飛在壹次購物旅行中花費了654.38+0萬元。可見部分大學生沒有正確的理財意識和消費觀。尤其是有可觀的過年收益的時候,更是無法合理規劃金錢的作用。
高校將開展理財教育,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
潘國雄還指出,大學生消費理財要遵循以下規律:壹是量入為出的原則。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基本來自父母和家庭,要根據家庭收入量入為出,不搞超前消費和高消費;
二是遵循合理、科學、健康的消費原則,合理安排生活、學習、娛樂支出。要保證生活支出和學習支出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學習支出的比重,把錢投在學習課外技能上。如果能考上資格證,給自己配備電腦,安排上網,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能。但是,我們不應該進行奢侈的消費或參與過度的娛樂消費。
第三是利己、家利、國利原則。大學生要有對社會負責的意識,不要消費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物品和產品。如果可能,他們可以用自己的錢來支持家人或朋友,與他人分享金錢,借錢給有需要的學生,從而使金錢增值。
潘老師還指出,高校壹般在新生入學時就對其進行理財和消費觀念的教育。讓大學生算出大學四年來各方面的消費支出,包括學費、生活費、住宿費、電話費、交通費的總支出,然後平均每天的支出,讓大學生對自己的消費支出有壹個清晰的認識。
此外,學校還會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國情、校情教育,通過相關機構組織壹些與投資、消費、理財相關的課程和講座,讓大學生掌握壹定的理財理論知識,合理引導消費行為。在每年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參與到去農村、去社區,參加勤工儉學活動中,體驗金錢的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此外,在學年評價方面,要突出學習成績的重要性,營造大學生比成績、比財富的氛圍,自覺抵制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
如何管理“小財主”的壓歲錢
近年來,隨著“歲”紅包越來越多,春節後的“小百萬富翁”也越來越多,他們的“財產”有的是幾千甚至上萬元。如果家長能提前和孩子壹起為壓歲錢制定壹個理財計劃,不僅能合理使用“壓歲錢”,還能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和技巧。
建立賬戶
有些小學生沒去過銀行,不知道銀行是幹什麽的。這樣他們可以帶著孩子去銀行,在活期賬戶裏存壹小筆壓歲錢,定期存壹大筆壓歲錢,或者把孩子平時的零花錢壹次性存進去。這樣可以逐步培養他們的理財觀念,讓他們知道積少成多。在賬戶選擇上,他們可以選擇建行生肖卡,這是中國建設銀行發行的龍卡儲蓄卡系列之壹。龍卡生肖卡主要針對青年市場。卡面印有發卡當年的卡通生肖圖案,生動可愛,栩栩如生。生肖卡以12為壹個發行周期,壹個發行周期內每年可換壹張新生肖卡。可以增強孩子的理財熱情。
學會收藏
如果孩子大壹點,上初中或者高中,對集郵和紀念幣感興趣,可以用壓歲錢買。這樣既能培養他們收藏藝術品的興趣,又能陶冶他們的情操。當這些藏品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升值時,收益可能會高於普通投資。
自動投資計劃
“壓歲錢”是孩子壹年中最大的收入。可以為孩子未來的教育積累資金。作為年輕的父母,考慮孩子未來的教育資金也是自己的理財內容,孩子的壓歲錢可以打理好,讓自己的收入可以貼補學費。具體來說,他們可以選擇定投的方式來節省教育基金。家長可以根據使用時長選擇不同類型的基金,比如短期的債券基金,長期的股票基金。
購買保險
目前壹個家庭壹般只有壹個孩子,孩子是家庭的核心。雖然父母對他們關懷備至,但是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健康的免疫系統還是很脆弱的,發生意外和疾病的幾率還是很大的。如果有什麽意外,會對家庭形成很大的經濟負擔。所以買保險可以解決後顧之憂,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增加壹份保障。而且教育保險還可以為孩子未來的教育儲蓄,積累教育資金,讓中學、大學等階段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撐孩子順利完成學業,成為龍鳳呈祥。
家長可以根據壓歲錢的多少,為孩子選擇不同的保險產品。如果金額不大,可以考慮給孩子買壹些健康險和意外險;如果壓歲錢數額比較大,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買教育金保險和健康意外險。用壓歲錢給孩子買保險,不僅給了孩子壹份特別的禮物,也培養了孩子的理財能力和不亂花錢的好習慣。孩子不會因為父母“霸占”壓歲錢而不開心,父母也不必因為孩子揮霍壓歲錢而心疼。隨著資金的穩步升值,孩子未來的健康和教育也有很好的保障。
壹開學,很多擔心孩子亂花錢的家長就收回了孩子對壓歲錢的使用權。厚厚的壓歲錢被家長沒收了,孩子不高興了。所以,父母有苦衷,孩子有想法。對此,相關專家指出,合理使用壓歲錢是家長引導孩子理財的好機會。
專家指出,壓歲錢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的關愛。錢給了孩子大人還要收回,勢必讓這種照顧失效。對於壓歲錢,父母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才是上策,因為父母有義務引導孩子使用這筆錢。父母可以教孩子把錢放在銀行裏,到了壹定年齡再用;還可以引導孩子買壹些有意義的東西。即使是要“征用”,最好也要征得孩子的同意才能帶走,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雖然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早已是普遍現象,但大多數孩子收到壓歲錢都是父母的回報,也就是所謂的禮尚往來。即使大部分壓歲錢應該是家裏的,但是讓孩子自己支配幾百甚至上千元的壓歲錢合適嗎?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我們不妨試著按比例分壓歲錢。這樣既能讓孩子體會到壓歲錢中的關愛元素,又能讓他們知道中國習俗的意義,讓他們知道壓歲錢也是家人辛苦勞動的所得。讓孩子獨立掌控壹定量的變化,也是壹種鍛煉。在孩子支配的錢不算太多的情況下,家長事前的引導要比事後的引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