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妳是應屆畢業生,可以參加2003年開始的由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主辦的“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
(2)如果妳是應屆畢業生,也可以參加本省組織的支教活動,其實就是模仿團中央西部計劃,在本省各省開展的支教活動。好像黑龍江和吉林都有。壹般這樣的信息在省團委網站上都有,可以去看看。
(3)如果是應屆畢業生,也可以參加我校組織的研究生後援團的活動。壹般妳支教回來後會讀研,所以要咨詢妳所在的系。
(4)在職的話,可以參加共青團中央的“扶貧接力計劃”,壹般是半年到兩年。如果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情況,可以咨詢共青團中央。
(5)如果有壹定條件,可以在西部找個窮學校實現教學。
通常,妳必須報名參加壹個有組織的計劃。比如西部地區計劃,個人通過體檢和培訓就可以去工作。另外,西部計劃的項目設在各大學團委。
參加西部計劃的誌願者享受《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關於實施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的通知》(中青聯發〔2003〕26號)規定的八項政策支持。相關政策進壹步明確,部分新政策如下:
1.服務期滿後1年考核合格,報考研究生的,總分10分;高校出臺的政策對本政策有優惠的,參照高校政策;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2.1年工齡後,可以以高校畢業生身份報考國家機關公務員。報考東中部地區中央國家機關和公務員的,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報考西部地區公務員的,筆試總成績5分。
3.服務期間戶口和檔案留在已畢業高校,免收服務費。服務期滿後,學校會發放派遣卡。
4。服務期內,可享受學前居住地與服務地之間壹年四次硬座票半價優惠。
5.在校期間申請助學貸款、在職期間償還貸款確有困難的,高校要積極與銀行等有關方面協調,為其延期還貸提供幫助。
6.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利用部分獎學金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基層誌願服務。
參加“全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程”、“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等專項行動和西部基層檢察院誌願服務行動的誌願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擴展數據
感覺說到支教,很多朋友都會認為所謂的支教就是去當地自己教孩子。壹方面值得稱道和欽佩,另壹方面也令人擔憂。有幾個缺點:
1,缺乏專業知識:育人不僅靠激情,更需要專業知識,如何系統的教孩子。
2.安全感不足:有些朋友要支教,就會想到去最偏遠的地方。但是妳考慮過當地的情況,地理環境,安全隱患嗎?萬壹受傷醫療保障誰來負責?
3.生活保障不足:偏遠山區等地,條件艱苦,習慣了城市生活,能不能適應,適應飲食、居住、蚊蟲、人文?例如,在西藏和青海,有不殺動物的習俗。
4.適應能力不足:前兩項是客觀環境,所以這壹項是妳自己的主觀適應能力。
5.經濟保障不足:壹些教學活動,尤其是個人,沒有經濟收入。他們怎麽維持生活?如果家庭困難,父母經濟收入也困難,這個時候是否應該在不承擔家庭負擔的情況下教書?
6.對教學認識不足:不應該把教學定義為自己去實地。從直接意義上看,教學是為了支持當地教育的發展,所以應該是為了改善當地的教學環境。那麽我們可以做:
1)提供教學設備。
2)修繕教學樓
3)教師生活補貼(包括支教教師和經濟困難教師)
……
對於教學,也要以平常心和長遠心去關註,不能壹時沖動。
第三,教學環境
中國的基本國情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是高中地理課文中的壹句話。但如果算整體的話,前面那句話需要改成“資源稀缺的小土地”。由於各地自然和社會條件不同,以及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原因,物質分配極不均衡,貧富差距比以前大了很多。有些地區是“窮富才能生存”,這就需要教育和政策。
作為去外地支教的誌願者,需要有自理能力和溝通能力,然後才有支教能力。他們能夠長期忍受艱苦孤獨條件下從事教育事業的毅力和能力,不應該盲目沖動,失去理性。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