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朵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以來最讓我驚喜的人。
她有壹種闖蕩江湖,見多識廣的韌勁,而這種韌勁源於她的柔軟。
她對別人的情緒很敏感。
當袁詠琳急著被淘汰哭的時候,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我特別理解她在這種努力中不被人看到的感受。”
她也能通過偽裝發現對方脆弱柔軟的地方,適當呵護對方的成長。
剛開始的時候不能很快進入節目狀態,不想換隊服,不喜歡跳舞。
面對艱難的寧靜,阿朵似乎已經看到了她堅強背後的不安。她壹組隊就提出“我們只是想保護靜姐”。
在阿朵無條件的愛下,安靜而罕見地釋放了她的警惕,展示了她最柔軟的壹面。“如果不推進,不管誰去,我都跟他們走。”
誰不想有這麽厲害的知心姐姐呢?
事實上,阿朵所做的是同理心,壹種理解他人並做出適當回應的能力。
羅傑斯說* * *愛就是把另壹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理解成妳就是那個人,讓妳愛的人知道妳理解他。
01 ***情感的四個層次
* * *愛情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1.* * *情緒第壹層次:對* * *情緒的認知層次。
我還記得在《媽媽是超人》中,胡克痛哭流涕。
那段時間,她經常拍完戲連夜趕回家,睡眠不足還得送孩子去上課。
沙溢並不關心胡克,而是想解決問題,說胡克已經讓自己很辛苦了。
接著,胡克說:“這件事本身壹點也不難。最難的是妳的態度。”
為什麽?
胡克需要的不是解決問題的建議,而是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
相反,沙溢的表達否定了胡克在平衡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努力。
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壹級情緒:情緒的認知層面,忽略了情緒層面。
這種交流往往讓我們越交流越孤獨。
2.情感的第二個層面:包括認知層面和情感層面。
心理咨詢師李松蔚分享了壹次經歷。
在與另壹位老師的家庭咨詢中,壹個孩子發脾氣,開始扔東西。
孩子父母忍不住阻止,他也沒辦法。
在感情風暴中,我們往往很容易迅速卷入其中,深刻體會對方的情緒,對對方感到無力和無望。
這個時候,在接受對方情緒的基礎上,發現那些認知信息,往往能幫助對方在無望中看到光明。
就像這次咨詢壹樣,另壹個老師示意他們靜觀其變。
在孩子情緒快要失控的時候,把玻璃高高舉起,砸向地面。
過了壹會兒,還是沒有聲音。原來孩子輕輕放下杯子,把地上的東西都撿起來放回去。
孩子哪來的力量失控?
其實在感情層面上,他發脾氣,瘋狂砸東西。
但是,在客觀事實層面上,他砸的都是牢不可破的。
老師敏銳地察覺到孩子失控情緒背後的自控能力,通過允許的方式接受對方此時的情緒狀態,並通過眼神等非語言手段向對方傳遞信任。
因為心理咨詢師的親情,他看到了孩子自制力的力量,孩子在絕望中也能夠找到自己的力量感。
認知和情感的* * *感覺,往往能為對方拼湊出壹個更完整的格局,提供壹些新的角度。
3.情感第三層次:認知+情感+引導。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有壹個精神病人深信自己是蘑菇,不吃不喝,壹動不動地呆在房間的角落裏。
心理醫生沒有強迫他吃喝,也沒有試圖改變他的認知,說“妳其實是壹個人”。
而是撐著傘蹲在病人旁邊。
病人很好奇:“妳是誰?”
醫生說:“我也是蘑菇。”
過了壹會兒,醫生站起來四處走動。病人問:“蘑菇怎麽能到處走呢?”
醫生說:“蘑菇當然可以到處走。”
病人覺得有道理,開始走路。
過了壹會兒,醫生拿出漢堡吃了起來。
病人又問:“蘑菇怎麽吃?”
醫生說:“蘑菇當然可以吃。”
病人覺得有道理,開始吃飯。
幾個星期後,病人仍然確信自己是壹個蘑菇,但他能夠過上正常的生活。
在生活中,很多指令是無效的,因為缺少了前面* * *情感認知和情感的部分。
比如壹個34歲的女博士,在大眾搜索的綜藝《妳怎麽看起來這麽好》中,談到了自己越來越封閉的生活。
她的話頻頻被打斷,被貼上“單身大齡”、“不塗口紅”、“不化妝”、“不穿高跟鞋”的標簽。
沒有認知和情感而形成的引導,往往不是對方的需求,而是指導者試圖改造對方,源於讓對方認同自己的需求。
另壹方面,在類似的綜藝《直男的酷兒眼》中,嘉賓們表示喜歡寬松的衣服。
他們不強迫客人更“女性化”和穿緊身衣或連衣裙,而是指導他們如何將寬松的衣服搭配出時尚感。
真正的指導是這樣的。我試著走進妳的世界,想知道“妳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我提出建議,就像妳壹樣,而不是像我希望的那樣。
4.情感第四層次:認知+情感+引導+資源。
當袁詠琳想讓位時,阿朵的話令人印象深刻:
“當隊長和年齡沒關系。”
“我只是來支持妳的。我覺得妳可以。”
“我可以看到妳的才華,妳會成為壹名好隊長。”
“這是妳的功課,上帝放在妳面前的功課,妳遲早要面對。”
看到和了解都不能阻止袁詠玲不斷懷疑自己。她用幾句話幫助袁詠琳整理了她周圍的資源。
認知和情感感受可以幫助我們進入他人的世界,引導彼此的交流。
而資源的引導和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拓展自己的世界,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東西,找到新的方向和自我改造的可能。
如何培養* * *情感能力?
* * *愛情是建立和維持關系最重要的能力。
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相互理解,還可以讓我們靈活地解決沖突。
然後,大家都知道,親情是壹種很好的能力,但是很多人做不到。為什麽?
其實,情感能力不足的背後,往往有壹個孩子害怕受傷。
* * *情緒能力有壹個前提,就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緒,調動自己的感情去了解別人的世界。
有些人缺乏情緒能力,是因為他們先隔離了自己的情緒。
他們可能看起來冷漠,沒有情緒;可能看起來很冷靜,很理智,總是在想辦法解決問題。
或許是因為他們已經迷失在情緒風暴中,覺得自己應付不了情緒。他們認為情緒是解決問題的障礙,所以避免情緒化。
其次,* * *愛是壹種對對方的關愛,而不是情感的傳染。
妳什麽意思?
如果妳和壹個抑郁的人呆上十分鐘,妳很快也會經歷抑郁。
這種情緒的傳染,讓我們不自覺地體會到對方難以承受的痛苦。
有些人為了避免類似的痛苦,選擇封閉自己的內心,對別人漠不關心。
但是我們用* * *感情,其實是為了減輕別人的痛苦,也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
換句話說,情緒傳染不等於* * *。
如何做到* * *愛情關懷,而不是被情緒傳染?
重要的是建立界限。
伊能靜永遠不會忘記惡業的童年。她在戀愛的時候,哭著找秦昊。秦昊聽後告訴她:“有病就能治好!”
他選擇像黑洞壹樣屏蔽伊能靜的痛苦,但他沒有完全避免它。他反而感覺到* * *冷靜下來後對對方的認知:
“妳現在只有兩種可能。第壹個和妳壹樣變態,覺得對不起妳。妳們兩個將在這裏開始壹場悲傷的戲劇。
第二個,想做妳的醫生,告訴妳生活應該是什麽樣子。
妳只會遇到這兩種人。"
情緒傳染往往會模糊人與人之間的界限,讓我們不斷地消耗自己。
而* * *在乎,就是妳壹直記得妳和他還是不壹樣的;妳只是理解那個人,而不是成為他。
妳可以選擇如何愛對方,同時照顧好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壹個屬於自己的孤獨,像壹座孤島。
當我們有能力去感受別人的感受,去體驗別人的世界,我們就可以用* * *的情懷去連接人,讓小島不再孤獨。
這壹刻的感動其實是很珍貴的東西,因為這證明妳是清醒的,是活著的。
正如心理學家科胡特曾經說過的:
“愛是生命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