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保證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保證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和新的教育理論教學模式的出現,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有力支撐,具有其他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更多地充當教與學之間的中介和角色,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信息技術作為壹種教學手段,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教師的工作強度。

首先,提出的問題

(1)研究背景:

21世紀,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並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如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課程改革和學校進壹步發展的需要。

1,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當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也為教育現代化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信息技術的普及實現了辦公現代化,優化了課堂教學,給課堂帶來了更多實用的輔助功能。

2.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紀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壹直在進行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教育改革。這次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信息技術在輔助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應用和效果上存在壹些問題:部分教師不能正確使用信息技術,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有很多老師使用信息技術,沒有針對重難點設計內容。那麽如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呢?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是我們學校教師面臨的壹個現實問題,也是我們正在努力探索的壹個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3.學校進壹步發展的需要:我校已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通過早期培訓,教師對信息技術有了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壹批老師有獨立開發制作課件的能力。我校教師從“課堂教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通過行動和反思總結出壹些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並在深入研究“如何建設信息化高效課堂”的基礎上總結推廣經驗。

(2)保證條件

學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成績突出,大力推進加強信息化建設,打造了校園網絡平臺,實現了班班通工程。為了給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必要的教育資料,我校建設了信息資源庫,包括課件、音樂、視頻、圖片等綜合資料,以及課堂教學直播視頻,方便教師制作課件,討論教育教學。隨著我校教育技術裝備的不斷完善,我們的教育技術裝備正在按照國家壹流的標準進行建設,目前我校已經通過了現代化學校的驗收。

(3)目的和意義:

本文研究應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知識的抽象和學生思維的可視化之間搭建橋梁,創設情境,優化課堂結構,突出教學難點,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它不僅能為學生的學習創造獨特而廣闊的學習環境,還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的機會,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4)主體的定義:

本課題中的信息化是指將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適應信息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教學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方法現代化。

高效課堂是指正常的課堂教學活動,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全體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高效發展。

㈤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讓學生在新穎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課堂中充滿興趣,自主探索,培養思維,從而實現全面發展,適應新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目標1: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索和發現,從而增強學習興趣,豐富教學資源。

目標二:準確分析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點,利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研究過程

(1)研究方法:

1,調查方法:(1)調查我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現狀;(2)調查教師在研究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和教學效果,收集信息,了解情況。

2.文獻法:對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分析和提煉,形成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的理論和方法。

3.行動研究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是創造性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不斷反思實踐。

(2)研究內容:

圍繞研究目標,研究了以下內容:

1.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生學習情境,豐富學習資源。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將豐富的學習資源融入課堂,激發學生的情緒激動,讓學生在現代情境中體驗知識的形成,使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形成技能的同時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2.針對壹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挖掘教材。為了實現課堂教學中的認知目標,需要解決“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標準題。在傳統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分析、講練結合等。然而,當信息技術與它有機結合時,它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信息技術的運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方面具有其他手段無法達到的優勢。指導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分析教學重難點,設計信息技術內容,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方向對呈現的內容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不斷完成“同化”和“改編”,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3)研究過程:

本研究的思路是通過規劃、調查、實踐、總結和反思,運用調查、行動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積極開展如何構建信息化高效課堂的研究,得出具有推廣價值的壹般規律和方法。從創設課堂導入情境和突破新的教學環節入手,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解決主體與客體、手段與目的、預設與生成的矛盾,努力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三、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會有學習基礎相似的學生,同樣的教材,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學環境,教學效果明顯不同。原因是什麽?怎麽解決?帶著這些問題,近年來,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研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信息資源的選擇上缺乏分析評價。

豐富的網上資源可以給信息時代的師生教與學帶來便利,如果使用不當會適得其反。在壹些訪談和教學觀摩活動中,發現壹些教師在使用信息資源時,從網上下載課件,在課堂上完全照搬。教師隨意選擇信息資源,沒有二次組織或開發。比如在壹次教學觀摩中,整堂課都是讓學生觀看示範課,因此課堂活動忽視了師生互動和教師的引導作用,缺乏必要的師生情感交流和教師人格魅力的影響。

2、利用信息資源,片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壹些教師在學習了新的教育理論後,片面地認為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並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片面地貫徹這壹理念,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了以放任自流為主題的資源型課堂,過分弱化了教師的作用,沒有很好地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沒有意識到教師應該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綜合運用各種信息資源,發揮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引導、啟發和監控的主導作用。

3.信息資源的利用忽視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信息化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無論信息化教學資源是否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相關,教學活動在教學設計上都是圍繞信息化教學資源來設計的,而不是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設計的,因此很難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動詞 (verb的縮寫)研究成果

通過研究,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教師素質和學生的創造素質,使創新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主要體現在:

1.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對課堂學習充滿興趣。

課堂不再是無聊的代名詞。走進創新課堂,意味著今天有無數的驚喜和探索。師生互動,生活互動,激發創作的火花。老師讓學生自由學習,最大限度地開放課堂。讓學生自己發現、探索、創新已經成為學校課堂教學的主流。

本學期在我校進行的幾次縣教育主管部門的調查中,隨機聽課的優良率都超過了90%。兩次達到100%。在國家級課堂教學示範活動中,領導和專家都肯定了運用多媒體創設課堂情境、設計創新教學的水平。

2.教師更新了教學觀念,提高了教學能力,增強了科研意識。

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提高參與人員的能力,課題組規定了每月項目例會制度。在例會中,或研究項目實施中的新問題,或總結檢查前壹階段的工作,或總結課後的反思,或提示下壹階段研究工作的註意事項。通過研究,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和良好的科研環境,培養了壹批骨幹科研教師。

我們* * *老師發表國家級以上論文近80篇,獲獎60多項。在州數學精品課競賽中,我們的毛元群老師獲得了州二等獎,他的論文《數學教學中因材施教的體會》和案例《課堂上的業務》獲得了當代基礎教育第三屆全國學術著作評選活動二等獎。

3.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全體學生中得到培養和初步形成。

自項目啟動以來,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教學水平的新課堂裏,他們有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獲得了真正的尊重和平等的交流。在註重學生自主學習的信息技術新課中,學生全程參與,運用各種感官,帶著興趣參與教學活動。保持最佳狀態40分鐘,參加班級的探究活動。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正在參與活動中收獲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學會創新,學會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

來學校調研的專家和領導,對學生們敏銳的思維、獨特的視角、勇敢的提問和課堂上大膽的表現驚嘆不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和學校的壹切事務,大膽創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