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教堂景點介紹:
濟南紅樓教堂是濟南教區主教大教堂內高聳的哥特式雙塔鐘樓建築。它以其悠久的歷史,宏偉和莊嚴聞名全國和齊魯大地。
紅樓天主教堂是濟南最大的天主教堂。紅樓天主教堂,建於1905,紅樓廣場北側,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教堂的拱門層層雕琢,裝飾精美;四座高聳的塔尖相互呼應,別具壹格。
但是,紅樓教堂的長期孤立確實令人擔憂。經常來教堂參加彌撒的都是上了年紀的會員,每天都有熟悉的面孔進進出出。這些老會員,是真正熱心的會員,是教會的基本力量。多少年來,他們都是教會的頂梁柱,養成了風雨無阻進教會的好習慣,就是誦經、祈禱、參加彌撒、盡職盡責。至於傳!那是給神職人員的。在梵天二世之前,這是教會的老傳統,是人們頭腦中形成的觀念。長期以來,由於我們教會單調的傳福音工作,造成了落後的局面。比如前幾年,每年最多十幾個新教成員受洗,成員的新生兒受洗的很少。根據人口下降的自然規律,年老多病的成員不斷離開。這樣下去,就人數的增加而言,最多是持平甚至是負增長。這對教會未來的發展非常不利。作為基督徒,我們絕不能對此視而不見,而應該有危機感、負擔感和使命感。我們要勇於挑起傳福音的重擔,做壹切有利於傳福音的事,絕不做傳福音的絆腳石。否則,我們以基督徒的光榮稱號為恥,甚至成為歷史的罪人。
2001年春,張金龍、李月華、崔啟新三位老會員發起(經本堂牧師同意)成立紅樓堂傳福音小組。從此,紅樓教會開啟了福音傳道的新篇章。起初三個人發展到十幾個人。為了做好傳福音工作,有的贈送磁帶,有的贈送光盤,有的贈送聖書,有的贈送存放多年的墨盒。在大家的建議和會長的大力支持下,他們買了壹臺29寸的電視機播放視頻和CD,每周日下午播放視頻,吸引了很多教會外的朋友。每天傳福音小組的任務就是研究聖經,梵蒂岡二世大議會的文件,增長知識,武裝頭腦。同時開展對外咨詢活動,規定咨詢時間為平時上午8:30-10:30,周日全天接待國外咨詢師。可以說外國朋友天天問問題。
65438年至2002年2月,袁光義神父在本教會就職,將福音工作納入軌道。袁神父不是那個在水族館裏看魚的人。他相當獨立。他曾在福音派小組會上說:雖然不能說挖到籃子裏是菜,但也不能放過任何福音派的機會。如果妳想改變這種情況,妳必須努力學習。袁神父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他首先抓住了兩個環節。壹是開設了哲學方面的課程,挑選了文化素質較高的熱心會員,主要是中青年參加學習。經過短暫的學習,他培養了壹批福音派的骨幹成員。現在,他們都口若懸河,成為優秀的布道者,如李、劉、快樂梅、韓春蘭、單忠祥等。其中包括大學老師、小學老師、大學生、醫院醫生等等。雖然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非常忙,但他們仍然在周六和周日獻身於教堂。尤其是周日,教堂大門對公眾開放。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教堂歡迎大量的非宗教朋友。他們談論天主教、耶穌和瑪麗。有時觀眾會被口幹舌燥和沒時間喝水深深打動。條件成熟時,適時推薦木道班學習。
第二,定期為道教舉辦學習班。趁著企事業單位上班時間,吸引了大量教外朋友。申遠的父親編寫教材並親自教授。每次都是座無虛席,會議室也是座無虛席。在過去的兩年裏,它成功地舉辦了八屆慕道班,180多人受洗入教會,成為上帝的孩子。第九期沐道長班正在舉行,沐道長預計復活節受洗。這是洪家樓教堂有史以來受洗最多的幾次。
袁神父任本會以來,不僅組織了道教學習班,而且非常重視文字的傳播,接受教友的建議,組織了圖書館。除了動員他的教區居民奉獻壹些聖書外,袁神父還親自聯系並購買了大部分聖書。經過三個月的準備,他給書籍編號,發放借書證,並任命負責、熱心的老教民鄭玉德和魏殿軍負責。兩周後,圖書館開始從國外借書。現在壹走進圖書館,就能看到各種聖書,信徒們都想看。自從他們開始從國外借書,每個星期天都有說不完的交流。極大地滿足了會眾的需求。
話語福音是教會福音的壹部分。說到傳福音,就不能不提到年過八旬的張金勇老哥。他多年來壹直為紅樓教會的傳福音而努力。尤其是大典,為了寫報告,我連夜加點,有時候到晚上12。為了讓廣大教眾看報紙,他冒著嚴寒訂閱了信德報,不僅在本堂門口有,其他堂門口也及時有。在這方面,老哥哥張晉勇貢獻很大。
另外,自從袁神父來了以後,我們教會定期出版專欄刊物,對傳播天主教聖教,傳播神的福音起到了壹定的作用。紅樓教會的改變,雖然沒有舉世公認,但也值得大家稱贊。