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教的每個孩子都是最好的,這只是壹個美好的願望。因為幾十個孩子,甚至幾百個孩子,在同壹個班級或者學校,就已經註定他們不可能完全壹樣,壹樣好,壹樣壞。
認清個性,正視差距,正確對待每壹個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壹個孩子在壹定時間內都有壹定的進步,而不是要求所有孩子在壹定時間內都有相同的進步或成績,這應該是教師正常的教育心態。把每個孩子都教得那麽好或者那麽差,幾乎是同樣壹件不可理解的事情,完全不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
但現實中,我們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走進所謂美好的個人主觀欲望的夢境中,直到壹場或大或小的悲劇或鬧劇在這個夢境中上演。所有的悲劇或者鬧劇表演,都是因為觸犯了法律的不可能,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令人遺憾。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主觀主義的惡果,是所謂唯心主義的罪惡。只有科學的求實精神才是教育教學應該繼承和發揚的。
現實主義主張正視社會生活中的矛盾。現實充滿矛盾,在矛盾的轉化中發展。在教學中,存在著主動與被動、積極與消極、主觀與客觀、難與易、快與慢、多與少、* *與個性、集體與個體等諸多矛盾。越是現實,越是客觀,越會看到矛盾的變化,看到事物的新陳代謝,越會看到社會運動的進步。越是面對現實,越會真切地感受到學生的進步。生活因現實而美好,教育因現實而必然成功。那些空洞的、矯情的、病態的東西必然會被厭惡和排斥,那些自欺欺人的、以“精英”自居的、缺乏誠意的、與現實和大眾深度脫離的虛假理論必然會被毫不含糊地嘲諷和拋棄。
這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是沒有聽說過,那些虛假的,荒謬的,標新立異的也不是沒有聽說過。最後這些笑話都只能用紙包著或者玩火自焚,比如汨羅模式,楊司模式,杜郎口模式等等這些笑話過去上演過,現在正在上演,將來還會上演,因為總有人喜歡標新立異,為了所謂的名利,想盡辦法打動別人,即使欺騙自己,有時也完全不理會。最可悲的是,總有那麽多人在大會的小會議上介紹自己的經歷,在這個媒體和那個媒體上宣傳。教育教學回歸本真迫在眉睫。否則,大多數教師可能會被指責在教育上誤導他們的孩子,甚至被指責在教育上誤導他們的國家。這些老師雖然不是始作俑者,但他們真的參與其中,甚至自欺欺人,拼命表演。他們是分不開的。雖然他們有壹個美好的主觀願望,那就是每個學生都是他們模式中的優秀,這是其他教育模式無法企及的,但這只能是壹個註定不可能的美好願望。眾所周知,在壹個模式,壹把尺子下,不可能所有學生都變成壹樣的寶貝。
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能給人以審美的愉悅和哲學的啟迪,但這種美好的願望往往是最不靠譜的。在某種主觀模式下,他們把每個學生都想象成非常優秀的人,這是他們模式的神奇產物。當他們想象不到的時候,就“創造自己”讓外人相信。
我曾經是這些不靠譜的教育教學模式的追隨者和受害者。在教學中,我也夢想我所有的學生都變得同樣優秀,因為我的壹些想法或壹些模式的實施。我也夢想著像那樣簡單地找到所謂的教學真諦或秘訣。當學生們有了我所期待的優異表現時,我感到興奮和自豪;學生沒有我想象中的好,甚至成績差的時候,我都覺得很煩,很抱怨。在我的期待中,我視他們為最優秀的人,他們每個人都和我壹樣是優秀的寶藏。但往往只有少數人最後能真正成為我的寶貝,有時候——在我心情好或者運氣好的時候,也只能是大多數。不可避免的,總有那麽幾個或者更多的同學,做不了我心裏承認的好學生或者寶貝。
我要求他們做很多訓練,每個人都必須做。我把他們當成壹種方式來講每壹道題,按照同樣的要求布置作業,按照同樣的要求批改他們的作業,甚至對很多應該用獨特的個性來解讀的閱讀題(也美其名曰考試題)給出標準答案或參考答案,要求他們按照我教的統壹語調朗讀某篇文章或詩歌,要求他們按照統壹的要求或寫作方法或主題來寫作。
我也做班主任,要求他們在壹次活動中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要求他們同樣優秀。當有人有差距或者差距太大的時候,總是鼓勵或者批評或者訓斥,總以為自己也可以這樣,同樣優秀。但這個願望幾十年來從未實現。即便如此,我也很少懷疑自己對學生的要求有沒有問題,因為我總覺得個人的願望應該是多麽美好,毫無疑問會有錯誤。我經歷的、看到的、聽到的很多事實反復證明,壹廂情願的所謂美好願望,有時候是悲劇或鬧劇的根源。
第二,只有真正的教育,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老師的寶貝。
從某種程度上說,真理是教育的生命。沒有真相,談論教育,開展具體的教育活動,只能是壹句玩笑話,壹派胡言。
“有壹段時間,我們實現了所謂的名家或專家所說的真正的教育。但是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壹種虛偽的教育。要麽追風,要麽壹時頭腦發熱,不切實際地、創造性地想象,然後通過媒體網絡傳播。流行了壹段時間,大家都加入進來,興奮了壹段時間,大家都覺得被騙了。我得回去重新審視教育,審視自己。”這是壹個老師的博客。老實說,他說的是實話。
要談教育,就要有勇氣做壹個真正的教育者。教育有成功也有失敗,整體如此,對某壹個人也是如此。真正解剖自己,真正了解學生,結合實際制定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才會有效。空談,沒有;厚著臉皮胡說八道,完全不能接受。
放低姿態,走近學生,扯下虛偽的面具,放下自欺欺人的架子,紮紮實實研究現實的教育教學問題,想辦法壹壹解決。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相。不要只想創新幻想新的理論和發現,甚至把壹根稻草做成森林,壹滴水做成小溪或者汪洋。幾千年來,能稱之為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並不多。每個人都有新的理論,時不時有新的想法,這是非常不正常和不真實的。
也許有人認為,在這個改革的時代,如果有些事與改革無關,就會讓人開懷大笑,慷慨解囊。改革從來沒有拒絕繼承優秀傳統。改革,拒絕虛假,虛假註定失敗。教育也要堅決拒絕虛假,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努力實踐真正的教育,這樣教育才會有大的發展動力。真正的教育是健康的教育,才有可能大有作為。虛假的教育是病態的教育。如果還是不就醫,那就只有絕癥,無藥可救了。
《中國青年報》4月2014+02日發表的報道《真實教育的追求》中有這樣壹段話,值得我們深思。
44歲的曹樹德去了北京,成了十壹中的壹名教師。此前,他在湖北省宜昌市壹所中學任教。他是公認的優秀班主任,善於讓自己接手的班級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改變。但這所北京名校的經歷讓他意識到,讓他成為湖北名師、特級教師的很多做法“確實是錯誤的”。“老師也要改正錯誤。”雖然過去很輝煌,但曹老師坦言“那不是壹種深入學生內心的教育。”他說:“很多人在這樣的班級裏被拖著往前走,他們害怕。”
顯然,在老師的權威下,在老師個人或學校名利思想的驅使下,在老師單方面主觀設定的目標下,教育已經走樣了,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老師也不可能把每壹個學生都當成寶貝。他們充其量只是把壹些優秀的學生當寶貝。認真對待事情,也要把人當人看。用平常心對待每壹個學生,對待妳所從事的事業,而不是把妳所做的作為獲取個人名利的資本,甚至把每壹個學生都當成名利場上獲取榮耀的工具。
公平對待每壹個學生。經常和學生聊天。正確對待他們的錯誤。努力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讓學生真誠信任自己的老師。多壹些學生能接受的建議和幫助,少壹些命令和訓斥。遵守規則。關註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學會選擇。讓學生有自己真實的想法。鼓勵他們做最好的自己。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
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是老師的寶貝。“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