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是人類在情感世界中流動的過程和結果。具體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心理表現形式稱為心理現象。如果人在情感上比較脆弱和敏感,那麽比較感性的人會更容易體會到別人的情感經歷和情緒變化,所以會更加善良,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疫情期間常見心理問題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疫情期間公眾常見的心理問題;
壹個是疑病焦慮。目前普通大眾已經意識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嚴重性,由於分不清誰是攜帶者,安全感急劇下降。有的人偶爾咳嗽,開始懷疑自己感染了病毒;有的人整天過分關註疫情進展,反復查看相關內容;有的人,比如出差,看誰帶病毒;壹些人過度使用消毒劑,而另壹些人搶購並囤積口罩、藥物和食物。各種暗示行為加劇了緊張和焦慮。
第二是恐懼和憤怒。在社交媒體上,妳會經常看到壹些充滿“敵意”的詞語,有的是針對吃“遊戲”的人,有的是針對管理者,有的是針對人。贊成的、響應的、傳播的評論很多,聲嘶力竭。面對疫情的風險和人人自危的壓力局面,油然而生的恐懼和憤怒油然而生。
第三是悲傷和抑郁。在居家隔離的過程中,有些人情緒低落,甚至傷心絕望。他們對壹切都失去興趣,感到非常疲憊和沮喪,難以集中註意力,忍不住哭泣。隨著確診的人數越來越多,以及周圍其他人傳遞的抑郁情緒,可能會出現抑郁癥。如果持續時間長了,會導致生理紊亂,影響正常的睡眠和飲食,還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第四是強制行為。有的人反復查看手機信息,或者整天看各個臺的新聞;或者總是懷疑自己沒有消毒,反復消毒自己的用品和接觸過的物品。如果不反復消毒,他們總是不放心。
五是盲目樂觀。有些人抱有“我不會被感染”的僥幸心理,盲目樂觀,不僅會放松警惕,還會增加自己和他人被感染的風險。當後續疫情擴散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時,這些人可能會放松預防措施,過早開始旅遊、聚餐等活動,可能會引起疫情的反攻。
疫情期間如何進行心理自救;
第壹,要正確認識心理反應。首先需要確認的是,傳染病的爆發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甚至心理創傷。產生壹定的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沒必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接受這些情緒,有助於我們及時調整心態,積極應對疫情。
第二,要理性對待疫情的信息。我們要“意識到”疫情,認真閱讀官方媒體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報道,了解病毒的性質,掌握疫情,不要輕信謠言。我們應該對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夠的信心,把消極的恐慌變成積極的科學防護。只要做好預防措施,就沒必要太擔心。
第三,要經常和別人交流。如果妳長時間呆在室內,妳會感到孤獨。可以通過手機和別人交流,互相傾聽,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建立對抗疫情的聯盟。
第四,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雖然我們的活動範圍受到壹定程度的限制,但還是要積極的看待生活,盡可能保持原來的作息規律,按時吃飯睡覺,讓自己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我們還應該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試圖通過使用酒精和煙草來緩解緊張情緒。
第五,壹定要掌握抗壓的操作方法。如果妳覺得自己的心情有問題,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來調節壹下:
首先是情緒宣泄法。壓抑不良情緒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我們可以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發泄情緒。可以寫日記,用文字記錄自己最近的事情和感受,或者通過其他愛好表達自己的情緒;當然,妳也可以好好哭壹場。
二是認知調整法。疫情期間,人們只能想到不好的結果,或者誇大不好結果的可能性。妳可以試著問自己:妳能想到其他結果嗎?如果是好的結果,妳有什麽感受?如果不是最壞的結果,有什麽證據可以反駁?有什麽證據可以支持那些更好的結果?如果是別人,妳會這麽想嗎?自問自答這些問題。
第三種是正聯想法。聯想壹些積極、輕松的場景,有利於提高心態和免疫力。每天花10分鐘做1或2個正面聯想,或回憶生活中快樂美好的時光,或想象壹片靜謐的森林,想象壹條小溪洗滌身心,驅散內心可能的陰影。
第四是修法。對抗焦慮的最好方法是做壹些有意義的事情。那麽什麽是有意義的呢?我覺得在家打掃衛生很有意義;看書也有意義;在學習強國的平臺上學習也是有意義的;幫助和關心他人也是有意義的。
五是咨詢求助法。當妳覺得以上方法無效時,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我們在包頭設立了壹條熱線。電話咨詢安全避免直接接觸,相當隱秘且有專業指導,是危機時刻獲得幫助的好渠道。
孕婦有什麽心理問題?
孕婦面臨的壹種或多種心理危機會在情感上體現出來。情緒變化會影響孕婦的內分泌失調,產生壹系列的身心變化。當孕婦失去心理平衡時,往往會感到身體不適、疲倦、焦慮、緊張、依賴、渴望被關註等。情況嚴重時,可呈現心動過速、食欲不振、嫉妒、抑郁、悲觀和妄想,有的甚至認為腹中胎兒已死。
1,易怒。孕婦不要因為妊娠反應而心情不好,心煩意亂,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情緒穩定,心理平衡。
2.擔心。孕婦會擔心胎兒的健康,所以妳應該把妳的擔心說出來,依靠科學手段來確定,而不是壹味的擔心。
3.憂郁。憂郁會引起孕婦失眠、厭食、性功能減退、自主神經紊亂,對胎兒生長不利。
4.冷漠。懷孕期間,孕婦可能只關心體內的胎兒,對其他事情漠不關心,這會影響夫妻關系。
5.依賴心理。我壹直希望老公能壹直陪在我身邊,太依賴老公或者媽媽顯然是不行的。孕婦要體諒丈夫的事業和工作,學會自強自立,學會心理調節和平衡。
6.脾氣暴躁的心理。有些女人懷孕後愛發脾氣。殊不知,孕婦生氣時,血液中激素和有害化學物質的濃度會急劇升高,通過“胎盤屏障”,直接傷害胎兒。懷孕7-10周的時候經常上火,可能會導致腭裂,兔唇。
7.猜測心理學。總想擔心寶寶是男孩還是女孩,寶寶性別的壓力(來自婆家)必然會給孕婦造成心理負擔。
8.害羞。完全沒有必要害怕別人看到自己懷孕而羞於出現在公共場所。
9.焦慮。盼著寶寶,擔心寶寶,整天坐立不安。
10,緊張。聽長輩的話,對分娩有恐懼感。
如何緩解孕婦的心理問題?
1,丈夫要善待妻子,不僅在身體上照顧好她,為她分擔家務,陪她去醫院檢查,還要關心她的心理變化,在她擔心的時候安慰她,陪伴她,解除她的煩悶。
2、帶著舒服的心情開門,即使對工作不滿意或者在外面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要在進屋的那壹刻排除不良情緒。
3.在妻子懷孕的這個特殊時期,溫柔體貼,快樂幽默,理解包容,安排好她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是穩定情緒的最好方法。
4、夫妻發生爭吵,當然原因不總是在丈夫身上,因為懷孕期間,體內荷爾蒙的變化讓人整天都不舒服,所以常常坐立不安。丈夫壹旦發現矛盾跡象,除了指導妻子重視胎教,還可以幽默對待妻子。因為幽默可以興奮人的副交感神經,穩定身體內環境。
5.重物是老公下班時買(扛)回家的。吃飯時說“吃完飯我來收拾”會更溫馨。
6.晚上主動鋪好被子,開窗通風。
7.孕婦每90-120分鐘做壹次大腦減壓的呼吸效果法:1吸氣,4吸氣,2呼氣。如果比例為3:12:6,效果會更好。當妳深呼吸時,妳的大腦應該集中註意力,什麽都不想,這可以清除壓力和幹擾。
8.性格外向的孕婦可以找媽媽和密友傾訴,但最好是有類似經歷的孕婦朋友,或者選擇專業機構,在那裏可以及時和專家面對面咨詢,或者和其他孕婦交流孕期感受,獲得壹片罵聲。
9.寫日記適合性格內向的孕婦。寫日記的方法不僅能起到發泄感情的作用,還能給自己和寶寶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
10.當妳感到擔心、緊張、沮喪或無聊時,做壹些妳高興或喜歡的事情,如澆花、聽音樂、欣賞繪本、閱讀或去郊遊。自然美引起的情緒會增加孕婦對生活的興趣。洗個溫水澡或者適度做做家務,也可以通過促進血液循環來消除孕婦的不良情緒。
11.換壹個發型,買壹件新衣服,裝飾房間,都會給孕婦帶來新鮮感,從而改變她們壓抑的心情。
不要吃太多的巧克力、糖果、肉和魚。它們會增加血液中的兒茶酚胺,也會導致悲傷,或加劇負面情緒,如易怒、發脾氣和抑郁。
13.克服分娩恐懼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孕婦了解分娩的全過程和可能出現的情況,並在分娩前對其進行相關培訓。當地很多醫院或相關機構都舉辦了“孕婦學校”,對孕婦及其丈夫進行懷孕前、中、後期的教育,專門講解相關的醫學知識以及孕婦分娩時的配合。這對有效緩解心理壓力,減輕精神負擔,做好孕期保健,及時發現、診斷和治療各種異常情況有很大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