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理學可以幫助妳了解人的內心想法。以下是我整理的心理學基礎知識。歡迎閱讀!
●心理學概述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心理。
馮特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馮特的結構主義心理學、詹姆士的功能主義心理學、沃森的行為心理學、維特海默的格式塔心理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西蒙的認知心理學和神經心理學。
●感知和註意力
(1)感覺
1.什麽是感覺?人腦在客觀刺激的直接作用下,體現其個體屬性。
2.感情的類型
有五種外部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皮膚感覺。內部感覺:身體感覺、運動感覺和平衡感覺。
(2)感知
1.什麽是感知?人腦在客觀事物的直接作用下,反映其整體屬性。
2、感知的類型:
空間感:指人腦對物體空間特征的反應。它包括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方位知覺和深度知覺。
時間知覺:是人腦對客觀現象的連續性和順序性的知覺。
運動知覺:對物體空間位移的知覺。有真實運動知覺、類運動知覺、誘導運動知覺和自主運動知覺。
錯覺:指對客觀事物的扭曲感知。
3、感知的基本特征
(1)選擇性:人們在感知過程中,將感知對象與背景區分開來,優先清晰地反映出來。
(2)誠信:
(3)領悟:人們在感知事物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理解它,並用文字加以標記。這種感性認識階段的認識,叫做感性認識。
(4)恒常性:當知覺的條件在壹定範圍內變化時,知覺的形象保持相對不變。
4.感知的組織原則
接近性、相似性、連續性和接近性。
(3)註意力
1,註意概述
(1)什麽是註意力?是指心理活動對某壹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2)註意力的特征(方向性、集中性)
(3)註意的功能(選擇、整合、維護和調整)
2.註意力類型:
(1)註意範圍:人的意識在壹瞬間抓住的物體的數量。
(2)註意力的穩定性:人們指向並集中註意力於某事物的特性。
(3)註意力分配:同時集中於物體或活動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特征。
(4)註意力轉移:人們有意識地將註意力從壹件事轉移到另壹件事上。
(四)註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喚起學生有意註意,提高學習自覺性。
2.正確運用無意註意規律,組織教學活動。
3.引導學生交替使用不同形式的註意力,保持學習活動。
●記憶
(壹)記憶及其類型
1.什麽是記憶?人腦中過去經歷所反映的心理過程。
2.記憶的基本過程:由記憶、保持、識別或回憶三個環節組成。相當於認知心理學的編碼、存儲和提取。
3.記憶的主要類型
(1)內存對象分類
①圖像記憶;②邏輯記憶;③情緒記憶;④動作記憶。
(2)記憶階段的分類
①瞬時記憶;②短時記憶;③長時記憶。
4.記憶表征
(1)什麽是表象?人類大腦中感知到的事物的圖像。
(2)表象與後像的關系:壹、直接或間接;第二,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第三,時間的長短。
(3)記憶表征的特點
①直觀形象化;②形象概括性;③模糊碎片化;④個體差異。
(2)記憶系統
1.什麽是遺忘?記憶的內容無法回憶或辨認,或者回憶或辨認錯誤。
(3)遺忘
2.健忘的類型
①暫時遺忘和永久遺忘;②主動遺忘和被動遺忘。
3、遺忘定律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的過程是不均勻的,具有先快後慢的特點。
(四)提高記憶能力,促進知識鞏固。
1,內存質量好的特點
靈敏度:指記憶的速度;持久性:指內容在內存中保存的時間長度;準確性:指準確提取記憶中材料的能力;準備:指記憶內容的鞏固程度,即提取和利用的難易程度。
2.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1)明確記憶的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有目的才有動力,才有責任感,才有主動性。
(2)理解材料的含義,少用機械記憶。研究表明,意義記憶的材料保持時間長,利用提取快,幹擾少。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深入理解:精細加工的材料條理清晰,提取的線索更多,更容易運用。
(4)利用組塊策略合理組織材料:利用組織牢固、系統地記憶。
(5)使用多種編碼方法提高處理質量。研究表明,有語義編碼和圖像編碼的材料容易記憶。
(6)註意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及時經常復習。這是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法則來復習的。
合理分配時間,實現分散與集中相結合。
反復閱讀與努力回憶相結合。
復習方法要多樣化。
●思考
(壹)思維及其類型
1.什麽是思考?人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和普遍的反映。
2.思維特征(間接性和壹般性)
3.思維類型
(1)按思維發展水平:直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2)按思維邏輯: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
(3)按思維的方向性:集中型(求同)思維和發散型(求異)思維。
(4)按思維的創造性程度: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二)思維的過程和基本形式
1,思考的過程
(1)分析和綜合
(2)比較
(3)抽象和概括
(4)系統化和具體化
2、思維的基本形式
(1)概念: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征的認識。
(2)判斷
(3)推理
3.掌握科學概念
(1)合理使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經驗
(3)註意“變體”的使用
(4)文字與感性材料的結合
(5)正確定義概念。
(6)在實際應用中掌握概念
(7)形成正確的概念體系
(3)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階段
(1)提問
(2)明確問題
(3)提出假設
(4)檢驗假設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問題情景和問題表達:空間排列、空間集合、冗余信息和心理概念排列。
(2)聯想和原型啟發
(3)刻板印象和功能固定:指心理活動的壹種準備狀態。固視是指只看到其通常的功能,而看不到其他功能。
(4)個人經驗水平:
(5)個體的情緒和動機:倒U型曲線。
(6)性格因素(能力、性格等。)
(四)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
1,思維品質好的特點
廣泛和深刻
(2)獨立性和批判性
(3)邏輯性和嚴密性
(4)靈活性和敏捷性
(5)創造力
2.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1)加強科學思維方法論的訓練
(2)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3)加強言語訓練。
(4)發揮固定作用
(5)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1)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創造動機。
(2)培養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相結合的能力。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4)開展創造性活動,培養創造性人格。
●技能
(壹)技能及其特征
1.技能的概念:是指人們在活動中運用相關知識和經驗形成的、由若幹動作組成的、保證壹項活動順利進行的穩定而復雜的活動模式。
2、技能的特點
(1)技能是習得的,不同於本能行為。
(2)技能是壹種活動方式,不同於知識。
(3)技能是合法的活動,不同於普通的自願運動。
3.技能類型
(1)操作技巧及其特點
行動對象的物質性、行動的明確性和行動結構的發展性。
(2)智力技能及其特點。
動作對象的概念,隱含的動作,動作結構的簡單性。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
1,運營技能形成階段
(1)操作方向
(2)模仿操作
(3)業務整合
(4)操作的熟練性:操作的熟練性是指動作模式對各種變化條件的適應性強,動作的執行達到了高度的完善和自動化。其特征是:動作質量、動作結構、動作控制和動作效率。
2.實踐是形成操作技能的基本途徑。
(1)練習與技能進步的關系:技能水平隨練習的提高,練習過程中的高遠現象,練習結果的起伏,技能形成的個體差異。
(2)有效練習的條件:練習的目的與動機、方法與知識、循序漸進、質與量的關系、時間安排、方式多樣化、反饋及時。
(3)智力技能的形成
1,智力技能形成的階段
(1)原型定向:即使主體掌握操作知識的階段。其教學要求是:理解動作的結構、順序和規律,主體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清晰準確的演示和講解,復述的要求。
(2)原型操作:感性動覺意象的建立,是智力技能形成和內化的基礎。其教學要求是:以擴展的方式呈現智力活動,註意活動對象的替換,註意活動的掌握,註意動作與言語的結合。
(3)原型內化:可以通過表征進行加工。它的教學要求是從外部言語到內部言語,註重簡化,能夠遷移,把握轉化的時機。
2.智力技能的訓練要求。
(1)建立合理的智力活動原型:心理模擬法是建立與人的心理機能平衡的物質系統。
(2)分階段有效練習。
①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②註意原型的完整性、獨立性和通用性;
③適應訓練的階段性特點,正確用詞;
④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
●能力
(壹)能力及其類型
1.什麽是能力?是人完成壹定活動的必要心理條件。它直接影響人類活動的效率。
2、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1)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
(1)知識和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礎,促進能力的發展;②能力制約知識技能的掌握水平,影響知識技能的學習進度。
(2)能力與知識和技能的區別
①知識是認知經驗的概括,技能是活動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層面的概括;(2)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並不壹定導致能力的發展。只有當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達到熟練程度,才能通過廣泛的遷移促進能力的發展。
3、能力的分類
壹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實際能力和潛在能力。
(2)智力及其測量
1.什麽是智能?人們成功地解決了某些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認知能力的有機結合,並以抽象思維為核心。
2.智力測驗
3.智力測驗質量標準
信度、效度和標準化。
影響智力發展的因素
1,遺傳與營養
2.早期經驗
3.教育和教學
4.社會實踐
5.主觀努力
(四)能力的發展和變化
能力的個體差異
(1)能力類型的差異
(2)能力水平的差異
(3)早晚能力表現的差異
能力上的群體差異
(1)性別差異
(2)職業差異
(3)種族差異
●動機
(A)需求和動機
1,需要
(1)需要什麽?需要是維持個人和社會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東西的反映。它是個人熱情的源泉。
(2)需求的類型
①生理需求和社會需求;②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2.動機
(1)什麽是動力?它是指喚起和維持個體活動,是活動朝著某壹目標前進的內在動力。
(2)激勵的條件
內部條件是需要,外部條件是激勵。
(3)激勵的作用
①啟動功能;(2)維持功能;③導向功能。
(4)動機的分類
①生理動機和社會動機;②前瞻動機和近距離動機;③主導動機和從屬動機;④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二)學習需求的培養
1.利用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習需求。
(1)學習動機通過直接制約學習熱情來影響學習效果。
(2)學習效果產生的成敗經驗對學習動機是反作用的。
(3)掌握評分藝術,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感。
(4)使學生掌握紮實的知識和技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2.通過直接生成和間接轉化培養學習需求。
(1)從直接發生的角度來看,應該盡量滿足學生原有的學習需求。
(2)從間接轉化的角度來看,要通過各種活動來滿足學生的其他需要和要求。
(三)激發學習動機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的難度,適當控制動機水平。
(1) Jaecks-dodson定律:適度的動機水平最有利於激發學習動機。
(2)作業越難,最佳動機水平越低;作業越簡單,最佳動機水平越高。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獎懲。
(1)理論基礎:強化理論
(2)學習結果的反饋信息有助於激發學習動機。
(3)獎勵比懲罰更能激發學習動機。
4.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合理組織學習競賽。
(1)成就結構理論:合作、競爭與個體化
(2)學習競爭的正負效應。
5.正確引導成績歸因,督促學生繼續努力。
(1)成敗歸因理論:能力、努力、運氣和任務難度
(2)歸因風格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6.提供成功經驗,增強自我效能。
(1)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從事某項工作的能力的主觀評價和確信。
(2)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成敗經驗、對他人的觀察、口頭說服、情緒和生理狀態。
●情感
(壹)情感的基本概念
1.什麽是情感?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態度和體驗。
2.情緒的分類
(1)基本情感分類
快樂,悲傷,憤怒,恐懼。
(2)情緒強度和持續時間的分類
心情,激情,壓力。
3.情感的本質
(1)情緒是由刺激引起的。
(2)情緒是壹種主觀體驗。
(3)情緒狀態不易控制。
(4)情緒與動機密切相關。
4.情緒與認知的關系
(1)情緒與認知的關系
①認知產生情緒。前提和基礎;②情緒對認知有動態影響。
(2)情感和認知的區別
①認知反映客觀事物的屬性,情感反映主客體之間的需求關系;②認知活動的隨機性強,而情感活動的隨機性弱;(3)情緒比認知活動有更強烈、更生動的身體表現。
5.情緒的產生和表達
(1)情感生成
內臟器官活動、腦電圖和皮膚電的變化。
(2)情感的表達
①面部表情;②身體表情和手勢;3口頭表達。
(2)壓力、情緒與健康
1,壓力的性質和來源
(1)應激的本質:應激是壹種表現出某些特殊癥狀的狀態,是由於對刺激的反應引起生理系統的非特異性變化而形成的。
(2)壓力的來源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
2.情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
(1)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
(3)努力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4)學會欣賞和接納自己。
(5)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寬以待人。
(6)正確面對和處理負面情緒。
●個性
(壹)人格的基本概念
1.什麽是個性?人格是構成壹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獨特模式,它包含著壹種穩定統壹的心理品質,使壹個人區別於另壹個人。
2、性格的特點
獨特性、穩定性、集成性和功能性。
3.人格的結構
(1)氣質
①什麽是氣質?它是人們心理活動動態特征的表現。
②氣質類型: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
③素質與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關系。
神經系統有三個基本特征,力量、平衡和靈活性。
血液相對活躍(強壯、平衡、有彈性);膽汁質量相對於興奮型(強烈不平衡型);粘性是相對於安靜而言的(強烈、平衡、不靈活);虛弱型與抑郁質相關。
(2)個性
什麽是人格:人對現實的態度以及相應的行為。
②人格與氣質的關系
聯系:兩者都屬於穩定的人格特征;兩者相互影響,氣質可以影響性格形成的速度並賦予其壹定的色彩,性格可以改變氣質。
區別:氣質受生理影響大,性格受社會影響大;氣質穩定性強,性格可塑性強;氣質特征出現較早,性格特征出現較晚;氣質沒有好壞,只有性格有好壞。
(二)個性的形成
1,生物遺傳因素
2.社會和文化因素
3.家庭環境因素
4.早期童年經歷
5.自然環境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
精神健康
1,什麽是健康和心理健康
健康:不僅沒有疾病,而且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完全安全的壹種精神狀態。
心理健康;它意味著個體能夠充分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
2.心理健康標準
(1)“自我實現者”心理健康標準(15)
正視現實;接納自己;言行坦率;熱愛自己的事業;獨處;與環境的和諧關系;欣賞日常生活;有巔峰體驗;以同樣的價值關懷他人;人際關系深厚;以民主平等待人;遵守道德標準;富於幽默;有創意;不要隨波逐流。
(2)心理健康的現實標準
①正確的自我意識;②人際協調;③性別角色分化;④社會適應良好;⑤情緒積極穩定;⑥人格結構完整。
3.促進精神健康
(1)促進心理健康的原則
生理與心理的統壹,個體與群體的協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預防與發展並重。
(2)促進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保健網絡;增設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心理咨詢
1,心理咨詢的精髓
(1)什麽是心理咨詢?它是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利用語言等媒介,幫助來訪者消除心理障礙,正確認識自我和社會,發揮自身潛能,有效適應社會環境,與來訪者交流信息,建立某種人際關系的過程。
(2)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聯系與區別。
①聯系:兩者都強調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遵循的理論、方法和原則是壹致的。②區別:心理咨詢的對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咨詢主要遵循發展和教育模式,心理治療主要遵循醫學模式;心理咨詢重在預防和促進,心理治療重在補救和矯正。
(3)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聯系和區別。
①聯系:目的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整體工作的壹部分。②不同:工作目標和範圍不同;工作方法和手段不同;遵循不同的理論和原則;工作人員的專業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評價標準不同。
2.心理咨詢的原則、步驟和形式。
(1)心理咨詢的基本原則
①了解支撐原理;(2)保密原則;③耐心傾聽、仔細詢問的原則;(4)說服、安慰、激勵原則;⑤促進成長的非指導性原則;⑥咨詢、治療、預防相結合的原則。
(2)心理咨詢的基本步驟
①建立關系:熱情接待,說明性質和原則,建立初步的信任關系;(2)了解問題:掌握求助者的意圖和存在的心理問題;③分析診斷;了解求助者問題的類型、性質和嚴重程度,以便選擇求助方式;(4)幫助與引導:與求助者商討對策,以解決問題,促進發展;⑤結束會診:討論下壹步的安排,如有可能跟進。
(3)心理咨詢的主要形式
①直接咨詢和間接咨詢;②個別咨詢和團體咨詢;③面試咨詢、信函咨詢、電話咨詢、現場咨詢。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性別角色
(1)青少年性別意識的發展
(1)探索和了解性知識和異性;②對異性的疏遠和排斥;③對異性的關註和親近;④對異性的追求和喜愛。
(2)青少年異性交往教育
①正確認識青少年的異性交往;②青少年異性交往原則:自然適度;③青春期異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坦誠相待,留有余地。
2.自我意識
青少年自我意識教育
(1)全面了解自我;②積極接納自己;③努力提升自己。
3.人際關系
青少年人際交往教育
①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相互接納、社會交換、自尊維護和情境控制;②人際關系的建立:第壹印象、主動交流、共情;③人際關系的維護:避免爭論,勇於承認錯誤,學會批評。
4.測驗焦慮
(1)考試焦慮的危害
降低學習效率,影響考試成績,形成焦慮人格。
(2)考試焦慮的原因
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
(3)考試焦慮的矯正
自信訓練,系統脫敏,放松訓練。
;
“壹”1。與電子商務的實際發展相比,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的總結往往是()
與電子商務的實際發展相比,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的總結往往是滯後的。。。
選項a
“兩個”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論文
3-4摘要4-5目錄6-7章節介紹17-15 1.1選題背景及意義7-9 1.2國內外研究現狀9-13 1.3研究思路。438+03-15第二章電
工作總結報告1
時光荏苒,光陰荏苒,進公司已經快壹年了。在這壹年裏,我從壹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轉變為壹個專業人士,我也有過仿徨和執著,但我壹直在為自己最初的夢想不斷奮鬥。
我於_ _ _ _ _ _ _ _ 20日進入該公司。當時我還沒畢業,按照領導分工主要負責人事行政。由於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導和幫助,全體員工的大力支持,以及他們的不斷努力,我們才能圓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