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安家》的播出,讓孫儷飾演的方金思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十年前的《蝸居》,十年後的《安家》,編劇劉瀏從來沒有讓觀眾失望過。
“妳好,見見我。我是方嘉要扔進井裏的老四,方四的井,壹二三四的井,井裏的井。”房中有四口井,室如錦緞。諧音的背後是流血的悲傷。
房子裏有五個兄弟姐妹。她在家裏排行老四,上面三個姐姐,下面壹個弟弟。她就像壹塊夾心餅幹,她爸爸不愛她媽媽。就因為她出生了,就被媽媽扔進了井裏。
她小時候是家裏的出氣筒。為了生存,她練就了長跑的本領。在考了學校第壹名後,她媽媽拒絕繼續上學,讓她去打工供弟弟上學。在爺爺的幫助下,她勉強上了高中。後來,憑著她的毅力,她考上了老985學院。
原生家庭的房子就像壹塊織錦,即使她度過了艱難的大學時光,她的苦難並沒有結束。她的生母像討債的壹樣壹次又壹次找她要錢,最後直接去她公司找她要壹百萬給她弟弟買房。
“她生了我,卻不配做我的母親!”妳心裏對妳媽媽有多大的仇恨才會說出這種話?也許很多人在心疼房間漂亮的同時,也無法理解世界上怎麽會有這樣的母親!
我想起郭德綱先生曾經說過的壹句話:“如果妳什麽都不懂,妳壹定是壹個慷慨的人。妳應該遠離他,因為閃電會給妳帶來麻煩。”
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妳沒有經歷過別人的風風雨雨,又何必問別人的理解呢?人生真的就像喝水壹樣。
可以說,父母的忽視和冷落,讓她的生活深受出身家庭的影響,她想擺脫這種影響。但比起指責她媽媽壹屋子的花,我更想說的是,不是所有被出身家庭傷害過的女生都沒事。
02
“弟弟是妳的手掌,我和妹妹只是妳的手背。”雖然程徽已經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但提起自己的童年,眼裏還是不時流下淚水。
時至今日,已經回老家過年的程輝,依然能從家鄉老壹輩人的話語中感受到“重男輕女”的觀念。回想過去,為什麽不是她的父母?
當初父母堅持要壹個兒子,即使前面已經有了兩個女兒。可想而知有這個弟弟有多心疼。
從小到大,飯桌上的好菜總是在哥哥這邊。每年過年,我都給弟弟買新衣服新鞋子,而程輝和她姐姐只能穿舊衣服舊鞋子。
“我和姐姐幾乎都有不超過35塊的布鞋。質量很差。我媽每次都猶豫半天,給弟弟買幾百塊的球鞋都不眨眼。”
程輝十歲的時候,她和姐姐就開始做家裏所有的家務,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有時候還要和父母壹起下地幹農活,這些都是哥哥從來沒有接觸過的。
那時候只要周末早上睡過頭,程輝的媽媽肯定會拿著棍子進來掀被子打。當她發現做飯太晚了,她開始詛咒死亡。
有壹年冬天,程輝的媽媽看到她沒有把弟弟的衣服鞋子洗幹凈,壹聲不吭的打了她壹耳光,然後狠狠地罵了她壹頓。
還有壹次,家裏的錢丟了,她爸媽硬說是她偷的,理由是弟弟妹妹太小不能拿。當時她半夜躺在床上,她爸爸直接把她從床上抓起來打了她壹巴掌。後來發現錢放錯地方後,程輝躺在床上哭,不敢哭出來。
弟弟上學了,程輝和妹妹又開始輪流背他上學,在學校上完廁所還要幫忙擦屁股,但即便如此,程輝的父母還是覺得他們懶,不夠努力,睡得晚...簡而言之,它們毫無用處。
在程輝出身的家庭裏,媽媽是壹個很強勢的人,凡事都想當贏家,剛好遇到壹個同樣強勢的婆婆(程輝的奶奶),因為他們經常會因為瑣事吵架。
本來我爸就不喜歡我媽強勢,說她心胸狹窄。另外,我父親還是壹個分不清適當界限的人。如果他沒有幫助他的妻子,他經常站在他母親的壹邊,為此責備他的妻子。性格比較強勢的媽媽自然受不了。因此,從小到大,程徽沒見他們安靜過。
有壹年端午節,全家人在程輝奶奶家吃飯,程輝媽媽沒去(兩人平時合不來,這時候更難放下面子)。父親也喝多了,因為家裏人在飯桌上說他無能,當不起壹家人。
父親喝醉回家,生氣的母親又對他說了幾句,都是他不爭氣。
原來,程徽聽出了媽媽說的話。畢竟她媽媽也不是第壹次跟他提起了。但是她爸爸聽了之後二話沒說就打了她壹巴掌,還罵她要往前走。她不願意,就收拾東西走了。
父親的這句話徹底激怒了母親,兩人當場打了起來。我媽壹看打不過她,就把家裏的東西都砸了。當時還小的程輝直接被嚇哭了。
“不想活了,就離婚”成了他們壹吵架就聊的那句話。
03
都說父母吵架,最後受傷的是孩子。父母總想用離婚來威脅對方,但從孩子內心衍生出來的是恐懼和安全感的缺失。
“我真的很害怕我媽媽。每次聽到她拖鞋的聲音,我都會立馬蹦起來,開始到處找家務,免得被她說懶。”
初中的時候,晚上學習回家已經九點多了。程輝看到家裏還有壹盆濕透的衣服,父母正在打麻將。她二話沒說,跑去洗衣服。
雖然那次程輝沒有得到父母的表揚,但是第二天看到媽媽對自己的態度有所轉變,她覺得昨晚花壹個多小時洗衣服還是值得的。
從此,她開始想盡辦法“討好”父母,因為那時候,她以為這樣做,就能得到父母對她的愛,讓他們知道,女孩並不比男孩差。
她開始主動做家務,根據他們的臉色行事,努力學習。說起讀書,程輝覺得好好讀書有點用。她考上重點大學後,她媽媽提出送她上大學,問她錢夠不夠。
雖然已經大學畢業,在其他城市生活工作,但她還是想“討好”父母,因為她覺得以前經歷的壹切都很正常,已經習以為常。
前幾天,程徽和談了壹年半的男朋友分手了。是她主動提出分手的。在提到分手原因時,程徽並沒有否認他們的感情,只是在聽說父母結婚的事情後,她害怕結婚,害怕懷孕,擔心嫁給誰會傷害誰,擔心誰的媽媽又會重蹈覆轍。
和男朋友住在壹起的日子裏,雖然壹開始男朋友會遷就她,很少和她吵架,但是在壹起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頻繁的為生活中的瑣事吵架。
雖然每次吵架後男朋友都會主動向她道歉,她也知道戀人之間吵架是不可避免的,但她真的很害怕自己有壹天也會像父母壹樣陷入無休止的爭吵中。
其實就是沒完沒了的爭吵和矛盾。比起家庭破裂,這樣的家庭關系更折磨人。
“父母的怪癖和沒完沒了的爭吵,讓我現在害怕別人大聲說話。當我聽到周圍有太多的噪音時,我感到很不舒服。想著逃離,整個人特別敏感,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怎麽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從小就自卑,整個人也很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
04
很多時候,我覺得那些被出身家庭傷害過的女孩子,其實也會覺得對不起那麽努力的父母,但同時也會痛恨他們對自己的忽視和冷落。這種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夾雜著愛恨情仇。
但即使長大了,他們也能通過各種渠道修復父母過去的缺陷,雖然不全是好的,但還是很迷茫。當他們聽別人講述父母有多愛他們時,總會感到孤獨。
這種出身的家庭傷害了他們,就像壹個又大又醜的傷疤,就算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它還在。
父母的不平和壹碗水端平,最終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自卑,變得過於強勢和自我保護,只是為了向父母證明自己雖然是女生,但並不比男生差,所以很難信任別人和家人。
我壹直覺得不是所有的出身家庭都能和好,但是我想給那些被出身家庭傷害過的女生壹些建議: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普通人。妳和我是,妳父母也是。妳可以逃離傷害妳的出身家庭,但這種逃離不是逃避,而是學會成長。妳仍然需要照顧妳的父母。這份孝心是為了填補妳心中的愧疚。
無論是家庭還是婚姻,只有妳壹個人知道酸甜苦辣。畢竟自己人生的話語權在自己手裏。妳需要自信,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沈浸在出身家庭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