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第壹家成功的廉價報紙,由本傑明·戴於9月3日創辦,1833。本傑明·戴是印刷學徒出身,1831年來紐約開印刷廠。為了擺脫生意緩慢的困境,他決定經營壹家面向普通人的廉價報紙。他采取了壹些措施:(1)堅持低價發行,壹分四版(也就是壹分錢),主要在街上。他還給了報販很大的折扣,100份報紙的批發價只有67美分,以促進發行。(2)報紙的內容主要是地方新聞、社會新聞和各種人情故事。他還聘請了擅長寫警察新聞的英國人威斯納為該報撰稿,很受讀者歡迎。(3)報紙憑借其傳播到千家萬戶的能力吸引了大量的廣告。豐富的廣告收入使報紙更新設備成為可能。由於1837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滾筒印刷機,每小時印刷4000份報紙,保證了大量出版。
《太陽報》的上述做法開創了美國商業小報的先河。應該說,這份報紙的格調不高。報紙為了吸引顧客,充斥著低級、低俗、煽情的東西,甚至不惜造假、任意捏造。比如1835年8月,該報刊登了英國科學家在非洲好望角用超大望遠鏡觀測月球的系列報道,捏造月球上有飛禽走獸,後來發現了月球人,並繪聲繪色地描述了這個長著翅膀、形似蝙蝠的月球人的細節,壹時引起巨大轟動。後來騙局被揭穿,同行紛紛起來指責。但是,該報的經營管理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成功。剛出版時印了1000份,4個月後賣了5000份,在紐約所有報紙中排名第壹。壹年後達到壹萬本,三年後達到三萬本,震驚新聞界。隨著發行量的增加,廣告也急劇增加,報社老板發了大財。
1837年,本傑明·戴把太陽賣給了別人。1868年,著名報紙查爾斯·達納(Charles Dana)接手,成為主編29年,使太陽報出現了復興的階段,銷量再次領先,1876年達到13萬。達內崇尚簡潔明了的新聞風格。他認為普通美國人工作很辛苦,他們需要溫暖有趣的新聞。報紙應該以極其簡潔生動的形式呈現“全世界日常活動的真實畫面”。達內之後,報社幾易其主,1920停刊。其余的晚報在1950被並入其他報紙。紐約先驅報。
5月6日發布,1835。最初名為MorningHerald,六個月後改名為《先驅報》。創始人JamesGordonBennet是《信使報》和《問詢報》的副主編。他在《先驅報》的序言中說,應該建立壹份獨立的無黨派報紙,記錄事實,公正獨立地報道,適當地評論。他把讀者確定為“社會廣大群眾”,報紙定價壹毛錢(第二年,篇幅擴大,改為兩毛錢)。《先驅報》作為壹份廉價報紙,也熱衷於聳人聽聞的話題,但覆蓋面更廣,更註重全方位的新聞報道。它致力於收集和撰寫地方新聞,但也關註國家信息和國際新聞。該報首創金融新聞專欄,貝內特親自采訪華爾街金融市場,撰寫報道和評論,引起金融界關註。這份報紙是第壹份社會新聞,致力於富裕家庭的社交聚會,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註。該報率先提供體育新聞吸引球迷,開辟讀者來信專欄,反映民情民意。《先驅報》從1841開始向華盛頓派遣記者,及時報道首都的政治局勢和國會的辯論情況。它還向主要城市派遣記者。內戰期間,40多名記者分布在各個戰場,戰爭報道數量超過所有競爭對手。先驅報的這些做法成效顯著。成立半年,銷量接近太陽,1850發行量超過3萬。60年代達到6萬份,居中國所有報紙之首,在歐洲廣泛閱讀。
1871年,本報派出記者斯坦利前往非洲腹地尋找失蹤的探險家利文斯通;兩年後,該報與英國《每日電訊報》合作,讓斯坦利帶領探險隊繼續中非探險。此後,該報還組織了北極探險和中亞沙漠探險。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來自遠方的通訊不斷出版,報道許多讀者從未聽說過的故事。70、80年代銷量約為654.38+0.5萬,之後逐漸下滑。654.38+0.924年,它與論壇報合並,組成了《紐約先驅報論壇報》。紐約的論壇報
1841 4月10日發布。創始人HoraceGreeley是壹名記者和政治活動家,主張社會改良。他是印刷工出身,與人合夥創辦了壹家印刷廠。20世紀30年代,他在輝格黨黨報擔任編輯,並加入了輝格黨。後來在州長選舉和總統選舉中為輝格黨造勢成功,從而成為紐約輝格黨三巨頭之壹。在這種背景下,他創立的論壇報往往與輝格黨的政治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與其他廉價報紙相比,論壇報有自己的特色。首先,它摒棄了嘩眾取寵。雖然也有社會新聞和警方報道,但主要是說明過程,不盲目追求刺激,也因此獲得了“道德器官”的綽號。其次,重視言論,發表大量鼓吹社會改革的文章。他的言論與下層民眾的關切緊密結合,包括宣傳空想社會主義、主張開發西部、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嚴懲貪官、主張禁煙禁酒、保護關稅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論壇報的改革演講有兩個最大的影響:(1)倡導西部大開發。這是當時美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城市貧民的謀生之道。該報提出了“年輕人,去西部”的響亮口號,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人西進的浪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報還積極敦促政府修建鐵路,架設電力線,制定“宅地法”(優待西部移民購買土地),宣傳科學種田的知識,深受西部農民的歡迎。(2)反對奴隸制。20世紀50年代,全國廢奴運動興起,論壇報積極宣傳。格裏利還參與建立了* * *和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政黨(從輝格黨分裂出來),幫助林肯入主白宮,後來還推動了反對南方的戰爭。1861六月,該報社論《向裏士滿進軍》成為北方軍民的行軍令。1862年8月,該報以“兩千萬人的祈禱”號召迅速解放被征服地區的奴隸。三天後,林肯在公開信中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壹個月後,《解放奴隸宣言》發表。因此,美國歷史學家高度評價論壇報在廢奴運動中的作用,認為其影響力僅次於林肯本人。
論壇報重視廣納人才辦報,吸引各界有識之士撰文。馬克思曾長期擔任該報駐英國記者。在1851-1862期間,他為該報撰寫了500多篇關於歐洲問題的評論,大大提高了該報的聲譽。
論壇報成立時賣壹美分,第二年賣兩美分。發行量略少於《太陽報》和《先驅報》,但對社會的影響卻遠遠超過這兩家,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幾乎家喻戶曉。有人認為其影響力僅次於《聖經》。1924年,該報被論壇報《紐約先驅報》合並(1966年停刊)。
以上三家報紙都是小報版面,當時被稱為紐約三大“小報”。
紐約時報(紐約時報)
1851 9月18由雷蒙德與兩位同事合夥創辦。1841年大學畢業後,亨利·雷蒙先後在論壇報、《信使與問詢者報》和《哈潑斯月刊》工作,並積極參加政治活動。1851當選紐約州議會議長。這份報紙剛出版時,名為《紐約每日時報》,有四個版本,價格是壹美分。第二年賣了兩毛錢,1857改名紐約時報。
該報摒棄了《太陽報》和《先驅報》的煽情風格,排除了論壇報激進的政治態度,提倡信息豐富的新聞、客觀的報道和平和的言論,以滿足當時閱讀水平不斷提高的讀者的需求。報紙出版三個月,發行兩萬份,第四年達到四萬份。在美國內戰期間,它成為了壹份傑出的日報。當時,該報派出了30多名戰地記者,雷蒙德也親自報道了這場戰爭,對這場戰爭的報道非常出色。為了解釋南方各州在試圖脫離聯邦時所犯的錯誤,雷蒙德寫了四封致南方讀者的公開信,既表達了他對南方觀點的理解,又冷靜地進行了反駁,充分顯示了該報“和平”的基調。需要指出的是,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讀者變得更加成熟,他們需要有實質性內容的新聞報道,而不僅僅是嘩眾取寵。雖然廉價報紙也在進步,但《紐約時報》在這方面顯然更勝壹籌,新聞界也不把它當成小報。
《紐約時報》主編雷蒙德壹直從事政治活動,歷任紐約州議長、副州長、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國會議員。所以報紙雖然標榜獨立,但實際上壹直反映了他的黨派傾向。雷蒙德去世,合夥人瓊斯接手,直到80年代才正式擺脫* * *和黨的影響,成為完全獨立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