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白雲山是新“羊城八景”之首,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廣州東北部,是南粵名山之壹,自古有“羊城第壹秀”之稱。這座山相當寬,由30多座山峰組成,是廣東最高峰九連山的支脈。主峰摩星嶺占地20.98平方公裏,高382米(註:最新測繪高度為372.6米——國家測繪局,2008年),峰巒疊翠,遠眺全城和遠處的珠江。每當雨後或春末天晴時,山上白雲繚繞,蔚為奇觀,因此得名白雲山。
白雲山風景秀麗,自古以來就是廣州的著名景點。如浦建厲安全、白雲王灣、景泰桑桂等。,都包含在古羊城八景之中。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白雲山分別與白雲松濤、雲山錦繡並列為羊城新八景之壹。清末有白雲寺、雙溪寺、能仁寺、彌勒寺等古剎,有白山仙殿、明珠、百花墓等名勝古跡。1999年重陽節期間,羊城人民喜歡爬白雲山。屆時,扶老攜幼的繁華景象將構成羊城獨特的畫風。
千百年來,白雲山雖然名勝古跡眾多,但經過反復的興廢,遺跡寥寥無幾,尤其是近百年來,歷經滄桑,屢遭破壞。到解放時,只剩下斷壁殘垣、“南第壹峰”牌樓和壹些寺院。解放後,白雲山獲得新生。廣州市政府組織群眾廣泛植樹,修建水庫10座,打通南北道路,建設山北、山頂公園、別墅、雙溪旅社,再現了白雲山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的景觀。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歷屆廣州市政府的建設,成立了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經過多年的建設、經營和開發,白雲山已建成大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旅遊勝地。目前,白雲山景區從南到北共有7個旅遊區,分別是:路虎旅遊區、三臺山旅遊區、明春谷旅遊區、摩星嶺旅遊區、明珠樓旅遊區、飛鵝嶺旅遊區、和壹嶺旅遊區。當地最多的景點有三個,分別是:雲臺花園,中國最大的花園式園林;明春谷,中國最大的天然鳥籠;中國最大的主題雕塑公園-雕塑公園。
白雲山自然資源豐富。白雲山位於中國南部,屬於亞熱帶氣候區。植被類型相當豐富,有各種植物876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5種:鵝掌楸、降香黃檀、池杉、大葉龍竹。在657種野生植物中,有許多具有潛在的經濟價值,如86種木材、343種藥用植物和97種野生觀賞植物。目前,白雲山綠化覆蓋率已達95%以上。據統計,白雲山目前綠化面積4.2萬畝,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2800噸,釋放氧氣2100噸,可供近300萬人正常呼吸。被譽為廣州的“城市之肺”(所謂“城市之肺”,是指白雲山位於城市的中心,山青水綠。據測定,白雲山空氣質量達到國家壹級標準,噪聲質量達到國家O類標準,地表水質量也達到國際規定。有些山溪水、泉水甚至可以直接飲用。
白雲山有非常強的文化沈澱,可以追溯到山北黃坡洞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遺址。秦末,高鄭石安隱居白雲山采藥濟世,在白雲山“死為仙”;葛洪,金代江蘇人,曾在白雲山煉丹,著有道教名著《抱樸子》。南梁時,禪師景泰來此建廟,為白雲山最早的寺廟,並留下“景泰僧歸”壹景,為羊城八大老景之壹。唐宋以後,杜、、蘇軾、韓愈等著名文人登高吟詩,其詩詞歌賦寓情於物,成為嶺南寶貴的歷史和精神財富。明清羊城八景中,白雲山居第三位:“普鑒厲安全,景泰僧歸,白雲夜景”。中國近代革命抗法、甲午戰爭等人物也曾在此留下足跡。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朱德、董、郭沫若等老壹輩革命家留下題詞,當時有“南方釣魚臺”之稱的總理、陳毅副總理主持國事活動。改革開放後,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際友人也曾來此參觀並題名,為白雲山風景區留下了許多墨寶。
隨著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白雲山逐漸被市區包圍,完全融入城市,成為人們閑暇時休息的好去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景區年遊客流量近500萬,日均客流量2-3萬人,特別是重要節假日(如國慶、五壹、重陽節、中秋節等)。),全山最大客流達到10-20。
柯子嶺門公交:(柯子嶺牌坊站)36 38 127 223 245 265 522 841高峰快線16旅遊3號線。
廣州白雲山交通
南門(正門)公交:(雲臺花園站)24 63 B16 245 285 522
(白雲索道站)32 46 60 127 175 179 199 223 240 241 257 257 Kuai 257 285 298 540 543 841 891大學城65438。
西門公交:(白雲山西門/外國語學院站)36 38 66 76A 76 127 223 245 265 529 805 864 891大學城1線高峰快車16旅遊3線晚9
金鐘門公交:(廣州體育館站)127 223 245 265 36 38 529 66 76A 76 805 864 891大學城1線遊3線夜9 547 544。
柯子嶺門公交:(柯子嶺牌坊站)36 38 127 223 245 265 522 841高峰快線16旅遊3號線。
特色景點
廣州白雲山風景區摩星嶺景區
摩星嶺原名碧雲峰,位於白雲山蘇家祠和龍虎崗之間。它是白雲山的最高峰,海拔382米。它是白雲山30多峰之首,從棲霞山可以到達摩星嶺的門樓。宋明以前沒有“莫興嶺”之名,只有第壹山。《廣東誌》康熙修繪制白雲山圖之初,稱此山為“摩星嶺”,“天南第壹峰”,故名摩星嶺。俗話說“不登白雲山不算廣州市,不登摩星山不算白雲山”。這完全是事實。
摩星嶺景區包括廣州北林、九龍泉、北林景區、白雲山府、南雅堂、雙溪山莊、別墅招待所、摩星嶺。
廣州北林
該寺原名白雲寺,建於宋代。它是廣州歷史悠久的古剎之壹,在抗日戰爭中被毀。1992由廣州市政府投資,在此新建廣州碑林,1994對外開放。
壹進碑林,首先看到的是兩根雄偉的九龍柱。高6米,直徑11米,重9.9噸。用青瓷雕刻而成,柱上端有9個龍頭,重量、高度、直徑、雕刻工藝均為國內之最。
九龍泉
這個泉是白雲山最有名的泉,叫九龍泉。相傳秦代安七聖隱居在白雲寺,經常挨餓找不到水。有壹天,他突然發現寺廟的懸崖上有壹個洞,裏面有九個胖乎乎的男孩在玩耍。過了壹會兒,九個男孩變成了九條七彩龍,飛走了。就在九個男孩出現的地方,壹個彈簧出現了,彈簧滾了出來。因此得名“九龍泉”,又稱“安琪井”。“九龍泉”水質清涼甘甜,用其沖泡的茶清香甘甜,口感細膩,有石頭的味道。往上爬,即進入碑林景區,總面積16000平方米。碑林依山而建,融合了嶺南園林的風格。以室內碑碣、露天碑碣、摩崖石刻等形式布局,放置碑碣近300塊。它收集了壹些名人,現代詩人和書法家贊美嶺南風景,陽城和白雲山的詩歌和書法傑作。
“白玉山賦”是碑林中最大的碑,重約4噸。其詩為明代黃祚所作,主要內容描寫白雲山壹年四季秀麗宜人的景色。《歷史人物浮雕圖》雕刻有鄭安琪、呂洞賓、蘇東坡、屈大均、張衛平等19位千年前在白雲山留下足跡的古人形象。
南亞堂
始建於清代,由張維平等三位嶺南才人所建,用作書店。現在的“南雅堂”主要是以室內的碑刻為主,堂內的詩詞是謝靈運、杜、劉禹錫、韓愈、李商隱、蘇軾等壹代名家的作品。《仙墨軒集》占墨量最大。明清時期,嶺南詩人先後在白雲山組建社團,主要有南園詩社、月山詩社、後南園詩社,並聚集了梁、陳邦彥等贊助人。這裏保存著明代嶺南著名書法家陳憲章的《考後》水墨畫。他的草書遒勁飄逸。
出了碑林,向西走,可以看到壹個古色古香的院落隱藏在樹蔭下,這就是雙溪山莊。雙溪山莊原址雙溪寺,因嶽西、甘溪兩泉環繞的寺廟而得名。門帽上的“雙喜”二字是朱德元帥所寫。雙溪寺毀於戰火,1964重建為旅社,1965為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下榻之處。別墅為平房建築,客房設計古樸典雅,富有嶺南園林風格。庭中有泉——五寶泉,清澈甘甜,刻有“閱春”二字。
再往西,在松林的樹蔭下,壹塊巨石上刻著“宋風”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經過宋風,我們到達別墅招待所。山莊旅舍的原址是嶽麓山寺,是宋朝的統帥蘇所建。65438到0964改建成旅社,典型的嶺南園林風格。
山莊酒店
以其獨特的山景取勝,三面環山,樹木蔥郁,奇石聳立,“望泉”從天而降,四周是幾座青山和池塘;東方豁然開朗,遠山鄉野壹覽無余。幾組單層建築沿坡拾級而上,四面由遊廊相連。院子裏滿是綠水。還有玻璃罩頂上的陽光房和室內的“三疊泉”,有郭沫若、題寫的“聽春”“郁郁蔥蔥”,大門兩側掛著董題寫於1965的對聯,都是贊美山莊旅會風光的美妙詩篇和題詞。
別墅招待所接待過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友好人士。1965,周恩來總理在“別墅賓館”接待了印尼副總理,並在這裏舉行了重要的國務會議。1978鄧小平同誌來到別墅旅社,在這裏構思了劃時代的南巡“春天的故事”,並在“會山會水”上與白雲山的工作人員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