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談談妳對金融的理解。

談談妳對金融的理解。

壹、走向21世紀的中國金融科學

如果說21世紀前的金融學,就要考慮面向21世紀的中國金融學。任何科學都有其發展階段,都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或者說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我們需要揭露它的發展趨勢。但是,科學也是壹個發展的過程,是向前滾動的。我們只能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我們有條件去做的。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在全社會普及金融知識,提高相當壹部分人的金融科學水平。迫切需要的是建立壹個完整的面向21世紀的金融科學體系。

首先遇到的是金融學科的定位問題。目前理論界普遍認為經濟學是壹級學科,相應的,金融學是二級學科。按照錢學森同誌的意見,金融學是和政治經濟學並列的壹級學科,然後是二、三、四級。為此,有必要回頭看看,刨根問底。

第壹,金融學是科學嗎?多年來壹直是個模糊的問題。有人承認它是壹門科學,但很少或沒有人把金融學作為壹門學科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只對金融學的分支學科進行研究,對其學科整體,如其內容、特點、結構和規律,其發展演變過程,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等等,很少或沒有研究。這似乎有點浪費錢。有些人也研究金融領域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但不認可或忽視金融這門科學。突出的矛盾表現在壹些高校,金融專業的基礎理論課講的是金融學,教材卻是貨幣銀行學。關於貨幣和銀行的教材有幾百種,但內容都沒有超出金融學的範圍。

第二,這取決於中國金融學科的演變。來自不同時期:

1.解放前,貨幣銀行學作為西方經濟學的壹門科學,隨著現代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進入而傳入中國。

2.解放初期,財政或金融科學是作為壹個完整的概念提出來的。1950年中國金融學會的成立是壹個重要標誌。但是,壹些主要的大專院校仍然教授貨幣銀行學,並從蘇聯引進了黃皮書《資本主義貨幣流通與信用》和《社會主義貨幣流通與信用》。

3.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左”傾思潮影響,金融理論研究在各種禁區中成立,研究活動幾乎中斷。

4.70年代後期以後,金融理論研究逐漸恢復,突破各種禁區,學會恢復活動。高校教學在內容上趨於壹致和融合(雖然還是貨幣銀行學),金融科學作為壹門新學科獨立出來。

5.20世紀80年代中期,錢學森等學者提出了“金融經濟學”的概念。認為金融學是壹門技術理論科學,金融經濟學是壹門基礎理論科學,是與政治經濟學、生產經濟學並列的綜合性社會金融學科。當然,這些研究還在進行中,但金融科學體系是否進入新階段還不好說,這個問題還有待進壹步論證。

第三,財務主要包括:

1,金融學基礎理論研究。

2.金融體系與金融方針政策研究。

3.金融業務技術研究。

4.金融史研究。

無論如何,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學應該是壹個寶塔形的科學體系。金融學或金融經濟學在寶塔的頂端,下面還有貨幣學、專業金融學、部門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史、保險學。隨著金融深化、金融創新和金融衍生品或工具的發展,這些學科可以進壹步細分。金融學科的定位還有壹個重要方面。即它是壹門實學,道理要講透,要用來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從整體上看,我國金融學科建設的現狀是落後的。沒有完整的學科體系,所以不難理解社會上居民金融知識的匱乏。而且與實踐的結合不僅脫離實際,以至於有些人金融專業畢業後找不到好工作,找工作時也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金融,按照傳統意義,應該定義為與銀行有關的知識,或者說是貨幣資金融通的知識。包括貨幣銀行學、貨幣經濟學、財務管理理論。

第二,努力建設中國的金融科學

中國金融改革發展走過了十八個年頭,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曲折,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積累了許多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為當前的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提供了廣泛的素材。當前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已經到了壹個新的歷史關頭。我們既要看到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趨勢不可阻擋,特別是對外開放的形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要看到傳統與舊體制的矛盾正在加深,潛伏著嚴重的危機。這些都為當前的金融理論研究提出了緊迫的任務,要求中國的金融學生奮起為之努力。

第壹,要建立面向21世紀的中國金融理論科學體系,首先要有明確的方向和任務。這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借鑒國外金融科學的有益成果,在深刻反思傳統金融的基礎上,對我國金融發展和改革的時代經驗進行全面系統的科學總結,從而形成我國的金融科學體系。

第二,要有明確的定義。如前所述,根據中國金融的歷史和現狀、理論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金融政策和金融發展的突破,並借鑒國際經驗,我們可以提出中國金融科學定義的兩個基本原則:

1,要以中國金融體系和理論實踐為基本研究對象;

2.它至少應該包括三個基礎理論:貨幣銀行學、貨幣經濟學和財務管理學。金融科學顯然具有很強的基礎理論特征,但在經濟學科的分類中,它只能屬於應用經濟學。作為壹門應用經濟學,它自然可以也應該包含明顯的民族特色。因此,中國金融科學當然要以中國金融的歷史和現狀以及中國金融改革的發展為基本原則和規律,同時也要借鑒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金融發展中的先進管理經驗,加快中國金融科學的發展,為中國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事業服務。

第三,中國金融科學體系的基本內容。壹個主題:(社會主義)市場金融。內容主要論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貨幣、信用、金融市場、銀行等金融組織的基本理論。七大支柱(分支),即:

1,金融市場學:包括貨幣市場學和資本市場學,可以進壹步細化;

2.銀行管理:包括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

3.非銀行金融:包括投資、信托、保險、租賃等。

4.對外金融(國際金融):包括國際收支、外匯、外債和利用外資;

5.重點研究從半殖民地財政到新民主主義財政、從新民主主義財政到社會主義財政、從社會主義計劃財政到社會主義市場財政的轉變;

6.金融理論史:主要反映建國以來歷次金融理論問題的討論;

7.金融科技:包括銀行會計、銀行金融、金融統計、金融審計等。

第四,金融科學的分類。金融科學是壹個學科群。如果把金融學科群分成幾類,壹般由五個學科組成:

1,金融學的基礎理論學科是金融經濟學。眾所周知,金融經濟學是錢學森先生在1987年提出的。重點研究金融經濟活動的目的、金融的基本規律、金融運行的規律、金融活動的效益等基本理論問題。金融經濟學處於金融科學體系的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金融學科研究具有指導作用。

2.應用金融。它是應用金融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金融領域壹般理論問題的壹門學科。主要有貨幣學、信用學、中央銀行學、商業銀行學、保險學、國際金融學等學科。

3.金融商業學科。主要研究金融業務領域操作原理的學科。主要有財務會計、財務審計、金融市場、金融統計、金融研究、金融管理、金融服務、金融思想政治工作、金融紀檢監察等。

4.金融學的交叉學科。它主要是應用其他學科的原理研究金融問題而形成的壹門學科。主要有金融領導學、金融人才學、金融社會學、金融文化、金融會計學、金融信息學、金融數學、金融應用寫作、金融環境、儲蓄心理學,以及“舊三論”和“新三論”在銀行的應用。

5.金融歷史。主要有中外金融史、中外金融思想史、錢幣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