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空巢老人的構成

空巢老人的構成

空巢老人是壹個值得同情的群體。下面是我為妳收集的關於空巢老人構成的文章。希望能幫到妳。如果覺得不錯,可以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關於空巢老人的作文,愛著溫暖的夕陽,青春在誌願軍裏飛揚。為培養大學生參與社會調查的實踐能力,踐行暑期“下鄉”誌願者精神,7月7日,信陽師範學院物理與電氣學院成立多個調查小組,開展以“關愛空巢老人,踐行青年誌願者精神”為主題的暑期“下鄉”社會實踐調查活動。

首先,調查組在指導員洪亮的帶領下,前往浉河區清塘鄉董家河村進行實地調查,收集空巢老人的相關信息,並對其進行走訪。村委會工作人員向隊員們介紹了政府的養老扶持政策和村裏獨特的空巢老人扶持政策,詳細介紹了村裏空巢老人的具體現狀。誌願者通過對村委會工作人員的采訪和他們提供的相關材料,獲得了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和福利狀況的相關信息以及當地有關部門制定的壹些解決方案。村委會工作人員對誌願者的實踐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在稱贊大學生務實服務精神的同時,也對此次調查提出了壹些指導性建議。

隨後,調查組成員分兩組走訪了村裏的空巢老人,對老人的家庭情況、收入和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誌願者們還和老人們交談。75歲的王大爺聽力有些困難,誌願者們耐心地和他交談。誌願者左艷春告訴記者:“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壹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希望通過我們的調查分析,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同時,我也希望我們能給老人們的生活帶來壹些快樂。”

在此次社會實踐中,誌願者們嚴格遵守學校的下鄉紀律,在社會工作中堅持友愛、尊重、助人、自助的精神價值觀,將所學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運用到調查實踐中,展現了師專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據悉,接下來幾天,他們還將開展關愛老人回訪活動,再次回到董家河村,向空巢老人傳達市民的意願。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外出工作和創業,這自然會搞活當地經濟,促進社會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這壹特殊群體的存在。作為21的實踐型大學生,我們應該以社會實踐對社會負責,主動關愛這兩個特殊群體。在校期間,我誌願加入留守兒童協會,幫助有需要的留守兒童,而這次暑期實踐更能表達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在十天的實踐中,團隊通過誌願服務、社會調查、宣傳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呼籲、關愛這兩個特殊群體。在實踐中,無論烈日炎炎,還是不期而至的暴雨,壹切都被克服了,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二字。

這是進入大學的第二次社會實踐,寒假只是簡單的人生體驗。今年,我們有了自己的團隊,我們也是團隊的領導者。雖然團隊成員都是初中生,但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聚在壹起並不容易,這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考驗。

雖然在雨中經驗不足,項目存在壹些瑕疵,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團隊及時調整了練習。十天的練習不是那麽容易的,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經驗的人來說。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床,準備社會調查和誌願服務。出門就是壹天,午飯就在路邊攤解決。7月中旬天氣很熱,會有意想不到的暴雨,但我們會繼續調查。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們在步行街做問卷的時候,衣服已經完全濕透了,但是我們沒有返回那裏,我們按計劃繼續調查。在誌願服務方面,雖然和孩子們在壹起充滿了歡樂,但整天和十幾個孩子在壹起也不容易。直到晚上6點多,所有的員工才能回來。雖然他們都汗流浹背,但我們都很喜歡。晚上還要不顧疲勞寫活動日誌,發新聞,準備第二天的實踐活動。

從實踐中也有很多收獲。首先,我鍛煉了自己的適應能力。活動中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會根據當天的情況對人和地點進行相關調整,極大的鍛煉了自己的適應能力。其次是組織能力。我要按照個人意願協調安排所有成員,鍛煉了我的組織能力。再者,就是溝通能力。在進行調研的時候,妳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讓被調查者配合自己的問卷調查,並不是那麽簡單。還有就是我的耐心。雖然這十天的練習時間不長,但是要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做,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我們每天都要早起,晚歸,安排行程,協調人員,寫活動日誌。總的來說,這種做法受益匪淺。在這麽多優秀選手的努力下,苦盡甘來。“青年責任”團隊,帶著我們的青春,承擔起了我們應有的責任,積極向民政學子展示。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加強我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我們選擇在今年暑假去敬老院看望和照顧孤寡老人。目前我們身邊的老年人生活質量比較差,缺乏關愛,缺乏文化娛樂。我們利用團隊的優勢,組織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帶壹些生活必需品,水果和壹些小禮物給他們表演,帶去溫暖。在精神和物質上盡我們的壹份力。

7月28日上午9點左右,我們壹行人聚集在常熟養老院門口,我們合影留念,讓照片在這壹刻離開歲月,飄揚的旗幟定格在溫暖的陽光下,呼喚激情。我們走進了面朝東的常熟養老院。當我們經過壹棵大樹的時候,突然覺得豁然開朗,充滿了英雄氣概。我們每個人都情不自禁地用盡全力大喊,仿佛我們的人生就在這壹刻開始成功。有壹種野心比天還大的沖動。畢竟過獨木橋的艱辛在這裏得到了回報,他們瘋狂地喊出心中壓抑的氣息。畢竟大家都辛苦了,誰都不容易。這壹刻,我們彼此都有感情,都想為自己的人生而戰。

汗水濕透了壹路,炎炎夏日,汗水壹路,鳥鳴壹路,歌聲壹路,熱情壹路,洋溢著陽光。青春的喜悅讓壹個同學唱起了家鄉的山歌。雖然我們聽不懂他在唱什麽,但我們都盡力為他鼓掌。難得放下。為什麽不開心壹下呢?

到了敬老院,老人們壹看到熱火朝天來看望他們的學生,馬上變得關心起來,拉著我的手,詢問我各方面的情況,體現了老壹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關懷。壹些老人也很樂意守口如瓶,和我分享他們“金戈馬鐵萬侯”的戰爭年代,和我聊壹些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而且我還很關心的詢問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況,和他們聊家常,幫他們收拾,很快融入其中。老人們都感慨地說,能像今天這樣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是國家的各種福利,是黨的政策。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學的到來給他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活力和樂趣。因為天氣熱,我沒有抱怨。我反而充滿了熱情,因為這個看似普通的活動其實蘊含著巨大的人文價值和人文關懷。是壹種美德,也是老年人和大學生之間壹種交心的交流和溝通。我通常被寵壞了。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和老人作為朋友聊天,對老人過去的事跡如此著迷。還去外面的小賣部給老人買東西。雖然我來的時候給老人們帶了壹些水果和零食,但是遠遠不夠,所以我用我的零花錢給老人們買東西來表達我的心意,然後我們給老人們送水果。有些老人行動不便,我們就親自餵。雖然我笨手笨腳,但看到老人們幸福的笑容,我很滿足。我感覺像壹家人。大多數老人在這裏都很開心。他們有時在房間樓下的廣場上看電視或鍛煉。所以,老人在這裏的晚年也算是健康的!最後,我們給壹個老太太過生日。我們帶了壹個蛋糕和我自己做的999紙鶴。希望老人的幸福生活能長久。

在即將離開養老院的時候,我們會和所有的老人合影留念。我們祝他們永遠幸福快樂!

關於愛情,我看了很多,聽了很多,但還是很美很朦朧,就像夢中的戀人。讀了這麽多年書,活了十幾年,我似乎對愛情有了壹點點了解,但我渴望更接近它,擁抱它!鞭炮聲中,我們身後壹片尾塵,大家心情沈重。走的時候,我瞥見了墻上其他學校團體送的禮物。回頭壹看,老人們都手裏拿著我們的禮物目送著我們,眼裏有光。

去吧,他們的人生就要結束了,他們有太多的辛酸和淚水,我們的歡笑只能帶來片刻的忘卻悲傷。我們做什麽呢大家都在深思。那些曾經和我們有著同樣夢想的老人,也是年輕的。回到家,我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情。同樣,養老院也有很多值得記住的事情!

社會需要關註孩子,從總體上關註孩子。

珍惜歲月,關愛老人。

我認為我們需要做得更多!老年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弱勢群體。我們應該不懈努力,為他們創造壹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以回報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也會繼續更好的傳承中國的傳統美德!今後,我們將把更多的註意力放在照顧養老院的老人上。

中國有這樣壹個群體:他們的子女外出打工謀生,用勤勞和智慧賺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貢獻;他們的孩子跳出了“農門”,上了大學,掙紮著在大城市安家。但是,他們留在農村的家裏,耕種著幾畝薄地,照顧著年幼的孫輩,數著日子盼著孩子回家,看著孩子電話問候,成為壹個人數越來越多的龐大群體。因為孤獨和貧窮,他們面臨著許多問題:生活被忽視,疾病無法得到及時妥善的治療,抑郁和厭倦無法消除...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已經成為我們無法回避的社會命題。

7月中旬,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暖巢”實踐隊走進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走近農村空巢老人。從大學生的角度,了解他們的生活,用他們的愛溫暖空巢老人。

走進生活,傾聽他們的聲音。4篇關於關愛空巢老人的作文

7月14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暖巢”實踐隊的同學們分組走訪了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的7個村莊,與46位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進行了面對面的親密交流。隊員們深入了解了老人的經濟狀況、日常生活、健康醫療問題、心理狀態、娛樂活動等,才發現老人的世界和自己想象的還是有很大差距。

“出門帶鎖,出門帶燈”是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但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更加艱難。大部分老人需要靠種田、打零工等方式謀生。很多人還需要照看不能隨父母外出的孩子,多年惡劣的生活條件讓他們早早生病。然而,讓玩家們驚訝的是,“好”和“夠了”是他們在練習中聽到最多的聲音。與城市空巢老人相比,農村空巢老人對生活的要求和期望更低。他們對國家實施的農村醫療合作、養老保險、低保以及各項惠農政策贊不絕口,同時對未來充滿期待。68歲的袁爺爺說:“我們不用再給皇帝發工資了,這要看新人掌權後能有什麽好政策。”。談及不在身邊的子女,老人更多的是理解和體諒。66歲的劉奶奶壹提到遠在青島的兒子就臉紅:“他忙,累,沒時間休息。他回來時妳在做什麽?旅費很貴。打個電話就行了。”看到實踐隊的成員,劉奶奶補充道:“我孫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學生,跟妳們壹樣。”眼底滿滿的。

關愛溫暖的空巢,送去學生的愛。

謝謝妳來看我。我從未在這個院子裏如此忙碌過。壹個人住在鐵路旁壹個破舊的小院子裏的五保戶張爺爺,握著隊員們的手異常高興。張爺爺眼睛幾乎失明,不想成為妻兒的負擔,所以選擇壹個人生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暖巢”實踐隊成員來到張爺爺的院子裏,和他聊天,幫忙打掃院子,送上從杭州帶來的特產,為老人準備簡單可口的飯菜。實踐隊為很多和張爺爺壹樣困難的空巢老人帶去了愛和溫暖,還專門請來了衛生院的醫生為老人做體檢,在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給予壹些指導和建議。

隊員們還在黃宅鎮敬老院開設了老人課堂,給老人講解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國家政策和健康知識,還手把手教爺爺奶奶打太極拳。為了豐富老人們的文化生活,實踐隊邀請電影下鄉,聯系鄉鎮文藝站在村頭放映電影,為村民唱大戲。隊員們還想盡辦法在幹河巖村口給村民們獻上了壹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大學生自編自導的節目迎來了陣陣掌聲。

實踐隊成員張倩說,和老人們的相處讓她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服務和照顧老人們的同時,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面對生活困難時的應變能力也在感染著這些90後大學生。

建議多關心,打造美麗的夕陽紅。

隨著我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空巢老人淒涼晚景的悲劇也在不斷上演。空巢成為這個社會的痛,也是給社會敲響的警鐘。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暖巢”實踐隊成員也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更多集中在物質困難層面,體現在居住困難、看病難,精神慰藉得不到滿足。很難生活,很難看病,很難得到情感上的安慰。這三個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解決。

小組成員認為,政府應進壹步提高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以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衛生醫療部門要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為“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政府不僅要為老年人生病後提供醫療保障,還要宣傳健康生活的知識,做到小病不慌,大病有保障。其次,第三代的教育已經成為壹個迫切的問題,地方政府應該建立更多的公立幼兒園,以減輕老年人撫養第三代的壓力。農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往往無力教育子女。讓公立幼兒園接受孩子的教育,既減輕了老人的負擔,也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此外,農村文化生活的極度匱乏,使得老年人的生活單調乏味。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做出更大努力,為老年人創造更好的文化生活,如組織各種娛樂活動,下鄉文藝,建立老年服務機構,村級老年活動室,文化圖書館等。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在新社區建立健身場所或休閑室,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農村空巢老人作為社會弱勢群體,應該得到更廣泛的關心和愛護。同時,作為孩子,不僅要提供經濟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精神上的安慰。不要讓老人掏空自己的窩和心。讓每壹位老人過上舒適、充實、溫馨的晚年,不僅是這群大學生的夢想,也是偉大的“中國夢”的壹部分。

今年7月19日,我參加了xx農業大學經貿學院組織的暑期“下鄉”社會實踐。我們營隊的名字叫“揚青春,奮起直追”。我們營這次的主要活動有:宣傳xx湖生態經濟建設;同時,做好土地流轉、勞動力轉移和“三農”的問卷調查;通過座談等形式,了解鄉鎮基層黨建現狀和存在的困難;了解大學生村官和“三支壹扶”人員的工作情況;依托各種渠道獲取“環xx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相關信息和數據;深入農村,走進農民,貼近農民,了解他們的疾苦,真實反映農村現狀,呼籲社會對“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給予足夠的關註。

在為期壹周的下鄉活動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感覺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個人心情也有所改變,或者說有所改善。

這幾天我們每天都去不同的村子做壹些問卷調查,和村民交流。我從小就很喜歡和別人交流。總覺得和不同的人交流可以讓我通過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我在村裏的時候,和老人聊的最多。可以說每個隊員最重要的就是和老人們交流。這不是我們有多喜歡和老人聊天,而是偌大的村子裏幾乎沒有年輕人,大部分年輕力壯的都出去打工了。

村裏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現象很嚴重。下鄉前,我們做了壹些數據調查,也有所了解,但冰冷的數字總不如真實的畫面震撼。七八十歲的老人,帶著五六歲的孩子生活。這張圖並沒有給我壹種家的溫暖感,反而莫名其妙的衍生出壹種苦澀。關愛空巢老人四論。

在我眼裏,人的壹生有兩個時期是最溫暖最幸福的。壹個是童年,壹個是老年。在幼稚的童年,妳可以什麽都不做,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當然,我並不是鼓勵孩子做什麽壞事,只是覺得在童年,妳總是可以自由的玩耍,嬉鬧,因為這個時候,妳的父母總會在背後保護妳。他們為子女撐起了壹片廣闊的天空。壹個人的晚年,經歷過年少時的風風雨雨,風光過,落魄過。老年是人生最後的避風港,子女是屋檐。他們要為父母遮風擋雨,讓父母安心養老。

遺憾的是,在國內的這壹周,我壹直認為理所當然的觀念發生了動搖。沒有父母的我怎麽會幼稚?身邊沒有子女,如何安享晚年?在當今社會,兒童的教育始終是壹個非常重要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孩子的第壹任老師通常是父母,但是長期在外工作,很少回家的父母怎麽教育孩子呢?孩子的童年壹直在和他們隔了壹代人的老人中間徘徊,或多或少被壹些比較老的觀念所包圍,我覺得這不是壹個好現象。兒子不教是父親的錯。父母不應該承擔這個責任嗎?

對於村裏龐大的空巢老人陣容,我更是苦不堪言。壹個家庭永遠是寶,但農村的現狀是,壹個家庭永遠是草,不僅沒有享受到兒女晚年的幸福,還得為他們照顧壹堆孩子。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很多老人喜歡帶孩子,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願意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再次把帶孩子作為壹項事業。沒有壹個孩子只是想得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壹般來說,他們更渴望父母的愛!

在外工作的孩子也很辛苦。我也是個孩子,知道那種心情。我想賺更多的錢,給父母和孩子壹個更好的生活環境。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孝心。但妳有沒有想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之,世界充滿未知。妳永遠不知道下壹秒妳會失去什麽。也許有壹天,妳終於發達了,妳有錢了,妳穿著衣服回到了家鄉,風光無限。妳要更好的履行愛父母愛孩子的義務。但是父母已經變得太老了,老得不能和妳好好說話了,不能再享受妳給的壹切了...孩子長大了,不再是想在妳懷裏撒嬌的孩子。他們也是獨立的,對妳來說只是陌生人多於親人。最後,妳有錢,但是買不回父母的時間,買不回孩子的童年。有些東西就是這樣,錯過了,失去了,再也沒有擁有過。

我不是來指責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的,我只是想提醒他們。我還沒有接觸社會,肯定沒有他們那麽理解生活的艱辛,所以很矛盾。雖然我想提醒他們,但我覺得他們其實很難。但不管是為了什麽,或者有多無奈,都要盡量多陪陪父母和孩子,他們永遠是最寶貴的財富。期待更多老人孩子的笑臉!我在xx鄉期間,“三支壹扶”的工作人員也來我們這裏和我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實也可以稱之為聊天。來了個漂亮的湖北大姐,在xx鄉衛生所工作。她比我們大三四歲,跟學長壹樣。她來xx鄉兩年了,還有兩個月服務期就到期了。她能在這麽艱苦的地方堅持兩年,我們都很佩服。她告訴我們,壹開始會有很多抱怨,她會很固執,有時會想回去。但後來我看到了這裏農民的艱辛,他們因為疾病而悲傷。再加上自己人生目標的逐漸明確,我的心也漸漸安定下來。我認為她教會了我們很多。我們下鄉七天就會發現這裏很難,而她已經在這裏住了整整兩年。她不是本地人,也不懂語言。她的家人和男朋友都在深圳工作,她也被告知去深圳工作。她可以說是帶著對家人的思念和對家人的抱怨在為這裏的村民工作。我認為她的信念真的值得我們欽佩。壹個人的精神境界,永遠不會取決於他有多少能力,而取決於他是否把這些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目前我們還是沒有走出校門的學生。我們總是有許多崇高的理想和抱負。和我壹樣,我是大壹新生。總想著畢業後能在那些發達城市大展拳腳,心比天高。我覺得這沒什麽不好。我壹直把這個想法歸為我個人的誌向。但經過這次討論,我似乎意識到了壹些不壹樣的東西。大家都是積極向上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繁華地區工作,享受高待遇,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那些懂得回報社會,在貧困地區傳播光明的人,是極其高尚的。“三支壹扶”是壹個非常好的政策,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有這樣壹個發光發熱的機會。

時光總是飛逝。七天的“下鄉”很快就過去了。回國後,很多同學問“下鄉收獲了什麽?”我想說的是“有些事情只有經歷過才會明白,有些收獲不是在最後,而是在過程中。”

作為壹名大學生誌願者,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今年夏天的“三下鄉”活動,在這個充滿明媚陽光的夏天,我們在xx鄉揮灑了我們的熱情和汗水。雖然短短七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悄然逝去,但在這個過程中帶給我們的經歷和回憶是永恒的。

在“下鄉”的鍛煉中,我們不斷成長,不斷思考,不斷充實自己。我們獲得了快樂,獲得了成長,獲得了很多以前從未有過的體驗。我知道如何去貢獻,明白團隊的重要性,知道自己該做什麽,未來該做什麽。

我很幸運能夠參加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經歷了,走過了,收獲了。這次“下鄉”活動讓我感觸良多,不僅增長了見識,還學到了很多東西。人就是要在不斷的探索和追求中進步,只有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與樂。這短暫的日子將會成為我心中美好的回憶。這次xx之行,我們了解了xx的新農村建設,以及“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現狀。在此衷心感謝xx鄉淳樸的人民,是他們給了我們成長過程中的歷練。感謝和我壹起下鄉的同學。他們讓我看到了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真情。同時也衷心祝願xx鄉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相信看到“尊老孝順”這兩個字,妳會想到家裏的親人,尤其是老人。今天,我想和妳談談這個話題。

爺爺奶奶常常默默為兒孫付出。我記得在烈日下,他們還在壹個個的地裏勞作;炎熱的夏夜,他們的扇子和蒲扇為我們驅趕蚊蟲;在寒冷的冬天,他們給我們穿上最暖和的衣服...但是為什麽會有那麽多老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照顧老人是每個人的責任。妳還記得木蘭!木蘭時代,女人是不裹腳的。南北朝時,朝廷為了打擊倭寇,下令華參軍。花木蘭以為父親年老多病,弟弟花木蘭年幼無知。她決定女扮男裝,以弟弟的名義參軍。起初,全家人都不同意,木蘭盡力說服他們。華弧是個老英雄。看到女兒的忠孝,她既睿智又勇敢。她答應女兒穿上戰袍,跨上戰馬,奔向邊境報效祖國。這個為父從軍的故事被傳唱了千百年,這種精神會被世人稱頌!

記得在養老院,為老人們打掃衛生的場景還在眼前回放;給老人們帶去食物的愛的味道還在我心中揮之不去;老年人的舞曲仍在我心中蕩漾...最揮之不去的是老人們的陣陣笑聲和欣慰的笑容...我們是老人們的幸福果實,我們能讓他們永遠幸福快樂!

是的,小時候應該感謝母親的生育,感謝父親的辛苦,感謝爺爺奶奶的照顧,感謝所有支持我的親人。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壹顆孝心,尊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