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
裝配式建築從零發展到450萬平方米。
裝配式建築是建築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符合我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戰略的發展要求,具有工業化程度高、建設周期短、構件運輸方便、全生命周期循環利用、環保等優勢。
省住建廳副廳長劉連偉介紹,自2018年省政府下發《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實施意見》(傅穹[2065 438+07]100號)文件以來,我省裝配式建築取得了快速發展,2018年全省確定實施的裝配式建築面積為82萬平方米,
在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過程中,由於海南建築業基礎薄弱,部分市縣對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政策不了解,建築市場對裝配式建築存在主觀畏難情緒,裝配式建築在海南新建裝配式建築中的比重仍有提升空間。
針對近兩年裝配式建築推廣中存在的問題,省住建廳向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發改委等部門征求修改意見,收到反饋意見30余條。經過反復討論,修訂制定了13措施,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築。
明確責任
明確裝配式建築建設各環節的審批職責。
《通知》在第壹條明確了政府各職能部門在土地出讓、規劃、建設監管等主要環節的主要職責和任務。
劉連偉說,這主要要求嚴格落實《海南省實施裝配式建築主要環節管理規定(暫行)》(瓊建科[2019]82號)中各環節的責任。將項目是否適合裝配式建設的檢查點前移,並貫穿項目實施過程的各個主要階段,充分利用裝配式建築基本建設程序各環節現有的封閉式監管機制。真正解決相關職能部門在項目主要環節把關不嚴的突出問題。
加強監管
嚴格控制不采用組裝方式建設的項目。
《通知》明確提出,“市縣政府不得以會議紀要、指示、批示等形式決定項目的建設方式”。劉連偉說,壹個項目是否適合裝配式建築,理論上應該是壹個技術問題,要根據項目的具體方案進行專業判斷,包括是否需要采用不規則、超限的結構,特殊的技術或空間條件等。需要行業技術專家從不同角度來判斷,不應該由市縣政府用壹個會議紀要、指示或批示來決定。我們在工作調研中發現,壹些市縣以會議紀要、指示、批示等形式決定項目不集合建設的現象還比較普遍。
此外,在需要專家評審判斷時,《通知》進壹步明確了項目因技術原因不適合裝配式施工的專家評審流程。通知要求,對因技術原因不擬采用裝配式方式建設的項目,不按省重點或超限、壹般項目區分,所有項目報省裝配式建築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專家評審確定,並明確了專家的構成和人數,即專家組由不少於7名專家組成,從海南裝配式建築專家庫中抽取。同時還規定,評審必須經四分之三以上專家同意,即當專家組由7名專家組成時,每名專家需發表獨立意見,且不少於6名專家明確表示工程存在技術困難,確實無法滿足《海南省裝配式建築組裝率計算規則》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組裝率不低於50%”的具體要求時,方可按傳統方式建造。
工業分布
優化裝配式建築產業集聚和科技創新支撐。
《通知》明確,加快推進我省裝配式建築和綠色建築R&D、零部件生產建設、裝飾裝修、咨詢服務、培訓等上下遊產業。整體規劃裝配式建築產能布局,除澄邁、定安、萬寧現有裝配式建築產業化基地和三亞擬建裝配式基地外,新增裝配式建築零部件產能原則上應集中規劃布局至臨高金排港開發區。
加快制定裝配式建築構件標準,深入挖掘我省現有裝配式建築構件生產潛力,嚴格控制裝配式建築構件質量。鼓勵企業、高等院校、R&D機構加大研發投入,開展強臺風、高溫、高濕、高鹽條件下建築隔震、防腐、防水、遮陽等技術研究。
大力推進建築信息模型(BIM)在標準、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等建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技術應用,支持企業、高校和研發機構開發產品豐富、自動化程度高的生產設備,強化科技創新支撐。積極為全國引進在裝配式建築領域有實踐經驗的設計、施工企業和科研團隊。培養壹批熟悉裝配式建築和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的人才。積極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壹批裝配式建築行業工人。
對裝配式建築行業,根據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規定,享受制造業、科技創新、財稅等政策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海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按規定享受相應的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政策。
劉連偉表示,以上條款都是從提升我省裝配式建築產業能力、加強整體布局方面出發,期望從促進產業水平提升、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盡快補齊短板,提升裝配式建築產業化水平,降低增量成本,解決我省建築業基礎薄弱問題,實現我省建築業轉型升級。
發展目標
到2022年底,裝配式商品房建設比例不低於80%。
《通知》提出,到2022年底,市縣年度商品房實施計劃項目比例不低於80%。經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申請審核,符合裝配式建築國家評定標準的項目可適當增加。劉連偉表示,這壹條款是對裝配式建築推廣中存在問題的補充和完善。在2019商品房項目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過程中,大量商品房計劃建設指標被用於傳統的現澆建設項目,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背離了提高裝配式建築在新建商品房中應用比例的初衷。因此,該指標的提出既能保證裝配式建築在新建商品住宅中的應用比例,又能解決壹些工程確實不適合裝配式施工、歷史遺留問題等客觀需要。
通知鼓勵機場、鐵路、公路、港口等圖書館、展覽館、工業廠房、客運站,辦公樓、辦公樓、學校、醫院、停車樓等單體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築,以及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地區的超高層建築,優先采用鋼結構(含鋼-混凝土;復合結構)是以組裝的方式建造的。鼓勵城市橋梁、管道和走廊等市政基礎設施積極采用裝配式零部件建造。鼓勵農村危房改造、社區活動中心(室)、警務室等適合標準化、模塊化的建設項目采用裝配式建造。劉連偉說,這是基於裝配式建築的技術體系特點,引導大跨度公共建築采用鋼結構,鼓勵市政基礎設施、社區服務中心等適合標準化、模塊化的工程采用裝配式建築。
通知還提出,裝配式建築項目原則上應采用EPC模式,統籌考慮設計、施工、構件生產等關鍵環節。工程總承包的招標階段原則上應在項目建議書或方案設計批準後開始。裝配率超過60%且只有少數潛在投標人可供選擇的裝配式建築項目,可以邀請投標。劉連偉說,這壹條款的提出,既是對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取得的裝配式建築推廣經驗的總結,也是對100號文件中“重點任務”的進壹步強化。
政策激勵
裝配式建築限期容積率獎勵實施辦法
《通知》明確,市縣政府要出臺措施,限期落實裝配式建築容積率獎勵,確保100號文件規定的容積率獎勵政策全面落實。對符合容積率獎勵政策的在建或在建項目,企業可在項目所在企業的其他項目中申請容積率獎勵指標。
劉連偉表示,這主要是為了解決100號文件中容積率激勵措施沒有落地的突出問題,體現政府的誠信。日前,資源規劃廳和我廳聯合下發《關於加快制定裝配式建築容積率獎實施細則的通知》,明確提出各市縣要在今年6月30日前出臺本市縣裝配式建築容積率獎實施細則。
增強問責制
施工單位不履行職責的,納入不良信用記錄。
《通知》明確,省市縣有關部門要通過政務信息平臺,與省市縣裝配式建築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享項目立項、初步設計(備案)審批、土地出讓、規劃許可(備案)等項目信息。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加強項目的後續監管和技術指導。
《通知》強調,對推廣裝配式建築各環節未落實相關規定的市縣,將進行通報批評或約談。情節嚴重的,將停止年度商品房計劃指標。對未認真履行職責的項目建設單位、勘察設計機構、審圖機構、施工總承包企業及相關責任人,將納入不良信用記錄並予以公開。
劉連偉說,要把行政審批部門、項目建設單位、勘察設計等參與項目實施的各方都納入監督問責體系,同時讓信息公開化、共享化,真正紮牢制度的籠子,保證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