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迪奧多羅的記載,大流士在登基之前是壹名在波斯帝國享有盛譽多年的勇士。當時,大流士,仍然是阿塔沙塔王子,跟隨波斯國王阿塔薛西斯三世的叛亂征服了卡杜西安。兩軍對峙的時候,敵人帶著壹個最好的戰士出來,找同壹個波斯貴族單挑。當時波斯王身邊的幾十個貴族躊躇不前,最後阿塔斯哈塔出馬,經過壹番鬥爭才制服了對手。波斯王大嶽當即立他為亞美尼亞總督。公元前343年至338年,阿塔·薛西斯鎮壓了卡杜西亞的叛亂。這時,阿塔塔莎是不容置疑的壹年。
阿塔薛西斯三世王朝後期,大太監八卦掌朝政,阿塔沙塔逐漸獲得八卦掌的信任,成為重要官員。後來,八卦相繼毒死了阿塔薛西斯和王儲阿西斯,波斯王室成員雕零殆盡,於是輪到旁系王子阿塔塔莎繼承王位。公元前336年春,阿塔沙塔登基,正式采用大流士的稱號,史稱大流士三世。大流士登基後不久,八卦發現他難以控制,於是打算故技重施,為大流士準備了壹杯毒酒。在這裏,迪奧多羅出色地寫道,大流士已經洞察了八卦的陰謀,把他的杯子和八卦的杯子調換了,然後命令他壹飲而盡。這個臭名昭著的太監充滿了邪惡。
大流士繼承的波斯帝國腐朽已久,帝國的主要產糧區埃及已經獨立多年。大流士登基後不久就組織了對埃及的征服。他只用了六個月就集結了壹支波斯軍隊,結果埃及被壹舉殲滅,這讓帝國氣象為之壹振。44歲的大流士年輕有為,在內政外交上表現出非凡的膽識和魄力。他無疑是波斯帝國期待已久的中興之主。然而,就在大流士登基幾個月後,在希臘半島北部偏遠的馬其頓王國,壹個年僅20歲的年輕人成為了國王。這個叫亞歷山大的年輕人最終會顛覆大流士的帝國,讓他的遠大抱負付諸東流。
古典歷史學家筆下的大流士,溫柔敦厚。他雖然有戰士的名聲,但本質上並不是壹個好鬥的人。科丘斯認為他對支持他的人公平、富有同情心、真誠、忠誠,是壹個負責任的慈父般的領袖。阿裏翁毫不客氣地指出了大流士的性格缺陷:偏聽偏信,缺乏最後時刻的勇氣,情緒波動劇烈,容易激動和氣餒。作為壹個軍事指揮官,這些無疑是致命的缺陷。
從亞歷山大登陸小亞細亞的那壹刻起,幸運之神就仿佛日夜與他同在,重重的打擊接二連三地落在大流士身上。第壹,格拉尼克斯河波斯將領指揮不力,斷送了整個波斯小亞細亞的軍政領導權;然後最依賴的孟農還沒領工資就死了,徹底打亂了大流士的戰略部署。Coccius記錄,當大流士得知Monnon的死亡,他非常沮喪,他不能參加幾天的事情。然而,他很快振作起來,率領壹支軍隊去面對亞歷山大。
公元前333年秋,大流士在巴比倫組織了數十萬波斯軍隊,其中至少有3萬希臘雇傭兵,從巴比倫出發,向亞米克平原進發。營地裏的壹個阿敏·阿米恩塔斯勸他不要下到沿海地區,因為那裏地形狹窄,會影響波斯軍隊的數量優勢。然而,為了增加軍隊的機動性,大流士已經向大馬士革運送了軍用物資。僵持了兩三周後,大流士先讓步了。但他並沒有直接與亞歷山大會師,而是先北上,再深入內陸,最後到達泛希臘聯軍的戰略後方伊蘇斯附近,從而切斷了他們與剛剛攻占的小亞細亞後備基地的聯系,為波斯軍隊獲得了壹定的戰略優勢。
大流士砍下他的雙手,給附近城市落後的希臘老兵和傷員打上烙印,讓他向亞歷山大報到。然而,這是壹個戰術上的失敗。看到自己的士兵被折磨,泛希臘聯軍非常憤怒,士氣高昂,這也加快了戰役的進程。凱利斯·涅斯說,戰鬥點是只有2.5公裏的沿海平原,這無疑影響了波斯軍隊發揮數量優勢。以為亞歷山大要開始布置戰鬥隊形,大流士派出2萬步兵和3萬騎兵渡過皮納魯斯河,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在河對岸部署。另壹方面,亞歷山大對他的軍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然後讓他們吃喝休息。
第二天拂曉,雙方處置完畢。大流士處於波斯王常備軍的中心,統領全局。像往常壹樣,亞歷山大親自率領皇家騎兵楔形隊列渡河進攻波斯左翼,戰鬥壹觸即發。波斯軍隊留下了大量的人員,但是在質量上有很大的劣勢,很快就被打敗了。波斯中心的步兵也是以五米多的長矛和嚴密的陣型敗給了馬其頓步兵。而波斯右翼急於包圍河對岸的泛希臘聯軍,未能及時掃清中間的缺口,也被認為是整個戰役的關鍵。亞歷山大得以直接進攻大流士,大流士倉皇而逃,整個波斯軍隊完全混亂。四散的波斯軍隊逃到附近的山區,至少有十萬人被殺。而大流士留在伊蘇斯營地的財寶和後宮全部落入敵手,失去了女兒、妻子和母親,這對他來說甚至比失去壹支軍隊還要沈重。
入侵伊蘇斯營地的當晚,泛希臘聯軍還在陶醉於波斯壹個小營地裏的巨額財富(僅現金就有3000他連得,王將軍的營地鑲嵌著許多金銀珠寶),卻聽到了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原來波斯後宮以為大流士死了,自己快死了。亞歷山大率領士兵在營地迎接,大流士的母親西西甘比斯立即跪在比自己更高更帥的赫菲斯提安身上,請求原諒。亞歷山大並不在乎這些,他給了波斯後宮最初的榮譽。西西弗斯對大流士的遺棄感到失望,對亞歷山大心存感激,收他為養子。
伊蘇斯之戰戰敗後的兩年內,大流士失去了地中海東部的提爾、加沙等軍事重鎮,埃及,帝國西部徹底淪陷,但這也給了大流士足夠的時間重建軍隊。在此期間,大流士與亞歷山大有過兩次書信往來。第壹次是伊蘇斯戰役後不久。大流士聲稱波斯只是被動保護自己的領土,會和希臘發生沖突。他要求亞歷山大把家人還給自己,他願意和他結盟。而亞歷山大則告訴他,他入侵亞洲是為了報復中波斯戰爭。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燒毀了希臘最神聖的衛城神廟。大流士等波斯國王也多次賄賂希臘人煽動叛亂,並將前國王腓力二世之死歸咎於波斯賄賂的刺客。首先大流士必須向他投降,然後其他條件都可以同意。
柯丘斯記載,伊蘇斯之戰後,大流士的精神並沒有被擊垮。他立即著手重建波斯軍隊,夜以繼日地訓練新軍,沒有浪費壹天時間。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大流士在伊蘇斯之戰中損失了數萬大軍,帝國西部的風光不再,但他在幼發拉底河以東的統治基礎依然穩固,那些自重的波斯貴族依然聚集在他的周圍,等待他的調遣。大流士花了兩年時間重建了壹支龐大的軍隊,相比之下,他的祖先薛西斯花了五年時間集結大軍遠征波斯帝國鼎盛時期的希臘。歷史學家公認,大流士組建的軍隊無疑是波斯帝國100多年來裝備最精良、戰術最先進的軍隊。大流士充分分析了前兩次波斯戰敗的原因,綜合考慮了地形、武器、心理、陣型等因素。他專門給步兵配備了加長的矛和劍,安排了至少200輛帶側刀的戰車,甚至從印度運來了15頭戰象,希望通過戰象嚇退戰馬,從而切斷馬其頓騎兵的進攻。他知道要利用自己士兵數量龐大的優勢,就必須在開闊的平原上,於是他主動選擇了亞述平原上的尼尼微古城附近作為戰鬥點,並派馬卓斯去幹預敵軍渡幼發拉底河,這樣他就有時間渡過美索不達米亞和底格裏斯河,最終在公元前331年秋天到達戈加米拉荒原。
與此同時,公元前331年夏天,大流士給亞歷山大帶來了第二封和約,感謝他對王室囚犯的仁慈,割讓幼發拉底河以西的所有領土,並支付3萬塔蘭特(相比之下,十字軍東征前馬其頓國庫為60塔蘭特),希望他娶自己的壹個女兒求和。但亞歷山大認為他已經統治了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大部分地區,他也可以直接娶大流士的女兒。而且目前壹場新的戰爭蓄勢待發,不可能這麽和平。他說,大流士要麽為了過上輕松平靜的生活而服從他,要麽站出來和自己壹起為榮耀而戰。
他在回信中還告訴了大流士壹些讓他心碎的事情。他的妻子,波斯第壹美人斯塔蒂,在公元前332年左右難產而死。古典歷史上關於這件事的具體時間和經過沒有太多詳細的記載,所以有人懷疑斯塔提的孩子不是大流士的。
高更米拉之戰前,亞歷山大派先遣部隊勘察大流士軍隊的軍事情況,得知大流士軍隊龐大,裝備精良。大流士認為自己在這場戰爭中占據了地形、戰術、裝備和人數上的優勢,而求勝心切的亞歷山大隨時會進攻以取得優勢,於是他讓所有士兵徹夜不眠,以保持戰鬥隊形。然而,亞歷山大不想冒險開夜車。給士兵們做了長篇大論後,他叫大家休息。雖然許多不安的士兵徹夜未眠,但亞歷山大實際上在他壹生中最關鍵的壹天睡著了。許多古典歷史學家認為,大流士讓士兵整夜保持警惕是戰前最大的戰術失敗,使士兵疲憊不堪,心理上處於劣勢。
這場戰爭中雙方的陣型安排無疑是古代世界中最復雜的東西方沖突。大流士將壹半戰車分布在左翼前方,大幅增加左翼的騎兵和步兵數量,希望鈍化馬其頓皇家騎兵的進攻;在對方山頭附近布置了大量弓箭手,希望牽制對方的進攻;50輛戰車、15頭戰象和大部分波斯精銳騎兵分布在軍隊中央的國王戰車前,保護國王,維持對波斯軍隊的整體控制;另壹方面,右翼為了包圍敵人的左翼,安排了馬紮烏斯率領的精銳騎兵進行攻擊。
像往常壹樣,亞歷山大首先帶領皇家騎兵的楔形隊列斜向波斯左翼。這壹次,他不斷派出指揮小組吸引對方的註意力,企圖越過左翼,直接拿下大流士。但大流士左翼隊列緊張,人多,亞歷山大陷入了消耗戰。與此同時,進攻亞歷山大軍隊左翼的波斯右翼也陷入了消耗戰。雖然波斯人數眾多,但馬其頓將軍帕門尼歐率領的騎兵頑強抵抗,使得波斯之圍無法實現。但泛希聯軍中間的馬其頓步兵陣過長,跟不上進攻,這給了波斯騎兵沖刺的機會。他們穿過了中間的空隙。傳統上,波斯應該贏,因為他們可以從背後包圍敵人。然而,得意忘形的波斯軍卻迎頭撞上了亞歷山大安排在中間的後方軍隊——另壹個完整的馬其頓步兵陣,全軍覆沒。很快,亞歷山大終於打破了波斯左翼的封鎖,打到波斯中部,大流士再次落荒而逃。波斯右翼的淩厲進攻逐漸被破解,波斯被徹底擊潰。失去指揮權的波斯軍隊四散在曠野,基本上全軍覆沒。
後來,亞歷山大先後遷都巴比倫、蘇薩、波斯波利斯三個波斯首都,在東方獲得了超過160000塔蘭特的巨額財富,以及大流士從全國各地挑選的365名美女組成的後宮。他給士兵豐厚的獎賞,安排外交和國內事務,並在狂歡節期間燒毀了波斯波利斯極其豪華的宮殿。他把大流士的妻子安排在蘇薩的宮殿裏,為無意冒犯西西弗斯向她道歉。
高更米拉之戰戰敗後,大流士再次踏上逃亡之路。這壹次,他從阿爾貝拉逃到了米迪亞山區的埃克巴塔納,但亞歷山大幾次嘗試都未能追上。在埃克巴塔納,他給波斯帝國東部各省總督寫了壹封信,要求把勤王的所有士兵都派出去。然而,亞歷山大似乎比大流士的軍隊更快。亞歷山大到達埃克巴塔納的前三天,絕望的大流士帶著7000塔蘭特,3000騎兵,6000步兵逃到了裏海。他對他的部下說,“我不會活著看到這個帝國的滅亡。我的生命和我的統治將壹起終結。”顯然,大流士已經不想贏了,只期待壹個體面的結局。波斯國王仍然忠於蒙農的嶽父、前革剌斯總督阿塔巴茲,他說:“我們將跟隨我們的國王上戰場。”
然而,壹群波斯貴族,以比蘇為首,開始密謀顛覆大流士。大流士的宰相、伊蘇斯戰役的騎兵總司令巴紮尼公開提議讓比蘇當攝政王。大流士怒喝道:“妳這個惡毒的奴隸!”他拔出劍,沖向納巴紮尼,卻被白素的秦冰攔住了。阿塔巴茲試圖調解君主與臣民之間的矛盾,但深知內情的希臘雇傭軍總司令培恩明確告訴大流士,比丘壹夥要殺死君主。壹天,阿塔巴茲來到大流士的房間,商量對策。大流士無奈的說,這個時候除了依靠波斯東部的諸侯,別無選擇。君主和大臣痛哭流涕。於是大流士召了所有太監來,解除他們的苦役,把他們遣散了。當晚,比丘等人發動政變,囚禁了大流士。
在亞歷山大追擊大流士的途中,幾個逃跑的波斯貴族前來報告波斯國王的困境。亞歷山大害怕比蘇等人用大流士威脅他,立刻率領輕馬日夜追趕。壹路上,亞歷山大遇到越來越多的波斯貴族,他們鄙視蘇的所作所為,紛紛逃離,帶來了大流士還活著的消息。當Bysu等人逃到伊朗高原東北部壹個叫Hecatompylos的地方時,亞歷山大的追兵正在逼近。貝蘇和他的夥伴們嚇壞了,催促大流士換壹匹快馬。戴著金鏈的大流士拒絕離開他的馬車,聲稱他永遠不會與叛徒合作。白素、納巴紮尼和他們的同夥用長矛刺死了大流士,殺死了他戰車上的役馬,然後逃往東方。等亞歷山大帶著追兵趕到的時候,大流士已經死了,他的馬車被壹群忠實的追隨者包圍,所有人都處於恍惚狀態。
據古典史書記載,壹個名叫波利斯特拉斯的馬其頓士兵發現大流士快死了,拿出自己的水袋給他餵水。大流士的遺言是對普通士兵說的:“我欠妳的,無法償還。這大概是我最後的不幸了。”大流士伸出右手與他握手,希望他向亞歷山大轉達握手問候,然後死去。亞歷山大將大流士的遺體運回巴比倫,舉行了盛大的國葬儀式。背叛大流士的比蘇,後來被手下出賣,呈給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把比蘇交給大流士的哥哥,後者按照波斯人對付叛徒的慣例,挖了他的眼睛,割了他的鼻子,然後把他剁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