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在互聯網上傳播法律的必然性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國內外不同宗教派別都在通過各種媒體手段積極向大眾滲透文化信仰。而全國13億人口,用商業術語來說,有壹個巨大的信仰市場有待開發。如何在現代社會廣泛推廣佛教?這取決於如何保持佛教的原始精神,又能反映時代,讓社會不同階層的人都容易接受,它必須以壹種人民容易接受的形式存在。近年來,網絡傳播發展迅速,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未來的媒體技術為弘揚佛教服務,為佛教的生存和發展爭取空間,成為每個佛教愛好者必須具備的緊迫感。
第二,網絡法律傳播方式的多樣性
現代網絡技術讓佛教的傳播方式耳目壹新:精彩生動的圖片、照片,以及壹些佛教故事也被制作成老少皆宜的動畫漫畫,使得博大精深的佛教教義以簡化、立體的方式呈現在網絡上,大大增強了知名度和傳播力。
科技把原本只有和尚才會念的口頭禪,變成了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歌曲。白凡強大的佛音通過互聯網回蕩在網民的耳膜中,佛教傳播的力度大大加強,在佛教網站上隨處可見。
打開電腦就能學習到各種大知識的傳授,如夢裏老和尚的講經,學誠法師的博客,明海法師的網絡日記,慧法師的視頻,各種佛教論壇,全世界都能同時觀看和聽到,就像佛經裏說的“不動道場,周遊十地”,也像“十地三佛,長舌,走遍天下。”多媒體技術使文字、聲音、圖像、音樂、動畫融於壹爐,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表現藝術,使網絡生動地實現了千裏眼、千裏眼、寬舌的傳法功能。
網絡交流方式從最初的電子郵件發展到現在的QQ、MSN、視頻以及網絡與手機之間發送短信的飛信方式。當溝通發生變化時,所有受其影響的事務都會隨之變化。傳播佛法是教育的傳播,其方式必須與傳播方式相匹配。
第三,網絡說教內容的豐富性
1.大德居士創辦的網站(以下簡稱私人網站)形式活潑,內容豐富。
筆者起初以壹個白衣俗人的身份訪問佛教網站,親身經歷了壹些優秀網站的發展和穩定。比如西藏論壇,戒淫論壇等等。其網站創始人和論壇版主不僅對佛教有著深入廣泛的研究,還加入了WTO從事社會工作。他們對網友帖子的質疑,不僅是從世俗法角度的安慰,更是從世俗法角度的引導和啟發。真誠的回復,輕松的交流,讓網友們吐露心聲,暢所欲言。清凈和諧的求學氛圍,凝聚了壹大批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道友。
在私人網站裏,人們發帖討論各種問題,所以不用擔心水平。對於剛接觸佛教或者接觸佛教時間不長的人來說,初學者學佛的經驗往往具有壹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與此相對應,這裏也可以突出各種修行方法:有專門放生動物的道友,由此網絡發展出專門放生動物的論壇和博客;各種佛經修行活動,吸引網友深入經文。不需要害怕知道帖子正確與否,因為論壇上有很多觀點正確的道友。如果他們知道了真相,自然會得到道友的欣賞,相互啟發。如果在認識和看法上出現偏差,自然會有道友與之交流,從而受益,其他道友也會消除錯誤,獲得正面看法。
網友發帖的私人網站,既加強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系,也加強了同地區的聯系,便於團結分散的力量,點對點的溝通聯系,加強團結。佛教論壇中的慈善版塊和助讀版塊為當地佛教徒做慈善和助讀活動提供了便利。道場的網絡化和大眾化使它像壹個大熔爐,任何進來的人都能獲得重塑自我、重建命運的機會。網絡也使得佛教的教育和佛教的傳播更加大眾化、社會化和終身化。
2.寺廟和大德大師運營的網站的專業性和全面性。
私人網站為不信佛或第壹次信佛的人提供了壹個寬松的環境,而大德法師在線網站則為網民進壹步修行起到了引導作用,為不同法門的修行者提供了深入的專業環境。凈土祖籍托林寺的網友們“十天百萬佛名閉門”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貼在網上,激發人們的嘗試興趣。專門傳授戒律的界詮法師方丈平興寺,以及網上普尼嚴明尊嚴的莊嚴照片,吸引著佛教徒愉快地學習戒律。不怕船苦行的東北海城保安寺、雞足山化壽廣廣寺、下院衡陽寺(女寺)為同路人提供挑戰自我、超越極限的專業修行場所。柏林禪寺活潑輕松的夏令營生活吸引著年輕人去嘗試。大慶國成寺(女寺)和淄博金陵寺(男寺)致力於扶危濟困的網站視頻,再現了過去的真實故事,讓觀眾信以為真,心生向往。
Mage的在線網站和博客直接吸引朋友。昌輝大師的網上弘德論壇,筆者有幸參與了它的建立和發展。弘德論壇以弘德之家(孤兒院)命名。長慧法師引導眾生慈悲喜樂,修持富貴智慧,並通過網絡幫助佛陀記錄心路歷程。在法師的指導下,佛教徒們長期修行,形成了勤修的氛圍。佛教無南北,網絡無東西。從2005年到2008年的三年時間裏,這個論壇的七位網上佛教徒(分布在全國各地)相繼出家,包括筆者在內。佛教的傳播要與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
說到上網,有些人不太贊同在佛教網站上聽和討論,建議直接問大德法師。但現實情況是,除了大德大師的弟子或居士,他們命中註定要遇到大師,有什麽問題就直接問,大部分普通人是不會理智地接近大師的。去佛教網站和論壇是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而且很多外行人自己的學習和觀點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相對來說,網絡交際面更廣,妳有機會面對更多有大德的人。而且溝通公開透明,可以互相學習,可以有更多的學習機會,避免“閉門造車”帶來的失誤。
各大佛學院創辦的網站都明確向網友展示了自己的專業性和全面性,主要面對僧尼,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學院深造。比如閩南佛學院、莊潔佛學教育網等佛學院網站。
在國內外道場建設的網站中,通過網絡搜索搜集佛經,選擇參考資料是非常容易的。通過搜索和瀏覽漢字大藏經電子文件、中英文佛教數據庫、大師全集、中國佛經寶庫,很容易找到妳想要的東西。
3.私人網站與巫師和寺廟網站的慈善互動。
大德法師的網絡博客經常指導很多佛教徒的修行方向,尤其是老壹輩優秀修行者的啟示。網絡媒體方便地呈現這些精華寶典,對網民佛家的修行,尤其是回答實際問題起到了引導作用,更具有社會意義。
私人網站和法師在線網站的互補互動,在慈善事業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弘德論壇和地藏論壇的互動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弘德論壇全年都在核實需要救助的孤兒、孤寡老人、重大疾病患者的照片並發布到網上,呼籲網友提供幫助。由於需要救助的兒童人數眾多,每壹期還會在西藏論壇發布正在讀書的孤兒信息。在流行的藏人論壇上,佛教徒把這當成種福田的好機會,經常搶。在網上做收支公開、財務透明、公信力好的弘德論壇,目的是每期幫助50-60名孤兒。每年小學生需要200元,中學生需要300元,每期籌集15000元。網友捐款到位後,會以最快的速度轉給孩子。同時為救援者和被救者提供了壹個直接溝通的平臺,為網友提供了壹個可靠的慈善渠道。“佛教從事慈善、福利事業,在壹定範圍內儲存、分流、再分配社會財富”,“超然的佛教只能借助世界法在社會中傳播”。佛教通過互聯網吸引社會各界參與社會公益和慈善救助,解決社會上更多的實際苦難,如災難、缺衣少食、輟學、被遺棄等。“先與欲勾連,再使之成佛智”,與眾生搞好關系,他就容易接受佛法。這幾年來,筆者在河北參與扶貧活動,經常與農村縣、鎮、鄉、村等基層黨政組織打交道。慈善資助不僅讓當地百姓受益,讓他們對佛教產生好感,也讓當地基層領導幹部深受感動,積極配合我們做慈善活動,為弘揚佛教做好基礎準備。佛教通過網絡慈善,將道場延伸到偏遠貧困山區人們的心中;佛教通過網絡將道場延伸到鄉鎮善網民的心中。
在戴德大師的在線網站上,法師們呼籲公眾積極為各種災難募捐。這在各種佛教論壇的博客中並不少見,也彌補了私人網站的不足。
第四,網上傳播佛法與雜誌出版物的互動與互補
網絡的及時性和快捷性為廣大城市網民聽經嗅法提供了便利,而雜誌出版物易於收集的特點有利於在廣大農村和網絡不便地區普法,惠及學生。在我接觸過的眾多佛教出版物中,禪宗、凈土、妙蓮花、寒山寺都有與紙質出版物相對應的電子出版物,它們的素材大多來自於佛教徒在相應網站發表的文章。壹方面,網絡為佛教徒通過實踐表達對生活的感受提供了廣闊而開放的空間;另壹方面也為雜誌刊物的稿件、圖片、照片儲備了長期、穩定、豐富的“源頭活水”,避免了壹些雜誌只是重復復制出版的弊端。
慈善救濟信息、各地寺廟的法律信息以及法寶經光盤中流傳的信息在互聯網上發布,同時也在雜誌上發布,使互聯網和雜誌的信息雙向發布,擴大了宣傳力度和範圍;同時也為急需救助的人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救助渠道。弘德論壇在慈善救濟方面尤為突出。在“慈悲為天下”板塊,“在線幫助”為各種重大疾病患者提供了壹個長期且急需的幫助平臺。在得到網友的及時捐助後,患者病情緩解,入佛了。有些患者病情嚴重,經治療後死亡,但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刻得到了佛家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慰藉,從而影響其親屬信佛取經,積極參與修行隊伍,也影響捐款的人看到社會弱勢群體的現狀開始產生慈悲心,從而對佛教產生好感,體會到佛教的智慧,積極按照佛教的教育去做。這幾年來,筆者親身接觸了太多這樣的例子。因此,通過互聯網,佛教可以在社會福利和慈善救濟方面開展許多基礎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