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瀏覽器裏壹個字壹個字的打出來,按下回車鍵,看著彈出的答案:
“25歲,26歲。”
看到25歲的時候覺得可以接受,看到26歲的時候覺得壓抑了壹段時間。按照網上流行的話來說,25歲之前沒有年齡焦慮癥。從四舍五入的原則來說,不到25歲就是20歲左右。25歲以上的可以30左右。理工科專業出身的人卡得更緊。所以我只承認自己25歲。虛歲聽起來不真實。正常工作的時候,我也有壹個四家六口的原則。所以在這樣的房子裏,如果有人問他多大了,他還是二十多歲。但虛歲26歲,這些話總是讓人眼花繚亂。想想明年,這個26歲就不是虛歲了。我不能放棄。換句話說,我是壹個即將進入初三的人。
再次漫步我的思緒。小時候總喜歡說自己年齡大了點。印象比較深的是2003年,當時我小學壹年級,規定入學年齡是7歲以上。老師問家長幾歲,家長回答幾歲。那時候我7歲,第壹次被淘汰。原因是我太矮太瘦,老師不相信是7歲的孩子。好在校長是我媽小學的班主任。幾經周折,終於如願以償。從那以後,我喜歡說我老了。好像我比較大,可以掩蓋我看起來比較小的事實。
記得我上二三年級的時候,數學老師教我們如何不用尺子測量物體的大小。有兩件事我記得很清楚,食指和拇指是張開的,是10 cm。展開雙臂,是1米。這兩條規則花了很長時間。直到後來來到工地,經驗豐富的師傅會張開食指和拇指,量壹量,自信地說:“20厘米壹點都不差。”壹開始,我不太相信他們。我用卷尺檢查了幾次,發現誤差在半厘米以內。我又量了壹下我的,大概17到18 cm。想到這裏我笑了。這些年來,有多少本該是17到18 cm的東西被我當成了18 cm。然後張開雙臂不再是1米。
包括我第壹次去工地的時候,我喜歡說我年紀大了。因為我知道的不多,也不想讓別人壹眼看到。年紀大的人,至少是不熟悉的人,覺得這個人工作時間長了,應該多了解壹些,但不能隨便胡來。現在,如果人們問他們多大了,他們說的是實話。因為妳知道多少和妳的年齡沒有直接關系。別人對妳的信服程度不取決於妳的年齡,而取決於妳所說的話的分量。
我25歲,名義上26歲。我在工地待了將近四年。四年裏,黑夜和混凝土占據了生活的大部分。看看壹起來工地的同事,再看看每年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壹批又壹批新員工。他們的眼神清澈,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曾幾何時,我們不是最有希望的人。
身邊的人也漸漸喜歡上了我,沒有什麽“高雅”的愛好。吐槽工作,吐槽環境,吐槽領導,這些事情都做了。喜歡玩遊戲的人然後聚在壹起玩遊戲。偶爾聊天,聊天的內容大致是如何操作遊戲,喜歡看比賽的人會討論哪個隊強,誰的水平亮或者小氣。此外,幾乎每個人都使用Tik Tok。大家說說最近看了哪些有意思的視頻,互相分享壹下吧。
頭疼的話題,比如相親,成家生子,彼此心照不宣,不願意說。
偶爾深夜,酒後,年長的人先聊起,大致內容是“追憶往昔崢嶸歲月,感慨今朝,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用心聽的人不多,表面上附和。
當他們聊累了的時候,我們這些說自己年輕老的人,好像就想起了過去。關鍵詞是青春,夢想,愛情,未來,改變。第二天酒醒,塵歸塵,還清線了,日子繼續風平浪靜。至於我昨晚說的話,我可能已經忘了或者不想記了。總之,讓他把該留的留在心裏。
“我記得妳以前寫得很好……”
有壹天,我和大學同學聊天,狗走了,他突然揚了揚嘴。
“我現在不會寫,沒有靈感,也寫不出那些騷字..................................................................................................................................................
“我被水泥封了,天賦也被抹去了,哈哈……”
誠然,現在的寫作不需要壹些亂七八糟的花言巧語,平時上班寫的東西也不摻雜個人感情。無非就是復制粘貼。如果不會寫,就在瀏覽器上搜索,然後復制粘貼。很榮幸。
畢業後,我搬了好幾個地方,天津,河北,山東。在外人看來,妳可以去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風俗,品嘗不同地方的鹹味。然而,無論在哪裏,工地似乎都是壹個又壹個高高的圍擋,而圍擋裏面,就是我們。圈地之外,是壹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外面的世界真的豐富多彩嗎?我不知道。
有壹天,我打車去工地。快到目的地了,司機突然說道:
"妳剛修好高架,對嗎?"
我的回答是,司機忍不住豎起大拇指說:
“這座橋建得真好。很方便。妳看起來很年輕,大老遠跑來建設我們濟寧。太神奇了……”
我笑了,心裏百感交集。
這是給我和年齡相仿的同事的,25、26歲。
我和狗是大學室友。95年出生,比我大壹歲。
狗殘不是他的真名,是我們同學給的外號。
前不久,我們壹起打遊戲,開著語音,邊聊邊無話。壹般來說,溝通的怎麽樣,工作是輕松還是辛苦,什麽時候結婚買房等等。
結果和我預想的差不多。雖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公司工作,但是我面臨著工資相差不太多的問題:父母都在催我結婚,結婚,生孩子.....................................................................................................................................為什麽不結婚,結婚不生孩子?原因大概是妳沒錢沒房沒對象。
狗說他親過幾次。約會的時候,大家都很坦白,把自己的想法擺到桌面上。主要話題是車,房子,工資,彩禮等等。有時候女方不滿意,有時候他也不滿意。反正最後都不了了之。雖然我從來沒有靠近過,但是想想當時的場景,他少說話,不好意思,總之是很有意思的畫面。
我們都嘆了口氣,說了壹句話:人生終究是苦的。
看新聞,都說年輕人結婚的平均年齡推遲了。我覺得現在的情況可能是大部分男人想結婚,不具備結婚的條件。女人到了適婚年齡,不想結婚。從那以後,他們都老了。
未來很遙遠。我們不知道未來到底是什麽樣子,住在哪裏,和誰結婚,掙多少錢,孩子會怎麽樣。
我們又聊到了大學,雖然生活費不多。但日子無憂無慮,對未來充滿期待。壹天下午,天氣晴朗。下課後從教室去宿舍的路上,我和狗聊了很久。說完了。他問我:
“畢業後想去哪裏工作?”
“蘭州,我覺得蘭州挺好的。”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大學之前沒去過太遠的地方,蘭州是我去過最遠的地方。
“蘭州有什麽好的?還不如趁年輕出去走走。”
狗殘是本地的,可能我覺得更好的地方,在他看來,已經習以為常,合情合理。
大四上學期找工作的時候,想留在蘭州,就報了天津的壹家工程公司。他和蘭州鐵路局簽約,工作區域離家近。下班後走幾步就能回去。
這樣,想留在蘭州的人就遠走高飛了。想出去闖闖的就待在家裏。
“我們兩個是兩個極端。”
狗殘對我們的情況做了這樣的評價。他說他羨慕我,我告訴他我其實很羨慕他。
“其實離家太遠也沒那麽有趣……”我想向他解釋。
但我知道他不會理解的。
如果我每天都像他壹樣,在我每天都會走的壹段鐵路裏,我只會看到兩條普通的鐵軌。時間長了,我會厭倦的。就像每天在深水下拼命遊泳,偶爾陽光照射下來。我總是想,如果我能上去喘口氣,那該有多好。
今天,生活既不太壞也不太好。我不知道以後什麽時候才能過上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我要認真的過好現在的每壹天。壹方面對現在感到擔憂,另壹方面又對未來充滿期待。
這是左狗的狀態,也是我的狀態。
今年,我們25歲,或者26歲。最後,我們約好疫情結束後聚在壹起喝壹杯......
夜深了,再分別下線。
阿傑是我另壹個室友。和我壹樣大
現在聯系很少。平時朋友圈互贊,假期偶爾在宿舍群裏問候壹下。
我發現大部分大學的朋友在等工作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自然聯系相對較少。但如果要聯系,就和以前壹樣,不做任何鋪墊,直接對話。
前不久看到他在朋友圈發了壹張自己和對象的合照,還配了文字紀念壹周年之類的。和以前壹樣,我默默的點頭稱贊。
阿傑經常抱怨的是自己的感情經歷。
和我們宿舍其他成員相比,他是比較容易談戀愛,戀愛次數最多的壹個人。而且有兩三個是我們熟悉的。
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剛上大學時的女朋友,比他小壹歲。壹個小女孩,正在讀高三,有壹次偷偷從呼和浩特坐火車來我們學校看他。他發朋友圈表示很感動。看到朋友圈,我們也表示很感動,說他們是“真愛”,這個女生是個很好的女生。
明年,女生高考結束,就讀的大學就在我們學校隔壁。後來劇情按照正常節奏發展。情人節、七夕、聖誕節、生日等能稍微和浪漫扯上關系的日子壹定和禮物有關,朋友圈肯定會看到有意的文案。當然,我們看到之後,壹定要贊壹下。下面評論壹兩句祝福的話吧。到大二下學期的時候,阿傑在外面租房住,很少回宿舍。
有壹天,我接到他的電話,語氣相當急切,讓我去他租的房子幫忙。趕到那裏後,發現他被鎖在門外,門口放著壹些衣服、鞋子、生活用品等等。至於發生了什麽,我也沒問。估計和我想的差不多。他壹個人實在拿不了那麽多東西,我們就平分了,壹路沈默。
然後就分手了。
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校禁止在宿舍喝酒。去外面的酒吧更貴。所以每次我們都出去。背幾個書包,裝點啤酒,瓜子,花生之類的,不會被宿舍發現。等他喝醉了,阿傑就開始講壹些往事,和之前那個女孩有關.......................................................................................................................................................有壹個詞我記得很清楚——“左”。
後來阿傑接連談了幾次。在每壹次經歷中,他都從快樂發展到不快樂。慢慢的,我們就不驚訝了。我猜想,當我愛的時候,我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我愛得要死。不愛的時候,內心是平靜的。總而言之,是故意的。
今年看到他戀愛壹周年,聊了幾句。妳打算什麽時候結婚?他說他訂婚了,房子裝修好了就可以結婚了。女孩沒事,和他壹起養狗。送上祝福後,我很羨慕。
以上是阿傑的故事。
2000年,她正在做的項目上有壹個小女孩。有壹天他問我:“信哥,妳覺得妳說的愛情是愛情嗎?”我壹開始不明白她在說什麽,但經過壹番追問,我大致明白了事情的起因是男朋友情人節沒送她禮物。我對她的問題不置可否,事情的答案,在她心裏,自然有壹桿秤。最後她說:“反正我接受不了沒有儀式感的戀愛……”
我感觸良多。
每天打開手機都會彈出幾條新聞,標題很醒目,比如“如果妳男朋友不給妳買東西,他壹定不愛妳”,或者“每個女生都應該有自己的東西,男生註意”等等。當妳打開Tik Tok,壹個類似的視頻自然會出現。加上演員和劇情,效果相當不錯。偶爾逛逛淘寶、JD.COM之類的,會有壹些以“什麽瞬間打動了她”為題的推薦......
就這樣,不知道什麽時候,消費主義和談戀愛已經混為壹談了。好像不消費就不愛。
我周圍的人,包括我。年輕的時候談過幾次戀愛,或平淡或轟轟烈烈。在壹起的原因很多,分手的原因卻大相徑庭。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我不愛。每次有人跟我說他們的愛情故事,我都會同時問他:“是因為我不愛了嗎?”如果對方不說話,應該是默認了。
25歲,或者26歲。刷朋友圈,同齡人,有結婚證,有孩子。也有困惑的人......
黃是19來山東這邊工地的好朋友。95年出生,比我大壹歲。
19的時候,我們比現在小三歲,剛工作壹年,對工作滿腔熱血。我們是搭檔。大熱天,他們兩個背著儀器放線,壹起曬太陽。大晚上的,兩人熬夜打灰,壹起熬夜。我們現在聊起來,這些往事聊半天就夠了。
他是去年辭職的,也就是2021的5月份。我很驚訝他辭職了。
回憶壹下那天的情形:
我正在工地忙著,手機響了,來了壹條微信,是黃發發的:
新哥,我要辭職了。
我當時比較忙,想著他最近比較累,有壹些負能量情緒很正常。我沒有回復他。等到了下午五點,回答道:
“黃,妳說真的?”
頭等新聞簡明扼要:
是的,這次我真的得走了。
心裏自然很失落。認識兩年的好朋友,突然有壹天,他要去別的地方,自然聯系少了,見面也少了。
黃離開的前壹天晚上,我們出去吃了壹頓飯,喝了壹杯。當整件事結束後,我去買了壹件衣服。我很清楚我們工作的性質和環境。工作久了,新衣服少了。時間長了,幹凈衣服就少了。
我回來的時候,黃對我說:
“欣哥,我在外面快三年了......
有時候想起來心裏很酸。工資五六千,外面到處房價高,哪裏都買不起房。我們的彩禮很高,我們沒錢結婚......
年底了,回不了幾次家......
我真的很累。我以為我年少熱血,以為我能在遠方闖出自己的壹片天空。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太簡單了......
我真的不甘心..."
就這樣,他說了壹路,我聽了壹路。最後,他講了自己剛參加工作時和大學同學的戀愛經歷。故事講的是壹個自鳴得意的少年和壹個喜歡他的女孩。他們沒有經歷過在社會上生存的考驗,敗給了距離和現實。字裏行間充滿了遺憾。
那天晚上,躺在被子裏,我不知道為什麽,但我感到悲傷,留了幾滴眼淚。
第二天中午他就走了。十二點左右,我正在工地值班,他打來電話:
“欣哥,車來了。我得走了。”
“嗯,那妳註意安全,壹路順風!”
簡短的壹句話後,我掛了電話。我擡頭壹看,天空灰蒙蒙的,綠色的密目布滿了土堆,挖掘機和吊車在忙碌,非常嘈雜。我在想,他應該是壹個人,提著行李上車......
後來如我所料,再也沒有見面,聯系也少了。
聽說他在陜西找了份工作,也是工地。更好的是離家近。放假回家只要壹兩個小時,不像在山東,從曲阜東站到Xi安北站要近七個小時。下了高鐵就需要倒車。
後來聽說他有女朋友了。熟人介紹女孩來自甘肅,離陜西不遠。春節期間去了甘肅,估計明年就要結婚了......
我今年25歲,名義上26歲,名義上26歲,名義上27歲。
回頭看看身邊的同齡人,這幾年,有的走了,有的留了。面對現狀,有些人選擇離開,去另壹個地方從頭開始。有些人選擇原地踏步,或者是害怕重新開始,或者是看到了希望,期待事情壹天天好起來。
我希望有壹天我們能再見面。到時候大家都會有所成就,再回頭聊到半夜。
305F4是我們大學宿舍群的名字。305是宿舍號,F4是東北F4的仿制品。聽起來像是組合。四是指四個人,就像狗剩和阿傑之前已經說過的,有壹個人是我,另壹個什麽都沒說的人是菲兒。比我大壹歲的人。
菲兒的情況更復雜。大四畢業,我們每個人都拿到了畢業證,準備去異地工作。那時候他還是高二,因為對科比的失敗比較多,連續留了兩個年級。至於我為什麽留級,是因為我考前不上課不復習。至於他為什麽不去上課,考前不復習,據他說,他從剛進大學的那壹刻起,就對這個學校充滿了失望。規模和設施都比不上他們上的高中。然後就有了不想去上課的想法,漸漸的就跟不上學習進度了。預計妳會不及格,復試。事實上,我從來不知道他說的話是否是他懶惰的借口......
大學的時候,為了表示我們關系比較好,經常壹起出去吃飯,壹起玩。以至於我們其他三個人在出發的前壹天就到了,以為明天早上天亮了,之前的305F4只剩下他壹個人了。我記得那天我們在黃河邊喝酒。天色漸暗,涼風隨河水而來,河兩岸的燈光倒映在水面上。四個人看著水,心裏的滋味不舒服。最後,菲兒真的哭了起來。我哭了很久...........................................................................................................................................................................最後,我同意放假的時候回來看他。
2018,忘了是九月還是10。我在唐山的工地上,有壹天在宿舍群裏看到他壹條久違的消息:
“兄弟們,我不上學了,我要去南方打工……”
語氣輕松,仿佛放下了壓在身上很久的包袱,紛紛表示祝福。希望有壹天,大家都過上理想的生活。
後來聽說他去了成都,做了什麽。我們沒問,他也沒細說。
去年5月的壹個下午,我在工地忙。沈默良久,突然彈出幾條信息,他發來:
“我想回到高中,從高三開始重新學習......
沒考上,就考兩三個,然後上幾年大學......
今天下午,我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想了很久。我覺得生活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想問問大家的看法。"
我理解,當壹個人心裏有了壹個問題的答案,他最想從別人那裏得到的是肯定和鼓勵。
我們紛紛表示支持他的想法。人有夢想,自然要義無反顧的去追求。
過了這麽長時間,他回去學習了沒有,結果怎麽樣,我們也沒有再問。也許他壹成功就會和我們分享。
25、26歲,總有人不缺乏從頭再來的勇氣,哪怕遍體鱗傷,哪怕做不到。這是最可敬的。
剛畢業的時候,我在天津的工地上。嘉魚是我的同事,是壹個在實驗室工作的女孩。前不久微信聊天的時候告訴我壹件小事:
今年壹個年輕人來到了他們的實驗室。剛到這裏的時候,對壹切都感到新鮮和好奇。有壹天,他和玉伽說在這裏工作很棒。
所以玉伽取笑他。是不是因為這是地鐵工程,工地在市區,所以感覺好壹點?如果是分布在偏遠的鐵路項目,比如山區,就不會這麽想了。
小夥子想都沒想就說,不行,他老家很窮,村裏孩子的命運分兩種,要麽在家種地,要麽在外面找個工廠當搬運工。所以他很珍惜這份工作。
我聽完有點感動。工作以來,我聽到了太多的負能量。吐槽這有多糟糕,計劃好什麽時候離開這個垃圾場。原來,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在想著離開的地方,卻在壹些人的夢裏遙不可及。
後來,我把這個故事告訴了另壹個朋友,我想他也會和我壹樣或多或少有所觸動。他說:“我不這麽認為。我們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壹樣,能看到的東西也不壹樣,自然導致我們追求的東西也不壹樣。”
我想他又說對了。在某種程度上,他的想法比我的更成熟。
子曰,三十而立。30歲之前,也就是站立之前,或許更重要的是認清自己,認清現實,明白自己是什麽樣的人,想做什麽樣的事。
我媽有時候在玩智能手機的時候跟我說,現在網絡真的很發達。
誠然,我們現在的生活基本離不開手機。於是乎,我們每天打開手機,就會有鋪天蓋地的消息從世界各地湧來。其中有很多不知名的人,穿著西裝,戴著眼鏡,開始聊人生,聊哲學,聊各種價值觀。
壹開始覺得壹個又壹個專家說的很有道理。好像每篇文章都能找到漏洞,要麽太窄,要麽太絕對,要麽太膚淺。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非黑即白,好壞不分的人或事?
所以我不再相信他們了。作為這個年紀的人,希望自己能壹直保持清醒。
我洗了壹個蘋果,吃了兩口,發現不是很餓,就放在桌子上,然後打字。等了大概壹刻鐘,我的目光掃過蘋果,咬的顏色變深了。如果我還在上高中,我壹定能講很多這種現象所涉及的化學現象。這壹刻,我不再考慮原則,我只考慮人生。我現在的處境,就像此刻的蘋果,不像剛從樹上摘下來時那麽新鮮,也不像時間久了看起來有點蔫。
關於人應該怎樣生活,我在22歲之前,也就是大學畢業之前是不知道的。現在不知道了。結果我就壹直問別人,希望能從別人那裏得到壹些答案。
後來壹千個人告訴我壹千種活法,我上上下下找,徹夜難眠,苦苦思索。這1000種活法好像都不完全適合我。結果我就這麽活著,壹步壹步,走到了這壹步。壹方面對明天不抱太大希望,另壹方面又渴望明天,期待壹些改變。
我想起了去年架設橫梁時發生的壹件事:
老張是合作小組的組長,我可以和他聊聊。壹天下午,我開始抱怨運梁車慢,總是要等。我突然想講壹個笑話:
“人這壹輩子,不就是在等待嗎?
年輕的時候等長大了,沒錢的時候等有錢了。冷了就等熱了,熱了就等冷了。未婚的人等著結婚,已婚的人等著離婚。在壹起的時候等待離別,離別後再相見...
人們壹生都在等待,不是嗎"
老張似乎聽了,點點頭說有道理。其實我想告訴他我只是講了個笑話,僅此而已。
我想笑。我試過了,但是我笑不出來。
等壹下,等壹下,我在心裏說。
不知不覺,已經是深夜了......
又是壹個深夜。我想我也該去睡覺了。我們到此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