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那麽難。
2009年揚州市邗江區教師招聘試卷。
選擇題(以下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壹個符合題意。壹、選擇題(以下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壹個符合題意,選中它並在題後括號內寫下其標簽。這個大題是*** 15,每題2分,* * 3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是()a .《學記》b .《論語》c .《大教學論》d .《普通教育學》。
2.()是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教育基本法,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a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b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c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d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法》。
3.學習遷移是指()a .壹種學習對另壹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b .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幹擾阻礙c .兩種學習之間沒有直接的相互影響d .壹種學習對另壹種學習的影響。
4.中國古代思想家王充說“運用積蓄的能量”是指()a .學校教育對智力的影響b .社會實踐的影響c .遺傳對智力的影響d .家庭環境對智力的影響。
5.美國行為心理學家沃森在他的《行為主義》壹書中寫道:“給我壹打健康的嬰兒,壹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中撫養他們。我可以保證我可以選擇任何壹個,不管他父母的才能、傾向、愛好、職業和種族,我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壹種人物——醫生、律師,等等。即使是乞丐或強盜。“這是()a .基因決定論的觀點b .環境決定論的觀點c .家庭決定論的觀點d .兒童決定論的觀點6。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a .表象b .本質屬性c .壹般屬性d .特殊屬性。
7.“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明教育具有()a .創造性b .廣泛性c .長期性d .示範性。
8.在呈現事物時,交替改變其存在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不斷變化,本質特征不變,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這種方式叫做()a .直觀教學b .啟發教學c .比較d .變式。
9.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的課程理論是()a .學科課程理論b .結構主義課程理論c .實用主義課程理論d .綜合課程理論。
10.羅傑斯提倡“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發學習”,“消除對學習者的威脅”,以下哪種教學模式體現了這壹點?()a .無監督教學模式b .結構主義課程模式c .發展性教學模式d .最優化教學模式
11.關於學習習慣的養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不良的基本學習習慣大多始於小學;(b)父母的“陪讀”會讓孩子在學習上依賴父母;(c)扭轉和改變不良學習習慣並不困難;(四)行為強化技術是改變不良學習習慣的重要技術。
12.在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中,遺傳因素()a .它是心理發展的生物學前提和自然條件b .它與大腦神經系統的解剖結構無關c .它規定了心理發展的現實性d .它包括胎兒環境。
13.實施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目的,重點培養學生的()a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b .良好的習慣和獨立意識c .良好的人格和品德d .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
14.()心理學重視對異常行為的分析,強調心理學要研究無意識現象。a .建構主義b .人本主義c .格式塔d .精神分析
15.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於()a . 2006 b . 1995 c . 2006 5438+0d . 2004年實施
名詞解釋(小題,二,名詞解釋(本大題*** 4個小題,每題4分,*** 16分)
1.從屬學習2。教育媒體。先遣組。訓練目的
簡答題(簡答題,三,簡答題(這個大題是*** 4個簡答題,每題5分,* * * 20分)。
1.簡述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
2.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說明我們應該樹立什麽樣的教育觀念。
3.簡述影響個體心理發展的因素。
4.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有哪些?
論述題(小題,四、論述題(本大題*** 2小題,每題10分,*** 20分)
1.談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思想與贊科夫發展性教學思想的關系。
2.試描述壹下老師上課提問的要求。
材料分析問題(5、材料分析問題(14分)
以下是牽牛花課的兩組不同的教學目標。請試著分析壹下兩者的異同。
教學目標1: 1。了解牽牛花的生長規律,用線條或顏色畫出它的基本特征。
2.通過課件(或模板畫)了解牽牛花的相關知識,觀察它的成長過程,通過發現和討論學會描述觀察到的事物。
3.對牽牛花的成長過程感興趣,積極參加活動。
教學目標二:1。了解牽牛花的生長規律,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2.感官體驗,在觀察和觸摸中體會和理解牽牛花的生命形式之美。
3.對牽牛花的成長過程感興趣,能夠大膽表露自己的感受。
2009年揚州市邗江區教師招聘試卷分析:
分析答案:
1.單項選擇1 . a2 . a3 . D4 . b5 . B6 . ab 7 . c8 . d9 . b 10 . a 11 . c 12 . a 13 . a 65438+
二、名詞解釋
1.從屬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將新的概念歸屬於認知結構中原有概念的某壹部分,並使之相互關聯的過程。
2.教育媒體是指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起橋梁或溝通作用的壹切事物的總和。
3.先行組織者是壹種呈現在學習任務本身之前的引導性材料,比學習任務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能夠在認知結構中與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學習任務清晰地聯系起來。
4.培養目標是指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教育目的的具體化。它是由特定社會領域和社會層次的需要決定的,也隨著受教育對象所在學校的類型和層次而變化。
三、簡答題
1.
(1)直觀原理
(2)啟發式原則
(3)合並原則;
(4)循序漸進的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2.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主要由語文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運動智能、人際智能和自知智能七種能力構成。這壹理論為我國新課程改革“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和支持。應用這壹理論分析中國的教育教學問題,應樹立以下教育理念: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學生的全面發展;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殊才能,強調個性教育;教學平等,尊重有某壹方面短板的學生,挖掘其優勢領域的潛力;註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開發右腦;建立註重過程的發展性評價體系。
3.
(1)遺傳是個體心理發展的生物學前提和物質基礎;
(2)環境是個體心理發展的外部條件;
(3)教育對人的心理發展起主導作用;
(4)主觀能動性是個體心理發展的內在動力。
義務教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
四、論述題
1.維果茨基通過研究認為,傳統教學過分強調教學要適應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而未能意識到教學對兒童身心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只有教學領先於發展,這才是好的教學。”最近發展區的意義在於從理論上為教學作用於兒童發展指明了壹條明確的道路:教學可以創造最近發展區。只有這樣,最近發展區才能轉變為當前發展水平的範圍。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贊科夫開展實驗奠定了理論基礎。贊科夫認為,有必要開展教學實驗,以揭示教學與發展之間的客觀規律,探索和論證能夠使學生實現理想的全面發展的教學途徑。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回答以下壹系列問題:傳統教育中學生的發展是否已經達到極限?新的教學理論體系應該是怎樣的,才能使學生的發展取得更大的成果?以壹般發展促進高質量知識技能的思路能否成立?貫穿贊科夫教學理論的壹個中心思想是“以最大可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謂全面發展,不僅包括學生智力的發展,還包括情感、意誌、性格和集體主義的發展,其中包括整個人格。因此,教學必須肩負起讓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個性的雙重任務。關於教學與發展的關系,贊科夫強調在學生"理想的普遍發展"下教學與發展相互促進的模式,既反對把教學置於發展之上,也反對把教學等同於發展,這是贊科夫教學理論的核心和精髓。
2.
(1)問題的措辭要具體明確;
(2)提問要適合學生的層次和水平;
(3)提問要有啟發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提問時尊重對方的人格;
(5)面向全體學生提問。
五、材料分析題可以結合新課程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進行討論:
(1)知識與技能,第壹個目標是傳遞知識,第二個目標是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2)流程和方法。目標2更註重學生理解和學習的過程,從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感受生命形式的美”都體現了學生對自身體驗的關註,融入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