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出生於南匯縣黃璐鄉。畢業於南匯中學1962,復旦大學化學系1967,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方法論1982。畢業後在科學情報研究所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院思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朱昌潮知識面很廣,對科學史有研究,對外國學術思潮也有研究。出版書籍40余種,論文100余篇,文章1000余篇。主要著作有《思考的歷程》、《發展自我》、《思考與智慧》、《創新思維》、《人生的智慧》等。主要論文有《論作為自然歷史過程的人類思維》、《論人類思維起源的動因》、《論意識起源的比較研究方法》。
他的作品和論文獲得了30多個獎項。其中《挖掘大腦中的財富》被評為2001年度最受歡迎圖書之壹,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科協、新聞出版總署優秀作品三等獎。《創新思維》獲全國思維科學學會特等獎(籌備中),《思想史初探》獲學會優秀論文獎,《紅旗》雜誌發表的《論社會生物學與人類自私》獲學會優秀論文獎。
《思維史研究方法》獲10周年思維科學研討會優秀論文壹等獎,《外腦利用》獲全國10科普期刊壹等獎1。
學業成績
首先,對個體發展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提出了較為完整的理論解釋。上個世紀,德國科學家黑格爾提出了個體胚胎發育重演物種進化史的理論。此後,黑格爾進壹步提出了兒童精神發展重演人類精神發展過程的心理重演律,恩格斯稱之為心理胚胎學或精神古生物學,並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學術界從來沒有解釋過這兩種重復規律的機制。我在《方法》雜誌、《科技辯證法》、《潛科學》等刊物上探討過它的機制。進化與DNA分子的變化相結合,物種的特征與個體的特征相結合,使DNA排列下的個體發展過程重復了歷史進化過程。同理,大腦的發育,無論是腦容量還是結構,都在重復神經系統的進化。結構的進化導致功能的進化,結構的重復也導致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的重復。討論遞推規律具有壹定的理論意義。
其次,逐步構建人類思維發展史的基本框架,深入探討人類思維史的起點、階段、動因和研究方法。《論人類思維發展的起點》、《思想史的初步研究》等論文發表在社科雜誌上,這些論文被《中國世紀文藝理論部》、《社會主義圖書館》等各種叢書收錄。
第三,運用腦科學和思維科學的理論,在開發大腦潛能、開發智力和創造力、改革教育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取得了許多成果。在《智慧與思維》、《上海教育》等雜誌發表《右腦開發理論》、《情緒智力理論》、《思維訓練的基礎與方向》等論文。,並利用腦科學的成果提出了左右腦協調發展理論和智商情商協調發展理論。出版了智力開發教材《尋找智力》等。
第四,努力普及思維科學、哲學和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理論,壹旦被群眾掌握,就會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朱昌潮在《解放日報》、《文匯報》、《情報雜誌》、《少年科學》等報刊上發表了大量文章,並努力普及學術和科學工作。還創作了41電視劇《科學智慧八分鐘》,試圖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思維科學、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知識。該片被評為1998上海65438+。
朱昌潮認為,學者應該關註社會,努力保持科學理性,努力保持獨立思考的精神。他們不應該壹輩子目空壹切、人雲亦雲、媚俗,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和歷史辯證法的唯壹標準。人生格言是:多給世人講真話,勤為後人寫文章。愛好旅遊,遊泳,園藝等。
學術觀點
第壹,人類有了思維,就開始了不斷創造的過程。
人類不僅創造了精神世界,也創造了豐富的物質世界。據不完全統計,僅人類創造的科學就有4000多種。人類創造的文學藝術精品數不勝數。自從人類創造了第壹件工具,人類文明史的第壹章就此揭開。
人類社會,從奴隸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壹直靠創作,走到了今天。
如果沒有思維,人類就談不上創造...如果沒有人類的思考,盡管法律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但人們對它們將壹無所知。
第二,思維也是壹種寶貴的資源。
思維是人的大腦的功能,大腦重約1500g,體積1400ml,神經元約1000億個。人腦極其復雜,不僅有巨大的顯形功能,還包含巨大的潛在功能。因此,開發人腦潛能成為新壹代人的第壹要務。劉奎林說,人腦是壹個小宇宙,它和大宇宙是壹壹對應的,壹點都沒錯。
人腦是壹種巨大的“無形”資源。
三、靈魂-自然-社會理論——這是人類的思維。
從歷史上看,由於人的思維的復雜性,人們對思維的認識和探索比較晚,觀點也不壹致。
總的來說,靈魂論統治的時間長,社會論統治的時間短。只有在恩格斯的時代,我們才對人腦和思維有了清晰的認識。但是,人們這樣思考是什麽樣的機制,人腦的化學和物理反應遵循什麽樣的機制,還在探索中。
第四,人類的思維是大自然最偉大的傑作。
自然進化有許多傑作,但最偉大的傑作是思維。大自然花了30億年才創造出思維並賦予人類。思維的延伸是自然發展史上壹個偉大的裏程碑。如果人類不以自己的思維去認識世界,不去保護、利用和改造自然,那就是思維的最大浪費,人會以自然為恥。
五、人類思維的發展過程
1,思維能力持續提升
2.思維的內容是不斷擴展的。
3.思維方式在增加。
4.思維方法不斷更新
思維規律的內涵在不斷變化,人們對思維規律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
(1)思維正在從具體向概括發展;
(2)思維是從形象到抽象不斷發展的;
(3)思維從神秘發展到理性。
(4)思維不斷走向理性與非理性的結合。
第六,創新思維是大腦爆炸的美麗火花。
1,創新的結果就是發現。
2.創新是人的精神支柱。
3.創新是心態的花園。
4.創新是歷史的王國。
相關論文
營造學術民主的氛圍
壹個團體、壹個組織乃至壹個國家要想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就要努力營造壹個良好的氛圍,尤其是學術民主。
所謂學術民主氛圍,是指學術人格平等的氛圍,在真理面前自由討論探索的氛圍,以實踐為檢驗各種理論正確性的唯壹標準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每個人的創造力和探索欲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可以營造輕松的氛圍,也可以實現學術的繁榮。由丹麥物理學家玻爾領導的丹麥理論物理研究所成為了伯根哈根學派的大本營和現代量子力學的研究中心,培養了十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泡利、海森堡、朗道等著名物理學家都曾在這裏學習和研究,壹些著名的思想成果如測不準定理、海森堡方程等都在這裏萌芽。為什麽這個研究所裏全是明星?玻爾總結說,民主氣氛的形成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為什麽要倡導民主的學習氛圍?
首先,真理是充滿內涵的,需要人們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探索。從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去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任何事物都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研究,從而在各個方面得到正確的理解。研究水,物理學家研究它的物理性質,發現它是壹種具有壹定熱容、浮力和水壓的流體;化學家研究它,發現它的化學成分、分子結構、電荷分布和極性;生物學家研究它,發現它對生物的新陳代謝有很大作用;生態學家、水文學家、氣象學家也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對其進行了研究,有了種種新發現,發現了新的真理。不能說只有物理學家有研究水的必要和合理,化學家、生態學家、水文學家、氣象學家沒有必要,不應該研究水。尤其是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更是難以確定哪個方向有用,哪個方向沒用。法拉第研究電磁感應的時候,誰能有把握的說他的研究沒用,沒必要?沒有壹個偉大的權威能涵蓋壹件事的方方面面,也沒有壹個人能發現所有的真相。壹個權威只能在某個方面對某個問題達成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不提倡民主的風氣,只搞壹種研究,多維度的研究,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只會停留在某壹個方面,不可能達到豐富、全面、立體的認識。如果沒有學術民主,只有壹個人的思想在思考,人們要麽不思考,要麽盲從,對事物的認識只會停留在壹個人的層面。這種認識必然是非常有限的,有時可能是錯誤的。如果認為從自己熟悉的這個方面,從自己喜歡的某個角度去研究才是唯壹正確的方向,如果不支持或排斥其他方面、角度、方法的研究,就會壓制不同意見的討論,排斥其他方面的研究,不利於學術的繁榮和進步。
其次,人們對真理的認識是壹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天才再有先見之明,權威再有見識,也只能知道客觀事物的某壹部分、某壹方面、某壹過程的真相。人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壹個由簡入深的過程。對事物的理解永遠不會結束。知道這個層次就有了新的層次;知道了這個過程,就有了新的過程可以知道。認知是不斷接近真理的。這個過程是無限的。沒有人能窮盡所有的真相。如果真相被少數人知道,科學不就終結了嗎?正因為對真理的探索是壹個無限的過程,它需要在民主的氛圍中充分調動科學團體的作用,不斷向科學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第三,壹個人的認識是否達到真理,不取決於它的權威、知識和地位,也不取決於他自己的感受,而取決於客觀標準。在真理面前,錢、權、勢都沒用。真相面前人人平等。每壹個人,不管妳是小人物還是大人物,妳的想法、理論、概念是否真實,都需要經過千萬人的實踐檢驗。實踐是公正的法官。如果沒有民主氛圍,用權威或權力來評判壹個理論的對錯,往往會導致錯誤。香花叫毒草,無意義的研究叫“劃時代的貢獻”。當時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因為人格崇拜和大樹的影響,被說成是最高最活的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壹大貢獻。實踐有力地證明了這種理論是錯誤的。實踐不賣帳。然而,當人們發現它的錯誤時,它已經危害中國10年了。如果有學術民主的氛圍,錯誤的東西就很難裝扮成正確的東西而流行壹時。
第四,民主氛圍是學術進步的最大動力。有了民主的氛圍,可以在科學探索中互相學習,共同探索;可以互相批評,尋求真理,激發思想,提高創作氛圍。民主的風氣最符合科學的探索特性,有利於科學的發展。神創論的研究表明,思維的多樣化和發散性最容易激發創造性思維的萌發。創造性思維是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的結合,也是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的結合。這就像打井,只在某個地方挖深。雖然可能挖得很深,但是如果沒有有水的地層,還是沒有水。東挖壹鍬,西挖壹鍬。挖不深,就算找到地下有水的地方,也挖不到水。只有找到水,井挖到壹定深度,才能挖到水。民主氛圍有利於發散思維的萌發。如果民主精神不強,壹個人狂妄自大,下面的人要麽沈默,要麽壹味的論證,註解,解釋其中的大義。這只能是文字的浪費,信息的垃圾。怎麽可能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我們再來回顧壹下文革時期百萬理論家所取得的理論成果。這不是很了不起嗎?歷史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思維科學研究需要更多的民主氛圍。思維科學以人的思維為研究對象,研究思維的人更需要創造性、探索性和真理。中華民族有著偉大的創造傳統。中國的現代化迫切需要弘揚創新精神。有思想的科學家肩負著提高民族智力素質和創造力的重任。為了促進思維科學的研究,我們必須發揚民主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