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淺談幼兒園大班教學與教育

淺談幼兒園大班教學與教育

幼兒園大班教學教育隨筆(1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壹定都接觸過散文。散文通常指壹種散文體裁,隨筆記錄,抒情,記敘文或評論文不拘形式,篇幅較短。那麽,怎樣才能寫好壹篇作文呢?以下是我關於幼兒園大班教學和教育的隨筆,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1玩具是孩子學習的工具,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教科書,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侶。家庭和幼兒園都積極為孩子提供各種玩具。滿足他們好奇、好動、模仿、熱愛遊戲的心理需求。

有壹次,我去超市,來到玩具櫃前。我看見壹個孩子纏著他的父母給他買電動玩具。邊上的人很多,很多家長抱怨,自己花幾十塊錢給孩子買的玩具,剛玩了幾天就扔了。他們怎麽能在工作中賺到這些錢?是的,玩具是用不完的,很多玩具都很貴。購買這些玩具對於很多家庭來說,無疑是壹種經濟負擔。兒童玩具如何才能既經濟又能玩很久?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我把目光放在了大自然上,利用大自然中的風、沙、石、水、雨來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讓孩子的智力在遊戲中得到開發和發展。

風:妳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妳能感覺到。微風是什麽感覺?當有大風的時候會發生什麽?冬天的春風、秋風、冷風是什麽感覺?帶孩子出去散步,仔細欣賞和觀察,讓他們邊走邊描述,並指導他們制作簡單的風車、風箏和飛機。當他們看到孩子拿著自己的玩具在風中奔跑尖叫的時候,我會結合“不同的風”這壹課,讓孩子知道風的成因,它對人類生命的用處和危害等。

沙子:小顆粒的沙子在大人眼裏只是建築材料,但孩子不這麽認為。經常看到孩子們圍著沙堆,有的挖坑,有的堆山,有的爬上去做沙坑。下面的小朋友攻擊,玩“攻擊碉堡”的遊戲。日常生活中,我指導孩子們把土摻進沙子裏做包子和烤餅,把冰糕棒和樹葉插進沙子裏。

水:是孩子的親密夥伴。玩水是孩子的天性,能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結合教學把壹些小船、小鴨子折到水裏,讓它們在海上航行,在池塘裏玩耍,找壹些木塊、泡沫、釘子、紙片放在水裏給孩子玩。很多孩子在玩的時候問我。

雨:雨放晴後,孩子們像籠中鳥壹樣,壹起“飛”到院子裏,在被細雨打濕的各種花草樹木中尋找食物,大聲宣布,並不時為自己的發現爭論不休。這時,我壹邊看,壹邊引導孩子們對雨前雨後的各種景色進行對比觀察,並給他們講壹些雨雪間自然變化的常識。

此外,我還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資,指導孩子制作壹些簡單的教具,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比如各種飲料瓶、罐、盒、管、包、抹布、舊日歷、泡沫等。,都是我的孩子收集的。我指導孩子做壹些錢買不到的“土”玩具,比如用泡沫做各種動物的頭,用彩筆畫五官,掛在家裏或者做遊戲。用於娃娃家(桌、椅)、花瓶、花盆、吊籃等。廢棄的葡萄酒瓶蓋是用繩子將壹些破布和瓶蓋綁在壹起制成的“毽子”,鐵絲被用來穿在瓶蓋上作為手搖鍛煉的手鈴。還用來代替鐵片,在磁性黑板上固定掛圖,方便又經濟。

小冰棍棍壹般都扔在壹邊。我指導小朋友把冰棍洗幹凈晾幹,當計算棒用。它們在學計算的時候用來分解和作文,在玩角色遊戲的時候用來做玩偶的筷子,也可以用來做單詞作文,拼圖等等。

為什麽孩子們特別偏愛這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廢舊物質?原因是無論是沙、石、水還是廢料,它們的可塑性都很強。玩具“貓”只能是貓,不能變成別的。壹把沙子在孩子手裏可以變成山和其他東西。這些“玩具”本身沒有固定的形式。正因為它們是未成形的,所以它們必須具有創造性,才能使它變得有形。

在制作玩具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停地做著各種動作,如折、拉、按、轉、剪、捏等。這些動作重復多次,促進了孩子手腕和手指肌肉的發育,提高了手部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和準確性,不僅鍛煉了他們的手和大腦,還鍛煉了他們的身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能夠親身體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壹切。

這些“玩具”也有同樣的好處,那就是它們都是大自然免費贈送的,妳想玩就可以隨時拿走。

千百年來,人類制造的玩具不斷更新、發展、淘汰,但自然界中的“玩具”和“廢舊材料制成的玩具”壹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具有經久不衰的魅力。當妳被店裏琳瑯滿目的玩具弄得眼花繚亂,又缺錢的時候,不要改變方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玩具吧!櫃臺上的玩具雖然精致,卻沒有自己的有趣、聰明、持久。

幼兒園大班教學教育隨筆2當我拿到彩龍這壹課的時候,我驚呆了!這麽難,孩子怎麽畫?我們做什麽呢而且時間很緊!我趕緊對導演說:“不行,太難了。我班的孩子不會畫。”導演說:“孩子肯定行。別擔心。相信孩子。沒有什麽是孩子做不到的!”

我以神奇的龍的傳說為出發點,很快就會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通過對PPT的觀察,我讓孩子開始畫龍。當我拿到孩子的作品時,我暈倒了!這裏壹條龍,那裏壹條龍,簡直四不像!我開始想,我該怎麽引導我的孩子?我試圖改變老師講,學生聽,或者老老師畫,學生畫的舊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而是采用更開放的方式進行教學。

於是我找了相關資料,然後引導孩子。讓孩子發現龍有壹些其他動物的特征,比如牛頭、鹿角、蛇身、獅尾。然後對比圖片,讓龍在孩子的記憶中更加生動。當孩子再畫龍的時候,可以抓住龍的基本特征,可以畫出各種龍的誇張表情,滿足了孩子對新奇思維的喜歡。

等孩子會畫龍之後,我再幫他們提高。我很自然的把美術目標中對色彩、線條、裝飾的要求揉合到壹個內容中,讓孩子們通過壹個主題內容得到更好的發展。我根據班裏小朋友的特點,選擇了不同風格的材料來裝飾作品,以此來拓寬小朋友的創作思路,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用不同的材料裝飾龍的身體,孩子還是第壹次嘗試。所以手術前,老師演示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很興奮了,個個蠢蠢欲動。美麗的七彩龍立刻讓孩子們興奮起來。芮芮說:“這條龍的鱗片像波浪壹樣。”玉子說:“這條龍身上的鱗片太美了。”.....活動室裏擺放著壹對彩色的龍,手裏拿著壹張畫紙畫著畫著。他們用不同的材料裝飾畫出來的龍,然後輕輕地掛起來,壹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來了。壹聲驚呼“哇!多美啊!”這是我們班的小朋友在做七彩龍,輕松愉快有趣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就有了。

貼和剪紙對大班的孩子來說不是問題,但是40分鐘畫完、裝飾完、畫完龍,對孩子來說太難了。所以後來和導演商量後,導演給了我壹個更好的方案。她說:“妳可以拿白紙,先把背景色塗在孩子的畫上,然後直接拿出彩紙來畫。那不是很多時間嗎?”後來這個小東西在課堂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節省了我們很多時間,孩子們也能順利完成比賽。

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了壹個道理!愛孩子,就要學會信任孩子,鍛煉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看問題。沒有孩子做不到的,只有老師想不到的!作為父母或者老師,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生活。即使經常摔跤,我們也只需要遠遠地看著,在心裏為他加油。

幼兒園大班教學教育隨筆3有壹次,我班的小朋友在畫《我的好媽媽》主題圖。當孩子們安靜地畫著他們可愛的媽媽時,兩個孩子因為某種原因吵了起來。我走過去看了看。原來他們是在爭論媽媽之間的區別。壹個說妳媽是短發,壹個說妳媽是長發,兩人因為觀點不同吵了起來。壹個孩子認為他畫中的母親穿紅色外套很好看。另壹個孩子認為媽媽的衣服應該是綠色的才好看。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站在壹旁什麽也沒說。

這時候看到兩個孩子還在吵,問為什麽。有的說紅色好看,有的說綠色好看。他們又在爭吵了!這時,澤澤的小朋友站起來說,妳說的對,所有的顏色都是美的,於是他們停止了爭論,開始畫畫。過了壹會兒就完成了,都挺好看的。我站在旁邊看到了。我拿起兩張圖,對孩子們說,妳們喜歡嗎?這兩幅畫都很美。。聽到這裏,孩子們立刻高興地鼓起掌來。然後我跟孩子說,以後有不同意見,要通過討論來解決,但是不要再吵了。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了。

從這件事我看到,當孩子之間發生爭執時,老師可以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既能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孩子在公共場合表達意見的能力。為什麽不呢?

這個活動的目標是讓孩子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知道水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明白水的重要性,知道如何節約用水。我覺得我選的內容比較適合大班的孩子學。

活動前準備了很多資料。有水,牛奶,可樂,彩色的花,熱水,紙等。,而且冰塊都是提前凍在冰箱裏的。課前我也做了很多實驗,都挺成功的。在活動的第壹部分,我首先展示壹些玩水的玩具,讓孩子們玩水來引起他們的興趣。然後讓孩子知道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的會流動。在介紹無色的水時,我讓孩子們觀察並比較水、牛奶和可樂的顏色。孩子能很快看出牛奶是白色的,可樂是黑色的,水是無色的。在介紹水是無味的時候,我讓孩子自己去品嘗這三樣東西的味道。通過品嘗,孩子知道牛奶是酸的,可樂是甜的,水是無味的。這裏我原本設計的是品嘗牛奶和醬油的味道,因為醬油的味道是鹹的,可以突出水淡而無味。但是上課的時候,考慮到醬油太鹹,對孩子身體不好,就換成了甜可樂,感覺比醬油更有說服力。說到水是透明的,我分別在水杯、牛奶杯和可樂杯裏放上彩色的花片。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很快看到只有玻璃杯裏的花才能看清楚,證明水是透明的。說到水的流動,就讓他們通過平時的觀察和練習去理解。比如,孩子打開水龍頭,會看到水噴出來,走到河邊,會看到河水靜靜地流著,然後讓孩子慢慢地把杯子裏的水倒進盆裏,讓孩子感受水的流動。

在活動的第二部分,我想讓孩子們知道,水是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我用預先凍好的冰塊變了壹個魔術,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知道當溫度下降時,水會變成冰。小朋友對這個魔術很感興趣,說話很積極,想出了水變成冰的幾個條件。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經過壹些討論,他們了解到只有當溫度上升時,冰才能變成水。聯系生活實際,孩子們在炎熱的夏天想到自己最喜歡的冰棍,太陽壹曬,它很快就會融化。這樣培養了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同時冰變水的條件是溫度升高。水不僅會變成冰,還會變成蒸汽,這個孩子很難理解。我想讓他們想象壹下,父母在家燒水的時候,水開了就會冒出熱氣。這種熱空氣就是水蒸氣,孩子很容易理解。然後我倒了壹杯熱水,讓孩子觀察熱水裏出來的熱氣是蒸汽。而水蒸氣冷了又會變成水。水的變化取決於溫度的變化,這壹點孩子通過親身實驗更加清楚。然而,在做實驗時,孩子們應該自己操作。因為是熱水,他們怕燙傷孩子,所以老師改做實驗。這樣,孩子得不到鍛煉的機會。

在活動的最後,孩子們討論了水的用途,知道我們平時應該節約用水,不浪費水,活動的目標得到了更好的體現。

幼兒園大班教學與教育隨筆5當幼兒取得壹點進步時,我們壹定不要忘記表揚他,這會增強他的自信心,給他成就感。這是我工作以來,對我觸動最大的壹點。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八種智能,每個孩子的優勢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個孩子學習風格的差異是由他的優勢智能決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語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間視覺智能突出,有的孩子運動智能突出,所以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通過鼓勵、表揚、引導來克服他的缺點,盡量彌補他的缺點。

我記得我們班有這樣壹個女生——不敢看著老師的眼睛說話;當老師靠近她時,她會很緊張,而且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所以語言表達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也比其他孩子慢。看到這樣的孩子,我很心疼,很糾結。是什麽原因造成了現在的她,我們沒有辦法去調查,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給她壹個新的教育,壹個新的起點。所以我們關註她的壹舉壹動,希望能捕捉到她的亮點和進步,給她鼓勵,贊美,機會和希望。當我們發現她在繪畫和體育方面表現突出時,我們當著所有孩子的面表揚她,並請她示範。當她在老師的引導下和老師打招呼的時候,我們會給他擦擦頭,給他壹個贊許的微笑;當她能按照老師的要求簡單回答老師的問題時,我們會給她鼓勵的掌聲和壹張小紙條...有了這些不同的贊美和鼓勵,她漸漸變得大方起來,敢於直視老師的眼睛。這些進步可以通過簡單的鼓勵和表揚來改變。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壹個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希望的壹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表揚,鼓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作為壹名幼師,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壹顆愛心,愛孩子,愛父母,愛工作。我們要用我們滿滿的愛去關心和尊重每壹個孩子,耐心細致地引導每壹個孩子,這樣才能關愛孩子,才能體現教師的責任感,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大班是在原來的中小班的基礎上,已經有壹定的規則感。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自我放縱的欲望也越來越大,我們常說的“越來越瘦”、“越來越油膩”、“越來越聾”...

所以我覺得在進入大班之初就應該和孩子討論制定各種規則,比如區域規則、用餐規則、行走規則、運動規則、午睡規則、班級規則以及禮貌、團結、友愛、互助等規則的精神意識。同時,要根據這些規則,制定相應的獎懲規則,讓每壹個孩子都有“公平正義”和“獎罰分明”的意識。當然,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也要註意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孩子感興趣、適應能力強、能接受的方式。比如我們班,午餐會以“和小鬧鐘比賽”的形式;午睡時,孩子們會積極參加“小解放軍”的倒計時。

記得班主任在培訓的時候,殷老師的《走進童心》就建議我們老師要更深入孩子們的內心,去了解他們,不要過多的幹涉他們,多給他們機會。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上,我分了“小值日生”(7-8)、“小氣象員”(1)、“小班長”(多個)、“組長”(10)、“小警察”(多個)等幾個角色,參與班級的日常管理。小天氣預報員是每天報告天氣並做記錄的人;小班長模仿老師,課前課後管其他孩子;領隊除了為隊員分發飯菜和學習用品外,還要管理好團體紀律;小警察通常在自由時間或地區時間監控其他孩子是否違反規定...

我們給每壹個孩子參與的機會,給予及時適當的引導,讓每壹個孩子都願意參與,都能參與。相信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和訓練,孩子會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老師會越來越省心,孩子會越來越主動,常規管理會越來越好。

幼兒園大班教學教育隨筆7壹個著名的人曾經說過:“給我壹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我想說的是“給我壹個支點,我可以用愛的杠桿撐起孩子的心”。

琳琳是這個學期結束時我們班的新成員。才過了幾天,我發現這個孩子很聰明,很有想象力,但是畫畫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比其他孩子稍遜壹籌,而且不聽老師的安排,喜歡壹意孤行。小手也不能閑著,要麽抓別人的衣服,要麽撕掉衣服上的裝飾,要麽抓來抓去抓其他小朋友的臉。雖然沒有造成什麽大的麻煩,但是班裏的孩子和家長已經在抱怨了。我和帶班的劉老師給孩子處理了這個案子,給家長做了解釋。

解決這個“心病”,我的特效藥就是用愛去影響孩子。我要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找出重點,以便對癥下藥。經過了解,我知道琳琳壹直是由她的祖母照顧的。琳琳的父親是家裏唯壹的孩子。奶奶對這個孫子嬌生慣養,對孩子百依百順。再加上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孩子就形成了今天的小散兵遊勇。後來因為奶奶生病了,現在被照顧。據孩子奶奶介紹,在原來的幼兒園,因為班裏孩子比較多,老師也抽不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約束他,只要對教學活動沒有太大的影響,壹般也就順其自然了。但為了防止他傷害其他孩子,他經常被要求獨自坐在老師旁邊或教室後面,其他孩子也被要求遠離他,從而使他與孩子們更加疏遠,對他們更加對立。奶奶把我們老師視為救星。我希望我們必須嚴格要求他的孫子,現在就改掉他的壞習慣。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這些情況後,我對他進行了家訪,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他在家裏的表現,以便家長和老師能很好地配合,步調壹致地教育孩子,取得成效。在家訪中,我了解到琳琳熱愛拼圖,散落的中國地圖將在稍後復原。而且拼起來不知疲倦,註意力能集中二三十分鐘。我向班上的孩子們宣布,琳琳是班上的拼圖之王,並請他當場演示。在孩子們熱烈的掌聲中,琳琳臉上露出了最燦爛的笑容。在這笑容裏,我看到了他的成功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我趁機讓他當了小老師,教別的小朋友玩拼圖。我偶爾會叫他“小李老師,小李老師”,讓孩子們羨慕不已。同時,我把琳琳當成了我的偶像。琳琳變成了小老師,變得更加懂事可愛。抱怨越來越少,孩子們圍著琳琳有說有笑,琳琳越來越受歡迎。

作為壹名幼師,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鼓勵”這個詞對孩子的意義有多大。鼓勵是壹種不亞於血濃於水的真愛。這種感情是孩子的“靈丹妙藥”,是老師的誓言,是孩子的承諾。

我會壹直溫柔的抱著他,告訴他老師也想做他的朋友,和他壹起做快樂的遊戲。慢慢的,我感覺我手裏的小手在用力的拉著我往回走。在他和朋友還很疏遠的時候,我依然樂於做他的“大夥伴”,鼓勵他融入“小夥伴”的溫暖;當他的團隊手工活動看起來“不知所措”的時候,我還是鼓勵他通過不斷的嘗試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當他有了壹點點進步,我也不會掩飾自己的喜悅,高高舉起,讓別的孩子羨慕;還會把好吃的糖果放到他手心,讓他和朋友分享,加強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還會給他小紅花,小獎勵貼,讓他享受進步的果實。

通過壹個學期的努力,琳琳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他變得喜歡畫畫,有耐心,對同齡人友好,遵守規則,不隨意打人,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孩子們已經非常認可他,並積極地與他玩耍,這不斷地敦促他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漸漸地,我看到了他臉上最美的笑容,那是他和朋友玩耍時的笑容,那是他敞開心扉迎接新世界時的笑容,那是他用心詮釋成長過程時的笑容。我知道我用我的愛這壹杠桿撐起了琳琳的心。

幼兒園大班教學與教育隨筆8個孩子沒有父母住在幼兒園。老師隨時關註他們的外表和情緒變化,關心他們的生活需求,給予他們及時的指導和幫助,這是非常重要的。

有壹次我看到班裏壹個孩子不洗臉。如果強迫他洗臉,可能會導致他反抗和哭泣。即使聽從了老師的話,他也是不情願的,這很容易傷害孩子敏感的自尊心。我提了幾壺水,從抽屜裏拿出壹面小鏡子,對孩子們說:“小鏡子願意和最幹凈的孩子交朋友。大家壹起洗吧,看誰是小鏡子最幹凈的朋友。”說完,我帶頭洗,孩子們歡叫著跑向臉盆。看看他。他先是露出開心的眼神,然後紅著臉走向臉盆。當他知道沒人看他的時候,他的小手伸進水裏,像其他孩子壹樣開心地洗著。小鏡子自然最喜歡這個自尊害羞的孩子。

我為自己的成功實踐感到高興,教育孩子的信心也會倍增。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我非常高興。

幼兒園大班教學教育隨筆9在這次梅森活動中,我破例為大班的孩子們準備了黏土。當我在課前準備和攪拌粘土的時候,不知不覺孩子們就圍了上來。壹,二,三...泥球在地上。甜甜開口了:“老師,妳想要什麽?”我說,“猜猜看。”大多數孩子說不知道,小哥哥小姐姐說:“是給我們的嗎?”我稱贊道:“妳這麽聰明,願意玩嗎?”孩子們拍手稱好-!”把泥球分發給孩子們的時候,他們得了寶抱著自己心愛的泥球,像老師壹樣學著搓球,沒有任何講解。小時候——在主辦路和西路上,人們都來看我的焰火表演“啪”——孩子們的焰火表演聲此起彼伏。“是啊——”東胡同西胡同都來給我補了,妳給我補,我給妳補。之後,啟發孩子做壹個喜歡的物品,不壹會兒,飛機、汽車、房子、各種動物、餐具等等都會展現在眼前。帶領孩子們展示他們的泥塑作品。當他們被要求把作品放在泥塑作品區時,郝好的小哥哥小姐姐們說:“老師,我們什麽時候再玩?”婷婷懇求道:“老師,妳再玩壹會兒吧?”……我無可奈何地告訴他們:“以後我們繼續玩泥巴好嗎?”看到孩子們歡呼雀躍,真是難以言表。通過玩泥巴,我看到了自然資源和民間藝術活動的魅力,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還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夏天雨過天晴後出現的美麗彩虹,常常成為孩子們討論的焦點。老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觀察彩虹的形狀,然後引導孩子觀察彩虹的顏色,教他們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名稱。還能巧妙地引導孩子討論彩虹形成和消失的原因。對於這種隨意的教育,孩子很感興趣,參與的意向也很高。

教師可以在彩虹消失後繼續教育過程,比如帶領孩子用嘴對著太陽噴水,觀察出現的小彩虹,進壹步鞏固知識。再比如,當孩子對壹種小動物,比如瓢蟲感興趣,自發地圍在壹起談論時,老師可以引導孩子觀察,暫時不說出壹些知識問題的正確答案,而是讓孩子把小動物帶回自然的角落,繼續觀察。老師可以找到相關資料。動員孩子回家問父母,讓孩子的知識更加規範、正確、豐富。

10壹出校門,我就聽到劉恒高興地對爺爺說:爺爺,我今天得到了壹朵小紅花,上面寫著壹句話。妳認識他嗎?爺爺接過來,欣慰地笑了。我看到淡綠色的花瓣上有壹個金色的“獎”。劉恒在壹個小班裏,這個星期已經有三朵“小紅花”了。劉恒很棒,喜歡動腦筋,什麽都想學。

幾天後,我會見了劉恒的母親,並談到了劉恒。劉恒的媽媽說:平時我們在家經常鼓勵;“劉恒太棒了!”。事實上,孩子更喜歡父母的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幼小的心靈體驗到成功和快樂,他們會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克服任何困難,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