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方案優化設計,就是在原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和新材料的投入,改變局部設計,既使技術更加可行,滿足功能要求,又節約材料,顯著降低工程造價。往往同壹個建設項目,同壹個單項工程或單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從而形成不同的工程造價。所以要通過方案優化設計來選擇,真正達到用最好的設計、最經濟的投資來建設最好的項目的目的。本文僅討論建築結構方案的優化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
在建築結構設計中,不同方案、不同建築材料的選擇會對工程造價產生很大影響,如基礎類型的選擇、深度和寬度的確定、層高和層數的確定、結構形式的選擇等。據統計,在滿足相同功能的情況下,技術經濟合理的設計可降低工程造價約10%,部分可達20%。建築結構由基礎、柱、墻、梁、樓板和屋面板組成,各部分在工程總造價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因此在結構方案優化時對工程造價的影響也不同。因此,我們應該考慮方案優化設計中的關鍵點。以下是主結構的示例:
1)基礎:基礎結構的造價與工程所在的地質條件密切相關,其工期約占整個建築主體工程的25%-30%,造價約占總造價的10%-20%。基礎工程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應重視地質勘察報告的交底,選擇合理的基礎類型,控制基礎的斷面尺寸和埋深。例如,根據地勘資料,相鄰兩棟住宅樓的承載力和埋深相同,地上部分的結構設計相同,均為6層磚混結構,建築面積3236m2;地下部分有兩種基礎形式。1#樓過於註重安全,設計選用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C20混凝土澆築,M10水泥砂漿,MU10磚砌體,基礎總造價1613萬元。2#樓設計基礎改為毛石條形基礎,采用MU20毛石和M10水泥砂漿砌築。基金會總造價103500元。相比之下,1#樓的基礎建築面積成本為49.86元/平方米,2#樓僅為31.98元/平方米。在兩層建築類型、結構、使用功能相同,地質條件滿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僅將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改為毛石條形基礎,基礎部分造價降低35.88%。這對控制整個住宅建築工程的造價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列網格布局和列:列網格布局是確定列的行間距(span)和間距(每行相鄰兩列之間的距離)的基礎。壹般來說,柱網尺寸在6-12m之間。柱距小,傳力路線短,上部結構節省材料,但基礎造價可能高。因此,柱網布置是否合理,對工程的結構造價影響很大。此外,柱截面形狀和尺寸的選擇也對工程造價有直接影響。下面以柱截面的大小為例來說明其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程度。
根據工藝要求,在廠房結構設計中,某四層廠房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初步設計方案為:框架邊柱截面為750mm×750mm,中柱截面為750mm×1000mm;框架梁截面為450mm×1900mm,主筋為II級鋼。初步設計方案主要消耗材料為:框架梁混凝土130.82m3,梁主筋15179.4kg;框架柱主筋3654.2kg,初始結構體系總造價1912萬元。在優化設計中,框架結構和框架柱截面尺寸取為常數,框架50mm截面高度尺寸取為變量,模塊取為步長。當框架梁的截面高度發生變化時,框架梁的自重和梁柱的配筋也隨之變化,結構的總造價也隨之變化。通過分析得出四層廠房結構優化設計方案的主要參數為:框架邊柱截面為750mm×750mm,中柱截面為750mm×1000mm,框架梁截面為450 mm× 1600 mm,優化設計方案的主要消耗材料為:框架梁混凝土110.65438與原方案相比);優化設計方案的結構體系總造價為185823元,框架柱主筋4482kg(比原方案多827.8kg)。初始方案與最佳方案相比,框架結構總造價由1.91.200元降至1.858元,僅主體結構就節省投資2.9%,經濟效果顯著。
如果我們優化柱鋼筋連接方式的設計,有時我們可以節省很多錢。某綜合樓設計中,柱鋼筋采用電渣壓力焊技術,比搭接法節約主筋10%,僅這壹項就可節約數十萬元。
3)梁:矩形截面梁是最常見的受彎構件,設計中經常用到,但材料利用率很低。第壹,中和軸附近材料的應力低;第二,梁的彎矩沿梁的長度變化。等截面梁由於大部分截面應力較低,不能很好的利用材料,只有軸受力才能提高材料利用率。因此,在設計中可以用平面桁架代替矩形梁。平面桁架相當於壹個鏤空梁,去掉了梁中多余的材料,既經濟又能減輕重量。還可以發展成空間網格,材料利用率大大提高。在某超大跨度工業廠房的設計中,采用桁架外形設計代替矩形截面梁,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果。
4)混凝土和鋼筋的選擇:除滿足結構需要外,應盡量方便施工,盡量減少混凝土標號和鋼筋的種類。部分工程梁、板、柱使用不同標號,施工難度加大,浪費材料,增加采購成本。鋼管混凝土結構是在薄壁圓鋼管內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壹種新型結構。它將兩種材料有機地結合在壹起,既能借助填充混凝土增強鋼管壁的穩定性,又能借助鋼管對核心混凝土的套箍效應,使核心混凝土處於三維受壓狀態,從而具有更高的抗壓強度和抗變形能力。與鋼結構相比,在自重相近、承載力相同的情況下,鋼管混凝土可節省近50%的鋼材和大量的焊接工作量。與普通混凝土相比,在保持用鋼量相近、承載力相同的情況下,構件截面面積可減少50%左右,材料用量和構件自重可減少50%左右。實踐證明,在結構設計中,采用這些新技術和新設備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價。
優化方案設計,要把握技術與經濟的對立統壹,既要反對片面強調節約而忽視技術的合理要求,又要反對設計中保守浪費、只註重技術而忽視經濟的思想。
根據目前的情況,如果要進行優化設計,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行政監督,加快設計監理。在優化設計的實施中,政府主管部門首先要重視,通過行政手段保證優化工作的實施,加強設計市場的管理,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範設計市場。其次,建立設計監理制度已經成為業主的壹種必然。目前沒有客觀公正的“第三方”對結構設計進行監督,因此設計監督可以打破設計單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單壹局面。
2.建立必要的設計競爭機制。為了保證設計市場的公平競爭,設計和運營也應該采取招投標的方式,並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各地可成立合法的設計招標機構,符合條件的項目必須進行招標。招標時,應當對投標單位的資質、信譽和技術進行必要的資格審查,建立健全評標機構,運用價值工程優化選擇備選方案。設計單位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在內部管理上要把設計質量和個人利益掛鉤,督促設計人員強化經濟觀念,把技術和經濟統壹起來,改變以前設計過程不核算,設計後才知道概算的現象。
3.推廣設計標準和規範以及標準設計。工程設計標準和規範的形成來源於大量成熟有效的實踐經驗和科技成果,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必要途徑。優秀的工程設計標準和規範不僅可以優化設計,減少設計的盲目性,還可以大大提高設計速度,有效降低項目的全壽命周期成本。在標準規範中,可以對壹些重要部位采用設計經濟指標定額制,對壹些設計部位使用“合適”或“不合適”等引導性語言,提醒設計人員優化方案,鼓勵他們在設計中大膽使用新技術、新材料。
綜上所述,結構方案優化設計是壹項系統工程,真正體現了事前控制的思想,可以事半功倍,達到少花錢辦大事的目的。只要我們嚴格遵守“經濟、實用、合理”的原則,認識到優化設計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確定合理的目標,積極創造適宜的條件,積極采用科學的控制方法,就壹定能做好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結構方案優化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的詳細信息在仲達咨詢設計鏈接,妳想要的相關建築施工資料都有。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