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比爾三年是真的嗎?房產中介小哥“自曝”行業“潛規則”

比爾三年是真的嗎?房產中介小哥“自曝”行業“潛規則”

電視劇《安家》的熱播,將房產中介行業推到了臺前。有人通過這部電視劇對中介行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有人看到這部電視劇,仿佛看到了壹路走來的自己。他們經歷過初入中介行業時的青春,也經歷過行業動蕩帶來的風風雨雨,但他們壹直品嘗著中介行業的悲苦,享受著屬於自己的壹點點歡樂。我們身邊的這些“房如錦”、“徐阿姨”都想在這個城市“安家”,幫助更多的人“安家”。

第壹項任務是洗碗。

“菜鳥”中介日益壯大

“妳好,我是房地產經紀人。妳在找房子嗎?我這裏有很多房子。”這句話我不知道對已經入行三年的小霞說了多少遍。

2017,小霞來到濟南壹家房產中介公司。在此之前,他壹直在電子廠,開餐館,在戰場上工作。在正式進入房地產中介行業後,小霞和許多人壹樣,漫無目的地來到這裏,開始了他的“菜鳥”生涯。剛來的時候,他學的最快的“技巧”就是被罵,被師傅罵,被領導罵,被客戶罵,被罵。他終於認識到了這個行業的本質——要想快速成長,就必須不斷吸取教訓。

作為新人,小霞的第壹份工作是洗碗。所謂掃壹掃,就是要知道工坊周邊所有小區和街道的信息,包括街道名稱,周邊設施,小區有多少單元,每個單元有多少個樓梯,有多少戶。光是掃盤就能篩選出壹部分中介行業的人。小霞曾經帶了壹個徒弟,第二天就離開了公司。與其他人相比,小霞在職業生涯初期是壹只勤奮的鳥。別人掃菜到晚上六點,他掃菜到晚上八點,別人半個月就掃完了。他只花了壹周時間。

《安頓下來》裏有壹個印象深刻的片段,徐阿姨結婚的時候,還不忘接客戶的電話。剛結婚,趕著陪客戶看房。這個片段不是虛構的,現實中的小霞也是如此。“哪裏有客戶需要,我們就在哪裏。”他過去常常在晚上8點鐘帶客戶去看房子。看完房子,他趕緊騎車送客戶回家,然後騎車把鑰匙還給房主。當這壹切做完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1點了。

“每次收到客戶的消息,我既高興又失望。我很高興我的工作有了新的進展。尷尬的是中午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吃飯。”小霞有點苦澀地說,“由於飲食不規律,我們這個行業工作幾年後肯定會發胖。如果妳看到壹個‘老中介’很瘦,那他壹定是太辛苦了。”

“不努力,就沒有運氣”

9個月“持久戰”獲客

“三年不開單,三年開單”,對於房產中介行業來說,如果不開單,單純靠壹份底薪生活,其實是很辛苦的。用小霞的話說,開單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時候我真的很講究運氣。“我剛入行的時候比較幸運,很快就開了第壹單。之後過了壹個多月沒有再開單。開票是很難得的事情,但是不努力不努力肯定是沒有機會的。”

在《安家》的開篇故事中,壹位醫生和他的妻子忙於工作,精挑細選,看房子看質量。最終,主人公方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完成了這壹秩序。小霞說,當他看到這壹段時,他總是有同感。他曾經遇到過壹個客戶,他們夫妻都是醫生,因為職業原因,很少有時間去看房子。“我知道他們想換壹套改善型的房子,我也知道他們有能力換。但他們並不急於改變,所以我只能和他們保持密切溝通。”

每當有新房出來,小霞都會發微信告訴客戶,他發了差不多10條消息,只收到1條回復。盡管如此,他還是堅持不懈地推房子。堅持終究會有回報。半年後,客戶答應看房。因為客戶工作忙,所以壹直用微信和客戶溝通,很少被電話打擾。而且他每次看房,總會遷就客戶的時間,有時還會趕上休息。只要客戶想看房,他就會馬上起身為客戶做準備。好事多磨。九個月後,小霞完成了這個訂單。從那以後,這個客戶給他介紹了很多新客戶。

去年,小霞接了壹個單子,房主是壹個80多歲的老人,因為老人年紀大了,子女在外忙,家裏有些問題需要直接和老人溝通。老人不會使用微信等網絡工具,打電話時很多細節很難溝通。於是他壹次次上門和老人溝通,陪購房者看房,有時甚至幫老人簡單收拾壹下。他的努力和踏實也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幾個月後,他完成了另壹個訂單。

業內“331”

12小時通宵開車去接壹個客戶的故障。

每壹個行業,都有努力的“新手”,也有身經百戰的“老兵”。劉恒,現為濟南某房產中介公司經理,2006年入職,是中國地產最早進入濟南的老團隊成員之壹。劉恒的號碼是22,在他之前全公司只有21人加入公司。他畢業於壹所師範學校。與其他中介不同的是,劉恒在進入中介行業之前,最初是壹名教師。“因為壹些外部原因,我辭去了穩定教師的工作。當時濟南的中介行業相當混亂。感覺這個行業收入不錯,所以決定進入奮鬥。”劉恒說。

劉恒黝黑敦實,談吐沈穩有力,中氣十足,頗有為人師表的風範。據他說,我來濟南做中介的時候,不敢告訴家裏人,怕他們不支持我。他告訴記者:“直到開了第壹單,我才向家人說明我的現狀。剛開始家裏人不支持,但看我收入還可以,也比較堅持,就同意做這份工作了。”

2008年,由於表現出色,劉恒被提升為商店經理。也是在這壹年,行業迎來了“寒冬”。人們對劉恒有著復雜的感情。在中介行業,有個笑話叫331: 3天,3個月,1年。在這三個節點中,房產中介特別容易離開。“其實,這很容易理解。我受不了三天跑路的苦,受不了三個月離職的經濟壓力,受不了1年這個行業的壓力。”劉恒說,“我是個例外。很多同時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都走了,只剩下幾個人。”

有壹次,他帶著員工從晚上六點到第二天六點坐綠皮火車,去北京和業主簽約。到北京後,失主電話壹直無法接通。逛了很多地方,終於找到了失主。老板說“我不想賣”,匆匆結束了劉恒的簽售之旅。

“當時陪著我的是壹個年輕女孩,壹開始很生氣。我去和她溝通,緩解她的情緒。其實我壹直心情都很好。這種情況下妳會問清楚車主的原因,溝通壹下就好。如果因為沖動而發脾氣,那這個訂單就真的黃了。”劉恒笑著說道。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劉恒謙虛、溫和、不急躁,他的性格或許註定了這個行業。他曾經為了壹單交易,自己花錢裝修房子,但為了賣房子,打掃衛生,幫忙搬家的情況更常見。“為了促成壹單交易,我們會做出很多努力。往往壹筆交易能成功,就是因為壹些細節。心態平和,遇事冷靜,才能在這行生存。”劉恒說。

兩室壹廳壹廚壹衛壹跑道,從臥室走到客廳需要1多分鐘。如果妳看了《安家》,妳應該會對那套賣得像織錦壹樣的“跑道房”感到震驚。經驗豐富的劉恒也遇到過。他告訴記者,他曾經經手過壹個長管的房子,用他的話說就是“像煙囪壹樣長”。這套房子在當時可以說是“風靡壹時”,很多中介都帶著客戶來看房。即使當時房子便宜,區域位置也不差,但是因為戶型不同,即使來看房的人很多,願意花錢買房子的人始終沒有出現。

“我以為這種房子很難賣,沒想到在我手裏很快就賣出去了。”劉恒告訴記者,當時有買家通過網絡找到他,看了幾套房子後,就喜歡上了這套長管房。只花了壹天就敲定了購買,不到三天就完成了交易。據劉恒說,買家曾經住在壹個類似於這個長管房子的房子裏。後來因為和父母住不方便,想換壹套自己空間的房子,所以換了房間。因為他習慣住長管房,其他買家都不習慣。他壹眼就看中了這棟待售的房子。

“其實買家之前壹直有個心結,希望這套公寓客廳有個小窗。可惜我們當時賣的房子客廳窗戶特別小,正好滿足了買家的需求。他特別喜歡那棟房子。”劉恒笑著說,“的確,每所房子都有壹個合適的主人。工作久了,妳會發現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是找不到買家。”

劉恒還說,他最喜歡《安頓下來》中的徐阿姨這個角色。但他希望自己能成為更有狼性的徐阿姨。在這個城市裏,每個人都在為生計而奮鬥,為“安家”而日夜奔波。雖然會有委屈,會很辛苦,但是回顧這段成為房產經紀人的路,都是以自己為榮,靠自己的本事吃飯,靠自己的努力贏得客戶的贊賞。他們說,最希望的是給每個客戶找到自己的“家”,讓他們自己“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