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利認為,人是壹個科學家,他可以不斷地將關於經驗的復雜信息納入個人建設。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獨特的“個人建構”。人們根據“個人建構”來解釋和預測時間,賦予事件以意義,並對未來做出預測。
人之所以有心理障礙,是因為他的建設體系出了問題。當人的構造系統不能正確預測未來的各種事件時,焦慮是不可避免的,於是產生了心理障礙。當“個人建構”不具有滲透性時,人們無法從新的經歷中學習新的知識。沒有學習和建設的不斷提升,人對未來的預期能力必然降低。凱利認為,心理治療是幫助患者建立新的結構,並改善原有的結構,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預見事件。
治療的第壹步是使用角色建構測驗鼓勵被試進行自我測試,以獲得被試建構系統的信息。第二步是固定角色療法。在治療過程中,給委托人壹個人格模型,並要求其進行表演,即要求委托人扮演另壹個與自己顯著不同的人的人格。核心是讓當事人在生活中扮演壹個全新的角色,按照新的角色去思考和行動,直到他們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的角色並內化。
壹、案件的基本情況
1.背景資料
高二學生楊曉青(化名)今年20歲。在家裏排行第二,有壹個哥哥。身體正常,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父母都是農民,家庭經濟相對困難。弟弟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
2.遊客自述
高壹的時候,成績中等偏上。最近學習成績下滑,覺得對不起辛苦的父母,所以有了退學的想法。在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後,她遭到了嚴厲的拒絕,並被鼓勵好好學習。但她還是無法擺脫退學的念頭,經常自責。因為成績下滑,班主任曾經找他談話。但是班主任的鼓勵不僅沒有變成動力,反而讓她害怕無論怎麽學習都提高不了成績,害怕讓班主任失望。本來我數學成績很好,感覺數學老師很重視自己。但是最近的數學課,我感覺老師和自己的眼神交流越來越少,我以為是數學老師對自己失望了。上課不敢主動發言。壹次演講結束後,周圍的同學發出了壹點聲音。她以為是開玩笑,上課不敢說話,教室裏也不敢大聲。她性格內向膽小,不敢主動與人交往,害怕被拒絕。交往的對象僅限於同桌室友,沒有好朋友。抑郁癥持續了壹個月。
3.其他人反映
班主任反映:性格內向,不善於和人交朋友,朋友很少。我學習努力認真,但成績壹般。最近成績略有下降,行為較之前有所萎縮,參加集體活動也少了。
同學反應:她總覺得自己又醜又胖。除了同桌,我很少和別人交往,也沒有知心朋友。在教室裏總是低著頭,走路連頭都不敢擡。努力學習,經常埋頭讀書,但成績壹般。
二、原因分析和評價診斷
1.對來訪者進行了抑郁自評量表(SDS)和自尊量表(SES)心理測試。
測試結果:自尊量表(SES)得分14,自卑,自卑感嚴重;自評抑郁量表得分指數為0.52,有輕度抑郁。
2.評估、分析和診斷
來訪者的癥狀屬於壹般的心理問題,是由壹個特定的事件引起的——因對成績不滿而有意退學。主要癥狀是抑郁,沒有幸福感,自責。自卑、膽怯、內向是癥狀的人格基礎。
第三,協商過程
前兩次咨詢采用了認知療法和精神分析療法,但效果不明顯,來訪者出現了抵觸情緒,很容易回到原來的自己。所以采用固定角色療法進行治療。以下是固定角色療法的治療過程。
第壹階段:角色建構
自我描述:要求來訪者用第三人稱描述自己。以下是她的描述:
楊曉青是壹名高二學生,身高1.65米,身材中等偏瘦。五官壹般,又醜又不受歡迎。她學習很努力,但是她很笨。即使她努力學習,成績還是很差。
和同桌聊天的時候,我大多是聽同桌說什麽,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她太膽小了,不敢在課堂上提問題。即使知道老師問題的答案,也不敢主動回答。
學生們不喜歡和她玩,因為她太安靜了,似乎想把別人拒之門外。她總是低著頭走路,好像怕被別人看見。她很喜歡和同桌在壹起,因為她覺得只有同桌了解她,是她唯壹的朋友。她基本不跟男同學交往。她覺得自己的長相並不吸引人,甚至長得有點醜。但她喜歡聽同桌和男同學聊天,所以很羨慕同桌。
來訪者自我角色描述分析:描述有邏輯,涉及學術、人際、家庭等話題。結構上有兩極,但遊客展示的“失敗、不快樂、不吸引人、醜陋”的壹極淹沒了“成功、快樂、吸引人、美麗”的壹極。來訪者的結構在膨脹,他們認為自己各方面都失敗了。結構比較簡單,都是用失敗和成功兩個維度來衡量和預測壹切。這是造成來訪者心理問題的原因。
成立自我角色草稿寫作小組,由班主任、數學老師和兩名心理老師組成,集體討論分析來訪者的自我角色描述。心理老師寫初稿,經過小組討論和反復修改,確定角色稿如下:
楊新力意味著自信和美麗。給人的印象是文靜秀氣,對人暖心。剛接觸她的時候,我覺得她溫柔文靜。時間久了,特別能感覺到她對朋友的熱情,真誠,健談。她很受歡迎,每個人都喜歡和她交朋友。她對人誠實,不做作。異性關系很好。她是壹個忠實的傾聽者,善於換位思考,體諒他人。男生有心事的時候,都喜歡找她傾訴。她是壹個很有主見和個性的人。她能獨立處理學習和生活,熱心幫助同齡人。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他們總是渴望第壹個站出來,為別人分擔負擔。
她學習很努力,雖然成績不算拔尖,但是她對待學習很認真,認真努力的態度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我喜歡向老師提問,上課也經常主動提問。下課後,我去老師辦公室和老師討論學習問題。老師們都認為她是壹個勤奮好學、有毅力的人。
第二階段:固定角色療法的實施過程
1.
“這裏描述了壹個人的特征。她的名字叫楊新力。在某些方面,她是壹個和妳非常不同的人,但她有點像妳。但她長得像不像妳並不重要。先看看她的具體情況吧……”看來訪者的反應,隨時回答她的問題。
練習
“接下來的兩周,我要妳做壹些非同尋常的事情,讓妳扮演另壹個人。讓我們壹起完成這項任務。在兩周內,試著忘記妳自己的名字或者妳以前的樣子。妳是楊新力!妳也要和她壹樣!和她想的壹樣。妳必須做妳認為她會做的事。妳用她的思維方式去思考,享受她想享受的,做她感興趣的。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裏,楊曉青不能出現,而妳是楊新力。我們每隔壹天安排壹次談話。妳應該每天在不同的時間至少讀三遍草稿。現在我們假設三種不同的情況。妳必須在不同的情況下扮演楊新力。
場景1:學習場景
在課堂上勇敢地和老師進行眼神交流。老師提問時,大膽舉手發言,自信地看著老師。回答問題聲音洪亮,令人愉快。晚上老師來輔導的時候,他勇敢地舉手讓他幫忙解決問題。課後有疑問的時候,和身邊的同學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我總能為自己認真的學習感到快樂和成就感。
場景2:家庭場景
當妳從學校回到家,大聲和快樂地問候妳的家人。和家人壹起看電視,開心的聊我在學校的生活,和同學的相處,向家人反映我在學習和溝通上的進步。主動幫家人做家務,並為此感到快樂。
場景3:通信場景
路上遇到同學打招呼或者點頭微笑。進教室的時候,主動和周圍的同學打招呼。看完課外書,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在群體活動中,妳可以自然大方地加入群體。學生有困難,主動幫忙。課後主動找老師聊聊,說說自己在學習上的困惑,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等等。
實施
在接下來的兩周內,a * * *與來訪者進行了八次協商。每次反饋日常情境中扮演的情境,練習鞏固扮演的角色。前兩場演出,來訪者最初的反應很不自然,回歸到原來的自己,抱怨自己演得不好。但在輔導員的幫助下,她逐漸有了進步,尤其是最後三次對話。她在反饋信息時,傾向於用“我當時的感覺……”這句話來形容,說明她已經完全把自己當成了楊新力。她說在演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楊新力的快樂和自信,希望她以後也能像演的角色壹樣自信快樂。所有這些信息表明,來訪者逐漸選擇了壹個新的角色,並將這個新角色內化為自己的角色。
四。咨詢效果評估
根據反饋信息,隨著咨詢項目的推進和開展,上述咨詢目標已初見成效。
1.自我評價
“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沒用。我總是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做比較,這讓我覺得生活很不快樂。現在我終於明白,快樂其實很簡單,我有很多優點。”
2.同行評價
她的病情好轉了,話也多了,人也變得比以前活潑了。處理事情的時候,我比以前更自信了。我的精神狀態有所好轉。我不會像以前那樣自怨自艾,還能看到她的笑容。
3.心理測驗評估
再次通過SDS和SES測試。根據回答結果,抑郁總水平為0.44,輕度抑郁已降至無抑郁;自尊水平26,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參考資料:
[1]胡海燕喬治?凱利的個人建構主義述評[D]。汕頭大學,2005。
[2](美)凱利。鄭希福譯。個人結構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省略)
編輯/於紅淑娟終校/李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