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威海為什麽從煙臺分離出來,獨立成市?

威海為什麽從煙臺分離出來,獨立成市?

建國以來,威海大部分時間都是煙臺的縣級市。1987年,威海正式脫離煙臺,成為獨立的地級市。此時距離煙臺成為第壹批沿海開放城市1984已經過去了三年。

威海獨立為地級市與改革開放有直接關系,也與沿海性質有很大關系。狹義的改革開放是實現與世界的經貿關系,吸引外資。威海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東臨日韓隔海相望,是獨立的地級市,在吸引日韓企業投資時可以減少相關流程,快速轉型。

威海剛從煙臺劃出的時候,GDP還不到煙臺的40%,但是劃出後的10年,威海發展非常迅速,1997年經濟發展是煙臺的60%。可以說,這十年是威海發展的黃金十年。後期威海經濟發展逐漸放緩,產生了網絡討論煙臺和威海合並,形成壹個大的地級市的想法。

雖然威海被定為獨立的地級市,但威海與煙臺的聯系從未中斷。無論是公路、鐵路、醫療、就業等。,煙臺與煙臺之間交流頻繁。兩個地級市中心城區直線距離不到70公裏,人很近。

歡迎點擊關註並留言共同探討。

當年中央有壹個考慮——在威海設立經濟特區!新加坡前總理兼國務資政李光耀先生曾三次到訪威海,準備在新加坡設立威海工業園區。之後,中央委員會舉行了幾次會議,評估最終計劃流產。(主要從軍事角度)最後,工業園落戶江蘇省蘇州市——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據坊間報道,鄧公設想從南到北設立三個特區——深圳特區、上海浦東特區和威海特區。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威海榮大人,原姓劉)三次陪同李光耀訪問威海。太可惜了!威海錯過了壹個偉大的歷史機遇!

威海和煙臺離得很近,就像壹個城市。其實他們在1987之前是同城的。

關於威海與煙臺分離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為了擴大膠東的城市規模,有人說是為了削弱煙臺在省內的地位,有人說是和其他省份壹樣增加城市數量,還有人說煙臺以前太大了...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這些都只是猜測和傳言,至今沒有確切的說法。

不過總的來說,把威海分開也是正確的選擇。煙臺雖然被削弱了,但分立後的威海確實發展更加獨立,縣域經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榮成、文登、乳山都進了百強縣,榮成也壹度躋身百強縣。如果威海留在煙臺,煙臺會比現在更大,更有競爭力,但恐怕不會增加這麽大規模的GDP和人口。

但從目前的城市跨度來看,煙臺和威海的重新合並更有利於兩地乃至整個山東的發展。因為現在已經進入大城市博弈時代,不僅中西部地區在試圖獨霸壹城,就連東部狼性經濟的省份也開始了大城市模式。比如最後兩個省會城市濟南和南京,直接吞並了壹個地級市,而後者把所有縣級市都撤市設區。像珠三角這樣高度繁榮的地區,全面告別縣區,全面實現城鎮化,開始城鎮化對接。比如廣州與佛教的融合已經實現,深莞惠也在推進。

那麽就不難實現和煙臺威海同城,市區之間的距離只有50多公裏。推進城市化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合並,把煙臺變成壹個經濟規模和青島相當的大都市,讓山東再次實現新版三足鼎立的格局,有助於膠東再次崛起,提升山東省的競爭力。

2019年煙臺GDP 7653億,威海GDP 2963億,GDP總量10616億,總人口996萬,建成區面積543平方公裏,百強縣6個,上市公司55家。

如果煙臺威海合並,未來有望成為山東第壹經濟城市。因為煙臺和威海之間需要建設壹個新城,這意味著需要大量的人、企業、學校、投資來填補,城市的曝光度和競爭力會大大提高。再加上靠近青島的經濟規模和龐大的人口,輔以強大的民營經濟基礎,合並後的新煙臺前景不會弱於青島和濟南。北方地區還將增加壹個沿海萬億俱樂部城市,與南方大城市競爭。這將是壹個1+1 2的選擇。

威海的獨立不是煙臺或威海決定的,而是國家、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的。所以沒必要回答這個問題。

簡單來說,煙臺太大,面面俱到。從煙臺分離出來,獨立建城,更有利於威海的發展。畢竟獨立建城有更大的獨立發展。如果留在煙臺,威海的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

從6月1949到6月1987,威海先後歸屬東海特區、文登特區、萊陽特區、煙臺特區、煙臺地區、煙臺市。行政區劃變動較多,威海大部分時間隸屬煙臺管轄。直到1987,15年6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威海脫離煙臺獨立設市,升格為地級市,煙臺下轄的榮成、文登、乳山三縣劃歸威海,從而形成了今天山東17地級市之壹的威海。

煙臺的前身是1958成立的煙臺地區,1983年8月30日撤銷設市。地級市煙臺* * *下轄文登、榮成、穆平、乳山、海陽、棲霞、萊陽、招遠、黃縣、蓬萊、葉縣、長島(海島縣)。

從1987年6月威海脫離煙臺至今已經33年。現在,威海已發展成為擁有283.6萬人口,下轄(代管)兩區兩縣級市的沿海強市,總面積5797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291.09平方公裏。那麽,威海為什麽要從煙臺拆分出來單獨建城呢?

原因之壹是原煙臺市管轄的縣市太多。威海從煙臺單獨設市前,地級市煙臺* *所轄12個縣管理壹個縣級市(威海),總面積近2萬平方公裏。是當時山東省下轄最大的地級市之壹,面積這麽大,下轄這麽多縣市。為了煙臺的長遠發展,當時當然很難全面兼顧,只能照顧。而且以當時煙臺現有的行政資源,也超出了那麽多縣市治理這麽大壹片土地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對煙臺進行行政拆分,將威海設為計劃單列市是最佳選擇。

威海是壹座沿海城市,三面環海。它是中國近代第壹支海軍的誕生地,甲午戰爭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大陸距離日本東京和韓國首爾最近的城市。近代以來,威海是北方工業經濟的重要發祥地,對威海乃至山東省的長遠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歷史原因,日韓投資更青睞山東半島沿海城市,這對於吸引日韓投資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最後要說說威海優越的地理位置。威海三面環海。威海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承擔著山東省對外開放的重任。但由於行政級別較低(縣級市),威海的很多政策都需要通過煙臺出臺,這無疑對威海的招商引資形成了很大的制約,也不利於其長遠發展。

威海早在1984就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在山東省,威海和煙臺、青島壹樣,是山東半島重要的開放城市。由於其深厚的歷史積澱,尤其是晚清時期,威海的歷史事件太多了。事實上,威海在吸引日韓企業投資方面並不弱於煙臺和青島。從煙臺單獨建立壹個地級市,可以減少相關流程,吸引日韓投資。

威海建城33年,發展有目共睹。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63.7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位居山東省前列。2018威海入選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市30強,2019威海成為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這說明從煙臺獨立建市是壹個非常有遠見的舉措。

威海的發展,畢竟是獨立的,有更大的獨立發展。如果留在煙臺,威海的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

從6月1949到6月1987,威海先後歸屬東海特區、文登特區、萊陽特區、煙臺特區、煙臺地區、煙臺市。行政區劃變動較多,威海大部分時間隸屬煙臺管轄。直到1987,15年6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威海脫離煙臺獨立設市,升格為地級市,煙臺下轄的榮成、文登、乳山三縣劃歸威海,從而形成了今天山東17地級市之壹的威海。

煙臺的前身是1958成立的煙臺地區,1983年8月30日撤銷設市。地級市煙臺* * *下轄文登、榮成、穆平、乳山、海陽、棲霞、萊陽、招遠、黃縣、蓬萊、葉縣、長島(海島縣)。

從1987年6月威海脫離煙臺至今已經33年。現在,威海已發展成為擁有283.6萬人口,下轄(代管)兩區兩縣級市的沿海強市,總面積5797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291.09平方公裏。那麽,威海為什麽要從煙臺拆分出來單獨建城呢?

原因之壹是原煙臺市管轄的縣市太多。威海從煙臺單獨設市前,地級市煙臺* *所轄12個縣管理壹個縣級市(威海),總面積近2萬平方公裏。是當時山東省下轄最大的地級市之壹,面積這麽大,下轄這麽多縣市。為了煙臺的長遠發展,當時當然很難全面兼顧,只能照顧。而且以當時煙臺現有的行政資源,也超出了那麽多縣市治理這麽大壹片土地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對煙臺進行行政拆分,將威海設為計劃單列市是最佳選擇。

威海是壹座沿海城市,三面環海。它是中國近代第壹支海軍的誕生地,甲午戰爭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大陸距離日本東京和韓國首爾最近的城市。近代以來,威海是北方工業經濟的重要發祥地,對威海乃至山東省的長遠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歷史原因,日韓投資更青睞山東半島沿海城市,這對於吸引日韓投資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最後要說說威海優越的地理位置。威海三面環海。威海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承擔著山東省對外開放的重任。但由於行政級別較低(縣級市),威海的很多政策都需要通過煙臺出臺,這無疑對威海的招商引資形成了很大的制約,也不利於其長遠發展。

威海早在1984就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在山東省,威海和煙臺、青島壹樣,是山東半島重要的開放城市。由於其深厚的歷史積澱,尤其是晚清時期,威海的歷史事件太多了。事實上,威海在吸引日韓企業投資方面並不弱於煙臺和青島。從煙臺單獨建立壹個地級市,可以減少相關流程,吸引日韓投資。

威海建城33年,發展有目共睹。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63.7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位居山東省前列。2018威海入選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市30強,2019威海成為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這說明從煙臺獨立建市是壹個非常有遠見的舉措。

現在很多人都希望煙臺和威海重新統壹。其實煙臺和威海在幾十年前確實屬於同壹個城市。當時威海是煙臺管理的縣級市。但當時煙臺管轄的區域太多,阻礙了威海的很多發展優勢,所以指定威海。

威海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明朝。明洪武三十壹年,明朝在山東設立阿哈瓦、成山衛、京海衛,抵禦倭寇入侵。當時阿哈瓦屬於文登郡,隨後威海衛城於成祖永樂元年正式建立,意為“崇高的大海”。

清入關後,雍正十三年,撤銷成山衛,設容城縣,分屬登州、阿哈瓦、靜海,並入文登縣,重新設威海、靜海。直到甲午戰爭,清光緒二十四年,英國強行租借阿哈瓦,將阿哈瓦變為英國殖民地,但阿哈瓦城仍屬文登郡。

建國後,從1949到1987的幾十年間,威海先後隸屬於東海區、文登區、萊陽區、煙臺區,後並入煙臺區、煙臺地級市。期間雖有多次變動,但威海大部分時間都在煙臺管轄之下。

直到6月,1987,15,威海正式從煙臺拆分出來,由縣級市升級為地級市。同時,將原來煙臺管轄的榮成、文登、乳山全部劃入威海管轄,形成威海市。

煙臺的前身是1958建立的煙臺地區,後於1983由地改市。當時的地級煙臺市轄文登、榮成、穆平、乳山、海陽、棲霞、萊陽、黃縣、招遠、蓬萊、葉縣、長島、威海等13個縣市。

從65438年到0987年正式脫離煙臺成為獨立市的威海,如今已經成為壹個擁有近300萬人口、總面積5797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290多平方公裏的沿海發達城市。

當年威海為什麽從煙臺分離出來?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壹,煙臺太大,轄區太多。威海被分割前是山東最大的城市之壹。但其管轄的區域太多,很容易導致壹碗水端平,最終還是會發生。煙臺當時自身的實力並不算太強,也超出了它治理那麽多地區的能力。

從煙臺的長遠發展來看,所轄縣市太多,難免難以面面俱到,最終導致所轄縣市之間發展不平衡。所以要拆分煙臺。

二是威海的優勢無法充分發揮。威海地理位置優越。它位於膠東半島的尖端,三面環海,離日本和韓國很近。也是近代中國北方工業和對外貿易的重要發祥地。由於歷史原因,來自日本和韓國的投資青睞山東半島沿線的城市。

但是威海當時雖然是山東對外開放的試點地區,但是水平太低,很多規劃要經過煙臺才能出臺,對威海的發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約。

威海成為獨立市後,減少了大量相關流程,明顯促進了吸引外資和自身發展。減負之下,煙臺得以輕裝上陣,更加專註自身發展。目前,煙臺、威海已發展成為山東乃至整個北方著名的沿海發達城市,成績顯著。

不分離,煙臺轄區太大,照顧不到各區縣的發展,為了精細化發展才分離。

威海是從“煙臺地區”劃出來的,當時還沒有煙臺地級市的概念。

1 987年,威海脫離煙臺,由縣級市升級為地級市,將榮成、文登、乳山劃歸煙臺管轄,歸威海管轄。2014,撤銷文登市,改為文登區。威海總面積約5800平方公裏,經濟總量已達3500億。很多人覺得威海面積小,而且威海和煙臺在文化、飲食等習慣上差別不大,所以就有了煙臺和煙臺合二為壹的想法。威海並入青島我覺得最合適,因為山東沒有國家中心城市。青島作為山東最強的城市,

總體來說,山東的縣域經濟比較發達,各城市發展也比較均衡,說明青島的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對於成都來說,它的GDP是1.3萬億人民幣,而在四川GDP第二高的綿陽只有3000多億人民幣,可見成都的凝聚力和中心地位,中原的鄭州也基本如此。給壹個省發展國家中心城市的實力,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根據膠東三市的初步測算,今年前三季度GDP總量已達17765.97萬元,遠超天津14658.36萬元和重慶14773.33萬元。青島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已經確立。壹旦考慮作為直轄市,山東煙臺將是後備力量的首選,威海自然也在其中。直轄市的設立,對推進煙大海上通道進程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