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學生攜帶手機的優勢

中學生攜帶手機的優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手機就是其中之壹。但與此同時,像手機這樣的高科技產品也在不知不覺中給人類帶來了壹系列負面影響。聽手機太多對耳朵不好,吹空調太多對身體不好,對環境不好,用電腦太多對眼睛和身心不好。所以,我覺得這是壹個很有價值的問題,要選擇,要研究。

引用

在科技引領世界的時代,手機不再是有權有勢的人的“私有財產”。記得90年代初,我看過《手機》。和大磚壹樣,會用的人身份肯定不壹般。誰能想到,十幾年過去了,手機卻變成了“舊時代富人手中的手機,飛入普通學生的視野”。在街頭巷尾,甚至在校園裏,中學生的手機早已是壹道“靚麗”的風景線,幾乎隨處可見。走進今天的中學校園,我們會發現很多中學生都有自己的手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極其重要的壹部分。擁有手機的中學生也越來越多,手機的檔次也在上升。從最便宜的到能拍照的貴的,各種品牌各種款式的手機都能在校園裏找到自己的粉絲。

手機的普及確實帶來了很多好處。但是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分析問題要區分主流和支流。比如目前很多教育方面的學者專家都很關註中學生流行自帶手機的問題。中學生是否應該自帶手機,也成為了我們青少年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闡述了學生自帶手機人數多的原因、如何獲得、獲得後的使用情況、家長和老師的態度以及自帶手機的利弊,並提出了解決辦法。

*擁有手機的學生人數

經調查龍巖壹中、二中兩個班的詳細情況見下表。

A班(實驗班)

項目調查人數與男生人數、女生人數、女生人數相匹配。

人數54 4 3 1

比較例/7.41% 5.56% 1.85%

B類(普通班)

項目調查人數與男生人數、女生人數、女生人數相匹配。

人數56 18 8 10

比較例/32.14% 14.29% 17.85%

*學生如何獲得手機?

據調查,學生獲得手機的途徑主要有兩種。

(1)親戚給。

②用自己的零花錢買。

其中,A類4人是其舊手機淘汰後,經親屬同意取得的;B班有5人是給自己買的,占持機人數的27.78%。

*拿到手機後的目的

1.送手機給親戚的目的

①調查中,部分學生父母經商,有時長期不在家,子女有手機便於聯系,能了解他們的現狀;

②獎勵:有的家長買手機作為孩子的生日禮物,鼓勵孩子好好學習。有的家長在孩子的要求下,成績提高後買手機作為獎勵;

(3)走岔路接輔導孩子。有些老師住在偏僻的地方,家長有時會找不到路。為了及時帶孩子回家,家長們都願意給孩子買手機。

2.自己買手機的目的

(1)與同學接觸,增進友誼,與同學傾訴煩惱,減輕壓力;交流中學習,* * *中進步;

(2)與家長聯系,有時家長不在,學生遇到困難,可以及時向家人匯報,尋求幫助;

(3)向老師匯報學習情況,有難題可以及時向老師請教,在學校遇到困難也可以向老師匯報。

*家長和老師的態度

1.父母的態度

表1

為什麽同意並不重要。5%

方便自己聯系80%

更好地與孩子溝通15%

不同意理由:怕孩子收到不健康短信34%。

用於約會的占47%

怕孩子上課,發短信,遊戲等。19%

(被調查的家長均為其父母的親友,並非上述學生的父母)

2.教師的態度

表2

沒必要不同意。IC卡和200卡可以代替手機。

校規

班級受到影響。

(我沒有采訪老師,但是所有老師在班會和校會上都明確表態了。)

*我的態度

經過長期觀察,查閱各種資料,深入調查思考,我得出了以下關於利弊的結論。

好處:

手機作為壹種高科技產品,確實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聯系家長,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2)多和以前的同學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多和現在的同學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難題可以用手機討論。

有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壹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裏面的鬧鐘裝置可以隨時使用。

⑤通話錄音功能,手機不像家裏的電話。妳不在家的時候有人給妳打電話,手機裏是有記錄的。容易參考。

手機本身精致小巧,占地面積小,可以隨身攜帶。

⑦學生外出遊玩或在外地遇到危險時,可及時向父母、老師或警察求助。

缺點:

(1)短信聊天,影響休息,耽誤學習。大部分家長反映孩子用手機談學習的少了,用手機和同學交流或者發短信的多了。在被調查的兩個班級中,A班的成績明顯高於B班,可見手機肯定會對他們的學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②不良信息玷汙心靈。據了解,北京某中學曾做過壹項調查:學生發送和接受的手機短信中,70%是與正常學習生活無關的短信,10%以上是黃色短信。有些同學甚至把互相轉發“黃色笑話”當成壹種時尚。

③鼓勵學生攀比。每到課余時間或放學後,壹些同學會聚在壹起“學習”手的樣式和功能。校園裏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於那些沒有手機的同學來說,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壹些同學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換代非常快,外形和功能日新月異,同學們會炫耀家裏和父母的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成靠山,不上進。

4父母的額外負擔。壹項在學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學生買手機的資金全部直接或間接來自父母。此外,還有每月幾十到幾百元不等的電話費也是父母需要支付的。壹年下來,父母在孩子手機上的花費至少500元。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相當於給父母增加了新的負擔。

⑤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我校2007屆學生因使用手機作弊受到處罰。用手機作弊是公開的秘密,壹條消息可以發給幾個同學,作弊的範圍很廣。

⑥影響校園安全。手機是貴重物品,有不良行為的同學會去偷。據報道,我們學校有些班級有錢和錢包被偷,手機不隨身攜帶也會被偷。在壹些發達國家,學校管理者比我們更早遇到這個問題,手機帶來的不良影響更為突出,引發了中學生犯罪,擁有手機的中學生也成為壹些犯罪分子行騙搶劫的目標。

⑦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上課的時候,有的同學手機沒關,突然打來電話,影響了所有同學的出勤。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初三考試的時候被前座突然打來的電話影響了。

如今,手機對人有輻射。很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先進的功能,卻從來不提對人體的傷害。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被手機害了,他們也不會後悔。

*解決方案

方案壹:如果學生自帶手機,請家長簽名交給老師,明確表示是為了家長和孩子的聯系和交流。

方案二:如果帶手機只是為了及時聯系,建議父母買壹個不能發短信的小靈通。學生上課只能關機,不敢接電話。

方案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手機不是用來炫耀的。告訴學生如何使用他們的手機。

方法四:借鑒其他地區的做法。

中國部分地區的做法

杭州壹中:不許帶手機進校。

龍巖壹中:帶手機進考場,無論是否用於作弊,本科目成績按0處理。

浙江省臺州壹中:學生使用手機需與學校簽訂合同。

寧波:禁止學生帶手機,違者扣分。

國外慣例:

芬蘭:禁止向青少年出售手機。

芬蘭市場法院近日決定,禁止芬蘭無線通信公司直接向青少年銷售手機上網等移動通信服務。如果違反這壹禁令,將被罰款65438+萬歐元。

美國:校園手機立法

大約在10年前,美國各州的學區制定了規則(有些是由州立法機關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全面禁止學生使用尋呼機和手機。

德國:想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

德國開始了壹場關於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的公開討論。

*術語

我認為:手機作為科技進步帶來的新工具,是新生事物,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本身沒有對錯。進入校園後的負面影響,進壹步暴露了學生規則意識不強等學校德育的“老問題”。學校禁令只能掩蓋表面上的問題。對於有手機的中學生,要分兩方面來看。現在信息時代的中學生,不再是“不聽窗外事,只看聖賢書”的書呆子。因此,擁有壹部手機作為現代社會的主要通訊工具之壹,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給學生配備壹部手機對很多家長來說並不是太大的負擔。有了手機,父母可以更好地監督孩子。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手機進校園帶來的新問題。要做到“營利性”,最根本的還是要從整體上提高學校的德育水平,讓學生有自律意識,以健康的心態使用手機。

2006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