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及對策

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及對策

這是我寫的。剛剛寫了壹篇形勢與政策的論文給大家分享。

摘要:現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出現了回中小城市的現象。我們應該認清它的成因,分清它的利弊,然後制定相應的政策,讓國家和個人在這種社會現象中實現共贏!。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就業無奈自願發展激勵。

正文:我們知道,隨著大學擴招,每年都有數量龐大的大學畢業生,而社會每年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是有限的,這就使得這些即將畢業或已經畢業的畢業生面臨著激烈的就業競爭。這種現象在大城市尤為突出。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0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尚未消除。如果說今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壹年,那麽明年可能是最復雜的壹年,宏觀層面的就業形勢會非常嚴峻。那麽,明年的畢業生人數是630萬,加上過去沒有實現就業的1多萬畢業生,需要就業的畢業生人數可想而知是1。再加上大城市生活成本高,與前幾年大學生湧入大城市的現象不同,最近出現了大學生就業的“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不同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壹度是大學生就業的首選,其次是大連、廈門等二線沿海發達城市。如今大城市生活不斷增長的壓力使得“物是人非”:壹些大學生開始理性反思這種“只有大城市跟著走”的就業觀念,反其道而行之——回歸中小城市。2009年,中國青年報社中心通過互聯網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7761名應屆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其中顯示,34.2%的人傾向於省會或發達的地級市就業,其次是普通的地級市(26.4%),而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則降至第三位,約為24.7%。針對這種現象,社會上有很多評論。個人認為是壹種進步。當然,這種進步某種程度上來自於現實的無奈,但這種現象對我們的社會和國家是有積極影響的。

首先,我們具體看壹下大學畢業生回中小城市的社會現象。讓我們舉壹個例子:在青島理工大學學習期間,李紅濤和他所有的同齡人壹樣,壹直有壹個大城市的夢想。他早早就規劃好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北上京城。“我主修計算機科學。北京作為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對IT行業的人才需求很大,肯定有我的空間。”那時的李紅濤雄心勃勃。2007年畢業前夕,在幾十場人山人海的招聘會失敗,數百份海投簡歷最終石沈大海之後,李紅濤發現自己之前的就業觀念是多麽的不切實際。嚴峻的就業現實讓李紅濤毅然放棄了北上的夢想,選擇回到山東文登老家。在他的家鄉所在的縣,李紅濤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壹家公司的聘用。“底薪1700元,包吃住”。李紅濤對現狀相當滿意。除了偶爾和同事朋友出去吃飯,買幾件衣服,幾乎沒有其他開銷,每個月能省下1.200元左右付給父母。工作兩年後,在親戚朋友的支持下,他在縣城中心買了壹套85平米的大房子,正式成為了壹名房主。“現在的‘80後’不註重有房有車?接下來是汽車。”李紅濤說,他看中了比亞迪F3,其整體性能符合家庭標準。當被問及當年的大城市夢時,李紅濤說:“所謂的大城市情結,只是我學生時代的壹個美好夢想。在校期間可能不會考慮壹些實際因素,比如人才競爭、生活成本等。事實上,像李紅濤壹樣,放棄大城市夢想回到中小城市發展的大學生不在少數。從這個典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導致大學畢業生“逆城市化”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壹是大城市提供就業崗位的能力有限,而有大量的大學生,尤其是高水平的大學生。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大學生很難實現當初的抱負。第二,大城市的生活消費水平太高,房價漲的太快,即使是已經就業的學生。最近的電視劇《蝸居》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壹社會現實。對於那些失業的大學畢業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3.中小城市現在發展的很好,國家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可以提供壹個現代化的生活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4.中小城市面臨人才短缺而大城市智力過剩的問題,大學畢業生擇業有了更多的選擇。五、在中小城市,物價低,大學生生活壓力不是很大,競爭比較小,等等。基於以上原因,最近出現了大學畢業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社會現象。

然後,可以看看大學畢業生回中小城市的社會影響。對國家來說:第壹,直接緩解了大城市巨大的就業壓力,壹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因為大城市的人才已經趨於飽和,能夠接受的失業人數有限,必然會產生很多失業人口。如果失業的人太多,尤其是有壹定知識的人,會給社會穩定帶來壹定的安全隱患。這是顯而易見的。二是為經濟快速發展、人力資源短缺的中小城市帶來了急需的知識分子,有利於解決人才均衡分布問題,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進壹步發展。據悉,清華大學首屆2010畢業生招聘會於20日舉行。來自重慶的近50家重點單位攜1.200多個招聘崗位、1個博士後崗位、1個實習生崗位來到清華引進人才。據清華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介紹,出國就業已經成為清華學生就業選擇的新趨勢。2009年,清華40%的畢業生選擇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工作。壹滴水可以見陽光,由此可見,大學畢業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現象,對當地的人才引進和跨越式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有利於改變社會對中小城市乃至農村的偏見,有利於全國各地區經濟均衡發展。有利於民族團結和長治久安。以前人們都是“只有大城市才聽話”,鄙視中小城市。地區和民族之間存在壹定程度的歧視或盲目崇拜,如果任其發展,必然會對國家穩定產生負面影響。對個人來說:壹是幫助大學畢業生避免過於殘酷的競爭,生活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中。第二,它有利於大學畢業生找到壹份滿意的工作,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有數據顯示,Max發布的《200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藍皮書)》顯示,2008年“211”院校畢業生中,地級及以下城市實際就業率高達44%。這在壹個擁有龐大“蟻族”(失業的大學畢業生)的社會裏,是難得的就業率。

最後,讓我們看看我們應該做些什麽來確保大學畢業生返回中小城市的現象朝著健康的趨勢發展,並對社會產生更有益的影響。說到這裏,不得不強調開頭提到的壹點:這種進步某種程度上來自於現實的無奈。即“回流”是大學生的初衷嗎?也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答案是:不會,解決這些問題自然需要壹些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只有打破“回流”的障礙,才能讓更多的大學生願意“回流”。只有讓他們發自內心地願意回歸,才能真正保證大學畢業生回歸中小城市的現象朝著健康的趨勢發展,對社會產生更加有益的影響。而如何才能讓他們真心“臣服”中小城市呢?有幾點我們要做到:第壹,建立相對完善的生活設施和工作環境。第二,保證就業公平。早些年,為什麽更多的大學生選擇家鄉的大城市或者中小城市?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大城市,因為中小城市就業的公平性無法保證。事實上,這樣的就業潛規則到處都存在,即使是大城市,更不用說中小城市了。當然,這個就業公平的問題還沒有引起壹些地方政府的重視。比如“國考”的公開性和透明度都在逐步提高。我們應該進壹步完善相關措施,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壹個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第三,國家也應該提供壹些優惠和扶持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回到中小城市。在戶籍、人才流動、社會保障等政策上,要給他們足夠的“想象”空間——如果基層發展不如預期,他們仍然可以選擇回到大城市。總之,整個社會的人才流動機制要更加透明和潤滑。無論妳第壹步選擇在哪裏工作,未來的發展空間都是壹樣的。此外,還應該出臺壹些針對這些人的福利政策和就業援助政策。同時,要註意引入壹定的競爭機制,發揮“鯰魚效應”,鼓勵大學生回中小城市發展,形成創業氛圍,促進更多大學生“回流”,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第四,第二是勞動力價值不被尊重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突出表現就是加班異常嚴重。除了政府機關,大學生“回歸”的途徑其實還在於進企業、進工廠。隨著經濟的發展,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工廠進駐中小城市。對於那些“不能”進入政府機關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選擇還是在這些企業和工廠。但兩地加班極其嚴重,當地監管部門因為當地經濟發展而視而不見,並不是事實。壹兩千塊錢買壹個全職勞動力——自然很難吸引大學生“回流”。所以,要想真正讓更多的大學生“回歸”,必須解決中小城市加班嚴重的問題,給他們壹個正常的生活空間。等壹下。做到以上幾點,大學畢業生會變得更加主動和自願,最終保證大學畢業生回中小城市的現象朝著健康的趨勢發展,對社會產生更加有益的影響。

綜上所述,大學畢業生回中小城市,對國家、民族、個人都有明顯的好的影響。只要認清其成因,分清其利弊,然後制定相應的政策,國家和個人就可以在這種社會現象中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1。中國新聞社

中國青年報。

3“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