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重點看發動機、變速箱、軸距。
發動機可以自然吸氣和增壓。決定因素主要有兩個:功率和扭矩。功率代表發動機的功率。功率越大,動力越強,車輛能跑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壹般來說,功率超過50千瓦的發動機才算性能優秀。計算上升功率的方法非常簡單。用最大功率除以排量,得到的值就是上升功率。扭矩代表爆發力。扭矩越大,車輛的瞬時加速越好,爬坡能力越強。
在發動機技術相近的情況下,功率和扭矩與排量成正比,排量越大,最大功率和扭矩越大。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發動機,由於采用了增壓技術,汽油燃燒更充分,比同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能爆發更大的功率。比如新君威1.6T的最大功率是132kW,而新君威2.4L的最大功率只有125kW。由於1.6L以下的小排量車可以獲得政策補貼,所以很多車企熱衷於推出帶T的小排量發動機,既能享受政策優惠,又能滿足車主對動力的追求。
還有壹點要提醒大家的是,最大功率和扭矩壹定要結合發動機轉速才有意義。在市區行駛時,轉速壹般在2000-4000轉之間。如果壹輛車的最大功率能在2000-4000轉爆發,那麽它就非常適合在市區行駛。有些車的最大功率很大,但只能出現在6000轉以上,所以這個數據基本上是個噱頭,沒有太大意義。比如壹輛日系車,1.8L發動機,最大功率“103kW/6300rpm”,可以達到57kW,性能相當不錯。但它的最大功率必須出現在6300轉,平時開車不太可能達到,所以沒有實際意義。
扭矩也是。壹般來說,2000-4000轉就能達到最大扭矩,說明這款車的發動機技術不錯,爆發力很強。這種低速大扭矩的車輛更適合在城市道路上行駛。如果要達到5000轉以上的汽車最高扭矩值,說明“實力”不是汽車的實力。
變速箱:檔位越多越好
主要有手動變速箱和自動變速箱。為了兼顧手動和自動變速箱各自的優勢,部分車型會配備手自壹體變速箱。現在有壹個比較新的變速箱系統叫做powershift,安裝在沃爾沃、大眾等品牌的部分車型上。
壹個很簡單的看變速箱好不好的方法就是看擋位數量——不管是手動擋還是自動擋,擋位越多越好。好的手動擋都是6速,好的自動擋都是6速以上。奔馳和寶馬的變速箱檔位都達到了7速和8速。現在有很多號稱技術先進的車型,其實配備的是四速變速箱。不要被騙了。雖然不需要換擋,但自動變速箱內部還是有擋位的,只是由電腦自動控制。檔位越多,車輛的乘坐舒適性越好,當然價格也越高。比如齒輪就像臺階,兩個坡度相同的斜坡,臺階多的那個肯定比臺階少的那個省力。從理論上講,CVT無級變速箱是把級數增加到無窮大,平順性更好,讓妳幾乎感覺不到換擋時的頓挫感,但是維護性比較高,耐用性會降低。
軸距:越長,越寬敞。
指前輪中心到後輪中心的距離。軸距和車長有壹定的關系,但它們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壹般來說,軸距越長,車輛的行駛穩定性越高,車內空間越大,舒適性越好,但車輛的轉彎半徑也越大。
現在很多車都流行加長,比如奧迪A4,寶馬5系,軸距加大,可以增加後排空間,讓乘客感覺更舒適,但是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車輛的操控性。
如果妳買車是為了家庭使用,經常和老婆孩子父母壹起出行,那麽空間是更重要的考慮因素。軸距要盡量長,這樣才能保證後排乘客的舒適性。後備箱的空間要大,可以放下足夠的東西。最好把後排座椅放平,可以增加可觀的儲物空間。指前輪中心到後輪中心的距離。軸距和車長有壹定的關系,但它們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壹般來說,軸距越長,車輛的行駛穩定性越高,車內空間越大,舒適性越好,但車輛的轉彎半徑也越大。
現在很多車都流行加長,比如奧迪A4,寶馬5系,軸距加大,可以增加後排空間,讓乘客感覺更舒適,但是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車輛的操控性。
如果妳買車是為了家庭使用,經常和老婆孩子父母壹起出行,那麽空間是更重要的考慮因素。軸距要盡量長,這樣才能保證後排乘客的舒適性。後備箱的空間要大,可以放下足夠的東西。最好把後排座椅放平,可以增加可觀的儲物空間。
最小轉彎半徑、輪胎、懸掛等數據也是選車的重要參考。
最小轉彎半徑
通俗地說,就是車輛掉頭所需的寬度,代表車輛通過狹窄彎曲地面的能力。當汽車的轉彎半徑標記為5.5m時,意味著道路寬度必須至少為11m,才能為汽車提供完整的轉彎。在擁堵的城市道路上行駛時,轉彎半徑小的車優勢明顯,轉彎或掉頭更容易。
汽車的最小轉彎半徑壹般是軸距的2-2.5倍左右。
輪胎
輪胎的規格通常表示為:205/60R15,其中205代表輪胎寬度(mm),60代表扁平率,R代表子午線結構,15代表輪胎內徑。
輪胎越寬,摩擦力越大,操控性能越好,會越舒適,但油耗會增加。
扁平率是指輪胎斷面寬度與輪輞到胎面距離的比值。扁平率高的輪胎緩沖能力強,但對路面的感覺差,轉彎時側向阻力弱。另壹方面承受壓力大,對路面非常敏感,轉彎時側向阻力大,機動性大大加強。
懸掛
汽車懸架用來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架之間的力和扭矩,緩沖不平整路面傳遞給車架或車身的沖擊,保證汽車行駛的平穩性。
懸掛有很多種。在經濟型轎車中,非獨立懸架應用廣泛,而中級車和中級車大多是獨立懸架。非獨立懸架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強度高,易於維護,但舒適性和操縱穩定性較差。獨立懸架重量輕,舒適性高,可以提高汽車的行駛穩定性,但結構復雜,成本高,維修不便。獨立懸架還可分為橫臂式、縱臂式、多連桿式、燭式、麥弗遜式。目前大部分車型采用麥弗遜懸架,主要是因為其道路適應性強。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高端車型上也有空氣懸架和主動懸架。後者通過中控電腦調節各種參數,為身體提供最好的保護。
買SUV重點看底盤、駕駛形式、通過性底盤:非承載式車身越野能力強。
SUV的底盤有兩種: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從這壹點可以判斷壹款SUV是側重於城市型還是越野型。
非承載式車身,說白了就是懸架不直接連接車身,而是連接車架,壹個車身扣在車架上。其優點是獨立大梁,底盤強度高,抗顛簸性能好。另外,四個車輪受力不均勻,也是由車架承擔,不會傳遞到車身。缺點是車身和車架剛性連接。在路上行駛的時候,不是很穩,會引起震動。
硬派越野車,為了越野,應付爛路,必須要有很重的底盤,所以要用非承載式車身,比如牧人,悍馬H2等等。這樣的車身,如果妳有興趣彎下腰看車底,妳會看到兩條橫梁貫穿前後(但不是承重的車身)。
承載式車身是將整個車身作為壹個整體,直接懸掛在車身上。城市SUV都采用承載式車身,比如CR-V,RAV4。當妳打開引擎蓋時,妳會發現前懸架在前翼子板內側與車身相連。這種車體的優點是:路面行駛非常平順,整個車體是壹體的,振動固有頻率低,噪音小。整體式車身更安全,但缺點是底盤強度遠不及大梁結構的車身。當四個車輪受力不均時,車身會變形,制造成本高。
從使用的角度來看,非承載式除了底盤強之外幾乎所有的缺點,承載式除了底盤不夠強之外幾乎所有的優點驅動形式:玩越野四驅必不可少。
有兩驅和四驅。壹輛兩驅SUV,妳基本可以把它當成壹輛轎車。四驅SUV的越野能力相對更好。它可以根據不同的路況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的比例分配到所有的前後輪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如果妳在壹輛車上看到4X4或者AWD的字樣,說明這輛車有四驅的功能。四驅可分為全時四驅、非全時四驅和適時四驅。
全時四驅在任何時候都是四驅車輛。這種駕駛模式越野和操控性能較好,但不能根據路況調節扭矩分配,油耗高,經濟性差。
分時四驅是指駕駛員可以手動選擇駕駛模式,即可以根據不同的路況選擇兩驅或四驅模式。優點是既能保證車輛的動力性和通過性,又能兼顧燃油經濟性。稍顯不足的是需要駕駛員自己判斷路況,手動操作駕駛模式。
適時四驅,又稱實時四驅,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技術。它由壹個電腦芯片控制在兩驅和四驅之間切換,可以自行識別行駛環境,根據行駛環境的變化控制兩種模式的切換。在低附著力的道路上,如顛簸、斜坡和彎道,車輛會自動設置為四驅模式,而在平坦的路況下,如城市道路,車輛會自動切換為兩驅模式。通過性:數字越大越好。
決定通過性的指標有三個,即離地間隙、接近角和離去角。
所謂離地間隙,是指車輛水平停車後,地面與車輛底部剛性部件(如發動機油底殼、油箱或懸架臂)最低點的距離。
接近角是指前保險杠和前輪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離去角是指後保險杠和後輪的切線與地面的夾角。兩者數量越大,在下坡或遇到駝峰、臺階、坑窪時,它的通過性就會越好,避免被拖到谷底的危險。妳壹定在路上見過這樣的場景——壹輛SUV輕松爬過臺階,開到人行道上,壹輛車翻來覆去半天爬不上去。這種跨越跨欄的能力是由離地間隙、接近角和離去角決定的。
需要註意的是,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對離地間隙數據的標註會略有不同。有的廠家標註的是滿載下的離地間隙,有的廠家標註的是空載下的離地間隙。消費者買車需要仔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