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壹、秋季育兒常識

天氣由暖轉冷,不要急著給孩子添衣服。天氣壹天比壹天冷,加了之後不容易掉,只能越來越多。最好的辦法是:妳穿和孩子壹樣厚的衣服。坐著不動不覺得冷,孩子就不會冷。要知道,孩子雖然不像大人那麽耐寒,但他總是在運動。即使睡著了,也不要蓋太多。

天氣由冷轉暖時,不能急著給孩子剪衣服。根據自己的感覺,可以比自己晚幾天剪衣服。如果沒有因為剪衣服而覺得冷,給孩子剪衣服也不遲,但是要比大人少剪壹件外套。

掌握“捂春凍秋”的原則,然後根據天氣預報、氣溫變化和自己的感受,有計劃地給孩子增減衣服。不要想給孩子穿什麽就穿什麽,也不要聽孩子的話。在選擇衣服的時候,如果只是美觀而不實用,就應該毫不猶豫的放棄。耐寒鍛煉有些家長不準出家門,怕孩子凍著,天氣變冷。兒童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煉。到了春天,或者接觸到感冒患者,由於對致病菌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進入不同的室溫環境

在寒冷的季節,孩子滿身大汗,衣服濕漉漉的,受到冷空氣的刺激,非常容易感冒。如果家長總是給孩子穿得比較多,不顧孩子已經進入了壹個有暖氣的環境,室內外都發生了很大的溫度變化,會讓孩子處於冷熱不均的狀態。

炎熱季節,孩子衣服薄,汗腺開放。如果突然進入空調房或車內,會引起皮膚血管收縮,汗腺毛孔閉合,交感神經興奮,內臟血管收縮,胃腸蠕動減弱,從而導致腹痛、腹瀉、鼻塞、咽痛等癥狀。另外,空調環境往往是門窗緊閉,室內空氣不新鮮,氧氣稀薄,尤其是在空間相對狹小的地方,人更容易得“空調病”。專家建議:

冬季供暖期,醫院的環境溫度比較高。壹進醫院門診大廳,就要脫下外套,打開包。不要讓孩子出很多汗。到了診所,醫生要給孩子檢查,壹定要解開衣服,打開袋子。如果孩子出汗多,很容易感冒。

冬季進入幼兒園、小學、商場、空調車(暖氣開著)、餐廳、室內遊樂場等場所也是如此。進入後,最好脫掉棉衣、外套、帽子、手套、圍巾等。出來之前在門口穿好衣服。不僅是嬰兒,成年人也壹樣。

第二,五種常見的捉弄孩子的伎倆要制止。

第壹招:欺騙

後果:孩子無所適從,無法相信別人。

故意教孩子叫錯人是很多大人逗孩子的常用伎倆。比如把孩子叫“叔叔”的人叫“爺爺”,故意教孩子把“叔叔”叫“阿姨”,或者把“阿姨”叫“奶奶”。隨著孩子叫錯名字,往往是大人的笑聲,而孩子卻顯得不知所措。

第二招:驚嚇

後果:心理恐懼,留下陰影

“有了小弟弟,妳媽就不愛妳了!”“妳不聽,爸爸媽媽就再也不回來了!”“快讓我親親妳,不然阿姨帶妳回家!”這些成年人經常談論戲弄他們的孩子,這在他們看來就像壹場噩夢。他們這個年紀還分不清這是真是假,只是心裏增加了很多焦慮。大人看著孩子因為害怕而聽話,或者因為害怕而哭,都是很驕傲的。

第三招:勾引

後果:沒有對錯之分

“去打李大爺,我給妳買點好吃的。”“喝壹口白酒,看妳是不是男人。”大人用物質和語言誘導孩子做壞事,往往伴隨著“真勇敢”“好”或者壹些物質獎勵,做“壞事”的孩子也會沾沾自喜。

第四招:戲弄

後果:強化孩子的消極行為。

對於壹些比較胖的孩子,有時候大人會叫他們“胖墩”、“胖妞”。孩子聽到這樣的名字會覺得不被尊重。在不被尊重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在他的人格建構中,有壹種“別人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別人”的傾向,這也是為什麽我們成年人的世界裏,很多人不懂得尊重別人。

招式五:親、捏、彈、扔、拉、抓。

後果:時刻威脅著孩子的生命安全。

1.扔孩子——容易頸椎脫臼

危險動作:用手托住寶寶的身體,扔出三四尺高,落下時用手接住。

對寶寶的傷害:寶寶從上面摔下來,摔下來的力量非常大。如果不抓,後果不堪設想。即使被抓住,孩子下墜的沖擊力也很容易造成頸椎脫臼或半脫位。

2.飛行——損傷腦神經

危險動作:雙手抓住寶寶的脖子和腳踝,用力向上提,同時轉身。

對寶寶的傷害:這種遊樂方式不僅有摔傷寶寶的危險,還有引起腦癱的危險。因為這種快速的旋轉,嬰兒的腦組織會與顱骨發生碰撞,損傷腦神經,影響大腦的發育。

3.捏鼻子——損傷鼻粘膜和血管

危險動作:有些人看到寶寶鼻子扁了,或者想逗寶寶開心,就喜歡捏寶寶的鼻子。

對寶寶的危害:孩子皮膚很敏感,免疫力差。經常捏他的鼻子容易出現紅腫、濕疹等問題,鼻粘膜和血管損傷嚴重,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侵害。

4.轉身——容易脫臼骨折。

危險動作:很多家長喜歡牽著孩子的手,然後和他壹起轉圈。

對寶寶的傷害:這種方法容易傷害孩子。如果旋轉過快,容易導致孩子大腦缺氧,關節脫臼。大人也可能因為頭暈而摔倒,孩子也可能很容易摔倒甚至摔傷。

5.拔蘿蔔——關節脫臼,脊椎受損

危險動作:雙手拉住孩子的胳膊,讓他離開地面。看似沒有危險,實則暗藏“殺人機器”。對寶寶的傷害:因為孩子的關節還沒有發育完全,這種遊樂很可能導致關節脫臼,脊椎受損。

6.讓寶寶笑得太多——缺氧窒息

危險動作:適當的逗逗寶寶可以給家庭帶來樂趣,但是過度的逗弄會帶來壹些不好的後果。

對寶寶的傷害:寶寶缺乏自控能力。如果笑個不停,會造成瞬間窒息缺氧,造成暫時性腦缺血,損害大腦功能,還可能導致口吃。

7.張開嘴去抓東西——異物卡在喉嚨裏

危險動作:讓寶寶張開嘴,往嘴裏扔花生或豆子,壹次壹個。這是壹個非常危險的遊戲。

對寶寶的危害:壹旦花生或豆子被扔進氣管,或者寶寶大笑時,就會窒息而死。

8.觸摸生殖器-泌尿系統感染

危險動作:有些大人喜歡用手摸小男孩的生殖器來逗他,這樣不僅不雅觀,還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

對寶寶的危害:寶寶的生殖器和尿道黏膜比較嬌嫩,容易受到損傷。大人手上沾染的病菌會侵入寶寶的尿道,引起泌尿系統感染。

三、如何處理孩子的無理要求

明確利益關系,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說到這,有些家長可能不認同,甚至覺得可笑。“讓孩子自己做主”的做法太不靠譜了!對於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來說,自己選擇的後果可能是非常嚴重的。但妳有沒有想過,我們為孩子做的選擇,有時候未必是正確的,他會不會對妳的付出不領情,甚至抱怨?還是比較叛逆?

作為父母,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麽,也無法保證為孩子做出的決定壹定是正確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不試著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呢?

將“否”替換為“是”

心理學家格雷蘭博士說,當父母說“不”的時候,有些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麽會拒絕他們的要求。此外,薩提亞的實踐心理學家林蔡文女士指出,妳要無條件地接受孩子的缺點,接受他們的缺點,接受他們經常讓妳生氣,接受他們是妳心目中完美的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接受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壹開始就指責。

耐心解釋,表達自己的感受。

美國西北大學糾紛專家雷·湯普森教授建議耐心地向孩子解釋為什麽父母不喜歡他的行為。比如孩子壹次次敲桌子,家長可以說:這樣敲桌子會把桌子弄壞的,會讓我很難過。別敲門了,好嗎?

讓孩子們選擇壹個。

鼓勵1-3歲的孩子自己做壹些簡單的選擇,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是,選擇不應該太多。對於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可以選擇其中之壹。比如只能在家裏滾球,扔到室外。妳選擇哪壹個?

親自示範並告訴孩子們。

有些孩子因為小家夥不知道還能做什麽,就壹直做壹些煩人的事情。這時候家長最好示範壹下,告訴孩子怎麽做更好。比如2歲的亨利總喜歡戳小妹妹。父母可以告訴亨利,“親親我妹妹”或者類似的提示,小亨利下次就知道該怎麽做了。

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怎麽辦?如果父母沒有采取正確的方式處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那麽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中可能會犯同樣的問題,壹次又壹次的給父母施加壓力,滿足他們的不合理要求。希望這些應對方法能幫助到家長。

四、如何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戴的育兒理念強調給孩子更多的自由,講究寬松民主的育兒方式,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父母更傾向於滿足孩子的要求,導致部分孩子過於任性,魯莽散漫,對父母要求過高。很多家長也想約束孩子,但往往找不到好的辦法,影響了親子關系。以下建議供家長參考:

拒絕的語氣要積極,態度要溫和。

家長要明確孩子的要求,明確告訴孩子,語言要簡單,可以做必要的解釋,但不要反復嘮叨和講道理。不帶感情地拒絕,以免加重孩子的反感。

拒絕的過程中盡量不要討論對錯。

父母要明白,他們只需要闡明自己的態度和理由,孩子沒有必要認可,更不要試圖立刻說服他們,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想法。父母只是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能被滿足,並不代表孩子的想法是錯的。這是兩碼事,可以減少他們的不滿。

父母對同壹件事的態度應該是壹致的。

特別是要防止父母根據自己的心情來決定對孩子的態度。父母心情好的時候,隨時準備回應,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拒絕孩子的所有要求。這樣不僅不會給孩子好的規範,甚至會傷害他們。

同樣的事情,父母應該盡量保持壹致。

有的孩子很聰明,從媽媽那裏得不到,就去找奶奶。奶奶關心孫子孫女,導致大人不壹致,不利於孩子養成壹些必要的行為習慣。

拒絕孩子的時候要明確。

是拒絕孩子的要求,不是拒絕孩子。那就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這樣的看法不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愛。

拒絕和滿足應該結合起來。

家長要註意不要對孩子的要求拒絕太多。必要時需要適當滿足,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引導孩子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