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挑糞,他背著便攜糞缸唱歌。收割糧食的時候,二嫂把捆包好,挑回來。他特意把繩子換成了繩子;就算在窩裏播五谷種子,也要帶個小板子坐在起點。
至於家畜家禽的家務管理,室內外的清掃,都由二嫂來做,請外人來換燈泡,接電線,拆打谷機。如果還縫,壹定要追上,壹天就壹天。
女的當男的不兇。二哥的莊稼是全大隊最好的,每年都要借糧。令人驚奇的是,二嫂從不抱怨。
那些年,生產隊修房子,打地基,單墻石頭,都要請幾十個人到兩公裏外的石頭廠去擡。八個人上午擡了四次,下午擡了三次,擡新房的命花了壹半以上的費用。
同母異父,壹輩子累,壹無所有。我二哥壹輩子好玩,手裏卻有幾個億。這就是生活[害羞][害羞][可愛][機智][機智]。
人就是命,註意的是人不可能像命那麽好!有些人辛苦了壹輩子,仍然過著艱苦的生活,但有些人卻靠著祖祖輩輩的房子拆遷壹夜暴富,擁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財富。妳以為這就是生活嗎?
說傻子傻是福。我特別確信。
18年,我們單位有個大叔,50多歲了。他覺得自己很傻,喜歡幹體力活。單位領導看他年紀大了,幹什麽輕松的活都不幹。穿得很邋遢,沒結婚。住在村子裏。和70多歲的老母親住在壹起。
他們村正好趕上拆遷。村裏人都覺得給的錢不合適,幾乎沒人同意。只是他媽和旁邊的鄰居說好的(他媽說了算),他家是村外最遠的。房子有四間,但院子比別人家大壹倍,沒有院墻,就用空心磚砌了壹個半米高的框架。據他說,多年前他去看過父親,賣了房子。後來,他不喜歡了。他父親去世了,我和他母親沒地方住。只是我現在住的房子是待售的,可能地段不好,就四棟老房子。所以很便宜。三千塊買的,當時就想有個住的地方。拆遷款給了兩百多萬,還給了壹套七十多的樓房。
因為拆遷款沒談妥,他家和鄰居都在他們村拆遷。本來修了壹條路要占他們村,沒辦法只能稍微移壹下,走到村外,穿過他家院子。後來他們村的人後悔死了。
搬到樓上沒多久,也找了個離了婚的媳婦,日子過得特別好。
同意!有句話說:懶人有懶福,土地爺蓋瓦房。我們村裏有壹個懶國王。還有人80歲了還在找事情做。他剛剛73歲,整天雙手插在褲兜裏瞎轉悠。他的兒子讓他把地翻過來,種在樹上。他生氣地回答“我沒擦”,叫他把臟衣服脫下來洗。他的頭僵住了:“我身上臟,妳身上不臟。”就是這樣壹個懶王,窮的可憐,吃了喝了臉都紅了。今天大姑娘送了兩瓶酒,明天小姑娘叫他吃飯,後天我姐夫叫他喝兩杯,後天我外甥又叫他咪咪。有時候東逛西逛,吃飯的時候有人叫他喝壹杯,他就做壹份。哎,就是那句“懶人有懶人的幸福”。
這句話想起來很有道理。我不想與眾不同,但我想非常相似。妳是否認同懶人有福,取決於他們自己的思考程度。聰明人很難認同,愚蠢的人卻有這種感覺。
我那裏就有壹個很好的例子。全村壹兩百人口中有1/4的60至87歲老人。由於經濟困難,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這些老人留下來種地,生產糧食,每天揮汗如雨,辛苦勞作。
有兩個50歲左右的年輕人,地夠廣。因為沒有娶到媳婦,沒有結婚,所以享受了祖祖輩輩3.5人的土地。二十多年前,我年輕的時候不努力生產,荒廢了土地,整天遊手好閑。壹間房子墻破了,瓷磚也沒修。如果我有錢了,我就喝了酒,我就成了有名的酒鬼,在集團裏家喻戶曉,老少皆知。
就在兩年前,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他們兩個成了扶貧的對立面,給了每人4萬元用於危房改造。國家和他們各建了J棟半混凝土平頂房,也算入低保戶,安排寨子環境衛生每月打掃三次。獎勵是300塊錢加上低保,就是600塊錢。平時對口扶貧幹部經常帶柴米油鹽,有時還要和他壹起打掃房子的前後。
不是說照顧好自己,就會有壹點毅力。妳每個月600元的基本生活錢就夠了。妳會整天吃東西,在街上玩。累了就回新房睡覺。醒來後會壹次又壹次地喝酒,喝得頭暈目眩,去了田埂邊和在田埂間勞作的老人。還會影響別人的勞動效率,會給那些老人壹種羨慕的感覺。他們自己的命運還不如現代人。
從而總結出壹個非常確鑿的道理,“懶人要靠過去,勤奮的人壹輩子都在努力,但是壹背起來就粗糙了。”
祝福與命運緊密相連,七分努力,三分快樂。奮鬥中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成功大於失敗。做了幾年生意,86~90年最好的長途販運,壹火車燒了40噸橘子,凈賺24000元。最慘的時候兩列車西瓜虧了16.000元。這幾年我的生意是七分運氣三分努力。懶人和蠢人沒有福氣,卻感受到壹段時期的好運,比如拆遷。許多人從窮人變成了富人。這不是他們的努力,只是趕上了拆遷的好運氣。
壹切都是命,人無所不能。我非常贊同懶人有懶福,傻子有傻福,不服都是命的話題。誰都不想當傻子,再有福氣,誰想當傻子!讓人家看不起妳壹輩子。
互相看看!大悲大悲!還不如做個正常人!那個懶人不是天意!人為的!
在日本,有壹個花本陽子,出生於1914。她是女人中的女英雄,非常非常勤勞!活到老學到老,壹直讓年輕人崇拜。其實她的命運也是多事之秋。她丈夫也是個酒鬼。她不是抑郁,而是成長。太神奇了。71歲回歸攝影。八十歲談戀愛壹位97歲的老人股骨骨折,花了22個小時治療,頑強康復,重新站了起來。100歲那年,舉辦了世紀電影節,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現在105歲了,還是每天化妝,然後做事壹絲不茍。這樣的老女人讓壹個年輕人感到羞恥。百歲老人!臉上帶著微笑悠閑地坐在陽光下,是壹道風景。我還在工作!這樣的人,緣分是沒有的!那些懶人,天天靠空口袋過日子,靠別人的施舍過日子,怎麽可能有福氣?
妳的努力是最美的!懶人沒有強人,都是懶人。都是寄生蟲。永遠不要去體會人生中為財富而奮鬥的美好和尊嚴。村子裏有壹位老人因懶惰而死。上世紀70年代,他才五十多歲。白天晚上都是生產隊在屋裏照顧他,分壹些口糧和幾塊錢。他還用鐵鍬拉屎和買豆腐。他不怕惡心,早就懶了。真是福氣!懶人就算會有壹會兒飯吃,也不會吃壹輩子。這個世界值得我們為之奮鬥。勤勞的人有福了!
我同意這種說法。以我的兩個姑姑為例。大嫂是老大,二嫂是老大。我二姨什麽都不愛做,什麽都不會。姐姐做針線活和家務,哥哥做手工。我二姨就是需要張嘴吃飯。他們結婚的時候,大嫂嫁給了壹個有錢人家,二嫂嫁給了壹個窮人。我二姨嫌婆家日子不好過,就經常住在娘家或者大姐家。我二叔也是因為生活艱苦才參加革命的。幾年後,新中國成立,很快進行了土地改革。大舅媽家分富農,二舅媽家分貧農和下中農。我二叔成了國家幹部。
之後,兩家人的生活逐漸拉開了距離。
大姑有很多兒子。因為家庭成分高,她初中畢業就回村當了農民,在老婆身上花了不少錢。我大姑從來不買衣服,而是自己挑衣服穿。她壹天吃三頓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有時候二姨送點雞蛋,我姐不忍心壹次吃壹個,而是分兩頓吃。最後他只活到七十多歲,死在了自己的小屋裏。她壹輩子都不知道火車是什麽樣的。沒去過醫院。
我二姨什麽活都不會幹,但是會罵人。全家人都不敢惹她,因為她不分場合就罵人。讓二姨的脾氣來吧。阿姨有錢,花不完。她想吃什麽穿什麽,只要她下令。女婿說二姨是慈禧太後。阿姨的孩子都是技術工人,每個家庭的生活都不算困難。二姨在家什麽都不幹,只想著壹日三餐吃什麽。孩子們給她送牛肉。她說有嚼勁,送去餃子。她說餡料不好吃,還總是挑毛病。我二姨現在九十多歲了。她看上去有七八十歲了。
嫂子長得很像。在家裏,嫂子是個聰明的女孩,嫂子是個笨女孩。結婚後,小姑事事跟著大伯,小姑處處管著大伯。有時候會罵二叔,說我年輕的時候和他壹起吃過苦,現在要補償她。二叔不管她,只管幹活,讓二叔繼續罵人,發揮她唯壹的特長。我二叔看起來不像家裏的老幹部,更像是老仆。
所以,人真的懶,有懶的生活,傻子有傻的生活。
確實如此。人年輕的時候不相信生活,50歲以後卻要相信生活。有句話叫“幸福不忙,不幸福卻心痛”。有的人努力了壹輩子壹無所有,有的人無所事事,此起彼伏。下面舉兩個普通人的例子進行對比:
張叔是我們村的人,1940年出生,家裏兄弟姐妹五個,排行老二。張叔叔是最聰明的。他是村裏第壹個考上縣高中的人。65438到0959在省會某建築類大學上學。這也是村裏第壹個考上大學的人。大家都說張家祖的墳裏都是煙。然而,天氣是不可預測的。59年,國家開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因為大躍進的失敗而陷入災難。於是國家開始分散城市人口,支持農村的農業。1960年,20多所大學停課,張叔所在的大學是停課學校之壹,於是1960年6月,張叔回到了老家。89年後,省教育廳重新頒發了壹個中學文憑。
回到老家後,張叔結婚了。幹了兩年農活,村裏小學的壹個老師被招聘到市水泥廠當工人,張叔被要求接任村裏的小學老師。最開始是工分制,像生產隊壹樣掙工分,但是設定的工分標準低,而且是婦女壹等工分,因為村民認為教師不是幹苦活,養不活壯勞力,只能像壹等婦女。張叔嫌他工作分數低,大隊幹部做工作說:“妳們是村裏唯壹的高材生。妳應該當老師。”就這樣,張叔成了壹名文職教師,還負責大隊的壹些宣傳工作。
文革結束後,民辦教師改變了工資制度。壹開始是兩個村每月補助糧食,後來提高到三個,1980年後調整到每月五個。1985省內首次允許民辦教師參加公辦教師考試。按照張叔的文化水平,他們肯定會被錄取的。但是省裏有文件,45歲以上不準考。那壹年張叔已經46歲多了,不準參加考試。
後來,張叔被調到鄉上初中,鄉上把農村中學教師的工資補貼到每月30元。但是,離家很遠,在壹起兩個星期。家裏的農活沒人幹,全落在媳婦身上。
直到1994年才允許50歲以上的老民辦教師考省內公辦教師,但每年正式教師的數量都很少。張叔第壹年沒考上,第二年努力學習,考了壹年,當上了公辦教師。誰知1996年省裏有文件規定55歲以上,深山區教齡30年的民辦教師可以直接轉為公辦教師。
再來說說張叔的幾個兒子。張書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是文革時期長大的,高中還需要群眾推薦。他上高中的時候,生產隊有三個適齡學生,但是只有兩個適齡指標。推薦時,群眾說:“張叔文化水平夠高,讀的書夠張家用。別上高中了,讓他們去找那兩個學生!”結果,張叔的大兒子沒有經過群眾推薦,沒有上高中就在家種地。大兒子找了個媳婦,別人覺得他家窮,兒子多,沒房子,談了好幾個對象都沒談成。直到26歲才成為當時農村的大齡青年。
張叔的二兒子和三兒子都很聰明,學習都很好。二兒子初三競賽考了全縣第十名,被縣高中直接錄取,後來考上了省大學。三兒子初中考上了縣城的壹所小師範,畢業後回到家鄉做了壹名鄉村教師。最小的兒子各科都很好,但他學不會英語。他回到考場二三十分鐘。結果沒考上縣重點高中,上了壹所職高。
因為很多窮叔叔的兒子都說娶媳婦難,二兒子畢業後留在了城裏,但直到2089年才結婚。三兒子在家結了婚。輪到小兒子的時候,家裏沒有房子,宅基地也批不下來。小兒子拖了好幾年,也說不出媳婦的事。最後,他成了女婿。
本來小兒子結婚後,張叔應該享受這份幸福,可誰知大兒子在給別人蓋房掙錢時從架子上摔了下來,成了癱瘓,農村也沒有任何補償。大媳婦幹不了兩年,張叔還要照看大兒子,養活三個孩子。然後三年後,三兒子媳婦又得了乳腺癌,手術後不能幹重活。張叔叔不得不幫助照看第三個家庭。
當老人們的兩個女兒和壹個兒子壹個個被撫養成人,成家立業,張叔終於松了壹口氣,該享受生活了。可就在這個時候,張叔生病了,中風後半身不遂,治療後說話走路都不利索,只好在家照顧癱瘓的大兒子。
同事王哥是個很有福氣的人。他很胖,耳朵耷拉得很大。誰看見他都會說他是有福的。他是葛望前面五個姐妹中唯壹的弟弟。葛望的父親是退休幹部,有很多退休金。王哥哥從小就被父母疼愛,他的五個姐姐也很喜歡這個弟弟。王哥哥脾氣也很好。他不急不燥,對人隨和。
葛望的五個姐姐都嫁得很好,大姐夫也是縣裏壹個局委的頭兒。因此,家裏的壹切都由幾個姐妹打理,葛望什麽都不用擔心。王哥不聰明,甚至有點笨。初中畢業沒上高中,平時就在街上弄了輛面包車拉點貨。
就這樣,葛望娶了壹個初中老師做媳婦,生了兩個女兒。2004年,葛望的大舅子通過他的關系把他弄到我們單位的多晶公司當司機。他剛開始做臨時工,半年後勞動局批準手續轉正,把壹些老工人逗得牙癢癢。更可氣的是,壹年後,公司原來的小車隊隊長升職調職,壹幫老司機急著爭隊長。但最後,誰也沒料到經理宣布了葛望,這讓幾個老司機很生氣,罵了他們壹頓。
葛望當幹部水平不行,領導不了人,但經理就是不換人。後來大家都會開車了,小車隊解散了。經理把它給了葛望?我當了保衛處副處長,所有時間都在農村查工地,就是不操心,不負責,不忙。
葛望很憨厚,但兩個女兒都很聰明。兩人都被媳婦考上了不錯的大學。畢業後壹個留在市裏,壹個留在縣裏,工作都不錯。葛望的父母現在有五個姐妹輪流服侍,他的丈夫和妻子根本不需要照顧她們。以後有兩套房子給兩個女兒,三間門面房出租。
王先生人很好,沒心沒肺,跟人說話喜歡開玩笑,很少發脾氣。還有人開玩笑說:“王哥,妳耳朵大真幸運!”王師兄說:“耳垂過肩,幸福大,但耳垂大,不是白來的。”。也有人鼓勵他們說:“王哥哥,妳是獨生子,妳應該再生壹個兒子。”。王哥說:“人生應該有所為,但我不想強求。兩個女兒是招商銀行,二兒子是建設銀行。建行把這兩家招行的錢都花光了還不夠。我可沒有現在這麽有福氣!”
我們來比較壹下這兩個案例。張書和葛望的命運難道壹點都不壹樣嗎?張澍忙碌的壹代多災多難,無所事事,安享晚年。這壹切都不是命中註定的!
“懶人有懶福,傻子有傻福。如果妳拒絕接受,這就是生活。有人認同這句話嗎?”現在出現了這樣的說法,就證明有人發現了這樣的規律,並加以傳播。口碑,不管是調侃、諷刺還是嘲諷,都說明有這樣的人和事,妳無法拒絕接受。
懶人有懶福,傻子有傻福。這個福報怎麽定義?這是智者和仁者的評價。
所謂懶人有懶的幸福,傻子有傻的幸福,是在同樣的生活環境下,人們的態度和生活方式的比較。在同樣的生活環境下,勤勞的人和懶惰的人,聰明的人和愚蠢的人生活水平差不多。
因為生活水平差不多,勤奮的人和聰明的人都覺得很失望,對自己的勤奮和聰明產生懷疑。我無法解釋這種現象,也找不出問題所在,只好把這種懷疑歸咎於命運。
沒有努力,就沒有收獲。這是最簡單、顛撲不破的道理。懶惰的人,沒有努力,自然就沒有收獲。既然懶人有了收獲,說明他們付出了,而且是他們的付出,沒有得到別人的理解。
很多時候,懶人有懶之福,蠢人有傻之福,只是他們的行為標新立異,不被他人理解,產生了壹種錯覺。簡單來說,人會犯經驗主義的錯誤,用過時的眼光看問題,忽略了別人比傻子聰明的潛在品質。
不管妳是什麽職級,工作時間越長,積累的經驗就越多。這是優勢,也是財富。但也有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的思想局限,容易犯步步為營的錯誤。如果找不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就會固步自封,無法與時俱進。反而會對別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比如以前種莊稼就是精耕細作。現在根據種植的品種和土壤的特性,出現了淺耕粗耕的方法,省時省力,產量高。這種省時省力的工作,會被人說是懶,是傻。
所以,懶人有懶福,傻子有傻福。這是用自己的經歷去評價別人做同樣的事情。他們事半功倍,別人事半功倍。只有這樣,我這輩子才能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