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銳,華南師範大學精神分析學博士,中國精神分析聯合會理事,廣東省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現為廣州醫科大學教師,臨床經驗豐富,被譽為“畫曼陀羅第壹人”。
高延鴻,應用心理學博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他的研究興趣是榮格心理學類型和MBTI技術。現在在華南理工大學工作。
1912年,由於學術觀點的分歧,榮格決定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關系破裂後,四十多歲的榮格遭受了大量的幻覺和情緒沖擊,隨時有被無意識吞噬的危險。因此,他像精神分裂癥患者壹樣經歷了痛苦。
為了維持自我(ego)的現實功能,榮格畫了曼陀羅並積極想象,在紅寶書上記錄了各種遭遇無意識的經歷。後來,他分析了這壹時期的經歷,其中形成的自我理論成為精神分析學派的特色。
曼陀羅的3.1榮格
我們通過榮格的幾部重要的曼陀羅作品,試圖了解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內心世界,並希望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分析,了解榮格是如何實現自己的心理治愈的。
1.榮格的第壹曼陀羅
容格的第壹幅曼陀羅畫於1917,它被稱為Systema Munditotius,如上圖。在那段時間裏,榮格是壹名被囚禁在英國的營官,他每天早上都在筆記上畫曼陀羅圖形。
精神分析學家Harms(2011)對這幅曼陀羅進行了分析,認為榮格表面上看起來是在對世界的物種進行排序,實際上是在試圖通過象征的手段來構建內心的平衡和秩序。
2.中期的曼陀羅繪畫
在面對無意識和自我治療的中期,紅寶書中有兩個曼荼羅可以代表榮格內心世界的轉變。這兩部作品在他後來的作品中經常被引用。
第壹個“四合壹”中央有壹個太陽,太陽周圍有十六個球體和裝飾品,最外圍有四個小圓圈,每個圓圈都有壹個人的形象,如上圖。
在《榮格全集》中,他的分析是這樣的:“它們代表人格的四個方面,或者說屬於自我邊緣的四個原型意象。這兩個女人的形象不難被認為是阿尼瑪原型。老人對應的是意義和精神的原型,黑暗地獄的形象是智慧老人的對立面,成為壹種神奇的(有時是破壞性的)路西法元素...圓圈外用四種顏色畫出的十六個球體來自眼睛,象征著意識的觀察和辨別功能。同樣的,另壹圈的裝飾都是朝內的,就像把裏面的東西從外面倒進中心壹樣。此外,外圍的裝飾似乎也在接受外界的事務。這是為了回收前期投射的能量流,在自我認同的過程中融入人格中樞。”
從這部曼陀羅中,榮格能夠用清晰的形象表現出難以描述的無意識心理特征(阿瑪尼和陰影),並試圖將它們融為壹體。中樞太陽象征著他後來認為的自我原型。從此,榮格開始揭示他的自我理論。
另壹幅曼陀羅畫《星辰》是上壹幅《四合壹》的延續。榮格對它的分析是:“與前面以太陽為中心的繪畫相壹致,這次用星星來象征中心,是非常典型的形象。太陽是壹顆能在天空中發光的星星,展現了內在的自我,代表內在自我的星星呈現在無序的無意識中。這幅畫使用了四種顏色來強調向四個方向輻射的結構。這幅畫最重要的壹點是,我把自我的重要功能定義為對抗無序。”
這幅畫的意義在於,榮格內心的紊亂已經開始被整合,這讓榮格更加清楚自我整合的矛盾混亂的作用。
3.晚期曼陀羅繪畫
《永恒之窗》和《黃金城堡》是榮格·曼陀羅後期繪畫中最重要的作品。
永恒之窗是榮格根據他的夢繪制的,這個夢記錄在他的自傳《記憶、夢和思考》中。在這本書裏,我寫道:“通過這個夢,我明白了自我是方向和意義的原則和原型。它的治療效果是隱含的。對我來說,此刻的頓悟是到達這幅畫的中心,這個過程有治療作用。而關於我自己的神話就誕生在這個微妙的星座裏。”
《金色城堡》是榮格最後的曼陀羅作品,畫於1928。
在《回憶、夢與思考》中,榮格寫下了自己當時的感受:“畫完後,我問自己,‘為什麽這幅畫在中國的味道這麽濃?’它的形式和色彩的選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觀上沒有什麽國畫的東西,但我覺得很有國畫的味道。……"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榮格的內心壹直處於和諧有序的狀態,他可以通過這些曼陀羅畫來理解內心與外部現實世界的關系(進而提出* * *)了。
3.2榮格的精神轉變
從這五幅有代表性的曼陀羅畫和榮格後來對自己的分析,可以看出曼陀羅畫帶來的心理轉變過程。
3.3繪畫體驗的意義
首先,曼陀羅-自我理論已經成為精神分析的基本特征。
其次,自我理論成為劃分榮格學派的重要依據。
最後,自我理論成為箱庭療法的理論基石。
總之,精神分析理論的核心部分來自於曼陀羅繪畫技術,可以說曼陀羅繪畫和精神分析理論密不可分。同時,曼陀羅繪畫使榮格的精神分析在心理學上具有極其鮮明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