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金融人最討厭求職的“潛規則”,而且排在第壹位!

金融人最討厭求職的“潛規則”,而且排在第壹位!

8月,秋招迎來高峰期。投行、四大等大牌也加入了這壹波秋招。對於求職者來說,最難的不是網申,也不是OT(OnlineTest),而是幾乎所有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為什麽投了很多次簡歷都沒有任何回應?為什麽在美國投資了高盛,回國卻不能再投資?為什麽DDL(Deadline)明明不在這裏卻提前結束了?

其實這可能是因為大部分位置都有人了;還有壹種可能是妳的簡歷被“凍結”了!在“冷凍期”,無論妳怎麽投簡歷,都是白搭。

“冰凍期”,最討厭的“潛規則”

簡歷投遞需謹慎避免“冰凍期”

簡單來說,在應聘壹個公司的職位時,如果面試不幸失敗,壹般需要6個月-1年才能再次應聘這個職位。

這個等待時間就是我們所說的“冷凍期”,也叫“小黑屋”。在公司的“官方語言”中是:minimumtimeyouhavetowait before-applying preposition。

所以,在“冷凍期”裏,妳再怎麽“勤快”,也沒人會看到妳的幾百份簡歷。“人家不理妳,不關心妳。”難怪“冷凍期”會成為求職者心中最討厭的“潛規則”。

“凍結期”的成因

壹句話,就是:招人更容易。

想想吧。對於企業來說,每年至少有幾十萬應聘者以平均3秒的速度閱讀壹份簡歷,不勝枚舉。如果“不合格”的求職者反復申請,工作量會更大!

於是,網申的“凍結期”就應運而生了:限制報考人數,在壹定時間內只能報考壹定數量的職位。

大部分企業的“冷凍期”是限制壹個招聘季(即從秋招開始到春招結束)的投遞數量。其中,“華爾街大亨”高盛堪稱“行業標桿”和“行業良心”。

高盛,只能申請壹次?!

高盛的招聘壹向以嚴謹著稱。

去年出臺了“全球每個職位只申請壹次”的策略,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有些人“在美國投資了高盛,回國就不能再投資了?”因為妳上了高盛的“全球黑名單”。

今年高盛改了申請規則!

根據高盛官網信息,建議全球求職者只提交1份申請,但可選擇3個地區/工作偏好。

來源:GoldmanSachs官網

但是請小心!小心!選擇!選擇!職位和求職地點。因為壹旦填錯信息就想撤回重新申請。不好意思!不會吧!這個時候,妳已經進入了“冰凍期”,這個招聘季,妳沒有機會了!如果妳想再次申請,妳必須等待下壹個招聘季節。

來源:GoldmanSachs官網

事實上,高盛並不“孤獨”,它的金融同行也有同樣的“冰凍期”。

投行、四大和銀行的“冰凍期”

J.摩根大通(P.Morgan)的“凍結期”規則與高盛(Goldman Sachs)幾乎相同:在全球範圍內,妳每年最多可以申請三份工作。

來源:摩根大通官網

另壹位“華爾街大亨”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也與前兩位類似:在全球範圍內,每個申請人在每個招聘季最多可以申請三個不同的項目。

來源:摩根士丹利官網

與高盛、摩根士丹利的“全球壹盤棋”不同,美國銀行、花旗、瑞銀等投行的“冰凍期”要復雜得多,每個地區的規定也不壹樣。

1.美國銀行

北美:每個招聘季最多申請3個。

英國:每個招聘季申請人數上限為1。

香港及其他地區:每個招聘季最多申請2個。

2.花旗集團(美國公司)

北美:建議控制在3以內。

英國:最大申請數量為1。

香港和其他地區:最多3個應用程序。

3.瑞銀集團

北美:每年最多3份申請。

英國:每年最多申請1。

香港及其他地區:每年最多申請1。

這種地域設置的壹個好處是,如果在英國申請失敗,可以在北美繼續申請,不會出現簡歷被HR打上標記的現象,對於高盛、摩根士丹利這樣的“全球戰略”,無論妳在哪裏申請,都不能異地再申請,因為HR可以找到妳。

與投行相比,四個“冰凍期”並不過分: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

加拿大:90天後可以再次申請。

英國:6個月後可以再次申請。

澳洲:壹個招聘季只能申請1個職位。

德勤

英國:再次申請需要12個月。

澳大利亞:最多申請3個職位。

香港:每年最多申請1實習崗位和1全職崗位。

最讓人吃驚的是銀行。太“嚴格”了,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的“凍結期”:全球範圍內,壹個招聘季最多只能申請壹個職位。真是“壹著不慎,滿盤皆輸”!

凍住了。我該怎麽辦?

如果妳不幸被困“冷宮”,請像每壹部宮鬥劇壹樣,養精蓄銳,磨礪心智,明天再戰。

當妳剛剛收到被“凍結”的通知,請盡快與HR溝通,確認凍結期的長短,什麽時候可以再次投遞,是否會影響其他崗位的投遞,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如何改進,公司需要什麽樣的人才.....請註意措辭!

對於那些不幸遭遇冰凍期的同學,我有以下建議:

1.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太悲觀,也不要盲目樂觀;

2.根據問題反饋,有針對性的提升自己,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

3.結合自己的求職意向去嘗試其他機會,就不用在壹棵樹上吊死了。

本文內容來自:高頓金融分析師。如需引用或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