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9月26日創刊以來,文光傳播以其精準的定位、獨特的報紙風格、豐富的資訊廣告信息和創意策劃,迅速發展成為濰坊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資訊媒體。為適應文光傳播快速發展的需要,並根據讀者和廣告主的強烈要求,從5月13日星期二起,文光傳播將由每周壹次改為兩次(星期二和星期五)。改版後,文光傳播將繼續秉承“助推城市經濟,服務企業和公眾”的宗旨,突出廣告信息發布的時效性,更加註重廣告信息的整合、創意和策劃,強化對廣告主的服務意識,全力打造文光傳播優質服務和強大媒體平臺,全面服務廣大廣告主。目前,《文光通訊》出版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吉喆)
《文光通訊》將改為每周出版兩次。
從5月13日起,由濰坊日報社主辦的大型廣告信息媒體《文光通訊》將由每周壹期改為每周兩期,打造濰坊廣告信息媒體載體,進壹步助推濰坊城市經濟發展,為企業和公眾提供全方位服務。
自2007年9月26日創刊以來,文光傳播以其精準的定位、獨特的報紙風格、豐富的資訊廣告信息和創意策劃,迅速發展成為濰坊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資訊媒體。為適應文光傳播快速發展的需要,並根據讀者和廣告主的強烈要求,從5月13日星期二起,文光傳播將由每周壹次改為兩次(星期二和星期五)。改版後,文光傳播將繼續秉承“助推城市經濟,服務企業和公眾”的宗旨,突出廣告信息發布的時效性,更加註重廣告信息的整合、創意和策劃,強化對廣告主的服務意識,全力打造文光傳播優質服務和強大媒體平臺,全面服務廣大廣告主。目前,《文光通訊》出版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吉喆)
去年4月以來,濰坊日報社新壹屆領導班子進行了全面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山東新聞界引起了震動。從編輯業務到管理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之大,可謂“翻天覆地”。壹年半過去了,改革的成果已經全部顯現。妳認為最有效的改革是什麽?
永葆生機:改革新聞業務,提高辦報質量,是《濰坊日報》綜合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現在看來,這個改革也是最有效的。
說白了,辦報就像是師傅做飯。如果長時間每天都給讀者提供同樣的食物,讀者肯定會感到厭煩。因此,改革創新應該是壹份報紙永無止境的追求。改革前,《濰坊日報》和《濰坊晚報》的辦刊風格多年不變。隨著報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和讀者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們認為報社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抓住機遇,樹立全新的理念,創新辦報模式。為此,新壹屆黨委確定了新聞強、特色鮮明的辦報理念,全面提高辦報質量和輿論導向。強新聞報道就是要使報紙回歸新聞本位,充分發揮其功能,及時報道國際、國內、地方新聞事件,滿足讀者讀報的根本需求。從地方黨報的基本屬性出發,根據黨報的特點,確立自己的個性和特色,打造核心競爭力,提高輿論導向。當好傳達政府命令和信息的喉舌,當好黨委政府聯系群眾的紐帶,當好讀者的良師益友;突出導向性、新聞性、可讀性、娛樂性、服務性、開放性、前瞻性,努力辦報有水平、有品位、有水平,讓領導滿意、讓社會滿意、讓讀者滿意。
記者:能詳細說說改革給報紙帶來了哪些變化嗎?
永生:我們以版本的變化和擴展為出發點,提高報紙的質量。在內容上,按照強化新聞、辦報特色的宗旨,適應市場要求和讀者需求,強化原創新聞、地方新聞和民生新聞;在版面設計上,版面以橫向為主,采用國際流行的薄報型,增加圖片比例,全彩印刷,全面提升版面的視覺沖擊力;版面方面,濰坊日報從每周48頁增加到52頁,濰坊晚報從每周192頁增加到280頁。濰坊日報A定位為政經類報紙,就是通過精心策劃,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快速、準確、全面地宣傳市委、市政府的方針政策。b版是做壹個文化包裝,增加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突出報紙服務功能;濰坊晚報要做新聞精品超市、生活百科、信息服務中心。
這兩份報紙的修改、擴充和完全彩色化壹步到位。濰坊日報壹改過去22年的頭條模式,濰坊晚報壹改過去12的頭條模式,都采用了當前報業最流行的橫幅標題,徹底改變了老牌地方小報的形象。讀者反映日報變大氣了,晚報變機智了。不僅如此,我們還增加了版面和信息,進壹步完善了報紙的功能。
去年,5438年6月+10月,報紙剛出版沒幾天,就受到了領導、讀者和社會各界的好評。晚報在市區的零售量增長了20%,壹些工商、醫療、服務行業的廣告主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做廣告宣傳。改版擴版後,我們不斷創新和完善《濰坊日報》、《濰坊晚報》的版面內容,報紙的貼近性和服務性越來越突出,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代理制盤活廣告資源
記者:報紙的改革給報紙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同時廣告管理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妳的廣告代理制在山東本地報紙中可謂“獨壹無二”。為什麽要實行代理制?具體是怎麽操作的?請談談這種情況。
永生:廣告經營是《濰坊日報》的主要經濟來源和重要經濟支柱。長期以來,濰坊日報的廣告經營實行內部承包制,在壹段時間內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這壹機制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其弊端日益暴露。表現為內部管理混亂,經營混亂,討價還價,內耗不斷,不僅難以為報社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也影響了報社的發展。在總結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廣告經營必須走市場化運作的道路,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規律相適應的運行機制,確定“壹推兩公開、分權制衡、動態管理、全程監管”的總體思路,決定取消內部承包制,全面推行代理制。
本報對廣告市場資源進行了重組、優化、合理配置和規範。分為十大行業,重新核定廣告價格,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經各媒體公告後,省內外眾多有實力的廣告公司和報紙廣告經營者踴躍報名,參與競標。去年7月22日,我們在濰坊東方賓館舉行了廣告代理招標會。7月31日,本報與代理公司及相關人員正式簽訂廣告代理合同,並出具委托書。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廣告代理金額達5200萬元,實現了《濰坊日報》廣告業務的歷史性突破。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的廣告代理金額也已簽訂,總金額為665,438+0萬元。
記者:以代理的形式將報社的主要經濟來源全部外包,會損害報社自身的經營能力嗎?如何規避風險?
永生:應該更好理解,代理制改變了報紙在商業中的角色:從過去的商業廣告變成了管理廣告,從業務主體變成了管理主體。我們廣告部現在的職責在管理和服務兩個方面,具體負責行業劃分、價格確定、初版廣告、初稿準備、合同管理、受理投訴等等。
現在,代理制是成功的,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徹底扭轉了過去業務範圍重疊、內耗不斷、管理混亂、監管不力的被動局面,不僅為報社的綜合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也為做大做強《濰坊日報》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關於如何規避風險,今年我們采取了更加嚴格的措施。在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的廣告代理工作中,我們將過去的10行業重新劃分為22個行業,通過減少運營行業,細分廣告市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準入門檻,規避了風險。同時,我們采取支付下個月代理費的方式,確保廣告費及時到位。此外,我們還建立了預警機制,隨時應對廣告風險。
記者:這種廣告商業模式具有普遍性嗎?它的優越性能能持續多久?
永生:廣告代理制只是目前條件下的壹種運營模式,是最適合濰坊日報的選擇。壹切都在變化,就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當時是最好的選擇,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也會顯現出壹些弊端,需要改革。未來理想的廣告經營模式應該是廣告部分剝離出來作為國資授權,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的形式經營。就像國外壹些大型報紙,比如《讀賣新聞》,報紙提供廣告平臺,幾家大公司經營廣告。報社只需要集中精力出好報紙就行了。
■報紙結構的跨越式調整
記者:和報社的同誌交談,了解到《濰坊日報》今年在報紙結構上有大動作。請介紹壹下具體情況。
永生:今年可以說是濰坊日報發展的突破年。我們嘗試過異地聯合辦報,新聞網站,DM報,手機報。
先是在北京合作創辦周刊。和科技日報旗下的科普報壹起在北京創辦了科普報《生活周刊》。周刊雜誌的創辦完全市場化,雙方於7月10正式簽約。目前,周刊的運作已進入實質性階段,工作人員已進駐北京,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將於10月正式出版。
二是加強半島報業聯盟。今年,我們與青島、日照、威海、煙臺、淄博、東營的報社聯合舉辦了《今日半島》專版,建立了統壹的采編平臺,平等開放新聞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資源。特輯在七個城市壹起發行,影響廣泛。
第三,重建濰坊新聞網。今年市委把濰坊新聞網劃歸我們建設管理。我們對濰坊新聞網做了全面的規劃,加大了資金投入。由報社、城投公司、華光照排公司合資,打造濰坊壹流的大型新聞門戶網站,報社持有大量股份。目前,濰坊新聞網已搬遷至報社辦公樓,基礎設施建設、人員招聘等工作已經啟動,第壹次董事會會議也已召開,網站10將正式上線運行。
第四是出版《山東文光通訊》。這是應對我們在濰坊廣告低端市場的競爭。山東文光傳媒擁有省工商局註冊號,內容定位為廣告特稿和商報風格,運營模式采用市場化管理和企業化經營。這份報紙將於九月底出版。
第五,創辦手機報。今年,我們與濰坊移動通信公司強強聯手,充分利用各自優勢,有效整合報紙的新聞資源和通信公司無限的網絡、客戶資源,共同推出新穎時尚的“第五媒體”手機報,為人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掌上”新聞信息服務,努力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新媒體品牌。
記者:從您的介紹中,我明顯感受到了《濰坊日報》創新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真的有壹種只爭朝夕的精神。同時進入這麽多新領域,對報社來說也是壹個很大的挑戰。為什麽要讓自己同時面臨這麽多挑戰?
永生:改革發展的機遇不容錯過。長期以來,《濰坊日報》壹直是兩份報紙的報紙結構,它的生活是“休閑”,但它並不“休閑”。落後的報紙發展理念使報紙處於落後的發展狀態。其實我們現在做的壹些事情早就應該做了。現在我們壹起進行“補課”和“新課”。只有迎頭趕上,迅速壯大自己,才有機會生存和發展。
而且,地方黨報在中國報業中處於基層,不應該坐視不管,望天而驕;不要小看自己,安於壹隅。我們要有危機感,置身於激烈的報業競爭中,主動迎接挑戰,增強發展實力。比如我們為什麽去北京辦報紙?因為濰坊這麽大,發展空間有限,我們只好走出去,向外看,“碗外找食。”有人覺得在北京辦報風險太大,但我覺得正是因為那裏競爭激烈,才應該去那裏磨煉和感受。“敢於接受挑戰,在北京市場搶灘,向競爭最激烈的地方進軍”。
所以去北京辦報的意義不僅僅是在報紙經營和影響力上有所收獲,更是給報社員工帶來了競爭意識和發展思路。
■只有懦夫才害怕競爭。
記者:正如您剛才所說,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戰火甚至燒到了地方報社的門口。據了解,目前已有十幾家外國報紙進入濰坊報業市場競爭。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長生不老:我對競爭的第壹態度是雙手歡迎,甚至感謝競爭對手。原因很簡單。只有競爭才能帶來活力,只有懦夫才害怕競爭。首先,競爭可以激發和增強我們報社員工的危機意識、競爭意識和發展意識,提高他們的素質、辦報水平和業務能力;其次,競爭也可以激活報紙市場,擴大市場,挖掘更多的市場潛力;第三,大家來濰坊辦報,肯定宣傳了濰坊,這是好事。但是,市場需要競爭,遊戲也需要規則。這種競爭應該是有序的,良性的。大家能達成默契,合作共贏,才是最理想的競技狀態。惡性競爭對報業市場的傷害很大,我們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
總之,合則雙贏,鬥則雙輸。也希望濰坊其他媒體能意識到這壹點。
記者:妳認為現在地方報紙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麽?
要長生不老:壹個是上面說的競爭。另壹個是人才的問題。地方報紙缺乏高素質人才。現在報社業務高速發展,我深感自身素質是自身發展的最大障礙。具體來說,在人員上有四種意識淡薄:危機意識淡薄、責任意識淡薄、大局意識淡薄、創新意識淡薄。
報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自去年全面改革以來,報紙在加強人員素質方面也做了壹些努力。比如,針對編輯記者知識老化、知識貧乏、能力差、水平低的問題,報社黨委加強了對編輯的新聞業務學習和培訓。報社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舉辦講座和研討會,對記者和編輯進行強化培訓。我們還鼓勵幹部職工參加和報考與本職工作相稱、符合報社發展需要的業務培訓和在職學歷教育,特別鼓勵他們參加碩士以上的高層次業務培訓和高層次學習教育。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知識更新加快的新形勢下,及時“充電”,提高人員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對高層次人才的心情就壹個字:“求賢若渴”。
記者:妳以前在市委工作,幫忙分管宣傳,現在分管壹家報社。妳對角色轉變最大的感受是什麽?
■來永生:壹個字:累!
作為壹家報社的主要負責人,責任重大。黨報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政治上要嚴格把關。輿論導向不能有錯,政治弦要時刻繃緊。同時,壹個千人家庭有壹個負責人。要帶領大家發展事業,讓員工享受到事業發展的成果,讓他們放心安心地做事業。
我在這個崗位上,是領導和工人的信任。如果說我取得了壹些成績,那也是大家關心、支持、幫助的結果。所以,“累”是合適的。雖然工作有點累,但是很開心,覺得很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