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綠色建築是在建築的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水、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居民創造健康舒適的環境,將自然生態的理念貫徹到底,提高綠色建築的存在價值。綠色建築是現代建築業的發展趨勢。建築行業應以綠色、生態為目標,優化綠色建築內部格局,倡導使用可再生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達到環保節能的效果。要實現綠色建築的管理,就要探索綠色管理的新途徑,對綠色建築有壹個具體的認識。
2綠色建築的概念解讀
綠色建築是壹個全新的術語。“綠色”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環保、節能、生態、可持續。它在室內布局、材料選擇、資源利用等方面遵循自然生態的原則,並滲透到建築施工的各個方面,從而形成綠色建築。綠色建築是建築行業發展的最高境界,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成為國內外建築行業最為關註的話題。它不僅有利於提高建築業的發展水平,而且有利於傳播和弘揚綠色生態觀。這是現階段綠色建築發展的重要目標。綠色建築的出現強調以人為本,重視人的感受和居住滿意度[1],極大地提高了建築行業的發展水平,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達到了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的目的,體現了綠色建築創造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環境的真諦。
3中國綠色建築發展現狀分析
中國與國外在綠色建築發展水平上還有差距。綠色建築的概念源於生態建築,是在生態建築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升級形成的壹種具體的綠色建築設計理念。生態建築的概念是由早期的美國人保羅·索勒(Paul Soller)提出的,經過壹系列的演變最終形成了綠色建築。為了提高我國綠色建築的發展水平,我們應該了解當前綠色建築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為綠色建築管理模式的構建提供建設性意見[2]。
3.1概念比較傳統
我國綠色建築發展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壹定差距,起步較晚,體現在理念上[3]。就綠色建築而言,建築企業的認識存在偏差,綠色環保理念不夠深入,制約了綠色建築的發展,極大地影響了綠色建築的水平。壹些建築企業對綠色建築認識不深,壹味追求節能、資源節約和綠色生態,卻往往忽視建築工程的質量控制,在材料的使用上更加節儉、吝嗇,導致建築出現質量問題,綠色建築管理面臨嚴峻挑戰。同時,政府對綠色建築的建設和設計不夠重視,只是盲目進行建設項目,沒有將綠色理念融入其中,與建築企業單打獨鬥的力度不夠,影響了我國綠色建築的發展水平。
3.2技術優化
綠色建築需要高科技。需要將節能技術融入到原有的建築設計技術中,進行基於綠色生態建築的科學合理的建築設計,大大提高綠色建築的設計和施工水平。就我國綠色建築技術發展而言,雖然擁有高端建築技術,但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雙層玻璃幕墻、真空玻璃、導光照明系統在現代綠色建築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並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以求探索出更加完整的綠色建築技術。此外,ALC板、ETS汙水處理系統等技術的性能和技術應用也廣泛應用於綠色建築的建設中[4]。相信通過不斷的推廣和使用,技術會得到優化和提高,為綠色建築的發展提供條件。
3.3激勵政策不完善
目前,在綠色建築的發展過程中,激勵政策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經濟激勵。中國仍處於嚴重缺乏經濟激勵的狀態,制約了綠色建築的推廣。激勵政策不完善,綠色建築相關優惠政策的短缺會讓建築投資者擔憂,而綠色建築的盈利能力低於普通建築,投資者的興趣不高,難以吸引投資者承接新型綠色建築的建設,影響綠色建築的發展水平。此外,綠色建築產業的發展需要科研、技術和建材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我國對此類問題也給予了相應的關註,但提供的資金有限,節能技術和工藝的探索以及材料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費用。僅僅依靠政府撥款只能解決燃眉之急,這是激勵政策不完善的重要體現。
3.4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新社會背景下,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永恒目標,但同時也要註意對社會形態和環境的考慮。只有擁有優質的環境,才能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如今,綠色建築的管理面臨著許多問題。政府對綠色建築管理重視不夠,監管不到位,對綠色建築設計和施工幹預不夠,對建築工程質量監管不夠,導致綠色建築管理質量下降,工程質量、成本、技術控制不到位,影響施工質量。
4.構建綠色建築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4.1加大政府幹預,優化綠色建築相關政策。
為了加強綠色建築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應該加大政府的幹預力度,更加重視綠色建築。有關綠色建築建設的政策應不斷完善和豐富,並及時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當前綠色建築的發展現狀,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政策,以體現對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的重視。綠色建築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源於最初的生態建築概念,後被引入中國。我國先後出臺了多項綠色建築的法律規定和相關政策,為綠色建築的設計和施工提供了依據和標準。因此,政府官員應重視綠色建築產業,充分衡量綠色建築的設計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和《綠色建築技術導則》[5]的相繼頒布,為綠色建築的設計和施工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據,表明了我國對綠色建築發展的重視。因此,應加大政府幹預力度,優化原有政策和法律規定,構建壹套專門的綠色建築法律,為綠色建築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依據,提高綠色建築水平。
4.2優化綠色建築開發技術,不斷創新技術。
在綠色建築建設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技術,尤其是綠色環保技術、節能技術和節水技術。每項技術的使用都會對整個綠色建築產生影響。加強技術的持續優化和創新是提高綠色建築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由於我國綠色建築起步較晚,發展滯後,綠色建築技術相對落後,在各種技術的實施中遇到了障礙。建築節能技術與設備、環境控制技術和綠化配套技術有待提高。我國應緊緊抓住技術這壹關鍵點,引進國外先進的綠色建築技術,吸收國外成功經驗,並將其應用於我國綠色建築的設計和建設中,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優化,實現技術創新和升級。在綠色建築管理過程中,應建立綠色建築標準體系,嚴格控制公共建築的空調和采暖狀況,適度改造節能標準和技術標準,整合整個工程建設,制定壹套完整的綠色建築技術策略。綠色建築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應在設計階段優化水、電、暖的設計。比如可以利用太陽光增強室內亮度,利用太陽光的可再生特性達到節能和綠色環保的效果,從而提高綠色建築的技術水平[6]。
4.3建立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提高施工管理的積極性。
綠色建築是整個生命周期的記錄。建築的建造只是生命周期的初級階段,建築的使用過程才是最關鍵的。在使用過程中,居住者的滿意度和綠化效果是衡量綠色建築的關鍵。我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社會的建設,將綠色建築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應構建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滿足綠色建築對資金的大量需求。因此,國家應該更加重視綠色建築,設立綠色建築專項資金,對綠色建築建設給予支持和扶持,獎勵優秀建築企業,成立綠色建築技術研發團隊,利用專項資金提供技術資金和物質資金,實現對綠色建築的綜合激勵。我們以武漢為例。地源熱泵技術在該地區應用廣泛,通過建築企業的應用可以實現符合技術標準且合格的自由水資源的處理。在綠色建築中使用太陽能技術,補貼不超過5元/WP[7];有地下中央空調的建築,補貼不超過50元/平方米。武漢市很好地實施了經濟激勵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建築行業的積極性,投資綠色建築建設。
4.4完善綠色建築管理體系,強化管理者的權利和責任。
綠色建築管理體系是構建綠色建築管理模式的關鍵和核心。從不同層面優化設計管理體系,強化管理者的權責,將權責問題落實到個人,是綠色建築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之壹。壹旦出現問題,可以立即找到相關責任人。在綠色建築建設過程中,應建立咨詢機構,及時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溝通,為各個環節提供信息咨詢和建議,構建完整的項目組織體系。壹旦組織系統中的某個系統脫節,應立即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這樣可以提高解決綠色建築管理中各種問題的效率,實現權責細節化。政府部門應從管理制度入手,制定綠色建築設計標準、施工驗收標準和運行管理標準,增強管理制度的約束力。以運行管理標準為例,主要以運行管理維護為主,如物業管理的相關標準,綠色建築的供水節水設備、照明、供暖、空調等日常管理標準也是必須的。通過不斷的規範和改進來提高管理水平是必然的結果。同時,構建綠色建築評價機制,加強綠色建築審核。控制綠色建築施工的材料、設計、工藝和施工現場,嚴格阻止壹切不符合綠色建築施工的東西進入施工現場,對材料規格、技術設計和材料選擇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估,邀請專業人士對相關材料和設備的節能和生態特性進行評估和測試,然後對評估內容進行最終審查和認證,摒棄不符合綠色和節約理念的元素,為提高綠色建築的管理水平而創造。
5結論
綜上所述,綠色建築是我國建築業未來的發展目標,優化和完善綠色管理模式是必要的。為提高綠色建築管理水平,應加大政府幹預力度,優化綠色建築相關政策,優化綠色建築開發技術,不斷創新升級技術,構建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提高綠色建築管理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綠色建築管理制度,強化管理者的權利和責任,從而增加對綠色建築管理的重視,提高綠色建築質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