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中的主要問題
業務需求在信息系統建設中起著目標導向的作用。在軟件項目實施過程中,無論采用哪種開發模式,壹般都包括以下過程:需求調查、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或系統選型、系統調試、系統上線。無論項目的大小,開發模式的不同,這些過程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不同行業對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差異很大。由於行業的特點,建築企業管理系統的需求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技術性和非技術性問題往往混雜在壹起,使得建築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分析和管理比標準化基礎好的需求分析和管理更加復雜和困難。在建築施工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實踐中,存在以下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問題:
有些系統開發人員將業務需求分析和業務需求確認的責任完全轉嫁給用戶,認為用戶是業務系統的用戶,最熟悉自己的業務系統,所以要求他們自己提出並最終確認管理系統需求。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把管理系統的需求分析和需求確認的責任完全推給用戶是不合理的。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統設計過程中專業性很強的環節,這個任務不能推給不具備信息化專業技術的用戶。用戶只能提出壹些管理需求的原始資料,而不能提出真正的管理系統的信息需求。這就好比讀者可以給作家提供生活素材,卻無法教會作家如何提煉寫作素材。用戶自然無法承擔最起碼的分析確認需求的責任。開發者不願意承擔分析和確認用戶需求的主要責任,可能是因為缺乏行業背景知識,缺乏溝通技巧或者其他原因。無論如何,如果開發人員推卸了業務需求分析的責任,肯定會給系統實現埋下巨大的隱患。
在需求分析中,用戶堅持完全以用戶為中心,認為提出的需求越多越好,需求越難越能顯示出自己的專業水平;有些用戶在業務需求上把計算機等同於人的大腦,不了解系統實現中的技術實現風險和困難,根據人腦的業務處理模式和習慣提出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這也是需求分析和管理的致命傷。如果用戶忽視管理系統的復雜性和計算機系統的專業性,隨意提出管理要求,隨意改變管理要求,也會給系統的實施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導致系統的失敗。也有用戶完全放棄需求的管理和參與,把需求分析和管理的責任轉移給專業公司,把信息化項目看成類似於壹些“交鑰匙”項目。鑒於目前國內信息市場的實際環境,考慮到管理系統的差異以及系統實施中的時間、成本等制約因素,這種看似割裂的做法會大大增加系統實施的成本和風險。
使用通用模式的業務需求,而不是個性化的業務需求。通用模式來源於壹些成功案例的總結,但要註意通用模式的業務背景及其適用的業務範圍。沒有壹個通用的模型可以涵蓋所有的業務需求。核心管理系統是不可復制的。如果將電信、金融等行業應用效果較好的信息管理系統直接引入建築企業,十有八九很難成功。原因是業務需求不同。當然,工具化軟件可以采用通用模式,如文字處理、通用電子表格處理等。,而且由於企業管理的差異,管理系統很難采用通用的業務模式。
通過分析以往的壹些失敗案例可以發現,雖然選擇的信息系統在技術和管理理念上是先進的、成熟的甚至是世界壹流的,客戶的管理水平也無可非議,但是系統上線後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從系統上線的那天起,用戶就抱怨不斷,直到系統被終止。這些管理信息系統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所選擇的信息系統產品中的管理需求模式與用戶的實際管理需求模式不壹致。強迫用戶改變實際管理需求模式來適應系統,無異於讓用戶量體裁衣。
需求分析的困難
任何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分析都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透過復雜的表象去探索事物深層的本質規律。應用領域需求分析涉及計算機和應用領域的知識,需要高層次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由於建築企業的壹些行業特點,建築企業對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變得更加復雜。
建築企業主營業務具有離散性、單壹性、松散耦合性、流動性、非標準性和突發性等特點,工程項目範圍廣,大多在遠離總部的異地從事生產活動,物流、信息流復雜。建築行業沒有固定的生產線,按照確定的流程嚴格控制。生產對象(項目)是根據業主的個性化要求專門設計和定制的,項目位置是變化的。在伴隨著大量隨機事件的動態業務過程中,管理業務往往受到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不僅要依靠專業邏輯進行分析,還要考慮業務流程中的非技術因素,如文化、傳統、習慣、經驗甚至人際藝術等,深受本行業特殊性的影響,建築企業的管理信息化建設不能簡單照搬其他行業的信息化需求模式。更不用說建築企業的核心業務項目管理系統,那些看似通用的管理系統,比如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辦公自動化等。,也表現出建築企業不同於其他行業的典型業務特征。比如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人事和薪酬兩個子系統在其他行業是緊密耦合的,而在建築企業是松散耦合的。如果在設計信息系統時不註意這些業務特點,系統上線後必然會出現很多無法處理的問題。這種已經在其他行業應用的業務系統,應用到建築行業十有八九達不到其他行業現有的效果。僅僅從這些業務系統的籠統分析,並不容易發現行業差異,也可能會誤認為只要建築企業的管理變得規範,這樣的系統就可以用在建築企業中。建築企業的業務特殊性對信息化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總結建築企業管理需求分析的主要難點如下:
●工程項目類型和施工環境變化頻繁,導致業務需求不穩定,變化頻繁。
●項目基本是按需定制,壹次性完成,缺乏可復制性,難以抽象* * *業務需求。
●隨著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大量隨機事件的發生,管理業務往往會受到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業務處理過程過於復雜,在需求分析中難以把握。
●行業標準化程度低,經驗豐富,管理中包含大量文化、傳統習慣等難以轉化為信息需求的非技術因素。
關於需求分析和管理的建議
面對施工企業業務需求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高度重視業務需求分析,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避免盲目照搬其他企業的業務應用模式。認真分析這個行業的業務特點和計算機的特點,挖掘合理需求,避免失敗。在建築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和管理中,用戶和開發人員都應註意以下幾點:
加強行業研究,真正把握行業的業務特點和信息需求的性質。除了掌握業務的* * *性質,還要認真對待業務的職業特點。這對於專業公司和企業用戶都非常重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在業務需求分析中註意計算機技術的局限性,不要無限擴大信息化的範圍。管理系統遠比計算機復雜,有很多業務需求很難轉化為可實現的信息需求,計算機無法處理,該由人做的事情還是留給人來完成。不要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不要為了大而全而增加無用的需求,先從需求分析控制風險,過濾掉對電腦的不合理需求,實施信息化。在這方面,用戶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和了解,避免在信息管理的實施中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避免被不切實際的信息技術產品所迷惑,提高在信息技術實施中防範風險的能力。
以實用性為原則提出要求。需求越多越好,越難越值錢。合理的需求是保證制度成功的前提。
以務實的方式管理需求。管理中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管理信息系統是壹個動態系統,很難保證管理需求保持不變,預先確定的需求也不壹定合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雙方應以務實的態度面對需求的調整和變化,實現雙贏。項目實施中,應根據實際需求變化實時調整計劃,提前做好調整的準備措施。當然,需求變化也不能太隨意,有時候也要權衡需求變化的成本和必要性。
建立企業復合型人才隊伍。需求分析和管理需要復合型人才。基於當前計算機市場的特點和管理系統特有的復雜性,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完全外包或完全分析需求的風險和成本都比較高。因此,可以考慮培養企業自身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通過內外結合的方式對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進行分析和管理,從而防範信息需求的風險,保證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長期穩定發展。
充分發揮信息中心在需求分析和管理中的橋梁作用。計算機專業人員和專業公司的直接用戶之間存在專業差距,在業務溝通上非常困難。有必要在這個鴻溝之間搭建壹座溝通的橋梁。企業的信息部門應該起到這個橋梁的作用。因為信息部熟悉企業的業務特點和文化特征,所以熟悉企業的業務,對業務需求有更準確的把握;信息部比壹般業務部門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更深,比專業公司的計算機技術人員更熟悉企業業務,在信息技術方面的人脈也更廣。它對實現需求的難度給出了合理的評估,並且可以在業務和技術之間進行權衡。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信息部門更適合在協調業務部門和實施者之間的關系中發揮調解作用。能從業務需求管理相對中立的立場給出客觀判斷;壹般業務部門傾向於將業務信息視為部門所有,在業務需求分析中習慣於只從單壹業務角度看問題。信息部對信息資源有更廣闊的視野,不會有將商業信息私有化的欲望。信息部門更適合從全局角度統籌信息資源,消除信息孤島,避免需求分析中僅從單壹業務需求考慮問題的局限;專業公司在面對用戶的業務需求時,受限於時間、資源和復雜的專業背景知識,短時間內完全掌握用戶需求是極其困難的。與信息部門的合作會減少走彎路的風險,節省業務需求分析的成本。
需要註意的是,在信息系統的實施中,業務部門會覺得自己的業務版圖被信息部門侵占了。信息部門要把握好分寸,註意信息部門提供信息手段和平臺的責任,協調外部專業公司與業務部門的關系,同時註意相關業務部門的具體業務,以得到業務部門的配合與合作。在對外合作中,涉及到深層次的專業技術問題,要學會尊重專業公司技術專家的意見,不要犯傲慢的錯誤。
“我不知道廬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我們可能對自己每天在做的工作視而不見,卻未必能看清它的本質。將我們的工作轉換到計算機網絡環境中,必然會遇到很多不熟悉的問題。人不能天生就知道,只能靠學習。面對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我們絕不能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謙虛、細心,尋求專家的幫助,多了解其他企業用戶的成功和失敗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在信息化建設中避免虛假需求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