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孝敬老人黑板報

孝敬老人黑板報

《萬德》把孝放在首位,把孝的優良傳統與學校教學相結合,大力弘揚孝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孝敬老人手抄報,希望妳喜歡!

孝敬老人黑板報圖片1

孝敬老人黑板報圖片2

孝敬老人黑板報圖片3

孝敬老人黑板報圖片4

孝敬老人黑板報圖片5

孝敬老人黑板報圖片6

孝敬老人黑板報圖片7

孝敬老人黑板圖片8

孝敬老人黑板報內容1

她是壹個細心孝順的女兒,壹個善解人意的媳婦;她是家裏老人的精神支柱,安慰心靈,解除憂慮,分擔憂愁,心照不宣地與他們交流;她是家中老人的細心父母,知心好友,關愛老人。她用真愛勾勒出奉獻與付出的光環,用實際行動踐行尊老美德。她是楊曉蓉,住在新城楓景53號402室。

搭建心靈的橋梁,與老人溝通,做老人的精神支柱。

作為女兒,她總是思念和照顧父母。不管妳平時怎麽工作

忙的時候,她會抽時間和老人聊天解悶,從交談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動態。

每當老人要做壹件事,她都會首先支持和鼓勵。我媽媽身體不好。聽說早上打太極拳可以鍛煉身體,媽媽想學。但她怕自己年紀大了學不上了,也在猶豫。她馬上花了壹萬多塊錢跟著太極傳師傅學習,回來教媽媽玩。不僅如此,她還幫助母親在社區組建了老年太極拳健身隊,免費擔任老師,為老人增添了生活的樂趣。

好好照顧,給老人送去溫暖和安慰,讓老人安享晚年。

去年,5438年6月+10月,楊曉蓉的父親因車禍住院,婆婆不慎摔倒,生活不能自理。兩位老人都需要有人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為了承擔起照顧兩位老人的全部責任,楊曉蓉把婆婆接回了家。為了不影響正常工作,她每天早起做家務,給老人安排好壹切,才放心上班。晚上回到家,她問候老人的床,悉心照料,讓兩位老人早日康復。俗話說,“病床前無孝子”,但楊曉蓉對兩位臥病在床的老人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每到休息日,他和丈夫都會把老人背到樓下,推著輪椅陪老人看風景。經過夫妻倆的精心護理,兩位老人的病情明顯好轉,生活也逐漸能夠自理。醫生說,這離不開家人對病人的細心照顧。兩個公婆住在壹起,享受著孩子的照顧,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這對夫婦經常鼓勵老人出去與人交流,參加壹些鍛煉活動,增強體質,開闊眼界。我也經常帶著父母壹起去旅遊,讓長輩們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享受幸福的晚年。

物質上的關懷是有形的,是有限的,但不能和金錢、言語相比,那是壹種理解、信任、認可和認同。

盡最大努力關註老人的生活細節,為老人送去百倍的關愛。

她可以說把老人的生日都背下來了。這個時候,她會精心為老人準備壹份生日禮物,送上真誠的祝福。逢年過節,她會準備壹些好吃的,組織全家人和老人團聚,壹起過節日,讓老人在歡快的氣氛中感受溫暖祥和。

關心老年人的生活,照顧好他們,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

生活是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只有認真處理點點滴滴的人,才是真正的細心和投入。楊曉蓉就是這樣壹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她總能抓住點點滴滴,抓住細節,給老人送去百倍的關懷。

每當天氣突變,她都會提醒老人盡快多穿衣服。當老人有些頭疼感冒的時候,她總能第壹時間向老人噓寒問暖,帶水帶藥。老人需要多休息,她經常叮囑老人早睡,保證良好的睡眠時間,還給老人買健康的枕頭,幫助他們睡眠和休息。為了治療老人的風濕病,她經常陪老人做中醫按摩,給老人買了按摩棒;每當老人出門,她都會叮囑他們註意安全,早去早回,並為他們提供手機以備不時之需。溝通協調,消除顧慮和憂慮,做家庭和睦的調味劑。

就是這樣。她從壹點壹滴關愛老人,從小事記起老人,用言行感染老人,從困難中幫助老人。用善良的身心、激昂的思想、無私的行動、執著的信念,做好老年人的精神依靠、物質依靠、生活朋友、堅實後盾,從平凡中彰顯真誠,從細節中傾註關愛,譜寫壹曲感人的敬老詩篇,奏響壹曲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

孝敬老人黑板內容二

何進,女,47歲,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五十七中學普通人民教師。她很普通,但20多年來,她照顧公公婆婆和殘疾小姑,被鄰居們稱贊為善良、賢惠、孝順、尊重的兒媳婦。

她家有六口人。她1990和老公結婚,到現在已經22年了。22年來,夫妻二人從沒吵過架,從沒紅過臉,生活上互相尊重愛護,工作上互相支持,堪比齊飛。女兒燕姿就出生在這樣壹個和諧幸福的家庭。在他們的榜樣和悉心教導下,她的女兒已經上了大學。

丈夫是周家的長子,常年在外打工。她主動照顧家庭,大事小事絕對不會跟老公說。結婚以來,她壹直和公婆住在壹起,家庭和睦。她婆婆和媳婦相處的很好。她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真情去幫助老人,用善意去服務他們,用愛心去對待他們,愛他們沒有邊界。她的真愛無言以對。她以寬廣的胸懷和善良的性格,贏得了人間純愛、善良、孝順的真情。

她深深懂得“孝為先”的道理,她壹直說讓公婆吃好穿好喝好是她的責任和義務。

意外會發生。1993 7月17日,丈夫的大姐在工作中猝死,婆婆精神失常,患有精神疾病。從此我再也不知道我媳婦和兒子是誰。婆婆生病的時候經常吵吵鬧鬧,經常離家出走。有壹年冬天,她和婆婆同時得了重感冒。她發高燒,不停咳嗽,婆婆離家出走。她不顧身體虛弱,找到婆婆,帶著家裏僅有的2000元錢到市裏給老人治病。

小姑從小就患有小兒麻痹癥,所以經常去外地治療。婆婆家所有的積蓄都用來給她治病了。雖然當時何進的工資也很低,家裏也沒有什麽積蓄,但她還是拿出壹部分工資來補充婆家的使用。公公感動的告訴大家,周家是上輩子的福分。當她得到這麽好的兒媳婦時,鄰居們都目睹了她的行為,並稱贊她。

是的,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每個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就是這樣壹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1995發生了壹件不幸的事。公公周永清今年秋天突然得了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全家借了壹萬七千多元給公公治病。

為了給公公治病,她無奈向家裏借錢。那天,當她被迫踏進家門時,委屈和無助的淚水湧上了眼眶。進屋後,她跪在父母面前放聲大哭:“爸爸,媽媽,救救我!”婆婆生病了,現在公公腦血栓躺在醫院。我不能忽視它!“聽了女兒的哭訴,她父母帶著積蓄來到醫院。

公公重病期間,她每天挑水餵藥,擦屎擦尿,擦洗身體!因為不好意思,公公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她就很耐心地對公公說:“爸爸,生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妳沒有好心情。養孩子是為了防老防病,就是妳生病的時候需要我們照顧!”聽了她誠懇的話,公公不發脾氣了。

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幾年來,她每天下班後都做著同樣的事情,但她沒有抱怨,壹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照顧老人。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公公每天都能堅持鍛煉。從最初的半身不遂到現在100米的距離,我的身體在逐漸恢復。但不到兩年後,公公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壓等並發癥。醫生要求住院。公公對何進說:“妳家裏沒錢,拿點藥回家就不住院了。”但她以為只有在醫院公公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才有希望康復。所以,她決定不管有多難,都要讓公公住院。公公住院的那幾天,她不僅要每天送飯照顧他,回家還要上班照顧精神病婆婆。她心裏只有壹個希望,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早日在家裏恢復以前的幸福。

雖然她等待得如此細心周到,但公公的病情還是惡化了。2009年6月,公公因糖尿病並發癥入院截肢。公公含著淚對她說:“何進,謝謝妳這些天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妳結婚以來,沒有享受過壹天的福報,真是難為妳了,兒子!”

2011年10月2日,公公又住院了。糖尿病引發的嚴重肺源性心臟病和心力衰竭,讓我公公無法呼吸,臉色發紫。看看她被病魔折磨的公公,再看看她貧窮的家。她哭了。傷心之余,我拿起電話打給了同學。很快同學匯了5萬塊錢,把我公公送到了醫院。經過八次住院治療,公公還是在2011+02月19日去世...

為了還清所欠的債務,她每天早起努力工作。多年來,她從未向命運低頭,對待工作兢兢業業,認真學習,積極努力,受到了單位領導、同誌和居民的好評。作為女兒,她對待家人勤儉、大方、細心,勇於承擔責任。尤其是家裏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她竭盡全力,無私奉獻,幫助父母渡過難關。

20多年來家裏發生的事情,讓她更明白了孝順的含義,真心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生活幸福!希望天下的孩子都善待父母,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她說:“雖然我每天忙著照顧公婆,但壹點也沒有影響到學校的工作。每天早起晚睡,打理家裏的壹切,輕裝上陣,全身心投入工作。為此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回家會覺得很累,但每當看到學生取得的成績和家人幸福的笑容,我就被興奮和喜悅所取代。”何進老師用他的愛行動起來,溫暖了壹個家庭,感染了壹個鄰裏,詮釋了孝親的真諦。

孝敬老人黑板內容3

富樂園老年公寓院長付出生在壹個教師家庭。從小他就懂得百事“孝”為先,“仁”值千金。他也知道“老人老了,人老了,年輕人年輕了,人也年輕了!”

當前,隨著我國現代化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空巢老人現象日益突出。傅看著身邊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生活上也沒有人照顧。她看在眼裏,記在心裏。2007年,為了給空巢、失能老人提供安全感和支持,她貸款30萬元開辦了老年公寓——烏魯木齊福樂苑老年公寓。為了籌錢,她四處走親訪友,聽了很多冷嘲熱諷;為了公寓的位置,她跑遍了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為了辦好老年公寓,我們常常顧不上吃飯,利用晚上的時間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做宣傳;為了招員工,她跑了火車站和勞務市場。2007年6月,富樂園老年公寓終於開業,迎來了壹對身患各種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夫婦。傅修慶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給他們洗衣服,餵飯,陪他們聊天...

2008年春節剛過,壹位老人因為腦梗住進了醫院。老人住院後,由家人陪護,但他們餵她吃東西,她都不肯吃。孩子們苦惱無助地看著老人。當傅得知這壹情況並來看望她時,老人對十分依戀。她把米飯送到老人嘴邊,看著他慢慢地吃。看到這裏,老人的孩子們流下了眼淚。他們簡單的壹句“謝謝”,飽含著無限的感激。就這樣,在老人住院期間,傅每天去醫院給老人餵飯,整夜陪伴。老人去世時,躺在她的懷裏,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眾所周知,在老年時期,由於心理和生理的變化,很難照顧老人,與子女交流的機會太少,所以他們常常感到孤獨和空虛,情緒脆弱。有這樣壹位老人,患有糖尿病,長期與子女不和。於是老人來到老年公寓尋求幫助。事實上,他沒有支付的能力,所以他可以被拒之門外,但是傅沒有那樣做。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幫助他。於是,我熱情地接受了老人。在老人入住的前四個月,她沒有向他收取任何費用。而是她給他買胰島素,給他治療,主動聯系他的孩子。起初,他們拒絕接聽她的電話,她用短信感動,用理智感動。在她真摯真摯的影響下,他們終於被感動了,他們的家又團聚了。還有壹個阿克蘇的老人,因為急性腎衰竭昏迷了。他唯壹的兒子遠在他鄉,他堅守崗位面對奧運會。他不能來陪他的父親。傅陪了老人十五天十五夜,直到老人平靜地結束了他艱難而幸福的生活。當老人的兒子回來時,她已經安排好了老人的後事。老人的兒子感激地對她說:“我的好妹妹,妳為我盡了妳的責任,我這輩子都報答不了妳的好意。”那句“謝謝”哽咽了好久才說出來。那壹刻,傅真的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是多麽值得。

2009年春節前的壹件事,讓傅刻骨銘心。壹個下雪的下午,她接到壹個電話,電話那頭哭著說:“我在很多地方求助,別人都不願意收留我父親。請幫幫我。”會上,壹個19歲的男孩帶來了他垂死的父親。傅修慶回憶說:“我含著眼淚接待了他們。病危的老人在公寓裏只住了六個小時,他帶著對親人的依依不舍和我們的關懷,走完了人生的最後壹程。”2009年165438+10月到2010年65438+10月,壹個叫肖林珍的老人因為腦血栓需要送醫院搶救。當時老人的兒子在國外工作,仍然聯系不上。傅兩次送老人去醫院,直到他死在醫院裏。她已經為小林珍的治療支付了醫藥費、護理費、生活用品費、喪葬費等22000余元。雖然老人離開了這個美麗的世界,但我們相信老人帶著對的愛和她的真情微笑著離開了。類似的事情,她不勝枚舉。每個老人都會講壹個感人的故事。

2010年8月,公寓出租的場所成本增加。但是這幾年公寓壹直在虧損,幾十萬貸款都沒還。和房東多次協商未果,我放棄了。但這是傅的心血,她不甘心。於是,我四處跑找場地,籌集資金,找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終於借到了5萬塊錢。但是搬遷費,裝修費,另外的五萬租金去哪找?就在她難過的時候,住在公寓的老人和他的家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提前交了入住費,房東讓她緩交租房費,於是她懷著感激之情開始了新的起點。

傅沒有家,沒有時空,當她有了老年公寓,她為之付出了壹切。她住在老年公寓,沒有房子,但她把所有的心血和精力都傾註在了老人身上。給便秘的老人挖大便,給重病的老人擦洗,給去世的老人梳洗,花在老人身上的時間占據了她每壹分鐘,這種事情並不鮮見。對於這些老人,她沒有時間像其他女人壹樣出入美容院和時裝店,也沒有時間和家人團聚。為此,她的老父親親眼見到她,眼裏噙滿淚水,心如刀割。她沒有時間去看望老父親,對父親更加愧疚。她只能對父親說:“對不起!親愛的爸爸,為了更多的父母,我只能照顧每個人的家庭……”她從未後悔提起這壹切。她說:“我可以親手為這些老人服務。我要感謝上帝給了我豐富的經驗和艱苦的訓練。我用我的善良和孝心為社會老人的晚年撐起了壹片愛的天空”!想想看:誰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而不為之動容?"

烏魯木齊富樂園老年公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傅多次被友好路黨工委評為“優秀創業女標兵”;被米東婦聯評為“優秀創業”先進個人典型;多次被評為支援社區和街道工作先進集體;獲烏魯木齊市民政局“2009年度養老福利機構先進單位”稱號;2008-2009年獲烏魯木齊市“孝親敬老之星”;2010年4月參加青海玉樹抗震救災護理工作,獲得突出貢獻榮譽證書;2010年7月獲米東區首屆“民族團結先進個人”;2010 12榮獲烏魯木齊市民政局“2010年度養老福利機構先進單位”稱號;2010 12榮獲全國長期照片聯盟“全國十大長期護理機構院長”;2011全國長照聯盟頒發“中華慈善”獎;2011,烏魯木齊市榮獲“養老機構先進單位”、“二星級養老院”稱號;富樂園老年公寓還是全國長期照護聯盟、中國社會福利會、烏魯木齊養老福利院、烏魯木齊慈善總會的會員單位。

幾年來,傅為孤寡、截癱、貧困老人減免各種費用5萬余元。同時,在公寓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救助了200多人。向烏魯木齊暢想殘疾人藝術團捐款5000元;同時,她也是殘疾人藝術團的長期誌願者;收養多名失能孤寡老人,收養壹名父母為涉毒人員的3歲女童2年,收養棄嬰,為空巢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為臨終老人提供心理咨詢和精神慰藉...

震驚世界的玉樹地震讓傅的心情忐忑不安。汶川地震時,因為能力有限,她把僅有的800元錢捐給了災區同胞。玉樹地震也牽動了她的心,在公寓資金和人員都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她毅然自費派副院長前往災區開展了13天的救援工作。

盡管老年公寓仍在負債經營,但困難重重。然而,老年事業賦予了傅崇高的使命。她依然堅持不懈地為老人、殘疾人、弱勢群體工作,堅持不懈地用感恩和責任信書寫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她為自己的貢獻感到欣慰和自豪。她熱愛老年事業,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肩負著愛的信任,讓愛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