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教育部部長周濟專門到青島考察時說:“青島的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壹面國旗,引領著全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據悉,目前,我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已達19.1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的50%以上。
高二學生每月入600元。
1998年,學生不足1000人的膠南電子學校還是壹所教學經費短缺的農村職業學校。也就是從這壹年開始,學校開始與韓國某電子企業合作,由該企業投資建設廠房。“車間”就是教室,“工人”就是學生,“師傅”就是老師。學生花半天時間學習理論,半天時間練習。“工作”每個月能給學生帶來600元左右的收入。學生不僅可以自立,還可以補貼家用。“學”為“做”提供了理論支持,同時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後,學得更起勁。
記者了解到,膠南電子學校已成為國家重點學校,全國100所試點學校之壹。學校有3600多名學生,企業為工廠總投資2000多萬。擁有50多條生產線,可同時容納超過65,438+0,000名學生。這種“學生滿意、企業滿意、學校快速發展”的雙贏模式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學校創辦了六家企業。
“我們壹直在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運作模式。”市教育局副局長王金生談職業教育,平度市職教中心借鑒德國經驗,實行“雙元制”辦學,圍繞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學校創辦了汽車維修、水果加工等6家企業,職校學生出路不錯。另壹種是“集體化”。如以山東輕工工程學校為龍頭,成立了“現代制造教育集團”,由中國集裝箱公司、青島機電公司等21企業和27所學校加入。突破“壹校壹企”,發揮名校和重點企業優勢,開創了壹條學生從職校到名企成才之路。
“雙證書壹體化”:職業教育的“新名片”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已達1910000人,占高中階段教育的50%以上。“除膠南電子半日學習、半日工作外,膠南職業學院將學校辦成企業,由企業負責招生、教學、生產管理,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實行‘壹日學習、壹日工作’的‘工學交替’制度。市職業教育教研室劉主任表示,勤工儉學的方式很多。膠南職業中專引進青島雙興機械公司、泰發集團和學校對制造專業實訓基地進行管理和運營,將實訓基地做成經營實體。近日,在青島開設的“中等職業學校工學結合、工學結合教學管理”研究課題,是教育部為備戰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會議,深入研究當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而設立的職業教育專題研究課題。重點是通過案例分析,探討職業教育中工學結合的形式和教學模式。
記者了解到,除半工半讀外,我市部分職業學校“雙證融合”進展順利。學生畢業時只考壹門就能拿到畢業證和職業技能證書,受到學生歡迎。劉主任表示,“目前國家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我市職業教育也正在步入快車道。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情況選擇職業教育,從而變得健康和有才華。”
[6]可以解決貧困家庭學生上不起學的問題。對於農業工人來說,他們大多來自貧困家庭。迫於貧困,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放棄繼續學業的機會,早早走上工作崗位。現在他們有工作有工資,想讀書,但又不願意放棄工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可以幫助他們實現夢想,邊工作邊學習,兩者兼得。
壹旦工學結合,工學結合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育培訓模式,側重於在員工休息日上理論課,在員工崗位上實踐,基本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
以工助學,以學促工,正確學習和工作,提高技能和收入。工學結合,勤工儉學,學生邊工作邊學習,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通過學習提高技能,通過提高技能增加收入。
(9)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培養的人才更適合野外生產實踐。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現場上課,生產實習,更有利於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課程內容針對現場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培養的人才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更適合現場生產實踐,更受企業歡迎。
⑽資源享受,學生、企業、學校受益。工學結合、工學結合把學校的教育資源和企業的設備資源、真實的生產流程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讓學生、企業、學校都受益,真正實現“雙贏”,是壹種非常好的教育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