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三國故事與合肥往事

三國故事與合肥往事

斷橋、夕陽、漂浮在水面上的屍體和敗軍的旗幟——這裏剛剛發生了壹場大戰。

孫權死裏逃生,驚魂未定。此時,他已經坐在回江東的船上,與眾將領舉杯。他是這場戰鬥的勝利者嗎?不,他慘敗了。所以他還有心情喝酒大笑?這樣做,是想用表面的光鮮來掩蓋失敗的痛苦事實。這也是壹種洗白錯誤的手段——不管事實如何,沒有不熱烈的場面,沒有不愉快的氣氛,沒有不正確的領導。

士兵們默契地配合表演。但總有人打破和諧。何吉戰戰兢兢地來到孫權面前,手裏端著壹碗酒,滿臉淚水地說:“至尊作為主人,凡事要謹慎穩重!今天的壹戰差點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感謝天地之靈,不會造成大災。希望至尊以此為終身戒律!”

孫權起身,親自為何啟擦了眼淚,接過酒碗,自言自語道:“今日之事,我已記下了!請放心!”吳棟朝臣都稱孫權為“至尊”。這足以看出孫權在江東的地位。人們壹起舉杯,* * *向孫權。何濟回到座位上,孫權回敬眾將壹杯,大家繼續喝酒。

喝了幾輪酒,孫權有點醉意了。正在這時,淩統進來了,渾身濕透,跌跌撞撞。孫權看到淩統回來,大為驚訝。淩統跪在孫權面前,放聲大哭。孫權滿臉愁容,用袖子擦了擦淩統的眼淚。淩統哭著說:“我的男女無壹幸免,只有我壹個人回來了!我真是沒臉見至尊了!”孫權安慰道:“公成就,逝者已矣,如何挽回?”只要妳還活著,就足以讓我欣慰。"

看到這壹幕,將軍們紛紛停止飲酒,哭泣起來。孫權讓淩統入座,整頓杯盤,又喝起來。半醉之中,孫權撫著紫紅色的胡須,嘆道:“今日壹戰,差點要了我的命。太可怕了...張遼!張遼真是壹個不可小覷的人物!”將軍們放下眼鏡,陷入了回憶。

過了壹會兒,飯局開始竊竊私語。甘寧對呂蒙說道,“張遼那小子真了不起。下次見面,壹定要親手殺了他!”蔣欽對何琪說:“不要大意。這次太不小心了。大家都不小心。”淩統和徐盛嘆氣的時候,潘璋已經在座位上暈了過去。

孫權想起戰死沙場的陳武,眼圈紅了。給自己喝了壹杯酒後,他的臉上再次綻放出笑容。畢竟孫權只是壹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他愛喝酒,喝了幾杯黃湯,立馬興奮起來。他站起來笑著說,“不要過分神化張遼。他只是壹個人。我在戰場上遇到他,他沒能和我做任何事。”

甘寧大驚,問道:“妳在戰場上看見張遼了嗎?”在壹旁的夢露插嘴道:“胡說。我以為我們都看到了。當然,至尊也看到了。”孫權揮手道:“不,我不像妳。我和他有過壹次親密接觸。”

甘寧疑惑地說道:“那不可能。如果親近,那妳還沒被他贏過?”孫權皺著眉頭說:“興巴,妳擡什麽?我會騙妳嗎?我說近距離就是近距離。”甘寧接著問:“有多近?”孫權比劃了壹下說:“現在妳我之間的距離差不多了。”甘寧拍了拍大腿,笑道:“不可能。如果這麽近,他會抓住妳的。不會吧。除非……”甘寧還沒說完,孫權就打斷道:“妳不信?妳不相信,是嗎?.....除非?除非什麽,妳說完。”甘寧道:“除非,他沒認出妳來。是啊!只有這樣,他才完全不了解妳。”“不可能,”孫權堅定地搖搖頭。“不可能,他肯定知道是我。”甘寧問:“他既然知道是妳,距離又這麽近,為什麽不抓妳?”這個妳怎麽解釋?"

孫權喝了口酒,定了定神。他放下杯子,認真地捋著紫色的胡須,亮綠色的瞳孔裏閃著希望的光芒。他保持著這樣的表情和姿勢,壹本正經地回答甘寧:“因為他被我在神武的氣質震驚了。”甘溫寧差點噴出酒來,他努力控制自己瞠目結舌的表情。這時,孫權顯然已經進入了狀態,他繼續補充道:“沒錯,正是我與生俱來的神武氣質震撼了張遼,讓他動彈不得。他對我驚人的技術印象深刻!他很清楚,如果他試圖靠近我,我手中的勝利之箭就會穿透他卑微的心!這是江東虎之子在那壹刻給予他的無聲而鄭重的警告!這壹切他都很清楚,我從他當時的表情就能看出來。”說完,孫權把杯中的酒壹飲而盡。

在場的將軍們都默默地聽著,現場壹片寂靜。孫權對甘寧說:“所以他抓不到我。我總結壹下:第壹,張遼認可我;其次,他離我很近;然後,他被我的武功震驚了;最後我在他面前笑了笑,他卻沒能有所作為。這是我的解釋。星霸,妳懂嗎?”

甘寧還想多說些什麽,卻被呂蒙制止了。呂蒙喝了壹杯酒,歡呼道:“這真是壹篇精彩的演講。至尊不愧是江東虎的傳人!真的不同凡響!”其余將領紛紛響應。大家壹起喝了壹杯,重新坐回座位後,甘寧低聲對呂蒙說:“真沒想到,妳小子竟然跟主公玩趙高的把戲。”呂蒙回答說:“星霸,我勸妳還是安靜點。”

宴會的氣氛再次被調動起來。每個人都開懷暢飲,像勝利者壹樣互相敬酒。為至尊幹杯,為同誌們幹杯。喝完這杯,再來壹杯。為過去幹杯,為未來幹杯。喝完這杯,還有三杯。壹個給妳,壹個給我。誰不醉誰就是龜。他們用酒精麻痹自己,只是為了壹時的快感。

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很清楚——這壹仗,他們輸得很慘!

聽我解釋發生了什麽。

赤壁之戰後,曹操和孫權之間的戰爭仍在繼續。孫權以濡須口為據點,曹操以合肥、宛城為據點,相互較量。

建安十九年(214)五月,孫權率大將親自征安徽。張遼聞訊,前往合肥相助。途中得知安徽城已淪陷。他在陜西南部修築堡壘——石家莊,他稱之為陜南守備,作為合肥的前哨。

同年七月,曹征討孫權,未果。十月,曹操回到許都,留下張遼、李典、樂進和七千士兵守衛合淝。

建安十五年(215)八月,曹操攻克漢中。孫權借此機會,帶著十萬兵馬攻打合肥。在此之前,孫權和劉備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各郡,因此能夠全力應對曹操在合肥的軍事局面。將領方面,孫權有夢露、陳武、甘寧、淩統、潘璋、宋倩、徐盛;此外,孫權還將壹直負責內部平叛的蔣欽、何啟調到前線參加戰鬥。這個陣容叫江東全明星。

孫權壹方無後顧之憂,戰有千軍萬馬。另壹方面,曹操這邊,現在主力在漢中,沒有時間回援。合肥守軍只有7000人。所以戰前,孫權是有絕對優勢的。

正因為如此,孫權在戰前的壹次酒席上曾經誇口說:“如果這次不能拿下合肥,真的很丟臉,要面對江東的長輩!來,喝了這杯,挺進合肥!”

人們信心滿滿,徹夜飲酒。當時大家都以為這壹仗會贏!

不久,孫權的十萬大軍包圍了合肥。城中張遼、李典、樂進連夜商議軍務,不敢稍有懈怠。

這三兄弟都挺能幹的。其中以張遼最為著名。他是個大塊頭,白臉,下巴下留著漂亮的胡子。思考的時候,他總是喜歡用左手手指的第二個關節輕敲嘴唇。他最好的武器是鐵戟——不知道是不是在向呂布致敬。

李典是三個人中最年輕的。瘦弱的臉看起來冷酷而睿智。他有壹排短胡須和壹根與他年齡不相稱的灰色頭發。他愛讀書,愛不釋手。雖然話不多,但深具謀略,頗有儒者風範。

樂進很矮,看起來像壹個還在青春期的少年。但他作戰異常勇猛,往往先立功——所謂“先登”,是指作戰中沖到最前線,攻城時先登上敵城的勇者。樂進擅長打造兩把環首刀,刀功出眾。

三個天賦和武功都無與倫比的人,應該是絕配,天下無敵。然而這三兄弟私底下並不和睦。尤其是張遼和李典,覺得他們是敵人,總是不對付對方。張遼有什麽想法,李典總是條件反射式地提出反對意見。平時沈默寡言,但每次面對張遼,他總是守口如瓶,整個人都變了。這是相當令人費解的。

總之,將軍不和,非福也。現在敵人就在眼前,他們三個能守住合肥嗎?

夜晚特別漫長。張遼在做思考時的習慣性動作;李典閉上眼睛,皺起眉頭;樂進來回踱步,焦急地說:“我們不能再等了。現在,兵臨城下,我們得趕緊想對策!”這時候,還有壹個警衛,閆學,果斷地說:“時間到了!張將軍,妳還記得龔偉送來的密函嗎?”張遼點頭答道:“當然,該開了!”

原來,曹操到漢中時,派軍衛薛煦帶著壹個木盒到合肥,木盒上寫著四個字:“賊就是賊”,意思是“敵襲時打開”。現在是打開盒子的時候了!張遼捧著木匣來到眾人面前,小心翼翼地打開蓋子,發現裏面是壹個裝飾精美的錦囊。張遼取出自己的錦囊,小心翼翼地打開,只見裏面有壹張紙條,上面寫著:“如果孫權進攻,張將軍和李二將軍將開戰;樂將軍守,軍不可戰。”將軍們看著紙條上的字,面面相覷。

樂進問張遼:“將軍怎麽看?”張遼曰:“龔偉遠在漢中,孫權引兵攻之,以為可壹舉取合淝。現在只有最後壹戰才能破其鋒芒,才能穩住大家的心,守住城池!”瞟了壹眼李典,張遼以為這小子又要提出反對意見了。誰想張遼說完這些話後,李典依舊閉著眼睛,不做聲,只是眉頭似乎微微松開了。

張遼見李典沒有反應,就說:“如果妳害怕孫仲謀的十萬大軍,那就留在城裏。我親自出城迎敵,誓與他決壹死戰!”李典仍然保持著閉目養神的姿勢,無動於衷。樂進懷疑他睡著了,打算搖醒他。張遼擺了擺手。這時,李典緩緩睜開眼睛,用他那極富磁性的低音炮緩緩說道:“的密函說得很清楚:張將軍和李二要開戰了!張將軍不畏強敵。我李滿城怎麽會怕他?當前,敵人就在眼前,我們要團結壹致!李典平日與張將軍不和,如今在國家大事面前,我豈會以廢公謀私?請將軍下令!願意聽調度!”

張遼聽了這話,差點淚流滿面。他走上前去,拉著李典的手說:“有了滿城的幫助,孫權就要滅亡了!”李典用拳頭回答:“我願意聽將軍的!”張遼點點頭,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樂進和閆學也被這個熱情的男人的善良深深感動了!

當夜,張遼與李典、樂進壹道,在七千守軍中挑選了八百死士,賞以殺牛,準備黎明大戰。張遼吃了壹份牛蹄的特大號套餐,喝了兩碗酒,等待決戰的時刻。漸漸地,東方的天空出現了魚肚白。張遼穿上了高順留給他的“陷阱營”精良盔甲,又帶了兩把鐵戟——壹把在手上,壹把在背上。全副武裝後,他騎馬來到八百勇士面前。他左右看了看,把鐵戟向前壹指,喊道:“兄弟們,我們走!”

這壹天的早晨來得特別及時。孫權壹大早就走出軍營,在營外晨練。負責孫權日常生活的古力拿著弓箭來到孫權面前,滿臉笑容地說:“至尊,練好妳的箭。”孫權接過弓箭,瞄準目標就是壹箭,正中心臟!古力歡呼起來。

孫權得意地笑了。他轉身望向合肥城的方向,心想很快就能攻城了,慶功宴上肯定有好酒。就在他如此沈浸在幻想中的時候,突然看到前方的幾個營地壹片混亂。起初,他以為是營裏的士兵發生了沖突,打起架來。越往後走越覺得不對勁——壹支軍隊在前進,壹路殺人,壹路推基地!為首的是壹位異常勇猛的將軍,他揮舞著鐵戟,沖到了隊伍的最前面。每砍壹戟,必斬幾兵。當他指控謀殺時,他大聲說了些什麽。因為距離遠,孫權聽不清楚。

混亂中的陣營越來越多,完全被這突如其來的戰鬥力量所嚇倒。徐盛和宋倩帶人去保護孫權。在戰鬥中,徐盛和宋倩都在混戰中受傷。徐盛右手被刺穿,不得不扔下心愛的長矛暫時逃生。

潘璋看到自己陣營中的混亂局面,立即問部下:“發生了什麽事?”士卒報曰:“合淝兵出,擊我軍。”潘璋接著問:“他們有多少人?”下屬回答:“不知道,好像不到壹千人。”潘璋立即看著孫權的鐘君說:“他們的目標是鐘君!加油!趕緊支援中國軍隊!”說完,他跳上馬背,手持長槍,朝著鐘君方向的部隊沖去。

徐盛和宋倩的軍隊被完全分散,許多士兵逃跑。潘璋緊隨其後,看到四散逃兵,大怒。他沖著逃兵喊道:“別跑!勇往直前迎敵!誰敢後退,我就殺了他!妳聽到了嗎?”士兵們驚慌失措,紛紛逃跑。見吼無效,潘璋沖上前去,刺死兩名逃兵。他在槍尾挑了壹個逃兵的屍體,喊道:“誰敢再退,就以此為例!”逃兵們又壹次受到驚嚇,但這種驚嚇結果是積極的。他們振作起來,打算再次投入戰鬥。

但是那些人太勇敢了。所到之處,如壹竹,江東之兵所向披靡。這壹波進攻來得太突然,孫權這邊毫無準備,所有人都手足無措。潘璋壹直大聲喊叫,讓士兵們不要驚慌,堅守陣地。何啟見對方人數有限,立即向士兵喊道:“不要慌,他們人少,我們從兩側包圍!”陳武在混亂中聽到了wimer的聲音,立刻帶領隊伍組織起來,將他團團圍住。不料亂軍中箭如雨下,陳武中了數箭。壹頭美洲獅迎面撲來,陳武與之搏鬥。鮮血染紅了他的盔甲和長袍,他不幸死去。

隊伍越來越接近鐘君,古力和幾個將軍保護孫權從鐘君逃到附近壹個更高的土山。兩排手持戟的士兵站在孫權面前保護他。這時,孫權終於聽到了那名猛將揮舞鐵戟的聲音:“張遼來了!孫權在哪裏?來和我壹起戰鬥吧!”孫權窺視著侍衛身後的張遼形象——白臉,身披耀眼鎧甲,手持鐵戟,神勇如鬼神。

孫權沒有回應張遼的宣傳。這時,他躲在衛兵的戟後面,壹動不動。

旭日東升之下,張遼率八百死士出征。楚陽為他們披上了壹層金色的鎧甲。他們從前面的營房裏闖進來,張遼對他們喊道:“目標是中國軍隊的旗幟!今天壹定要活捉孫權!”李典和所有士兵壹起大喝壹聲,進攻正式開始了!張遼揮舞著鐵戟,沖到了全軍面前。他壹路砍殺,咆哮道:“張遼來了!孫權在哪裏?來和我壹起戰鬥吧!”

所有的800名死者都在戰鬥到死。孫權這邊被突襲擾亂,無數將士死在亂軍中。徐盛和宋倩的援軍瞬間被打退;潘璋的部隊來不及追趕;陳武率隊迎戰李典,戰死沙場。

孫權倉惶放棄了鐘君,逃到附近的壹座土山,命令周圍的士兵持戟自衛。張遼擡頭壹看,只見山坡上站滿了手持戟的衛兵。他對旁邊的士兵說:“孫權壹定藏在那個衛兵後面!想辦法沖過去!”男人們壹起喝酒,準備再次沖刺。

至此,原本壹片混亂的孫權軍,在潘璋、何吉等人的組織下,已經逐漸恢復了秩序。他們利用人數優勢,包圍了張遼的八百死士。

張遼見此,立刻命令手下:“小心,不要被他們包了!”但是吳軍人數太多,不壹會兒,張遼的部隊就被包圍了。吳何江齊殺出壹條血路,向張遼的軍隊發起了壹波沖鋒。張遼持戟抵抗——這鐵戟從淩晨起殺,早就守不住了。幾個街區後,戟裂成三截。張遼拔出背後的鐵戟,繼續廝殺。

艾爾熱的沖鋒沒能阻擋住張遼的進攻,卻給營地提供了壹點時間。他撿起亂軍中徐盛留下的長矛。許勝的矛比普通的矛大壹倍,所以軍中人人皆知。

包圍圈已經形成,張遼的士兵感覺不妙。張遼持戟左右急馳,對左右將士曰:“殺出壹條血路來!滾出去!壹定要跟上我!”將士們握緊武器,表示誓死追隨張遼的決心。

在張遼的猛攻下,包圍圈終於被撕開,他立刻率兵突圍。試圖阻止張遼的吳軍士兵全部被殺。張遼打算擴大這個洞,以便所有的士兵都可以突破。但吳軍人太多,包圍圈的洞剛裂開壹點,馬上就被後援人員補上了。於是,除了幾十人緊緊跟隨張遼,其余將士再次被吳軍包圍。

被困士兵大聲喊道:“張將軍!張將軍,妳在哪裏?妳會放過我們嗎?”張遼聽到他們的呼救聲,掉轉馬頭,殺了他。突圍而出的數十名士兵跟隨在張遼身邊,再次從包圍圈外殺了過來。

在這支由敢死之人組成的隊伍面前,吳軍兵毫無還手之力。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張遼突破重圍,然後把他殺得前仰後合,救出了包圍圈裏的每壹個士兵。

戰鬥從淩晨壹直持續到中午。在張遼的這次突襲之後,吳軍失去了鬥誌。陣地上的營地被摧毀無數次,士兵傷亡慘重。張遼凱旋而歸,守城將士士氣大振。這場戰爭似乎扭轉了競選的趨勢。至少,這讓孫權的絕對優勢壹文不值。

張遼八百死士搞亂了孫權十萬大軍。戰後,孫權積極修築工事,繼續包圍合肥。就這樣,雙方僵持了十天。孫權軍中有些士兵染上了疾病和流行病,這樣拖下去也不是辦法。無奈之下,孫權只好下令撤軍。

孫權撤退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城中。張遼站在城樓上俯瞰吳軍,發現孫權的鐘君旗幟正在城外逍遙津以北撤退。張遼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立刻下令壹支隊伍和他壹起追擊孫權。壹隊人馬到了逍遙津以北,拆毀浮橋,切斷了孫權的退路。另外,命樂進再帶壹隊人馬作為支援,李典負責守城。

橋梁拆除部隊盡快完成了他們的工作。張遼的軍馬也在第壹時間趕到了現場。吳軍看到城裏追來的人,有點疑惑。孫權提著弓,從鐘君大旗下,策馬而出。他身邊有四個將軍,指揮四匹軍馬。這四位將軍是呂蒙、蔣欽、淩統和甘寧。

張遼率先舞戟,高聲喊道:“張遼來了!孫權在哪裏?”孫權聽到張遼的喊聲,握弓的手微微顫抖。回頭壹看,雙方士兵已經展開肉搏戰。這壹次,吳軍受到突然襲擊,所以很快陷入混亂。呂蒙、蔣欽領兵與張遼士卒短兵相接。

甘寧用弓射了幾箭,所有追趕的人都後退了。吳軍身邊的士兵因為過度驚嚇而不知所措,負責吹號的鼓手站在壹旁。甘寧見了,怒道:“妳幹什麽?為什麽不敲鑼打鼓?”說完,他拔出劍,準備向鼓手砍去。樂師們大吃壹驚,終於醒悟過來。吳軍陣中,戰鼓號角齊鳴,士氣稍有起色。

孫權騎在馬上,前面有幾個戟衛。他在衛兵後面拉弓搭箭,許多追趕的人都被他射中了。衛士們用戟圍住孫權,發誓保護他。但是很不幸,張遼出現在他們面前。孫權記得張遼的形象——白臉,身披耀眼鎧甲,手持鐵戟,神勇如鬼神。此時,張遼已經離他不遠了。我該怎麽辦?逃跑還是戰鬥?戰爭,可能不是他的對手。妳要是逃了,豈不是我江東英雄之恥?我該怎麽辦?此時孫權百感交集,不知如何是好。額頭上的汗水不停地劃過他的臉龐,打濕了他紫紅色的胡須。

張遼在戰場上很少思考,他只專註於殺敵。這時,他看到不遠處有壹個紅紫色胡子的將軍,非常擅長騎射。他當時就想:孫權手下的將領真的不簡單。但是現在我沒有時間和他們戰鬥,但是活捉孫權才是最重要的!於是他舞起壹戟,將面前的吳軍打散,繼續尋找心中的目標。

孫權驚呆了。他旁邊的古力和淩彤沒時間楞怔。他們拼命保護孫權。尤其是淩統,身上多處受傷,卻沒有失去勇氣,徒手殺了幾十個人。他們打完仗走了,路上遇到了甘寧。淩統讓古力和甘寧繼續保護孫權,孫權留了下來。在孫權的保護下,甘寧和古力終於來到了逍遙津邊上。

不過河上的橋已經被張遼的人拆了。我們怎樣才能到達另壹邊?追兵緊隨其後,前方無橋可跨。這是壹個兩難的選擇。孫權本來就幹的額頭又開始冒汗了。

甘寧趕來截住追兵,只留古力、孫權在逍遙津斷橋附近徘徊。孫權著急了。“阿裏,快想想辦法。”他焦急地重復著這句話。古力對孫權說:“大王,請照我說的做!”孫權曰:“快說。我該怎麽辦?”古力說:“至尊,請坐穩馬鞍,壹定要坐穩!””按照古力的話說,孫權緊緊抓住馬鞍。古力讓孫權把馬退後幾米,留壹段距離沖刺。”過壹會兒,馬跑起來,我就在後面加鞭。就這勢頭,說不定我能跳到對岸去!”古力向孫權解釋道。孫權點點頭,壹切都按照古力的話進行了。

當他準備好了,孫權開始加速,馬疾馳。古力在馬後用力壹鞭,馬嘶嘶作響,四蹄騰空,跳到了南岸。這壹幕被現場很多人看到。淩統見孫權脫離危險,松了壹口氣。他的300名士兵在戰鬥中全部陣亡,而且傷勢嚴重。然而,這壹切似乎即將結束,大部分部隊已經撤離。淩統見浮橋斷了,只得披甲潛到對岸。

張遼又壹次以壓倒性優勢獲勝!我們還收集了許多武器,俘虜了許多士兵。在返回城市的路上,他加入了樂進的軍隊。兩人都感嘆,雖然戰鬥打得漂亮,但可惜孫權沒被抓住。

樂進問張遼:“妳見過孫權嗎?”張遼答道:“沒有..戰場混亂,難以分辨。”樂進接著問:“妳知道孫權長什麽樣嗎?”張遼如實回答:“不知道,沒見過。”樂進嘆了口氣說:“妳甚至不知道他長什麽樣,即使妳見過他。”張遼點頭問道:“他長什麽樣?”這個問題實際上難倒了樂進。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孫權。

邊上壹個吳軍俘虜聽了他們的對話,忍不住插嘴:“我們至高無上的樣子很有特色,很有辨識度。”樂進和張遼異口同聲地問:“他長什麽樣?”囚犯回答說:“他的眼睛是綠色的。胡子,紫紫。他是我見過的最有特色的人。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人會長得像他。”

張遼聽了他的描述,結合以前的回憶,說:“我今天在敵陣裏看到壹個留著紫胡子的將軍。他非常擅長騎馬和射擊。這是………………”俘虜咧嘴壹笑,說:“沒錯,這個人就是我們至高無上的孫權!”

張遼聞言懊悔不已!他在那裏!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如果我知道是他...張遼馬上抱怨,樂進試圖安慰他:“別難過,下次,下次!”

張遼雖然沒能活捉孫權,但他的大名在江東已經威震壹時。江東壹帶的家長經常用張遼的名字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晚上哭,然後父母會說:“再哭!再哭張遼就來了!”孩子聽到張遼的名字,嚇得不敢出聲。“張遼止哭”這個典故就這樣產生了。張遼這個名字,不知道當年有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現在另壹邊呢?自從孫權騎馬到了南岸,就加入了何吉的部隊。甘寧、呂蒙等人也陸續趕到。看到孫權安然無恙,大家都松了口氣,壹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孫權看了所有的人,卻沒有看到淩統,心裏很難過。

回江東的船已經安排好了,讓人將孫權抱上船。孫權死裏逃生,驚魂未定,心中無比惆悵。這壹仗打輸了,而且是大敗!多麽可怕的失敗!他站在船頭,思考著。

當船正式起航時,孫權回頭看了看戰場——他能看到的只有斷橋、夕陽、水面上漂浮的屍體和敗軍的旗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